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中采用逐步扩大面积方法对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岩面生地衣群落的最小取样面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面生地衣最小取样面积为2500cm~2时,满足精度65%~85%的研究要求;当最小取样面积分别达到3025cm~2、3600cm~2和4225cm~2时满足精度为90%的研究要求。同时我们用Srensen和Kulcinsky平均相似度指数分别对岩面生地衣群落的定性和定量最小面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岩面生地衣的定性和定量最小面积分别为900cm~2~3025cm~2和1600cm~2~3025cm~2。通过本研究还发现,岩面生地衣群落的最小面积主要受到岩石类型、岩石大小、岩石的腐蚀程度、海拔和岩面生地衣群落的演替阶段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地衣种盖度为指标,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额尔齐斯河大峡谷不同类型20个样点的岩面生地衣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结果表明:额尔齐斯河大峡谷岩面生地衣共有32种,两个变种,隶属于4目、10科、16属。它们组成5个群落类型,各群落内的地衣种之间具有相似的生境。同时发现在额尔齐斯河大峡谷森林生态系统中岩面生地衣群落的分布与海拔高度、岩石的种类、森林郁闭度等生境因子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查明天山一号冰川岩面生地衣群落主要种群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特点及其分布格局,沿海拔梯度设立15个样方,利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了30种岩面生地衣的生态位特征,并以生态位重叠值为指标,应用聚类分析和主坐标排序法对它们进行了分类,用最小生成树对其种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的岩面生地衣生态位宽度属于中等偏窄,其中丽石黄衣Xanthoria elegans(Link) Th. Fr.和地图衣Rhizocarpon geographicum(L.) DC.的Shannon-Wiener和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最大,广泛的分布在研究区不同海拔的各个样方,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对群落结构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区地衣种对间生态位重叠现象普遍,但大部分重叠值偏低,物种间形成了生态位的分化,且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最小生成树反映了地衣种对间在生境因子上的相似性,与聚类分析和主坐标排序结果一致,将30种岩面生地衣分成3个生态类群。  相似文献   

4.
以乌鲁木齐南部山区小渠子林场54个样方岩面生叶状地衣调查结果为依据,应用典范对应分析法对群落物种分布与环境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渠子林场岩面生叶状地衣共26种,属于8科、11属、4个目,它们组成了菊叶黄梅+淡肤根石耳+托敏氏褐梅;暗褐梅+膜地卷;网脊平石耳+垫脐鳞衣+皮果衣三个叶状地衣群落。地衣分布与海拔高度、森林郁闭度、大气湿度等有关。人为干扰和基物对岩面生叶状地衣分布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海拔是影响地衣物种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文中以地衣的盖度为指标计算天山一号冰川6个不同海拔梯度岩面生地衣的多样性和相似性指数,同时分析了生长型与海拔间的关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探讨了海拔对岩面生地衣多样性的确定影响。结果显示:分布在天山一号冰川的岩面生地衣共有89种,隶属于15科31属。岩面生地衣物种多样性先随着海拔梯度增加而增高,到了3700m高海拔后开始逐渐下降。地衣的生长型主要由壳状、鳞片状地衣为主的微小型地衣组成,叶状生长型3300m以上的地区均占一定比例;3600m以上的样点缺少枝状生长型,充分体现了岩面生地衣对高山极端环境的适应特征。研究结果阐明了天山一号冰川岩面生地衣的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将可作为该地区进一步研究地衣物种多样性及长期环境监测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乌鲁木齐南部山区森林生态系统地面生地衣对资源的利用特征,采用Levins的生态位宽度计算公式和王刚提出的生态位重叠值公式,对该地区地面生地衣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研究。同时以地面生地衣生态位重叠值为指标应用主分量分析法,对地衣群落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发现地面生地衣共17种,大部分的地面生地衣生态位宽度比较窄。它们组成四种主要的地面生地衣类群。地衣植物对环境的变化特别敏感。应该重视地面生地衣植物在多资源维上的生态位重叠值和生态位宽度,以便更好的保护地衣物种多样性和揭示它们的生态适应特点。  相似文献   

7.
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岩面生地衣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地调查并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对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岩面生地衣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岩面生地衣共有58种,隶属于6目、18科、35属,其中微孢衣属和平茶渍属种类较多,分别占该地区地衣总数的10.34和15.52%.地衣科目中茶渍目占优势,其科、属、种数分别占该地区地衣总数的72.22,74.28,74.14%.根据地衣对环境的适应特征和选择性,将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岩面生地衣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环北极成分、世界广布成分、中国特有种、欧亚-北美成分、中亚成分、中亚-西亚成分、广泛分布成分等7个分布类型.  相似文献   

