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目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在处理软基的时候,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明确软基处理常见的质量管理技术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处理的建议措施。本文在了解现行工程软土地基处理质量管理技术问题的基础上,从各个角度探讨工程软基处理质量管理技术应用水平提高建议。  相似文献   

2.
软基处理在水利施工中应用比较多,其是保证水利工程地基质量的有效措施。水利工程中,一般地基土质性能比较差,土壤的含水量比较高,而且水利工程多建在水域充足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土质多属于软土,为了保证地基的强度,比如对软土进行特殊处理。下面笔者对软基处理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介绍,希望对施工单位提供一定帮助,有效的改进软基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道路工程的得到了大规模的建设,在工程中,常常会出现软土地基的路段,严重影响道路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对此,做好道路软基的处理,是道路工程项目建设的关键。本文主要针对软土地基的生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道路施工中软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地基处理的加固原理,对目前国内道路工程软基处理方法进行分类介绍,并对各类软基处理方法进行适用性分析,最后扼要对软基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真空降水强夯法作为一种复合式软基处理方法,结合了真空预压与强夯两种处理方法的优点,为沿海地区工程建设中遇到的软土地基加固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在分析真空降水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东莞南玻绿色能源产业园区软基处理工程,详尽阐述了真空降水强夯法的施工工法、工艺流程及技术特点.分析表明,采用真空降水强夯法处理软土地基具有工期短、成本低、加固效果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根据游艇码头淤积的污泥质软基处理情况、工程实施过程、工程技术的使用等方面展开了讨论。而且经过检验,告诉我们振冲碎石桩技术在对淤泥质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方面是立竿见影的。  相似文献   

7.
软土地基是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地基基础,由于铁路工程对地基的承载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单纯的依靠软土地基的天然承载力无法适应铁路工程对地基基础的要求。由于软土地基具有承载力低、变形作用大等特点,因此在一定的负荷作用下就会产生变形,对工程的质量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施工工程中,需要通过相应的加固方法的应用,增强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以此满足铁路工程的施工要求。本文就主要针对铁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加固处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公路工程使用过程中,软土地基易受重力与外力的双重作用,致使其发生变形,承载力下降,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基于此,本文对软土地基的影响危害作了总结,重点对粉喷桩加固、高压喷射加固、地基表层加固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只有加强软土地基的处理,才能保证路基施工质量,提升工程运行性能。  相似文献   

9.
水泥深层搅拌桩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剂,是软基处理的一种有效形式,利用搅拌桩机将水泥喷入土体并充分搅拌,使水泥与土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形成复合地基而提高基础强度。软土基础经处理后,加固效果显著,对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的沉降量有明显效果。水泥搅拌桩湿喷是以水泥浆为固化材料,搅拌均匀,易于复搅,但水泥土硬化时间较长。适用于处理淤泥质土、泥炭土和粉土土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前的路桥建设施工中,软土地基是影响路桥工程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路桥基础工程承载力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现代化公路网络建设的不断加快,对于路桥施工过程中的软土地基强化处理,是实现路桥工程建设目标、保证路桥施工进度的关键保障。本文分析了软土地基的特征,对路桥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软土地基是指以软土为主,与粉土、粉砂等一些其它土层相间组成的地基。软土地基具有承载力低的工程性质,呈现软塑流塑状态,在土质勘探测量中可知,人工开挖探坑如遇软土,往往难挖。软土地基如果不经处理会存在很大的隐患。1软土处理存在的问题1.1地基的渗漏量超过容许值时,会发生水量损失导致发生事故因此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软土地基的处理质量是保证建  相似文献   

