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通过对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盐生植物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研究发现,蜱螨目是该地区的主要优势类群,占捕获土壤动物总数量的79.66%;另一优势类群是弹尾目,占捕获土壤动物总数量的13.00%。膜翅目和鞘翅目是常见类群,分别占捕获土壤动物总数量的3.03%和2.07%;其他均为稀有类群。在调查的6个样点中,优势类群弹尾目个体数量受盐度影响明显,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黄河三角洲盐生植物下土壤动物多样性以夏季较为丰富,土壤动物多样性与均匀度表现为正相关关系。黄河三角洲盐生植物下土壤动物垂直分布显示:该区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干旱区极端环境下土壤螨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采用形态特征分类和生态学方法对新疆托克逊县8种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捕获15 420头土壤螨类标本,隶属于蜱螨亚纲的有4亚目49科61属,其中长单翼甲螨属(Protoribates)为优势类群。不同生境土壤螨类个体数与类群数之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个体数依次为ⅠⅡⅢⅥⅦⅤⅣⅧ,季节变化表现为秋季最高,夏季最少,垂直分布均呈现明显的表聚性。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指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葡萄园和杏园内较高,而在灌木林和温室大棚中较低,其顺序依次为ⅡⅢⅤⅣⅦⅠⅧ。Jaccard相似性系数表明,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群落相似性较高,基本上属于中等相似(0.50≤q0.75)。  相似文献   

3.
湖南"三难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2002年间,对湖南祁东县的桃树林(样点A)、马尾松林(样点B)和廖家镇的芦竹林(样点C)的土壤动物进行了实地调查。定性、定量分析了该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分布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三类林地中,蜱螨类和线虫类是优势类群,密度—类群指数(DG)为A>C>B,但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为C>A>B,相似性指数分析A与C之间的相似性最近,从土壤剖面分析来看,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表聚性,且表层>上层>中层>下层。土壤动物季节变化是夏季低于冬季。以冬季土壤动物数量最高。甲螨类和矛线虫类是紫色页岩土基形成的主要"拓荒者"。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永州不同生境设立5个样区进行取样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2024头,隶属于5门、10纲、31目、111科、共152种。其中垫刃目、弹尾目、蜱螨目属于优势类群;矛线目、膜翅目等14个目属于常见类群,构成了永州土壤动物的主体。不同生境中土壤动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都有一定的差异,苗由和杉树林远远大于其它3个生境。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层也比较明显,种类和个体数量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而减少,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对各生境的密度一类群指数DG、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效c、均匀性指数E和相似性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紫色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揭示土壤动物对紫色土壤发育的内在规律,在湖南常宁市不同生境设立5个样区进行取样调查,共获得紫色土土壤动物1 761头,隶属于5门、8纲、33目、145科、共237种.其中矛线目、蜱螨目、蜘蛛目属于优势类群,弹尾目、膜翅目、单齿目、小杆目等11个目属于常见类群,构成了常宁市土壤动物的主体,余下的18个目为稀有种类.不同生境中土壤动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都有一定的差异:桃树林、菜地和芦竹林都远远大于松树林和荒地.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层也比较明显,种类和个体数量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而减少,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经测定各生境的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C′,均匀性指数E′和相似性系数,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贵州典型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于2013年4月和8月对撒拉溪示范区朝营小流域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的土壤动物进行了研究。共获得土壤动物976头,分属于3门10纲23目。结果显示,各样地以蜱螨目、弹尾目和双翅目为优势类群。水平结构上,不同季节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基本一致,而在个体数量表现常见类群和稀有类群的数量变化较大。垂直结构方面,2个季节土壤动物群落在0~10 cm土层均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个体数的表聚性强于类群数的,且在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表现出较大差异。除个别样地外,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表现为春季大于夏季,各样地间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指数在春季和夏季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
研究郑州市公园绿地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垂直分布及多样性,以期为公园绿地土壤动物多样性保护及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郑州市公园绿地土壤动物分属于4门9纲26目;小杆目、蜱螨目、膜翅目、弹尾目为优势类群,其动物数量占总动物数的83.26%;颤蚓目、姬马陆目、蜘蛛目、鞘翅目、双尾目、缨翅目为常见类群,其动物数量占总动物数的14.60%;稀有类群动物数量占总动物数的2.14%;公园绿地土壤动物群落垂直分布非常明显,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逐渐减少,表现出较强的表聚性,且土壤动物优势度指数升高,多样性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8.
