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即时浸酸种冷藏的办法来调节孵化日期,一直都在生产上沿用,但冷藏时间一般在20天以内,按规定冷藏期限超过20天的蚕种不能发放,这样就容易造成蚕种浪费或蚕种供应受到限制,对生产很不利。那么这种实用期限能否再延长呢?在日本有即时浸酸后冷藏卵用氯化钠水溶液浸渍和给冷藏卵补充水分办法延长冷藏期的试验报导。在我国也有即时浸酸种(春制种)浸酸后入库冷藏(3~4℃),能延长冷藏抑制有效期限的研究报导。延长即时浸酸后冷藏抑制的期限  相似文献   

2.
潘庆中  陈业林 《蚕业科学》1992,18(2):129-129
<正> 蚕种保护是蚕业生产上极重要的一环,传统方法是采取即时浸酸、冷藏浸酸及越年蚕种等三种方法,加之适当的冷藏保护,以解决各期蚕用种。但由于即时浸酸种按照常规方法保存时,其耐冷藏时间较短,给调节蚕种供求关系带来很大困难,易造成损失。为解决这个问题,作者采用新的冷藏方法,初步取得成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4蚕种人工孵化技术要点为打破春制越年种进入滞育状态,以解决当年夏秋用种需要,在产卵后适当时间给予蚕种物理或化学刺激,并结合冷藏低温处理打破卵的滞育状态,恢复发育机能,直至正常孵化,这就是人工孵化。人工孵化法种类很多,目前生产上推广使用的是盐酸孵化,依处理时期不同可分为即时浸酸、冷藏浸酸、随时冷藏浸酸孵化等,前两种用得较多。4.1即时浸酸4.1.1加温即时浸酸  相似文献   

4.
1合理生产布局,是保证夏秋用种质量的关键近年来,由于夏、早、中秋用种时间、数量的不确定性,生产中除复式冷藏种外普遍采用即时浸酸、即浸后再冷藏与冷藏浸酸孵化法相结合提供蚕种。因此,根据形势、气候的分析以及不同客户的用种要求,蚕种生产单位首先超前预测,合理布局。安排春季生产,以缩短即浸种后期冷藏时间、保证冷藏浸酸种前期冷藏时间为原则,安排品种、批次以及收蚁时间。对于容易解除滞育的品种及夏秋品种应安排春季气温回升较快的西部地区早收蚁,延长冷藏浸酸种前期冷藏时间;对于中秋用耐冷藏的春用品种安排在春季气温回升较慢收…  相似文献   

5.
家蚕即时浸酸种浸酸后冷藏抑制的有效时间(有效期)与蚕种质量和冷藏处理方法关系密切。一般认为,即浸后蚕种冷藏抑制的有效期有20-45d,本试验发现,即浸种冷藏抑制有效期因蚕种质量和冷藏处理方法的差异而呈现出很大的不同,好的可达60d,差的只有10d左右。加强浸酸处理,提高浸酸后冷藏抑制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即时浸酸蚕种浸酸后冷藏抑制的安全性,延长有效冷藏时间。  相似文献   

6.
<正>延长即时浸酸种浸酸后冷藏的有效期限,以利调节蚕种的供应时期,提高蚕种的使用率已是蚕种生产的成功技术了。但是,笔者通过蚕种冷藏多年的生产实践,就如何延长即时浸酸种浸酸前的冷藏抑制和浸酸后的乙胚子、丙胚子、丁胚子不同发育阶段的冷藏抑制技术谈几点体会。1掌握浸酸适期即时浸酸时期适当与否,对蚕种孵化及死卵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浸酸过早,易发生死卵;过迟,蚕卵的滞育性趋向稳定,会引起孵化不齐甚  相似文献   

7.
家蚕即时浸酸种冷藏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春制即时浸酸种为调节收蚁时间进行冷藏.生产中以20天为限,超过20天则孵化率和幼虫体质急剧下降。研究即时浸酸种的冷藏时间,对于夏秋用种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据研究,影响即时浸酸种冷藏期限的主要因素是浸酸后卵内水分蒸发增加,造成催青中死卵增多,蚁体虚弱.为此,著者对即时浸酸种在高湿环境中的冷藏效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区实现全年白茧化以来,蚕茧生产每年递增,生产稳步发展。但蚕种供应问题较多:冷藏设备不足,蚕种生产都在春秋两季,制种量和冷藏量过份集中,工作困难较大。所以、夏蚕用种有时用无加温即时浸酸的人工孵化法以应需要。无加温即时浸酸的  相似文献   

