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加快蚕业产业化的步伐已经成为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农科教相结合加速推进了现代蚕业园区建设;加速了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和辐射;提高了蚕业科技推广的到位率,加速实现了蚕桑生产的规模效益;能充分发挥科技和教育紧密结合的优势,提高厂蚕区蚕农的整体素质;通过建立蚕桑科技户和养蚕示范大户,促进了高效蚕业的发展和蚕业产业化的进程。因此,以农科教相结合为手段。走产,学,研和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相结合的道路,是一条初步实现蚕业产业化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2.
盐城市蚕桑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华 《中国蚕业》2005,26(1):53-56
近阶段盐城市的蚕桑生产已与农业结构调整融为一体,蚕业产业化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潜力.全市现有桑园面积1.65万hm2,生产蚕茧2.3万t,是全国优质蚕茧基地之一,用不足全国3%的桑园生产占全国5%的蚕茧.  相似文献   

3.
韦波 《广西蚕业》2002,39(1):37-40
本文就目前我区蚕业生产的现状和几种蚕业产业化模式作了介绍,提出了产业化道路是我区蚕桑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并对推进我区蚕业产业化进程谈了作者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蒲小东 《四川蚕业》2002,30(1):47-48
<正> 嘉陵区是个栽桑养蚕大县,每年发种均在8万张左右。近年来,嘉陵区紧紧抓住蚕业经济面临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蚕桑产业优势,进一步转变观念,调整思路,从“公司+基地+农户”入手,创新蚕业生产经营模式,着力培养了一大批蚕桑业主,加快了蚕业产业化进程,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5.
针对宁南县蚕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提出了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同时提出了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途径,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着力在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等方面下功夫,创新生产模式,有效解决蚕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全面提升现代蚕桑产业化水平,推进宁南蚕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祁广军  乐波灵 《蚕业科学》2011,37(4):725-729
21世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蚕业生产第一大省。蚕业技术创新作为主要竞争优势在广西蚕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广西的蚕业技术创新主要是针对亚热带气候特点,以提高蚕茧产量、质量和蚕桑生产效益为目标,围绕选育适应亚热带生态条件的优质、高抗、高产的蚕、桑新品种以及研究高产、优质、高效栽桑养蚕新技术进行创新,并且以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从生产中来再到生产中去、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推进创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广西蚕业技术创新应以打造多元化蚕桑产业,实现桑品种和蚕品种的多样化、栽桑养蚕技术的省力化、蚕桑产业的高效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7.
蚕业生产经营创新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途径,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着力在生产组织多元化、产业经营一体化、技术生产轻简化,服务创新社会化、资源整合配套化上下功夫,有效解决蚕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全面提升现代蚕桑产业化水平,推进蚕业生产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四川蚕业产业化怎么走 ?这是我省蚕桑丝绸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 ,通过认真探索总结交流对蚕业产业化实施的基本状况、发展思路、进展趋势及目标方向等有较全面的了解。因此 ,把产业化作为发展蚕业经济和振兴蚕业的突破口 ,是在新形势下 ,促进蚕桑丝绸行业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径。那么 ,龙头企业怎样发展 ,这是蚕业产业化面临的严峻挑战 ,行业普遍意识到知识经济对企业带来的影响 ,高新技术是今后企业发展的灵魂。当前 ,四川蚕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面临三大矛盾 ,一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由于千家万户分散养蚕 ,生产者零星分散与规模经营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吴兴区蚕业生产存在的蚕业经营规模小、产业竞争力不强、从业人员老龄化、人员素质较低、茧价波动幅度大、蚕桑生产不稳定等问题,提出湖州市吴兴区应采取实行土地流转机制扩大蚕业经营规模、开展蚕桑综合利用增强产业竞争力、推进蚕桑科技创新提高蚕茧质量、完善利益链接机制推进行业产业化等现代蚕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 随着中国入世和西部大开发的进行,蚕桑正向西部转移,四川面临发展蚕桑生产的大好历史机遇。四川蚕业是进还是退,如何多方面扶持四川蚕业科研,依靠蚕业科技振兴四川蚕业,这是蚕业界同行们密切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多层次办学完善我省蚕业科技人才网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曙光 《江苏蚕业》2000,22(4):41-43
本文简单地回顾了苏州大学蚕桑学院蚕业人才的培养历史和江苏省对蚕业科技人才的使用和分布情况,认为已初步形成的蚕业科技人才网络是江苏省成为蚕业大省的重要保证。着重提出了苏州大学蚕桑学院应坚持走为江苏蚕业服务的道路,多层次办学,多渠道招生,多模式培养人才,完善江苏省蚕业科技人才网络,为江苏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万玉新 《广西蚕业》2001,38(4):34-36
蚕业产业化生产是蚕业生产必由之路,为了促进这一产业化形势的发展,蚕业站必须转变工作重点,通过四种形式参与蚕业产业化的生产。  相似文献   

