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丝状真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丝状真菌的遗传转化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丝状真菌遗传转化是一种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丝状真菌的转化方法、选择标记、基因标签的获得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进农杆菌介导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用的Ti双元载体,将质粒pUCATPH上真菌trpC基因启动子驱动的潮霉素B抗性基因(hygB)表达盒转移到Ti质粒pPZP111上,构建成用于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的Ti载体pATZ。将植物表达载体pDL916上的草丁膦抗性bar基因重组到载体pKS-trpC上,构建成含真菌启动子、终止子调控的bar基因表达盒的中间载体pTrpCBar;之后将该表达盒转移到pPZP111载体上,得到以bar基因为筛选标记的真菌转化Ti质粒pTBZ。上述质粒载体经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证实构建正确,为丝状真菌的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提供了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利用根癌农杆菌LBA4404介导,建立了丝状真菌简青霉(Penicillium simplicissimum)H5的遗传转化系统.潮霉素抗性筛选、PCR和Southern blot分子鉴定等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转化子能够稳定遗传,外源的TDNA以单拷贝随机整合到简青霉的基因组中.实验初步研究了农杆菌浓度、乙酰丁香酮浓度和共培养时间等因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经过优化后转化体系的效率可达50个转化子/105个孢子.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在简青霉上的运用,将为研究该菌的基因工程改造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Cry I A(b)基因在毛壳菌中的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CryⅠA(b)基因转入生物防治真菌毛壳菌中,转化率约为40~180个转化子·10-7个孢子。通过对转化子的RT-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CryⅠA(b)基因已整合进毛壳菌基因组中,而且在转录水平上得到表达,转化子都能够稳定遗传。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具有高转化率、低拷贝、遗传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有可能成为丝状真菌遗传转化和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5.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CryⅠA(b)基因转入生物防治真菌毛壳菌中,转化率约为40~180个转化子·10-7个孢子。通过对转化子的RT-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CryⅠA(b)基因已整合进毛壳菌基因组中,而且在转录水平上得到表达,转化子都能够稳定遗传。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具有高转化率、低拷贝、遗传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有可能成为丝状真菌遗传转化和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树莓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对研究其基因功能、性状形成机制等方面的生物学探索和育种改良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建立2套稳定的遗传转化系统,系统1为叶片直接分化丛生芽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系统2为树莓叶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成芽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结果】转化效率分析结果显示,系统1转化率为25%,是系统2的2.1倍,抗性筛选获得阳性植株时间是系统2的50%。【结论】系统1具有更高的遗传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7.
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遗传转化技术是指应用重组DNA技术、细胞组织培养技术或种质系统转化技术,有目的地将外源基因或DNA片段插入到茶树受体基因组中并使其在后代植株中得以表达的过程,在茶树遗传改良、品种选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茶树遗传转化中受体系统建立、茶树遗传转化方法进行概述,阐述了茶树遗传转化研究重点、方向以及当前茶树遗传转化研究所面临的转化效率低和离体再生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原位转化技术在茶树遗传转化中的应用潜力,从而达到优化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叶绿体遗传转化系统是独立于细胞核遗传转化系统之外的转化系统,为植物导入外源基因提供了新的途径。叶绿体转化具有细胞核转化所没有的优点,随着叶绿体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其优越性也逐渐得到认同。从叶绿体转化系统的原理、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叶绿体转化的方法及其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大豆遗传转化的再生系统、遗传转化的研究方法以及大豆抗病毒基因工程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丝状真菌在化学、医药和工业酶制剂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提高丝状真菌的生产能力一直是真菌遗传改良的最终目标.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于DNA水平和RNA水平的分子遗传操作技术被引入到真菌遗传改良之中,部分丝状真菌的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目前仍然无法对大量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真菌进行分子改良,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相应的转基因方法.本文综述了目前应用于真菌的转基因方法,以及利用这些方法在DNA水平和RNA水平上改良丝状真菌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G蛋白信号调控因子(RGS)作为G蛋白信号途径中发挥重要的负调控作用的蛋白,其功能主要表现影响真菌菌丝生长、产孢等发育阶段,以及次生代谢产物、色素合成等致病性方面。近些年,随着学术界对于植物病原丝状真菌RGS蛋白研究的不断深入,产生了大量的学术报道,然而,尚缺乏对模式真菌与植物病原丝状真菌中RGS蛋白系统性对比分析的研究报道。该文对模式真菌与植物病原丝状真菌RGS蛋白的结构、分类进行综述,并通过SMART保守结构域、二级结构组成情况以及遗传关系分析,明确了植物病原丝状真菌与模式真菌中的RGS蛋白均具有保守的RGS结构域以及相似的二级结构组成情况,以及根据RGS蛋白的序列同源性,明确真菌中RGS蛋白可分为6大类,具有不同结构域的RGS蛋白分别聚类。同时,对不同真菌中RGS蛋白功能进行综述,明确植物病原丝状真菌中RGS的数量和类型均多于模式真菌,RGS蛋白功能具有保守性和独特性特征。为今后学术界进一步开展植物病原丝状真菌中RGS蛋白的作用机制解析,以及植物病原丝状真菌与其他模式真菌中RGS蛋白之间的关系解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在丝状真菌鉴定碳源同化方面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选取31株红树林丝状真菌接种于FF微孔板,记录其对19种不同碳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试验比较了31株真菌对碳源的利用,将它们大致分为曲霉属、青霉属及其他3个类群。[结论]碳源同化可为丝状真菌生理生化鉴定提供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3.
丝状真菌启动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涛  黄建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3,(7):2862-2863,2865
文中综述了丝状真菌中用于开启异源或同源基因表达的启动子的最新进展。分别重点介绍了在丝状真菌中诱导型启动子、组成型启动子及其他一些启动子的应用情况,为在丝状真菌中表达异源基因或一些新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丝状真菌作为真菌中一类重要的微生物类群,在食品加工、酶剂和有机酸的生产、生物防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当中,由于丝状真菌的生长、代谢等严格受到自身抗逆性能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能的影响,因此丝状真菌的应用受到环境条件的严格限制。而菌株的抗逆相关基因直接决定了其自身的抗逆能力及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就丝状真菌抗逆相关基因的研究方法及其在提升菌株抗逆性能的应用上进行了综述,为今后的丝状真菌菌株的改良及规模化的运用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闽西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分布和区系,发现细菌、放线菌和丝状真菌等三大类群微生物的数量随海拔高度、植被和土壤类型等的不同而有规律性的变化。其中,丝状真菌的数量分布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呈一元回归关系;不同植被有各自的优势菌属。共鉴定出4纲11科36属的丝状真菌。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维持细胞内部物质与能量的动态平衡,真菌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复杂的机制来调控胞内物质的代谢和循环,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自噬。自噬在真核生物体内是高度保守的,其通过形成具有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囊泡,将细胞内受损的细胞器或蛋白质包裹起来,随后运输到液泡中进行降解。在过去20多年里,人们对真菌细胞自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自噬相关蛋白的分析,逐渐揭示了自噬过程中的一些分子及调控机制。在对丝状真菌自噬基因功能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自噬在丝状真菌营养生长、产孢、孢子萌发、侵染结构形成以及致病力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综述介绍了真菌细胞自噬的分子及调控机制以及自噬基因在丝状真菌中的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丝状真菌产孢机制及其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丝状真菌产孢机制及其相关基因研究情况,从产孢过程、影响产孢发生的因素、产孢的分子机制、产孢的相关基因、微循环产孢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平菇是重要的食用担子菌之一,具有广阔的研究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年来平菇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