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昆虫性诱剂是仿生高科技产品,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别称性诱剂),诱杀雄成虫,减少成虫数量和为害程度,阻碍成虫交配,减少下一代的虫口数量。国槐小卷蛾属于钻蛀性害虫,化学药剂防治效果不理想,药剂的渗透能力常达不到枝条内部,影响杀虫效果,为此选用性诱剂防治国槐小卷蛾,取得了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2.
利用性诱剂诱捕方法,于2020年在浙北嘉兴地区梨园及混栽园悬挂性信息素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进行迷向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单植梨园应用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成虫迷向率为100%,混栽园迷向率为100%,单植梨园幼虫蛀果率防效为89.3%,混栽园幼虫蛀果率防效为86.1%,性信息素迷向丝可较好地防治梨园及混栽梨园梨小食心虫。  相似文献   

3.
性诱剂诱杀二化螟的田间效果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7~1998年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对越冬代二化螟进行了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 ,载体为橡皮塞的二化螟性诱芯田间诱杀持续期达34d以上。每公顷设30、45和90个诱盆的诱杀区卵块量均比对照区下降60%~68% ,卵量下降74% ,枯心率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4.
不同诱测方法对水稻二化螟成虫的监测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应用黏胶型性诱剂诱捕器和虫情测报灯两种诱测方法在达县进行了对水稻二化螟监测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黏胶型性诱捕器监测二化螟效果好,具有诱蛾量大、性能稳定、峰型明显、预警准确性高等特点,在各代成虫诱测中,效果优于虫情测报灯;性诱剂诱捕器监测对二化螟还具有一定兼治作用,1代枯鞘株率防效达33.24%、2代白穗率防效达27.51%。同时,分析了作物生育期、气象因子和非靶标昆虫对性诱捕效果的影响。讨论了性诱捕器在二化螟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中应注意和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方案,于2019年在福建长汀开展了针对二化螟的性诱与药剂防控技术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田间应用性诱剂诱捕器可大量诱捕二化螟成虫;性诱+药剂组合使用对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性诱+化学农药处理的防效最佳,受害株率较空白对照区降低87.30%,且较单独使用药剂防治的处理减少用药2次。  相似文献   

6.
食物诱剂防治柑桔大实蝇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种大实蝇食物诱剂及不同防治方法防治柑桔大实蝇,试验结果表明,大实蝇食物诱剂点喷防治和挂罐诱杀效果明显,果瑞特果实蝇诱杀剂、桔丰大实蝇食物诱剂和综防区防效分别为91.3%、89.8%和91.0%,大实蝇食物诱剂挂罐诱杀效果明显.5月21日至8月30日挂罐诱杀,果瑞特果实蝇诱杀剂10个诱捕器共诱杀柑桔大实蝇309头,桔丰大实蝇食物诱剂10个诱捕器共诱杀柑桔大实蝇321头.  相似文献   

7.
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新干县、万安县、峡江县、永新县、吉水县在早稻和晚稻上开展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的效果不及频振式杀虫灯,单独使用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成虫,防效为30%~50%,每季水稻减少施药1~2次。当稻纵卷叶螟出现迁入、为害高峰时,每667㎡挂一个诱芯难以控制为害,需配合药剂防治,当田间新虫苞数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开展药剂防治,性诱剂+药防的效果好于常规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性信息素缓释迷向剂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效果,2017—2018年在陕西关中应用梨小食心虫信息素缓释迷向剂在桃园和梨园开展梨小食心虫迷向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迷向处理区梨小食心虫成虫诱捕数量明显减少,桃园和梨园迷向率分别为99.57%、99.43%,蛀果防效分别为92.80%和97.33%,桃园保梢率达97%以上,且信息素缓释迷向剂持效期可达6个月。  相似文献   

9.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大面积诱捕越冬代雄蛾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对越冬代二化螟雄蛾进行了大面积诱捕。结果表明:诱杀7d和15d后,诱捕区(包括中心区和边缘带)雄蛾量分别为对照区的40.44%和29.78%,其中心区的蛾量分别为边缘带的48.55%和24.65%;诱捕区卵块数仅为对照区的20.0%~33.3%,枯鞘率仅为对照区的12.5%~25.0%;诱捕区的第一代雄蛾发生量大量减少,诱蛾量仅为对照区的46.96%,其中心区的雄蛾量为边缘带的67.64%;诱捕区的水稻枯心率仅为对照区的39.50%~44.75%。应用性诱剂大面积诱捕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我国水稻二化螟发生区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的地理区系差异机制,湖北省蕲春县的早晚两季水稻连作区对二化螟性信息素A型和B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B型诱芯诱集二化螟成虫效果明显好于A型诱芯,使用安全、保护天敌、高度环境,是有发展前景和有效的植物保护手段.  相似文献   

11.
二化螟性引诱剂田间防治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水稻的重要害虫,常年给我国的水稻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本研究采用大面积诱集法对二化螟性引诱剂防治第2代、第3代二化螟的效果进行了初步考察,结果表明,与未放诱捕器的对照区相比,二化螟性诱剂释放区每代防治效果分别为33.3%和37.5%。  相似文献   

