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梭条花叶病是通过土壤中禾谷多粘菌为介体传播的病毒病,自90年代以来,该病在我市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日趋严重。据调查,全市发生面积约850hm^2,占小麦种植面积5%左右,一般田块减产20%~30%,重病田减产达50%以上。为此,笔者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和小麦良种的频繁调运,以及农民防病意识淡薄、带病种子自留互换等原因,造成小麦全蚀病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日趋加重。2008年大名县个别地块发生较严重,特别是大名镇升斗铺村,面积达500亩以上,一般每亩减产3成,严重地块达6成以上。2008年秋季播种时该村采用禾菌拌种及土壤处理等措施,2009年小麦生长后期与上年度比较,发生程度严重的地块明显减轻,发生时间向后推迟,防效达90%以上,实践证明禾菌是防治全蚀病有效药剂。小麦即将播种,望广大群众在防治上要早动手。  相似文献   

3.
王睿 《河北农业》2006,(12):20-21
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省属于检疫性病害。该病2002年在邢台市南和县首次发生,2004年隆尧、宁晋、清河、邢台县相继发生,发生面积2000亩,2005年迅速扩展为8个县,发生面积扩大到12.5万亩。小麦受全蚀病危害以后,表现为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有的后期形成枯孕穗、枯白穗。轻发生地块一般减产5%-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给我区的小麦生产带来巨大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项城市小麦丛矮病和黄矮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据项城市植保站调查得知,这两种病的发生面积高达41名,对小麦生产危害极大,一般减产15%左右,严重的高达30%~40%。病害重发生的原因:一是部分农民认识不到位.没有重视防治工作;二是部分农民科技素质低,对这两种病辨别不清;三是气候变暖有利于这两种病媒介的繁殖。  相似文献   

5.
小麦全蚀病,又叫小麦立枯病、黑脚病,是土传或种传性病害,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生危害,一旦发生,轻发生地块一般减产5%~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几年后就可以造成严重损失并持续多年,  相似文献   

6.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毁灭性病害。目前该病的发生已扩展到我国北方冬麦区、西北春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而且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一般轻病田减产幅度为10%-30%,重病田减产幅度在50%以上,甚至绝产。[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保护地甜瓜病害重发生原因以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保护地甜瓜连年种植,造成重茬面积越来越大,病原菌积累越来越多,加上棚室内高温、高湿,致使甜瓜病害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据田间调查,轻病田可造成15%~30%的减产,重病田可造成50%~70%的减产甚至绝产绝收,严重影响甜瓜的品质与产量,降低瓜农的经济收入。为此,笔者就保护地甜瓜病害危害症状,重发生原因以及综合防治措施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番茄灰霉病是春棚番茄生产的主要病害,近年来,随着番茄种植面积的扩大,发生危害程度逐年上升,对番茄的产量和质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007~2010年乐亭县春棚番茄灰霉病发生面积在2.5万~3万亩,因灰霉病的危害一般可减产10%~20%,严重的可减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9.
滑县小麦常年种植面积12万hm^2。小麦病虫害常见的有30多种,一般情况下可造成小麦减产10%左右,严重发生年份可减产30%以上。为有效控制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笔者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特提出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元氏县地处太行山麓,花生是县域内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蛴螬的发生逐年加重。通过调查,花生田因蛴螬危害造成减产10%~30%,严重的达60%~70%。通过2007~2008年对花生田蛴螬的发生危害情况做了系统的调查监测,并在防治技术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国外各主要产麦国均有发性,危害十分严重,轻病地减产10%~20%,重病地减产50%以上,是我国小麦上的检疫对象之一,目前国内20多中省(区)已有发生的报道。1992~1993年,我们在送检材料鉴定和病害调查中,首次发现该病在我省原阳、浚县、扶沟县发生危害,并有逐渐蔓延之势。如扶沟县包屯镇陈岗村三年前只有一块麦田发病,而今年发病面积扩大了几十倍,造成很大损失。全蚀病是以土传为主的病害,一旦  相似文献   

