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南     
《内陆水产》2008,33(12)
珠海斗门:养殖面积翻番海鲈跌破成本价;近亲繁殖桂花鱼品质退化;顺德组织召开笋壳鱼养殖战略研讨会,探讨产业出路;高明区水产养殖户普遍做了防寒措施;广东湛江水产品不惧“寒冬”远游海外;  相似文献   

2.
海鲈, 学名七星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又称花鲈,属广温、广盐、肉食性的浅海内湾鱼类,是我国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养殖鱼类之一.在广东省,海鲈养殖主要集中于珠海的斗门地区. 一、珠海海鲈养殖情况 珠海海水鱼养殖主要以海鲈为主,在我国海水养殖鱼类中,海鲈的养殖产量居全国第-位,而珠海斗门的海鲈产量占到全国的60%左右.斗门区的白蕉镇是广东省养殖海鲈最集中的地方,整个白蕉镇约有10000多亩的养殖面积,大多数以养殖海鲈为主.  相似文献   

3.
白蕉海鲈作为广东省珠海市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直是当地的主要养殖品种,由于去年下半年海鲈商品鱼价格回升,今年很多养殖户纷纷跟风扩大生产。据估算,今年珠海白蕉海鲈投苗率同比增加了48.7%。虽然说养殖海鲈“赚一年,亏三年”有夸张之嫌,但是这么高的投苗量着实让斗门白蕉镇渔业协会会长彭炳根很不安,担心年底新鱼大量上市会导致价格下跌。  相似文献   

4.
<正>珠海本土育苗探索未停步白蕉海鲈作为广东省珠海市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直是当地的主要养殖品种,由于去年下半年海鲈商品鱼价格回升,今年很多养殖户纷纷跟风扩大生产。据估算,今年珠海白蕉海鲈投苗率同比增加了48.7%。虽然说养殖海鲈"赚一年,亏三年"有夸张之嫌,但是这么高的投苗量着实让斗门白蕉镇渔业协会会长彭炳根很不安,担心年底新鱼大量上市会导致价格下跌。另外,海鲈早已成为当  相似文献   

5.
正广东珠海斗门区素以养殖海鲈著称,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斗门就有养殖户捕捞野生海鲈鱼苗进行人工养殖。时至今日,珠海已成为全国海鲈主产区,被授予"中国海鲈之都"称号。虽然,珠海海鲈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但仍受苗种问题制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珠海海鲈养殖户要跑到福建购买苗种。为应对这个问题,珠海市大粤农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  相似文献   

6.
正海鲈是一条什么样的鱼?海鲈产业是否需要转型?海鲈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带着一连串问题,《海洋与渔业》记者走访了位于广东珠海斗门,年产值达十几亿元的海鲈企业——强竞农业集团(以下简称"强竞")。"我一直在思考这条鱼,到了如今这个阶段应该怎么走?"最近,强竞董事长刘强又多了一个身份,那就是中国水产品流通与加工协会海鲈分会的会长。怎么做?成为了他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南端——珠海斗门,有一种味道极为鲜美的鲈鱼,叫白蕉海鲈。在珠海白蕉乡间随处可见星罗棋布的鱼塘。养殖户天蒙蒙亮就开始陆续到鱼塘边,照看起这些"养家糊口"的宝贝——海鲈。十三年前,斗门区白蕉海鲈企业——珠海强竞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强正是这样的"养殖户"之一。只不过,经过十多年的历练,依靠科学管理、先进养殖技术,如今刘强的养殖公司已脱颖而出,成为行业  相似文献   

8.
正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属鲈形目,鮨科,花鲈属,在珠三角被称之为海鲈、板鲈、鲈鱼。在珠海,花鲈亩产达万斤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珠海花鲈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0%以上,拥有"中国海鲈之都"的称誉。"白蕉海鲈"以口味细嫩、营养丰富而享誉中外,加上近年来政府从政策、产业等方面的引导,海鲈养殖产业蓬勃发展,花鲈养殖已经成为珠海斗门农户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9.
三、利生素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一)池塘养鱼的应用 1.土池养殖海鲈鱼效果:广东斗门县白藤湖农业发展公司陈锦华96年养殖鱼塘两口,每口鱼塘面积8亩。其中有一口养殖海鲈成鱼,6月中旬开始发生鱼病,6月28日投放利生素以后,池水呈亮丽的绿色,水面和池边丝藻、水沫消失,鱼的摄食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
<正>海鲈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产品,产量位居海水养殖品种第二,市场前景广阔。而广东就占了近一半的养殖量,海鲈的加工也走在全国前列。近日,中国水产品流通与加工协会海鲈分会在珠海成立。《海洋与渔业》记者通过采访,从养殖、加工、饲料等多角度了解这条鱼,为您讲述这条鱼如何实现升值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水产品市场总体低迷,大宗传统养殖品种如罗非鱼、草鱼、海鲈等价格跌跌不休,对虾价格虽好但养成率极低……水产养殖业一片颓势,养殖户更是陷入空前困惑。  相似文献   