12.
性诱剂防治柑桔小实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海市和宜州市利用性诱剂灭雄技术防治柑桔小实蝇的试验,北海试验区3个果园的防效分别达96%、95.3%和97.3%,宜州试验区3个果园的防效分别为81.8%、71.3%和79.5%,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防效显著、防治成本低、省工省时且对环境无害,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性信息素迷向法对桃树梨小食心虫的防控作用,开展了240 mg/根梨小食心虫性信息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法不同处理对梨小食心虫成虫防效、蛀梢和蛀果防效分别在93.19%、79.95%和78.57%以上,比常规药剂防治区防效可提高50%、40%和25%以上,整体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270 g/667m~2。由此可见,性信息素迷向法可控制桃树梨小食心虫为害,同时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相似文献   

14.
2016年,在北京市平谷区8 667 hm~2桃园全覆盖应用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技术。田间调查发现,应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可对梨小食心虫各代雄虫产生持续的迷向作用,迷向率95%以上,降低了成虫交配几率,减轻了幼虫为害,蛀梢防效和蛀果防效分别在93%和98%以上;迷向区比常规化防对照区减少梨小食心虫防治用药1 004 m L/667m~2,农药减量5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利用性诱剂诱捕水稻二化螟的地理区系差异机制,明确各地二化螟性诱剂配比类型,用性诱剂A型诱芯和B型诱芯对二化螟进行地理区系差异诱捕比较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A型诱芯早稻共诱得二化螟86头,B型诱芯早稻共诱得二化螟448头,B型诱芯的诱虫总量是A型诱芯的5.2倍。B型诱芯的配比类型更适合在水稻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调查了不同厂家生产的二化螟性诱芯和不同类型的诱捕器对田间二化螟成虫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两种诱芯的持效期均达40d以上,但北京中捷四方科贸有限公司生产的性诱剂在诱杀效果更好。诱捕器类型对诱杀效果影响则表明用三角型诱捕器最佳,其次为自制的可乐瓶诱捕器,最差的为UMT-B型诱捕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山东莱阳西兰花田开展生物食诱剂监测、诱杀试验,表明生物食诱剂可诱杀西兰花田夜蛾科主要害虫的雌、雄虫,其中,诱杀棉铃虫的雌雄比为1.25∶1。药后15 d,夜蛾科害虫卵量减退率为83.65%,校正防效为72.20%;幼虫虫口减退率为80.09%,幼虫的校正防效为62.81%。处理区幼虫量与对照区差异显著,生物食诱剂对夜蛾科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二化螟性诱剂迷向防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 1999年 ,在安徽省广德县应用性诱剂对越冬代二化螟进行了较大面积的迷向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田间放置诱芯150~750个/hm2的迷向率为71.1%~80.7% ;每公顷放置诱芯750、300~375、120~150个和 30个的迷向区卵量比对照区分别下降79.4%~86.1%、72.9%~84.7%、58.3%~65.1%和58.9% ;每公顷放置60个诱芯的大面积迷向示范区中稻秧田和早稻大田卵块量分别比对照下降 82.4%和73.2% ,早稻大田枯鞘丛率比对照下降70.4%。应用性诱剂迷向防治二化螟 ,方法简便 ,成本低 ,无公害 ,可望成为目前单季稻区6月底前不用或少用农药且能控制第一代二化螟危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明确昆虫性信息素与不同颜色诱虫板组合对水稻二化螟成虫的诱集效果,筛选和验证确定适宜水稻二化螟诱集监测的优选材料,为虫情监控及其应用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2021年水稻越冬代二化螟成虫发生期,应用性信息素与4种不同色板组合开展成虫诱集监测对比试验,筛选确定最佳的诱集材料组合.[结果]性信息素与降解黄板、嫩绿色板、降解绿板、降解蓝板的4种组合对二化螟的各指标诱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10%显著水平下,嫩绿色板组合对越冬代二化螟的日均诱蛾量、见蛾后单次诱蛾量、累诱蛾量指标与其他3种组合均有显著差异(P<0.10),最高单次诱蛾量指标与降解黄板组合有显著差异(P<0.10),各指标中,嫩绿色板组合对二化螟的绝对诱量最高,其始见蛾早,高峰期诱蛾量最大,诱蛾峰型及蛾峰最明显,在各监测时期的平均诱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色板组合(P<0.01),对天敌和有益昆虫诱杀量最低,对非靶标害虫诱量较低,总体效果最佳,明显优于其他3种色板组合.[结论]生产上可优先选择性信息素与嫩绿色板组合用于水稻二化螟成虫种群发生动态监测和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20.
在陕西洛川开展了苹果金纹细蛾性信息素减药控害应用示范,结果表明,单个诱捕器在苹果全生育期内平均诱蛾3 496.7头;收获期性信息素诱杀区虫叶率2.58%,平均防效为73.50%,减少化学农药使用6次,减少化学用药量(折百)63.5 g/667m2,天敌寄生率较常规化学防治区提高了137.1%,控害减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