8.
为了查明新疆博格达峰北坡岩面生壳状地衣群落中不同地衣种类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及其分布规律,以15个样方内的岩面生壳状地衣盖度为对象,计算得到了21个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系数和生态位重叠指数,并以生态位重叠为指标,利用主坐标排序(PCoA)法对他们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包氏饼干衣(Rinodina bohlinii)具有最宽的生态位宽度(B_i=0.2765;B_a=1.5089);类锈美衣(Calogaya ferrugineoides)的生态位宽度最窄(B_i=0.1229; B_a=0.7613)。50.5%的种对间生态位相似系数<0.1,说明形成了生态分化。21个种地衣的生态位重叠值范围为(0~0.8562),生态位宽度最宽的包氏饼干衣与大多数地衣种的生态位重叠值都较高,生态位宽度最窄的类锈美衣与大多数地衣种的生态位重叠值也很低。PCoA结果将博格达峰北坡岩面生壳状地衣分为了4个生态类群。  相似文献   

9.
应用多元分析方法对分布在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朽木生地衣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对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相似性和均匀度等群落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托木尔峰地区的朽木生地衣共计39种,隶属于5目14科19属。根据数量分类的结果,把该地区的朽木生地衣划分为以下4个群落:群落1:糙皮石蕊Cladonia scabriuscula(Delise)Nyl.+喇叭粉石蕊Cl.chlorophaea(Florke ex Sommerf.)Sprengel+藓生双缘衣Diploschistes muscorum(Scop)R.Sant.群落。群落2:分指地卷Peltigera didactyla(With.)J.R.Laundon+察氏地卷P.zahlbruckneri Gylen.+绿皮地卷P.aphthosa(L.)Willd.群落。群落3:茎口果粉衣Chaenotheca stemonea(Ach.)Mull.Arg.+脱落网衣Lecidea elabens Th.Fr.群落。群落4:漆毛黑瘤衣Buellia cf.vernicoma(Tuck.)Tuck.+黑蜈蚣衣Physcia nigricans(Florke)Moberg+斑面蜈蚣衣Ph.aipolia(Ehrh.Ex Humb.)Furnr.群落。各群落的多样性具有差异,群落3的多样性最大为1.852,其次为群落2和群落4,分别为1.578和1.471,群落1的多样性最小为0.958。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研究》2001,18(3):25-28
我们根据多年的实地调查结果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分布在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衣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在该地区的地衣种类有103种,我们分别属于20科,40属,地衣物种形成了6种群落。同时发现该地区地衣对基物形成专一性,它们的基物包括:树皮、藓丛、藓土、草地、石面、地面、土层、石浮土等。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盐渍化荒地不同开垦年限土壤碳氮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天山北坡绿洲区分别选取连续开垦3 a、8 a、15 a盐渍化棉田和未开垦的盐渍化荒地,采集0~10、10~20、20~40、40~60、60~10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结果表明:盐荒地开垦后棉田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开垦年限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开垦后棉田土壤全N含量随开垦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但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盐荒地与开垦棉田土壤有机碳、全N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其中盐荒地不同土层间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N含量明显高于40 cm以下土层;开垦棉田土壤C/N随开垦年限的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盐荒地和开垦棉田土壤C/N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开垦棉田土壤有机碳储量随开垦年限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结论:干旱区盐荒地开垦后,棉田土壤有机碳、全N含量均随开垦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有机碳储量随开垦年限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盐荒地与开垦棉田土壤有机碳和全N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2.
新疆野生动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有野生维管束植物3 637种、鸟类425种和哺乳动物154种.在广泛收集这些植物和动物分布资料的基础上,绘制了新疆动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图,分析这些物种丰富度分布之间的关系,并得到物种丰富度分布的热点地区.新疆动植物丰富度北疆高于南疆,西部高于东部;阿尔泰山、天山西部和准噶尔西部山地是物种丰富度分...  相似文献   

13.
WANG Puyu 《干旱区科学》2015,7(6):717-727
Changes in glaciers in the Chinese Tianshan Mountains have been analyzed previously. However, most previous studies focused on individual glaciers and/or decentralized glacial basins. Moreover, a majority of these studies were published only in Chinese, which limited their usefulness at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With this in mind, the authors reviewed the previous studies to create an overview of glacial changes in the Chinese Tianshan Mountains over the last five decades and discussed the effects of glacial changes on water resources.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glaciers in the Tianshan Mountains are shrinking rapidly and are ca. 20% smaller on average in the past five decades. Overall, the area reduction of glacial basins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Chinese Tianshan Mountains is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parts.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in glacial changes are caused by both differences in regional climate and in glacial factors. The effects of glacial changes on water resources vary in different river basins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glacier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lacial change and proportion of the glacier meltwater in river runoff.  相似文献   

