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蛋鸡的整个饲养管理过程中,人们对育雏期(0~6周龄)的饲养管理比较重视,而对育成期(7~19周龄)的饲养管理比较粗放。鸡雏生长到6周龄时,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如体温调节和消化功能等已基本发育健全。育成期生长发育的好坏对鸡性成熟后的体质和产蛋性能有很大影响,所以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是十分重要的。1转群准备转群前必须先打扫鸡舍,清洗、消毒育成笼,调整好供水供料设备。准备足够的笼位,以每平方米笼底16只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2.
蛋鸡育成期好坏直接影响产蛋期生产性能的发挥,文章从育成舍的准备和转群、鸡只日常管理、光照管理、限饲、体重与均匀度控制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蛋鸡育成期的管理要点,为生产中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蛋鸡转群,是指蛋鸡通过育成期(7-20周龄)的饲养,向产蛋期的转群。在生产实践中,产蛋鸡不是在21周龄转群或入笼,而是在20周龄或提前转群,提前转群可让鸡对新的环境有个习惯的过程或适应的过程,在此期间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4.
1转群从育雏到育成阶段,随着日龄的增加,雏鸡对温度、饲料、光照等条件要求发生变化,为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通常育雏期结束从第7周龄开始转到育成鸡舍内饲养。在转群前1星期对育成舍及设备进行检修、清洗、消毒、空舍等。  相似文献   

5.
(一)育成期限制饲养限制饲养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饲料利用效能,控制体重适时开产.蛋鸡限饲从8~12周龄开始,至18周龄转群上笼前结束.  相似文献   

6.
《中国家禽》2007,29(4):65-65
在蛋鸡的育成期啄羽行为较难被发现,因而常被忽视。然而由于育成环境最终会影响成年蛋鸡的啄羽行为,因此在育成期时应注意控制和预防啄羽现象的发生。在饲养过程中。饲养密度和饲喂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啄羽的发生。在转群时尽可能降低育成环境和产蛋环境问的差别,就可能减少鸡群发生伤害性啄羽的倾向。给育成期的蛋鸡提供栖木、垫料、沙浴,  相似文献   

7.
1转群和分群肉用种鸭育成期一般采用半舍饲管理方式。转群前1周,应准备好育成鸭舍,并在转群前12~24h加满29日龄的饲喂量,加满池水。每群140~280只鸭,各群之间用0.7m高的物件隔离,以防混群。可公母混养,也可分开饲养。公母分开饲养,能够准确控制其体重,但必须要在公鸭  相似文献   

8.
<正>蛋鸡饲养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育雏期(0~6周)、育成期(7~20周)和产蛋期(21~72周),每一阶段都有换料、转群等因素导致腹泻、过料等疾病的发生。育雏期由于肠道的功能不健全,肠内的菌群不完善,机体的抗病力差,适应性低,有利于有害菌的侵入,导致  相似文献   

9.
雏鸡在育雏舍生活6周左右就应转入育成鸡舍,育成期结束后,母鸡应转入产蛋鸡舍(一般以18周龄转群为宜),一直饲养到产蛋结束并淘汰(20~72周龄)。转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刚刚转入新鸡舍,鸡往往对生活环境的改变不适应,因此,转群时应特别注意使鸡群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尽量减  相似文献   

10.
在养鹿生产中,人们将断乳后次年转群的幼鹿称为育成鹿。育成期的幼鹿已经具备独立采食和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不再像哺乳仔鹿和断乳仔鹿那样体弱容易生病,并且对饲养管理条件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所以在饲养管理中往往被一些人忽视,以至使其不达预期的培育标准。幼鹿转入育成期后,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此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对其成年后的生产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蛋鸡7~20周龄称为鸡的育成期。在提高育成率和合格率的前提下要力争鸡群生长整齐,以保证产蛋期有理想的产蛋性能。因此育成期饲养管理的关键是做好转群、限制饲养、控制体重和合理的光照制度。产蛋期要搞好初产期、高峰期和产蛋后期三个阶段的管理。1育成期饲养管理(1)做好转群前后的工作。首先要对育成鸡舍和设备进行检修、清洗和消毒工作。笼养时要将料槽和水槽调到适宜的高度。育雏舍内事先要进行带鸡消毒,并  相似文献   