12.
郑州至民权高速公路开封境(一期工程)路段内有四道箱涵,位于软土地基路段,其土层状态基本是表层1-2m厚硬塑层,下至少3m厚黑软泥,再下为硬塑黄砂层,拟定采用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即以水泥作为固化剂,利用深层搅拌机械将水泥与原位软土进行强制搅拌、压缩,并吸收周围水分,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生成一种特殊的具有较高强度、较好变形特征和水稳性的混合柱状体,它对提高软土地基承载能力、减少地基的沉降量及保证桥头高填土路基稳定性具有明显的效果。经过实际采用,既为其他工作面的开通节约了宝贵的工程时间,又大幅度的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下面结合本工程实际施工对粉喷桩处理公路软土地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交通设施建设方兴未艾,我国现在在山地、丘陵地带修筑公路的项目越来越多。由于在这些特殊地段修筑公路会产生大量的石料以及碎石。所以将这些碎石以及整块石料用于公路路基的填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以及经济意义。但是由于废弃石料独特的自身特性,如何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满足工程其他方面的具体要求,我们并没有总结出一套完整的,自成体系的理论与经验。针对先进公路施工中存在的此类问题,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点工作:(1)对国内外先进的填石路基施工技术进行调研以及理论分析,总结国内外优秀经验,分析现有技术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2)对现有技术进行经验总结,结合石料自身特性以及施工技术本身特点,对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的工程特性,具体分析填石路基的具体处理要求以及技术标准;(3)对相应的填石路基摊铺方式、整平技术、压实工艺以及其它技术细节进行经验分析与理论研究。得到填石路基具体的施工技术理论。  相似文献   

14.
浆喷桩处理软基是用特制的机械设备把水泥浆送入地下,通过水泥浆和原位地基土强制搅拌混合,使地基土和加入固料之间很快发生一系列物理一化学反应,在短期内,使浆液形成固态柱体,将软土地基变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加固土桩复合地基.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沉降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软土地基施工方法的介绍,并根据施工规范和检验标准,结合施工中的实践经验,总结和提出了软土地基处理与加固的方法及施工工艺,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于近些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逐渐增加,大量增长的交通量逐渐成为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负担。一些公路由于运输量激增,急需加宽以保证正常使用。但在旧路基加宽施工过程中,关于新建路基与原有路基之间的衔接问题、施工期间交通管理等方面成为制约路基加宽技术发展的主要难题。通过对现有路基加宽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将研究结果与实际施工经验相结合对旧路基加宽施工技术进行了几点研究:(1)对现有旧路基加宽技术进行相应总结与归纳,通过研究分析各种加宽技术的优劣;(2)以理论研究成果为依托,总结施工中常见问题,根据多年施工经验提出相应可以避免出现路基纵向裂缝的施工技术改进方法;(3)将改进后的方法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疲劳性荷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判断改进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公路工程的蓬勃发展,对于道路设计施工中不可避免的遇到软弱土层,在面对种类繁复的道路工程软基处理方法时,由于工程技术人员各处理方法的横向对比,因此对于软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存在较强的主观性以及片面性,还处于依靠经验决策的阶段。本文对繁复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归类、汇总、解析,便于工程技术人员在处理方法的选用上无所适从,漏选较优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取得了较大程度上的进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做出重要贡献。软土地基沉降处理时市政道路工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近机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沉降处理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对市政道路工程的地基稳定性进行了进一步的提高。然而,在一些市政道路施工建设过程中,仍然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对市政道路建设施工中的软土地基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固处理,这就要求从实际出发,对具体的地质情况、资金以及工期等进行充分的考虑,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的对相关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本文主要针对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沉降处理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李逸航 《山东饲料》2013,(26):417+419
软土分布广泛,在土木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的遇到软土地基的处理问题。其处理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土木工程构筑物的安危。软土地基常见的处理方法:(1)换填;(2)强夯法;(3)土工织物加固法;(4)排水固结法;(5)化学加固法:1)水泥土搅拌法2)旋喷法3)复合注浆法及各种方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杨丽 《山东饲料》2013,(18):393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不断提高,在软土地基的处理方面也有了进步。软土地基的处理是建筑施工的重要内容,软土地基具有不可预见性,一旦处理不好直接影响建筑质量,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软土地基的处理。要提高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首先要做好软土地基的勘察工作,提高工程地质勘察能力,准确找出软土位置,从而对软土进行加固处理,避免建筑工程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