13.
南充是全国四大蚕桑基地和二十个丝绸工业重点城市之一,素有"丝绸之乡"的盛誉.新中国成立以来,蚕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振兴地方经济、增加财税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长期沿用计划经济模式,采取行政手段发展蚕业,千家万户栽桑养蚕,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蚕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制约了蚕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近年来,南充蚕业主管部门调整工作思路,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手段,大力发展业主经营,不断提高蚕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不断推进蚕业产业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在蚕桑发展中,在业主经营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需要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4.
如皋市是蚕桑生产大市,桑田面积达6666.6公顷,年发种20多万张。已初步具备实现蚕业产业化的基础,但是,近年来,部分农户由于相关原因,张产极不稳定,茧质也较差,影响我市蚕业向产业化发展。笔通过多年调查分析,现就影响张产的原因及其相应对策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刘刚  任作瑛 《蚕学通讯》2000,20(3):41-43
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一种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经营方式与产业组织形式。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兴起,传统的蚕业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蚕业产业化正在兴起,并不断发展完善。加速蚕业产业化进程,实行产业化经营,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找准着力点,选好突破口。根据目前我省蚕业产业化的现状来看,笔者认为:加强优质茧基…  相似文献   

16.
德阳市蚕业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1德阳蚕业已初具规模,已初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建市以来,德阳蚕业发展较快,全行业经济实力也不断壮大,形成了蚕桑、蚕种、蚕茧收烘、蚕种冷藏、质量检验等门类齐全的蚕业生产体系。蚕业生产遍布全市77个镇(乡)、10080个社、220470户农户;  相似文献   

17.
蚕业现代化发展思路浅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兆虎 《蚕桑通报》2001,32(2):45-46
根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 ,我国“十五”期间农业的工作重点就是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以多种手段确保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于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毫无疑问 ,这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蚕业也不例外。这就给传统蚕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是顺其自然 ,还是积极引导?该如何引导?以怎样的形式来发展?这是近期内在传统蚕业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富阳市蚕桑生产近年来的变迁为蚕业现代化发展思路探讨提供了一些启示。1富阳市传统蚕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传统蚕区大都经历了相似的历程。二十世纪8…  相似文献   

18.
宋俊荣 《江苏蚕业》2005,27(2):47-48
<正>蚕桑生产是扬州农村经济的一项传统产业。近几年业,在市场经济中,一家一户的蚕农经不起市场风浪的颠簸,出现了大面积的砍桑改种,目前全市桑园面积只剩下不足8万亩。扬州的蚕桑生产要想走出低谷,进入稳步发展的健康之路,就应当因地制宜地发展蚕桑生产的区域经济,在一个地区将蚕桑生产逐步形成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同时要把蚕户逐步发展成具有适度规模的家庭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19.
具有2700余年悠久历史的安康蚕业,由于政治、经济、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到建国初,保留桑园面积仅733公顷,年产茧20.76万kg.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安康蚕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到"九五”末 ,全区蚕业已形成农工贸、产供销、技科教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年蚕桑丝绸总产值达 5亿元以上,成为关乎全区经济全局的主导产业.面对21世纪和中国即将加入WTO新形势给安康蚕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总结安康蚕业发展历史,对加快安康蚕业持续、快速、高效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1 建国五十年安康蚕业发展的回顾 1.1 发展概况 建国五十年来,安康蚕业总体上讲经历了一个反复曲折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杜英武  郑琳 《中国蚕业》2011,32(4):41-44
通过对重庆市蚕业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认为,重庆市蚕业要稳定发展,必须从提高养蚕效益、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入手,整合撂荒土地,集中蚕桑资源,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之路;充分利用和发挥蚕桑资源的作用,走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之路,大力发展桑—菜、桑—菇、桑—鸡等经济多元化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单位面积桑园的经济效益;发展蚕桑专业合作社,走合作社收烘蚕茧经营之路,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一村一品,一社一业的蚕桑生产发展利益共同体,让蚕农分享在蚕茧生产、加工和经营环节中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