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浙双72"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杂交育成的优质、双低、高油油菜品种,具有高产、高含油量、低芥酸、低硫苷、较抗菌核病等特点。目前该品种已成为我区油菜栽培的主要  相似文献   

2.
浙双6号是浙江省农科院核作所最新选育的高产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2003年已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具有粒大、含油量高、产量高,对菌核病、病毒病抗性较强,抗寒性、抗倒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浙双6号是浙江省农科院核作所最新选育的高产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2003年已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具有粒大、含油量高、产量高,对菌核病、病毒病抗性较强,抗寒性、抗倒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浙双72"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培育低芥酸、低硫甙、高含油量的油菜新品种,2001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湖州市于1998年引进,1999年参加市油菜区试,2000年采取对比试验、高产攻关、示范推广同步实施的技术路线,大大加快示范推广步伐."浙双72"推广面积达38.68万亩,占油菜总面积的47.0%;2001年冬种,全市"浙双72"种植面积扩大到48.83万亩,占油菜面积的59.54%,已成为我市油菜生产新一代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综述浙江省优质油菜的育种进展,"九五"期间育成了浙优油1号和浙优2号,实现了浙江省单双低优质油菜零的突破;"十五"期间育成的双低油蔬两用型油菜新品种浙双72,使浙江省油菜从双高(高芥酸、高硫苷)走向双低(低芥酸、低硫苷)。"十一五"期间育成的浙油18是浙江省首个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品种,该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应用,使浙江省油菜实现了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生产的转变。"十二五"育成的油菜新品种浙油50和浙大619现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与以往育成品种相比,浙油50产量、含油量和株型等主要性状取得重大突破,使浙江省油菜生产从双低走向双低高油。在此基础上正向双低高油酸育种迈进,使食油更健康。  相似文献   

6.
“浙双-71”是浙江省农科院育成的早熟、高广、双低和高出油率品种。一般出油率40%左右,籽粒亩产140kg左右,成熟期同“高油605”相仿,增产6%。”浙双-72选系”双低苔、油两用油菜,是慈溪市种子公司在“浙双-72”油菜品种中,通过多年的菜苔测试、筛选和系统选育而成。我市2002年引试,经2003~2004年示范推广,菜苔鲜食、脱水加工和市场销售都取得基本成功。打一次主蕻,亩产鲜苔  相似文献   

7.
不同双低油菜新品种对比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高产、高含油量且抗菌核病能力较强的双低油菜新品种,提高建德市油菜的单产和经济效益,2014年冬开展了不同双低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沣油737"可作为主栽品种继续大面积推广种植,"浙油51"可进一步扩大示范。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高产、高含油量且抗菌核病较强的双低油菜新品种,提高兰溪市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2013年冬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杂001"可扩大示范种植;"宁杂1818"、"浙油51"有待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高产、高含油量且抗菌核病能力较强的双低油菜新品种,提高建德市油菜的单产和经济效益,2015年冬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沣油737作为主栽品种可以继续大面积种植,浙油51和浙油33可以扩大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0.
“浙双一72”是浙江省农科院育成的早熟、高产、双低和高出油率品种。我市于1998年引试,1999年示范,2001年种植面积达0.5万余亩,已成为我市油菜的主栽品种。该品种主要表现为生长旺盛、繁茂性好、抗病力强等特点,正常情况下一般亩产140kg,但历年来,只限于移栽种植。为省工、省力,提高效益,恢复油菜面积,我站去年开始探索连作稻田直接油菜栽培技术,取得较好效果,亩产达126k。  相似文献   

11.
油菜是南通市主要油料作物,但过去种植的油菜品种属双高(高芥酸、高硫苷)品种,含油量低,油品质量不高.饼粕绝大部分作肥料处理,附加值低,种植油菜的综合效益不高。为提高油菜籽品质,增强农产品竞争力,1999年以来,南通市先后承担了江苏省农业品种、技术更新工程“双低优质油菜品种的引进与开发”、“双低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产加销一体化开发”两项目;2002年又实施了国家级南通市双低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际完成项目总投资6000多万元。通过项目实施与建设,加快了南通市双低油菜生产发展,提升了双低油菜产业化水平。因此南通市不仅是江苏省油菜生产大市和油菜高产市,而且成为双低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和国家双低油菜无公害栽培标准化示范区。  相似文献   

12.
浙油18属农业部公布的2008年主要农作物主导品种。系高产、高油、双低优质油菜新品种,属中熟甘蓝型油菜。全生育期226d,比浙双72早熟1、3d,植株高大,抗倒性强,且株型紧凑分枝节位高,适合机收。一般产量3t/hm2。品质优,含油量高达42.8%,油酸含量高达69、2%。较抗菌核病和病毒病,适宜在浙江省及长江中下游油菜主产区种植。栽培要点为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13.
高产高油优质油菜浙油50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育稳产、高产、高含油量、低芥酸和低硫甙含量的油菜新品种,缓解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中优质油菜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文章详细阐述了高产、高油、双低油菜品种浙油50的选育过程,并就其产量、品质、抗性等性状表现进行综合分析,还探讨了浙油50的育种策略。以9715为母本,鉴6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历经8代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产量的选择,育成了高产、高油的优质油菜新品种浙油50。区试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浙油50最高含油量达50.78%,产量达303.8 kg·667 m-2。该品种现已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管耀祖 《新农村》2003,(10):13-13
浙双758系浙江省农科院育成的双低、高产、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系,已通过了省品种审定委员会专业组的考察。2000—2001年度省油菜区试平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135.7千克,比九二一58系增产17.9%,达极显著水准,比浙油758增产2.5%。杭州市区试平均亩产137.5千克,比浙油758增产2.04%。该品系适宜在浙江省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15.
油菜浙双72的氮肥用量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浙双72是浙江省农科院选育的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系。我市1998年引入试种,1999年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0年冬种计划在全市大面积推广。为进一步完善浙双72高产栽培技术,明确最佳施氮水平,以便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进行了浙双72的氮肥用量试验。现将试验方法和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长汀县位于福建西部,历来有种植油菜的习惯,全县每年冬种油菜约1667hm^2。目前引进种植芥蓝型油菜新品种“浙双72”,表现适应性广、产量较高、熟期适中、抗逆性较强,是生产“双低”绿色食用油的优质原料作物。冬季种油菜既可提高土壤肥力,又可增加农民收入。现将“浙双72”的特征特性及主要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福建农业》2013,(7):36-37
据连江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孙传春介绍,2013年县农业局在天竹村创建油菜高产示范片300亩,大力推广"浙双72"双高(高产、高含油量)双低(低芥酸、低硫苷)油蔬两用型油菜优良品种,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到户,技术指导到田,技术培训到人"和"县有技术专家,乡有技术骨干,村有技  相似文献   

18.
双低油菜“浙双72”苗期生长嫩绿,叶色深,其菜苔可作蔬菜,炒后食用味道清香。据浙江省农科院试验,菜苔可加工成脱水蔬菜,利于出口创汇,且适时采菜苔可提高油菜籽产量。为探讨“浙双72”苔后对油菜籽产量是否有影响及影响程度,我们连续两年进行了“浙双72”苔效应及配套技术的试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浙油601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早熟、高产、双低、适合机械化生产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08028)。在长江中游区域试验中平均产油量1178.3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2.5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159.7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0.27%。浙油601芥酸含量0.1%,硫苷含量23.78μmol/g,含油量44.94%,属高含油量双低品种。目前已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直播双低油菜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瑞安于2006-2007年引进多个优质双低油菜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浙油18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比瑞安主栽品种浙双72增产15.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