12.
<正>(接上期)3.育成鸡的管理(1)转群在蛋鸡生产分阶段饲养中一般需要1~2次转群,第一次是从育雏舍转到育成鸡舍,第二次是从育成舍转到产蛋鸡舍。为减少应激,转群时应注意事项见表25。(2)环境控制育成鸡的环境条件要求及控制方法见表26。(3)预防啄癖防止啄癖也是育成鸡管理的一个重点。育成鸡啄癖的预防不能单纯依靠断喙,应结合改善舍内环境、降低饲养密度、调整日粮成分、降低光照强度等综合措施。对断  相似文献   

13.
郑长山 《北方牧业》2003,(23):17-17
<正> 目前,我省农村养鸡场(户)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错误的饲养观念,认为饲养蛋鸡在育雏期最重要,如果这一阶段饲养不好,雏鸡极易死亡,显然失去饲养的价值。其次是产蛋期,产蛋期是见效益的时期,在投入和管理方面相对好一些。唯独育成期既过了活命阶段又没有产出,所以成了养鸡户降低饲养成本的主要阶段,在此阶段雏鸡面临着转群、换料(由雏鸡料换为青年鸡料),而大多数鸡场没有育成鸡笼,雏鸡由育雏笼直接转到产蛋,因鸡个体较小,饮水采食均十分不便,给鸡的生长发育造成很大影响;而由育雏料换为青年鸡料时也不是以鸡的体重标准作为参考,把体重大、中、小的分开饲养,而是机械地根据日龄更换日粮,其结果导致后备母鸡在  相似文献   

14.
雏鹑饲养管理『十』要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育雏鹑(1~15日龄)是养鹑成败的一个关键环节,它不仅关系到成鹑的群体品质,同时也关系到成鹑的产蛋和利用年限。为了搞好雏鹑的饲养管理,确保雏鹑的成活率,笔者现将鹌鹑育雏期对雏鹑的几项关键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1发生原因1.1蛋鸡饲养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育雏期(0~6周)、育成期(7~20周)和产蛋期(21~72周),每一阶段都有换料、转群等因素导致腹泻、消化不良等疾病的发生。育雏期由于肠道功能不健全,肠内的菌群不完善,机体抗病力差,适应性低,有利于有害菌的侵入,易发生感染,引发一些肠道疾病,出现我们经常见到的糊肛。  相似文献   

16.
蛋鸡转群,是指蛋鸡通过育成期(7~20周龄)的饲养,向产蛋期的转群,是鸡群生活方式的一大改变。笔者现把蛋鸡转群后一周内的特殊管理介绍如下:逐渐增加光照转群使鸡的群居关系改变,若光照强度突然增强,易诱发啄斗,产生应激。  相似文献   

17.
<正>(上接第22期)③从分娩、保育、到育成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避免把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做到  相似文献   

18.
1 种母鸡饲养管理要点育成期培育种鸡的目的 :培育体重均匀、身体健康的种母鸡和种公鸡 ,使之体格健壮、体形优美、体况良好 ,并能适时地达到性成熟。影响种鸡生产性能的因素主要有 :育种工作 (品种、遗传 ) ;健康保障 (免疫程序、疾病控制、生物安全体系 ) ;鸡舍构造 ;设备类型 ;饲养密度 ;饲喂程序 ;光照程序。后备种鸡饲养方案选择 :开放式鸡舍或遮黑式鸡舍 ;公母分饲或公母混饲 ;育雏、育成、产蛋期都饲养在同一鸡舍 ,直至产蛋结束 ;在同一鸡舍育雏、育成 ,然后在 18— 2 0周龄时 ,转群到专门的产蛋鸡舍。  1 1 育成期最大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19.
蛋鸡从育成期转为产蛋期的阶段管理称为转群。转群是鸡饲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转群环节把握好,可以使蛋鸡正常开产,较大限度的发挥遗传潜能。由于鸡对转群  相似文献   

20.
<正>育成期对于一批种鸡来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程,育成期的管理工作就是怎样使雏鸡在具有良好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育成期的良好管理也是获得高生产性能种鸡所必须的。该阶段饲养要点重在通过限饲,严格控制体重增长,使鸡的骨骼生长达标,并通过光照管理,使母鸡适时开产,发挥生产潜力。1转群鸡只从育雏舍转入育成舍一般在28~30日龄。转群前育成舍要与育雏舍一样严格清洗消毒,如果垫料平养,饲养密度为5只/m2,网养为6只/m2。转群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