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曹锐 《果农之友》2021,(3):13-14
葡萄的新建园或者老园区老化葡萄树更新都会涉及葡萄定植,而葡萄作为多年生园艺作物,定植后短时间内不能再移动,因此定植方式、方法成了关键因素.葡萄根据苗木种类可分为三种,成苗定植、扦插定植和绿苗定植.根据定植时间分两种,冬季定植与春季定植.成苗定植成活率高,扦插定植保苗性好,绿苗定植育苗时间最短、节省占地面积、成活率高、产...  相似文献   

2.
草莓保护地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洋 《现代园艺》2007,(5):19-20
<正>1定植1.1定植时期无论日光温室、塑料大、中、小棚栽培草莓,定植都在露地条件下进行,地理纬度不同,定植时期不能一致,主要根据自然界的温度条件,一  相似文献   

3.
蔬菜穴盘苗定植肥施用效果受蔬菜种类、定植时基质含水量及养分含量、定植田土壤含水量及养分含量、定植田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产上该如何施用定植肥?  相似文献   

4.
以引进的"库帕"紫椒为试材,设置大-小行距70cm-40cm及不同株距45cm(双株定植)、35cm(双株定植)、30cm(单株定植)、20cm(单株定植)4个水平,研究西宁地区大棚彩椒不同定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株行距为35cm×70cm-40cm时与其它定植密度之间产量达差异显著水平,采用双株定植的栽培模式彩椒的产量较高,折合667m2栽植6 000~7 000株是最理想的定植密度。  相似文献   

5.
介绍长季节尖椒新品种‘37-76’栽培技术,包括营养钵育苗、定植前准备、定植和定植后管理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肥方式对南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9,(9):22-24
为了确定南瓜栽培适宜的施肥方式,以蜜本类型南瓜为材料,研究了定植畦撒施、定植畦中沟条施、定植畦边沟条施3种不同施肥方式对南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植畦撒施肥料可以提高南瓜果实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定植畦中沟施肥则有利于提高南瓜的单果质量;定植畦边沟施肥则有利于提高南瓜单株果实数量和单株产量;定植畦边沟施肥和定植行底沟施肥可以促进南瓜生长后期的生长速率,并提高南瓜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研究结果可为南瓜高效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品种选择、适期播种、培育适龄壮苗、定植前的准备、定植、定植后的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日光温室番茄冬春茬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结合花椰菜的生长习性,详细介绍花椰菜的关键生产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培育壮苗、定植前准备、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9.
胡军荣 《现代园艺》2013,(21):48-49
切花月季是鲜切花最主要的种类之一,本文阐述了鲜切月季花栽培定植前的土壤准备、定植密度、定植后的肥水管理、修剪、采收等一系列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从育苗、定植前准备、定植、定植后管理(温湿度、肥水、植株调整、授粉等)、采收、二茬瓜生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温室甜瓜冬春茬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选取3个籽用西葫芦品种,分别采用平作和垄作2种种植模式和3个密度处理,研究了不同密度和种植模式对不同籽用西葫芦品种病害发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和种植模式对籽用西葫芦病害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在低密度垄作条件下,白粉病发病较轻,绵腐病不发生,高密度平作条件下,病害相对较重;同一品种不同种植模式下,垄作种植较平作种植产量显著增加;同一品种同一种植模式下不同密度处理中,低密度和对照较高密度处理产量高。目前,平作种植条件下,高密度种植不适宜河套灌区的籽用西葫芦生产,若要提高种植密度需要改变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2.
赵伟韬  阎菲  侯阳 《中国园艺文摘》2013,(3):112-113,67
对立体绿化概念及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作用进行简要表述;根据立体绿化的几种形式,对国外的优秀立体绿化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水培条件下,对大蒜品种‘金乡3号’、‘苍山糙蒜’和‘四川早薹’不同分瓣方式(单瓣、半头和整头)种植的青蒜苗生长和品质产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单瓣种植条件下,‘金乡3号’的生长量(株高、假茎粗、假茎长及单株鲜质量)、综合品质及青蒜苗产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金乡3号’单瓣种植的蒜苗生长量(株高、假茎粗、假茎长及单株鲜质量)、色素含量、光合参数、根系活力、综合品质及产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处理。因此,水培青蒜苗较好的品种为‘金乡3号’,且较好的种植方式为单瓣种植。  相似文献   