12.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上的一种毁灭性检疫病害,一旦发生,蔓延较快,从零星发病到成片死亡,通常仅需3年时间,轻者减产1~2成,重者减产一半以上,甚至绝产颗粒无收,是农业生产上的一大障碍.1996年以来,小麦全蚀病开始在我市扩散蔓延,严重地影响了我市小麦产量,通过我们几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总结出一整套小麦全蚀病综合防治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住该病在我市的蔓延危害.  相似文献   

13.
鲍翀 《现代农业科技》2005,(9):28-28,32
淮南市潘集区小麦常年种植2.3万公顷左右,是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由于受地理条件及耕作制度等因素的影响,麦田杂草呈逐年上升趋势,杂草种类多、密度大、分布广、危害重。根据近几年统计,麦田杂草一般每平方米2000株左右,高的达20000株,2级以上发生面积达3.1万公顷之多,占小麦种植面积的90%左右,其中,4级以上发生面积约占35%,造成小麦减产达20%-25%,草害巳严重制约小麦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发生与危害: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发展迅速,由于连年重茬种植,蔬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危害日趋严重。蔬菜主产区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病的总发病率高达67.6%,总病株率接近50%,4年以上以黄瓜、番茄等易感寄主为主要栽培模式的老棚的发病率接近95%,病株率为66%。保护地蔬菜一旦发生线虫病,轻者减产20%-30%,重者减产50%~70%,甚至绝产.损失惨重,严重制约了当前保护地蔬菜的健康生产。  相似文献   

15.
小麦全蚀病又称黑脚病,是一种毁灭性较强的病害,被列为国内植物检疫对象。近年来,由于农机跨区作业、良种调运以及农民自留互换带病种子等原因,小麦全蚀病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日趋加重。小麦感病后,分蘖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轻者减产,重者甚至绝收。为更好地指导小麦生产,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其发病情况及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自2001年开封县发现小麦全蚀病以来,发生面积迅速扩大,危害十分严重。并呈现出,扩展速度快、危害严重,防治困难间歇发生发病隐蔽的特点,在小麦全蚀病防控方面,通过广泛宣传,使广大群众大大提高了对全蚀病危害严重性的认识,激发了他们防控的积极性,农业部门从加强检疫,药械试验,示范入手,多方争取资金,购买防治药剂,切实搞好防控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7.
小麦纹枯病大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小麦生产力水平的逐年提高,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据笔者2004-2006年调查,小麦纹枯病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90%以上,发生程度4~5级,在小麦生长发育中后期病田率100%,病株率60%-95%,重病田高达100%,甚至出现整株枯萎死亡,白穗大量出现,可造成10%-50%的减产,严重影响小麦产量与品质,成为小麦优质高产的重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汝南县常年种植小麦8万hm2,2006年小麦全蚀病在汝南县板店乡首次被发现,刚开始群众对该病认识不足,没有及时进行防治,导致病情进一步扩大。随着近几年小麦的连续种植,全蚀病在汝南县的发生逐年增加,留盆、金铺、三门闸等乡镇也相继出现,全县已由过去的部分地块零星发生发展到点片发生,面积越来越大,危害也越来越重。目前,全县已经扩展到7个乡镇(街道)、48个村,面积达1.1万hm2,其中重发面积0.21万hm2。为了查清该病的发生发展状况和防治办法,县农业局组织植保、土肥、农技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对全蚀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连续3年的全面调查,并利用深耕、土壤处理、药剂拌种、轮作等方法对全蚀病进行了系统防治,取得了较好效果。通过近几年的连续调查,我们对全蚀病的病状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锈病是小麦生长中的主要病害,其危害比较严重,历史上曾经几度大流行,造成的损失惨重。在我国发生的小麦锈病有3种,即条锈、叶锈和秆锈。小麦条锈病发生区域广、流行快。严重地块可减产20%~30%,甚至绝收;小麦叶锈病以西南和长江流域及华北和东北部分麦区较为严重。本文介绍了小麦锈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办法,以为小麦种植业户实现高产稳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是陇东的主要粮食作物,占粮田面积的60%左右。小麦的丰欠对陇东的国计民生以及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小麦生产当中存在着诸多不利干扰因素:其中病的危害是小麦高产、稳产和优质的主要障碍。据调查统计,冬小麦在陇东常发病如条锈,白粉,红、黄矮病,全蚀病,每年均有不同程度混发危害,一般年份减产10%~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