12.
去年底以来,珠海斗门海鲈遭遇滑铁卢,这在行业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海洋与渔业》2012,(12):4-4
“鱼价跌跌不休,元芳,你怎么看?” ——今年,罗非鱼、金鲳、草鱼、巴鱼、石斑、黄花鱼、海鲈、罗氏虾等水产品价格都呈下跌趋势,即便养殖成功也难赚钱,而价格坚挺的南美白对虾又养不出来。  相似文献   

14.
截至5月下旬,珠海斗门白蕉地区1.2斤-1.5斤/尾规格海鲈的冰鲜价格是7.4元-7.5元/斤,1.2斤-1.5斤/尾规格海鲈的水车价格是7.6元-7.8元/斤,相较4月,5月的价格呈现轻微上浮的趋势,业者预计近段时间内下降可能性较小,常规规格的海鲈价格将持续维持在7.6-7.8元/斤。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底,广东珠海斗门海鲈跌破成本价,养殖户增产不增收,近9成养殖户亏本,坊间更戏言“90%鲈鱼已死”,并引发当地退塘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公司+农户+基地”这种产业模式并没有成为养殖户的有效保障,而曾被他们视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保护价”也并未真正兑现。  相似文献   

16.
<正>海鲈是我国主要优质养殖鱼类之一,由于海鲈繁殖和生长在沿海,为有别于淡水生长的加州鲈等,故称海鲈。近年来,我国海鲈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白蕉海鲈"国家地理标识产品的获得,进一步推动海鲈养殖业向完整产业链方向发展。海鲈为珠江流域四大名鱼之首,适合在多种水域养殖,例如在淡水池塘、海水池塘、网箱、内陆盐碱水域中养殖。目前,国内海鲈育苗多在福建省沿海地区,育苗方法都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广东珠海"白蕉海鲈"2009年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斗门区2011年获评"中国海鲈之乡",白蕉海鲈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美味海鲈产自斗门海鲈有别于淡水鲈鱼,体型较大,分为白鲈和黑鲈。海鲈体型粗且长,鳞片十分粗糙,一般身长30~40厘米,体重400~1000克,下颌长于上颌,鱼嘴较尖。白鲈背部呈青灰色,腹部较白,体侧有不规则黑色斑点;黑鲈颜色较黑,整体呈深黑灰色,黑色斑点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5月,白蕉海鲈养殖普遍进入养殖中期,天气较不稳定、雨水多发,保持良好稳定的水质,加强管理,是提高5~6月间海鲈养殖成活率,实现增产增效的主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海鲈是珠海市斗门区主要的养殖品种之一,鲈鱼的池塘养殖成为斗门农民致富的主要门路之一,近年来由于养殖成本的提高以及受市场等因素的影响,鲈鱼单价利润迅速下跌,养殖户唯有不断追求产量,多年平均亩产达1500kg,最高亩产达5000kg。然而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饲料投喂量增加,养殖水体负荷增大,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生态平衡失控,病害频发,造成养殖风险过大,严重制约了鲈鱼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浪潮的起落,对我市水产养殖业发展起着正、负面的影响。1999年由于水产品价格相对稳定,大部分农民瞄准了市场。加上采用较科学的养殖技术,水产养殖取得良好效益。因此今年我市对农业布局进行大面积调整,把水产养殖作为重点,以致出现一边倒的现象。而目前海鲈、罗氏沼虾的价格急跌且长期疲软,水产养殖效益急剧下降。甚至亏本。加之由于高密度的养殖、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环境污染严重而导致水产养殖病害泛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