勾影波  高方清  苏永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30-14132
对常熟市虞山林场杨梅园土壤动物群落的构成进行了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样本1 405个,隶属于4门、7纲、22类。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2类,占个体总数的90.72%,构成了该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主体;常见类群为线虫,占全部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的4.76%;其他为稀有类群。3样地环境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个体密度为样地3〉样地2〉样地1;类群数和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H’)为样地1〉样地2〉样地3;均匀度指数(J)为样地3〉样地2〉样地1;优势度指数(C)为样地3〉样地2〉样地1。不同群落的相似性(q)分析表明,样地1与样地2、样地1与样地3、样地2与样地3的q值均大于0.5且小于0.75,表现为中等相似。土壤动物垂直分布有明显的表聚现象。  相似文献   

9.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雨季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97年雨季,对西双版纳不同类型热带森林干生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与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蜱满目是4类森林土壤动物群落中的主要优势类群,弹尾目,膜翅目和等翅目主次优势类群,土各落类群组成及数量分布变化以2类正处于向顶极群落演替的次生林为最大,而在顶极群落季节雨林中,变化则明显减小,说明土壤土壤的多寡与森林小循环速度密切相关,土壤动物在土壤层中的垂直分布主表层多于底层,但有逆向分布现象。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网袋法研究了玉米秸秆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动物群落由3门10纲动物组成,其中蜱螨亚纲动物(螨类)和弹尾纲动物(跳虫)为土壤动物群落的优势类群,分别占总数量的67.86%和19.94%;玉米秸秆分解过程中加入适量氮肥,对土壤动物及优势类群数量的变化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数量发生的高峰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For the first time,we used Tullgren method made a study on vertical migrating and cluster analysis of the soil mesofauna in Dongying Halophytes Garden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YRD),Shandong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mesofauna tended to gather on soil surface in most samples at most times,but the vertical migrating greatly varied in different seasons or environment conditions.Acari was the dominant group.The index of diversity of the soil fauna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index of evenness.The Acari’s number of individuals infected other species and numbers.Dominant group-Acari made greater contribution to the result of cluster analysis,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ommunities in different habitats by cluster analysis with both Bray-Curtis and Jaccard similarity coefficien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鞘翅目昆虫多样性变化对不同生境类型的生态反应。[方法]选取哈尔滨市不同生境区域中的样地,分析鞘翅目昆虫的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结果]共获得鞘翅目昆虫标本3 215个,隶属鞘翅目55科120属233种,其中以小蠹科(Scolytidae)等为优势类群。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哈尔滨植物园,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实验站最低。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实验站物种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最高,其次是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哈尔滨植物园最低。不同生境类型的鞘翅目昆虫群落多样性的时间动态不同,哈尔滨植物园的鞘翅目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随时间的波动最小,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实验站的物种数和优势度指数波动较大。不同生境区域鞘翅目昆虫相似性系数为中等不相似或极不相似水平,说明各生境类型的鞘翅目昆虫栖息地空间异质性较大,导致鞘翅目昆虫群落间相似性程度较低。[结论]该研究可为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湖南永顺烟区土壤养分状况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湖南省永顺县烟区的239个土壤样品、19项土壤养分指标进行了测定,确定了各指标所属的隶属度函数类型及其阈值,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求得各指标的权重,用加乘法算出各土样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进而对永顺县植烟土壤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永顺县烟区土壤肥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其IFI值平均为0.541,变幅为0.341~0.730,变异系数5.14%。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土壤肥力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4类,各类土样所占比例依次为15.86%、21.61%、44.17%、18.36%。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剑湖湿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了解农田利用对剑湖湿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湿地土壤的合理利用及云南高原退化湿地的研究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蔬菜地、小麦地、蚕豆地、油菜地和湖滨带5种不同农田耕种方式湖滨带土壤为采样点,采用正方形五点取样法采集土壤样品。试剂盒提取5个采样点的土壤总DNA,应用PCR-DGGE技术对5种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H')、丰度(S)和均匀度(J)进行研究,运用理化性质测定方法测定土壤有机质、总氮、总磷等理化指标。【结果】不同利用方式湖滨带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丰度和均匀度均有所不同,天然湖滨带土壤的细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丰富度均高于农田耕种土壤;天然湖滨带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农田利用土壤相似性较低,单独聚为一类,农田耕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在82%的相似水平上聚为一类;在93%相似水平上5个土壤样品聚为5个类群;不同土壤样点间具有许多共同的条带,不同农田利用土壤细菌的优势种群均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草酸杆菌科(Oxalobacteraceae)、紫色杆菌属(Janthinobacterium)、杜擀氏菌属(Duganella)、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6大类。【结论】剑湖湿地湖滨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较丰富。不同农田利用方式下剑湖湿地湖滨带土壤的理化性质有一定差异,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盆栽试验验证土壤中砷对土壤动物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砷污染浓度值设定的不同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呈急剧下降趋势。文章以砷的染指数(Pi)表征砷污染程度,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都随着污染指数的增加而相应变化。土壤中蜱螨目(Acari)、膜翅目(Hymenoptera)、弹尾目(Collembola)、同翅目(Homoptera)是优势种。随着人为控制砷离子浓度,动物群落中个体数量急剧下降。在对土壤动物群落指标与砷离子浓度相关性分析表明:种类数,均匀度指数等,都与实验设计砷离子浓度的指标呈显著的负相关。据此在衡量砷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影响过程中,土壤中蜱螨目(Acari)、膜翅目(Hymenoptera)、弹尾目(Collembola)、同翅目(Homoptera)可以作为指示性动物。  相似文献   

16.