14.
朱明会 《中国食用菌》2020,(1):83-85,89
为了控制香菇栽培成本,在对香菇栽培成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对香菇栽培的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能源成本、固定资产折旧费和土地租赁成本等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并提出香菇栽培的总成本与栽培方式也有密切关系。香菇栽培成本的控制,要从技术手段和科学管控两方面入手综合考虑。研究结果对我国香菇栽培和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含水量、黄花菜生长和鲜蕾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67 m2栽培5000株时,不同栽培方式土壤含水量、黄花菜生长和鲜蕾产量总体表现是单垄栽培﹥宽窄行栽培﹥等行距栽培;宽窄行集中连片栽培,增加宽行距、缩小窄行距,等行距栽培增大行距、缩小株距,黄花菜生长势均较好,鲜蕾产量高。建议利用田边地界单垄栽培黄花菜或采用窄行距0.4 m、宽行距1.2 m、株距0.17 m的宽窄行集中连片栽培。  相似文献   

16.
Trees of Cox's Orange Pippin on M.IXa, M.26 and MM. 106 were planted either normally with roots or without roots to simplify the planting operation. Pruning treatments were superimposed, the trees being cut back at planting, left unpruned the first year and cut back the second year, or left entirely unpruned. All trees survived. After two growing seasons the trees were lifted and weighed. Removal of all roots before planting reduced shoot growth, trunk girth increment, final tree weight and incremental weight. However, on all rootstocks, trees planted without roots and left unpruned were similar in size when lifted to those planted with roots and cut back at planting in the orthodox manner.

In a complementary trial lasting one season Cox's Orange Pippin trees on M.26 were planted with or without roots. All trees were cut back at planting, and four times of planting were compared. The mid-April planting included trees that had been stored at 2.8 °C and trees that had been bedded-in outdoors. There were no tree losses attributable to removal of the roots before planting. Removing the roots at planting again reduced growth and weight of tree at lifting. Month of planting had no effect upon shoot growth or trunk girth increment.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together with their practical implications in relation to mechanical tree planting for high density orchards.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蕨麻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对其地下块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蕨麻地下块根的形成膨大影响较大,高密度处理下对蕨麻单株块根的数量、块根重量及块根直径(即膨大率)均显著小于低密度处理。  相似文献   

18.
小苍兰连续6个月供花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车生泉  秦文英 《园艺学报》1998,25(4):379-384
利用促成栽培、常规栽培和延迟栽培相结合的方法,使小苍兰在上海地区达到12月至次年5月连续6个月供花。促成栽培为种球经乙烯利处理提前打破休眠,再结合低温加赤霉素处理,于12月至次年2月供花;在高温期间采取降温措施和低温期间采取加温措施,于2月底~3月供花。常规栽培于3月底~4月底供花。延迟栽培为12月1日~12月20日种植常温贮藏的小球茎,于5月份供花。  相似文献   

19.
李志萌 《长江蔬菜》2014,(10):22-23
以成都二水早大蒜品种为试材,研究2种种植密度及单层、双层2种播种模式对大蒜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层播种或加大种植密度,对大蒜植株株高、假茎高没有显著影响,但对鳞茎大小、抽薹率、独蒜率有极显著的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蒜头直径随之变小、抽薹率下降、独蒜率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以两年生红富士/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及15N同位素标记示踪法,研究了低氮(50 kg ? hm-2)和中氮(100 kg ? hm-2)条件下分别种植3种牧草(白三叶、黑麦草和鼠茅草)对苹果幼树生长及15N–尿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春梢停长期,与单作苹果相比,种植牧草后苹果植株生物量、吸氮量及15N肥料利用率显著降低,这在低氮处理下尤为明显;而到秋梢停长期,与单作苹果相比,种植牧草后苹果植株生物量、吸氮量、15N肥料利用率及根系活力显著提高。至秋梢停长期,0 ~ 20 cm土层15N丰度及总氮含量为种植白三叶 > 种植鼠茅草 > 种植黑麦草 > 单作苹果,而在20 ~ 40 cm及40 ~ 60 cm土层15N丰度及总氮含量为单作苹果 > 种植黑麦草 > 种植鼠茅草 > 种植白三叶,表明种植白三叶、黑麦草和鼠茅草降低了氮素的淋溶损失,有利于氮肥的保持,从而提高氮肥利用率,促进苹果幼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