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激励和引导广大涉林院校学生勤奋学习、健康成长,进一步提高涉林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林业企业积极参与新时期林业人才的培养,搭建林科毕业牛就业平台,引导广大林科毕业生合理择业、更好地参与现代林业建设,2010年10月15日,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和国家林业局人才开发交流中心正式启动了“北美枫情杯2011届全国林科十佳毕业生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2.
林科高等教育是高等农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服务重大国家战略、草原与林业工作深度融合、推进教育现代化、适应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等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和使命。北京林业大学主动融入新农科建设大局,深入探讨新林科的内涵特征和建设路径,形成了新时代林科高等教育的"北林思考",积极开展了新时代林科高等教育的"北林实践",并对推动新时代林科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提出建议,即编制新时代林科高等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加强林业院校"双一流"建设;壮大和完善林科学科体系;在全国实施新时代林科高等教育示范点建设;加快国际化办学进程,推动新时代林科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林业教育》2011,29(4):27-27
2011年6月3日,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和国家林业局人才开发交流中心召开了“北美枫情杯——2012届全国林科十佳毕业生评选”启动发布会。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和国家林业局人才开发交流中心于2010年第1次举办了“北美枫情杯——2011届全国林科十佳毕业生评选”活动(以下简称“活动”),共有来自全国数百所涉林院校和林科研究生培养单位、数万名2011届本专科林科专业毕业生和林科研究生参-9。活动的成功举办得到了教育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和单位的高度认可,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9认可,促进了2011届林科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4.
陈晨  刘光武 《绿色科技》2019,(3):265-267
以近3年毕业的林业类毕业生就业质量为研究方向,运用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分析调查数据,研究结果显示:近3年,高职院校林业类专业就业率稳定升高,对口率稳定下降;在民营/个体类型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最多,就业满意度最低;林业类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率呈稳定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林科高等教育是高等农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服务重大国家战略、草原与林业工作深度融合、推进教育现代化、适应全球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等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和使命。"新林科"建设既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高等教育和林草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新林科"建设的愿景目标包括推进林业草原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整体构建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林业草原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学科和专业体系。劳动教育是林科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要求。文中在分析林草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的课程体系单一且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内容浅显且教育形式窄化、课程效果有限且考核机制功利化等问题的基础上,以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为例,提出"新林科"背景下林草高校劳动教育可通过构建"劳动教育+"四维培养体系,即"思政劳育" "专业劳育" "实践教育""课程劳育"的多样化组合方式,不断深化大学生劳动认知,提高大学生劳动素养,切实培养出符合"新林科"要求的高素质复合人才。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劳动教育培养模式创新,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专业情怀日趋坚定,就业竞争力逐渐增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加强高等林业教育 推进林业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林业教育是林业发展的基石和动力源泉。该文认为高等林业教育面临的现状是高等林业教育的规模在扩大,林科类学生招生与就业难,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不适应林业发展的要求等。因此,该文在阐述林业现代化的内涵和现状以及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的基础上,提出高等林业教育要转变思想和观念,加强高等林业教育管理体制的现代化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以不断探索与现代化林业相适应的高等林业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同志们:在全国林业系统厅局长会议刚刚结束之际,就召集大家到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参加这次会议,充分体现了国家林业局党组对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研究解决学校毕业生到森林公安机关就业的问题。贾治邦局长对开好这次会议高度关注,会前指示:一定要把这次会议开好、开成功,打通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到森林公安机关就业的渠道,力争使学校毕业生顺利进入森林公安机关就业,为森林公安机关不断输送懂林业生态知识、懂公安业务、懂法律知识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新农科视域下高等林业院校专业结构优化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新农科视域下的高等农林院校正面临着一场持续、全面、深入的教育治理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而高等林业院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是一项涉及全局的跨院系、跨学科的系统工程。南京林业大学在对新林科专业建设内涵特征进行分析以及对高等林业院校专业结构转型发展态势和面临的困境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借鉴和学习国内外林科专业建设经验,凝练总结了专业结构优化的思路,并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990~2015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职业发展历程进行了调查。在调查问卷统计数据信度和效度良好的情况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得影响北京林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同时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对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及职业发展历程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最终确定了影响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六大因素,即职业规划、实践经验、就业形势、综合素质、职业定位和性别差异,并归纳总结出本科毕业生职业发展历程图,为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和国务院召开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了全面实施人才强林战略,搭建全国林科大学生创业平台,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2011年12月12—15日,由国家林业局人才开发交流中心举办的以“绿色校园,  相似文献   