刘淼  张涛  孙建  娄恺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3):572-577
[目的]了解新疆彩色丘陵地貌中不同颜色岩石层的细菌多样性及其优势种群.[方法]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对5种不同颜色岩石层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T-RFLP图谱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号(粉红色)岩石层细菌多样性最高,2号(粉红色)和3号(红灰色)样品中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最高,而5号(橙棕色)样品与其他样品间相似性最低,各样品间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介于5.6;~60;;所得结果与RDP数据库比对,推测出5种岩石样品的优势微生物种群分别为Ruminococcaceae,Burkholderiaceae,iron-reducing bacterium,Shewanella,Frateuria和一些免陪养菌群.[结论]新疆彩色丘陵地貌岩石层样品随着颜色由浅至深,其末端限制性片段(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s,TRFs)的数量由多到少,除5号(橙棕色)外,其余岩石层细菌多样性较高;由分析结果可以推测,新疆彩色丘陵地貌岩石层中可能存在一些潜在新种.  相似文献   

17.
为科学利用现有板栗种质资源并对其进行高效管理和保存。本研究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采用非加权算数平均聚类法(UPGMA)对来自12个省(市或自治区)的279份板栗种质进行多次聚类抽样。聚类抽样时将2种遗传相似系数(SM系数和Dice系数)和2种取样方法(随机取样法和位点优先取样法)分别组合获得不同样本群,再比较不同样本群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研究构建板栗初级核心种质的适宜方法,并采用t检验和主坐标分析评价初级核心种质的代表性,结合表型特征对其进行确认。结果表明:应用位点优先取样法取得的种质比随机取样法具有更高的Ne、HI;应用SM相似性系数构建的核心样本,其遗传多样性指标要优于Dice相似性系数;根据主坐标结合形态学指标分析,利用位点优先取样法和SM相似性系数经过3次聚类构建了68份板栗初级核心种质,保留了原种质24.37%的样品,Ne、HI分别为1.539、0.329和0.502,均高于原种质各遗传多样性指标,能够较全面的代表整个板栗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综上,基于SSR标记利用SM系数聚类,并结合位点优先取样法是构建板栗初级核心种质较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长期不同施肥对黄土旱塬黑垆土氨氧化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通过分析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氨氧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认识土壤氨氧化细菌对不同施肥制度的响应,以期明确氨氧化细菌对环境质量变化的指示作用。【方法】构建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克隆文库,利用PCR-RFLP方法研究无肥(CK)、有机肥(M)、氮肥+有机肥(NM)、磷肥+有机肥(PM)、氮磷肥+有机肥(NPM)等5种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氨氧化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5种施肥处理分别得到59、56、83、71、42个RFLP酶切类型。α多样性指数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多样性存在差异,NM处理多样性最高,NPM处理多样性最低。β多样性指数表明M与NPM处理之间Sorenson指数为0.61,群落相似性最高;NM、PM与CK之间Sorenson指数均为0.15,群落相似性最低;其余均介于0.23-0.38。基于amoA氨基酸序列建立的系统进化树表明,各处理均以Nitrosospira cluster3为优势种群,但不同处理间属于Nitrosospira cluster3a和3b中克隆子所占的比例大小不同,同时发现有Nitrosospira cluster4种属。【结论】长期施肥改变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不同施肥环境可导致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种属间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太谷县枣园土壤动物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2003年3月至4月对山西省太谷县枣园土壤动物进行了分层取样, 大型土壤动物以手拣方法采集, 中、小型土壤动物用干漏斗法和湿漏斗法进行分离, 调查共获大、中小型土壤动物3410个, 分属于3门、7纲、15目、18类。线虫、螨类为优势类群; 线蚓类、枣尺蠖蛹、蚯蚓类、鞘翅目幼虫、双翅目幼虫为常见类群。通过6个样地对比得出, 土壤动物的类群数随着土壤养分的增加而增加, 随着土壤pH和容重的增大而减少, 且其类群数和个体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为枣园主要害虫的生态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