14.
在花棒林内,对不同林龄(5a、10a、20a)、不同深度的根际与非根际微生物的种类、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明显差异:在数量方面细菌占绝对优势(52.92%),放线菌次之(33.33%),真菌最少(13.75%)。在种类方面根际微生物的种类大于非根际。不同深度的土壤微生物数量也存在一定差异;变化为:细菌为0~10cm>20~30cm>10~20cm>30~40cm;真菌为0~10cm>10~20cm>20~30cm>30~40cm;放线菌为0~10cm>30~40cm>10~20cm>20~30cm。随着林龄的增加细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呈上升趋势;放线菌表现为5a和10a大致相当,20a最少。  相似文献   

15.
新疆山地针叶林的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阿尔泰山、天山北坡、天山南坡和昆仑山11个点120个针叶林样方的调查,研究了新疆山地针叶林群落结构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天山北坡针叶林树高、胸径、总胸高断面积以及蓄积量最高,其次是阿尔泰山,而天山南坡和昆仑山较低;4个地区的立木密度无显著差异.在不同森林类型中,昆仑柏类林的胸径、树高、总胸高断面积以及...  相似文献   

16.
利用GRACE重力卫星监测新疆天山山区水储量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经过高斯平滑滤波处理的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逐月的GRACE卫星时变重力场数据,反演得到新疆天山山区水储量变化,其空间分辨率为1°×1°,结合同时间段该区域31个国家气象台站逐月降水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方法,研究天山山区近8 a来的水储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天山山区水储量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体表现为东、西部多,中部少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时间上,水储量变化与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两者变化过程基本一致。天山山区平均水储量变化趋势的年内分布总体上1-12月呈递增变化;1-3月为负增长,最大负增长为21.7 mm•a-1,出现在2月;4-12月呈正增长,最大月份出现在11月,增长趋势达到29.9 mm•a-1。水储量变化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天山山区近几年夏季降水有所增加造成的。2003-2010年天山山区水储量变化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平均每月下降速度为4.8 mm,8 a间水储量变化减少约13×108 m3,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气候转暖、冰川消融加速、山前绿洲灌溉及生活用水量增加,导致山区水储量变化减少。  相似文献   

17.
辽西半干旱地区深松中耕对土壤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辽宁西部阜新旱作农业示范区进行田间试验,探讨了深松中耕对这一地区土壤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深松中耕能够提高0~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及0~20 cm土层土壤全N、P、K含量,以提高0~10 c m土层土壤全N含量最为显著(P<5%);能够增加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及0~30 cm土层土壤有效钾含量,以增加0~10 cm土层土壤有效钾含量最为显著(P<5%);显著增加10~3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P<5%);增加了玉米产量,增加幅度为7.80% .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为例,根据产业群落的生态学特征,引入景观生态学中的多样性指数,从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度等三个方面对天山南麓产业群落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灰色关联模型,探讨了产业的规模、效益及经济增长与多样性指数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显示:产业群落丰富度先增后减,均匀度呈现下降趋势,优势度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并表现出阶段性特征,Shannon多样性指数计算的产业群落演化规律与Margalef等人对植物群落的研究结论有差异;产业的规模、效益及经济增长与多样性指数之间关联度较强,与时间呈线性递增关系;巴州的产业群落属于发展演替,形成了以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业为"关键种产业"的资源型产业群落,正处于增长和趋同阶段。在讨论部分对景观生态学的多样性指数在产业群落研究中的不足进行了评价,对巴州今后产业群落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川西北高寒沙地红柳对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碳组分的影响,选取了沙地上修复24 a的红柳灌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土壤样品采集和室内分析,研究了川西北沙地红柳灌丛根区(SR)、灌丛中部(SM)、灌丛边缘(SE)、灌丛外部(SO)的0~20,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碳组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距灌丛植株水平距离的增加,土壤有机碳(SOC)、胡敏酸碳(HAC)、富里酸碳(FAC)和胡敏素碳(HMC)含量均呈现下降的特征;0~20 cm表层土壤,灌丛根区、灌丛中部和灌丛边缘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灌丛外部的1.86倍、2.35倍和1.63倍,灌丛根区、灌丛中部和灌丛边缘土壤腐殖质碳含量分别为灌丛外部的1.96倍、0.68倍和1.22倍;在距灌丛植株水平距离相同条件下,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碳各组分含量呈降低趋势;在灌丛根区,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相对于0~20 cm土层分别降低了32.31%和38.38%,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腐殖质碳相对于0~20 cm土层分别降低了49.34%和53.40%。研究得出,红柳灌丛内外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碳组分存在空间异质性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