11.
新林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需扎根中国大地积极参与高等林业教育的质量革命。湖北民族大学面向武陵山区林业产业发展新业态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在地方高校新林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是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从林学类专业的拓展、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教学质量校级标准的确定等3个方面,对林学类专业建设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提出走专业融合发展之路,积极拓展专业生长点。二是统一教学与开放教学相结合,建设由基础知识教学、专业理论教学、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等3个阶段构成的新林科专业"三段式"人才培养体系。三是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理念,从课程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课程教学策略的科学选择、课程教学评价的完善等4个方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充分发挥"金课"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四是通过课内统一式的能力培养、课外组合式的能力培养以及实施"五导四结合"全程培养的本科生导师制等,建立多形式多途径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五是基于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质量文化,建立由教学质量标准系统以及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系统和技术系统等3个驱动引擎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特别是通过建立"教、学、督、评、改"联动机制注重发挥教学质量保障技术系统的驱动作用。六是利用重点学科优势资源,从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和课程群教学团队运行机制建设以及基于"六个共同"校企合作机制的教学平台建设等3个方面入手,打造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让高等林业教育走出教室、走进绿水青山,使地方高校新林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区域林业产业新业态相适应,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林业行业的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12.
高等林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林业部人事教育司戴栓友为了进一步深化高等林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工作,保证林业教学、科研、生产单位,特别是边远地区、重点林区和林业基层单位对毕业生的需要,林业部人事教育司于1996年7月至8月组织有关单...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我国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时间较短,在人才培养方面尚面临着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培养质量为导向对原有的研究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从而使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既考虑专业特点又适应特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当前专业学位教育研究的关键。为此,针对华中农业大学林业专业硕士在校生、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选修课和公共课、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和小型私密网络课程、技能课程)、学术训练、专业实践、论文选题、就业倾向、培养环节等方面,开展了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问卷调查;从就业基本情况、用人需求和薪资待遇、专业技能培养、从业资格等方面,开展了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实践技能训练不足、学生与导师之间互动不够、对林业行业的认识不足等问题,与用人单位对林业专业硕士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等有较高的要求以及注重毕业生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敬业精神、社交能力等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从林业专业硕士招生指标分配改革、校外导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优质课程建设、导师与学生间互动机制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选题管理、综合素质培养和就业质量提升等8个方面,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以促进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4.
<正> 1987年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已基本结束,72名林业院校大学毕业生将奔赴大兴安岭林区,为祖国边疆林区建设贡献力量。今年赴大兴安岭林区的毕业生中,有9名来自北  相似文献   

15.
随着林业产业的发展,林业成人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林科函授高等教育是林业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教学规律,实施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该文从广西林业干部学校的教学实践出发,分析林科函授教育的特点,从函授教材建设、师资建设、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就如何提高林科高等函授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了实践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东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300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开展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意愿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意愿明显出现"悖农"倾向,主要表现为理想就业地区远离农村、期望就业单位远离农业、农村基层就业意愿偏低、择业过程中考虑的因素"悖农"。由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悖农"就业意愿主要受个人因素、专业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所以要改变"悖农"就业状况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就业观;二是加强专业建设,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三是改善农村基层的就业环境,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和日本国是我国的邻邦,两国的高等林科本科教育都有独特的发展历程,对我国的高等林科本科教育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在,面对21世纪,两国在人才素质培养上都采取新的改革措施,了解、研究这些改革措施尤其是发展趋势,对我国的高等林科本科教育的发展,有着...  相似文献   

18.
《中国林业教育》2011,(2):78-78
近日,历时2个多月的"北美枫情杯2011届全国林科十佳毕业生评选活动"圆满结束,并于2010年12月16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了表彰大会(获奖名单附文后)。著名林业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沈国舫和中国林业教育学会理事长杨继平为本次活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林业教育事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林业建设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建国后前30年林业教育发展回顾我国林业教育起步较晚,本世纪初在一些地方开始设立的林学堂和农学院、农校设立的森林系和林科专业是高中等林业教育的雏形。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全国尚无一所独立的高、中等林业院校,只有21所大学或农学院设立了森林系,在校生仅有541人;在39所高、初级农业学校中设有林科专业,在校生1302人。1950年,林垦部与教育部联合召开林业教育工作会议,决定…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林业教育为适应社会的要求,针对过去重理轻文的倾向和顺应国际国内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注重培养宽知识、厚基础、复合型的人才。为此很多高等林业院校都进行了课程体系结构改革,力图更新和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以适应社会对高等林业教育的要求。其中大力加强人文教育就是一个方面。许多林科高等院校都开设了一系列的社科、人文类课程,其中“公共关系学”课程几乎是各个林科高等院校都已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选修)。据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程都不同程度地寄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