9.
在蚕种生产上,秋用冷藏浸酸蚕种的冷藏日数一般都要求在40日以上.冷藏日数在35日以内的短期冷藏蚕种,浸酸后一般孵化率较低,孵化整齐度较差,因此早秋期蚕种供应的调节余地较小.已知用电晕放电方法处理蚕卵,能使即时蚕种和冷藏40日以上的冷藏蚕种获得与浸酸蚕种大体相当的孵化效果.那末用电晕方法处理短期冷藏蚕种,其人工孵化效果又如何呢?为了探讨这个问题,进行了短期冷藏蚕种的电晕人工孵化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10.
过去我省需用的秋用蚕种,一向采用华东地区的冷藏浸酸法,因本地区制种迟、用种早,冷藏期短,往往造成蚕卵孵化不齐。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我们对春制种摸索出即时浸酸后长期冷藏抑制的办法,即时浸酸后的冷藏期,从一般的10~15日延长到3个月以上,对冷藏蚕种的实用孵化率、体质和茧质都无不良影响,以致我场十多年来在生产的春制秋用种全部采用即时浸酸种,在3个月的冷藏期内,随时供应蚕种,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11.
新九×7532、9·芙×7·湘蚕种即时浸酸后置于有NaCl溶液的缸中保护,冷藏时间90天,实用孵化率保持在88%以上,冷藏至120天,其实用孵化率仍不低于85%。9·芙×7·湘蚕种即浸后冷藏至140天的养蚕结果,孵化率为80%左右,稚蚕发育不够齐一,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略低于正常冷藏的蚕种。对即浸冷藏期不同的蚕卵进行生化分析,粗脂肪、山梨醇和蛋白质含量均随着冷藏天数增加而下降,但降幅均低于常规冷藏的蚕种。  相似文献   

12.
盐酸孵化法就是即时对蚕种施以强烈的刺激,使其解除滞育,并配合冷藏手段,使其能够按照生产的需要及时孵化,减少了隔年种因长期冷藏造成虚弱的缺点,是生产上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之一。盐酸孵化法分即时浸酸和冷藏浸酸两种:1盐酸浓度的配制蚕种浸酸一般使用的是工业用盐酸也称粗盐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通过蚕种不同的入库前保护时间、冷藏时间及出库后分浸酸与不浸酸等处理后,调查932、7532原原种不同处理的实用孵化率。结果:浸酸处理的蚕种库外保护时间在50天以内,冷藏时间在120—140天内孵化成绩比较好,冷藏时间超过140天以后,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孵化率下降;不浸酸处理就催青的蚕种冷藏120—130天的孵化率稍偏低,而冷藏时间140—160天的蚕种的实用孵化率高,孵化成绩稳定。结论:932、7532原原种的库外保护时间最好控制在40天以内,最长不超过50天。冷藏时间在140天以内的,应当进行浸酸处理。而冷藏时间在140天以上的,蚕种出库前经过适当的中库调整3天后再出库,不需要经过浸酸处理,蚕种孵化率就可以达到生产要求.达到推迟用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蚕种生产实践中,由于发生计划变化或有毒蚕种淘汰等原因,造成秋用种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利用滞育卵冷藏浸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滞育卵冷藏浸酸由于滞育日数的不同、冷藏时间的长短等原因,往往造成蚕种孵化不齐。目前,生产上蚕种滞育日数不到20天,冷藏日数超过55天,按常规浸  相似文献   

15.
蚕种的人工孵化法,通常采用即时浸酸和冷藏浸酸.根据浙江省蚕种生产技术规定,即时浸酸的标准:盐酸比重1.072,液温46℃(115°F),浸渍时间5~5.5分;冷藏浸酸的标准:盐酸比重1.094,液温47.8℃(118下),浸渍时间6~6.5分.为了简化配酸,提高工效,依照盐酸的比重与温度成反比的原理,按即时浸酸常温  相似文献   

16.
产卵后不同温度和时间保护与蚕种中短期冷藏浸酸试验结果表明:中短期冷藏漫酸种在有效用种期限内提早出库用种时,盐酸的刺激强度(浸渍时间)应和有效用种期限内的冷藏浸酸标准有所差异,蚕种入库后在15天前出库浸酸的,浸渍时间稍短,15—30天出库浸酸的浸渍时间较长,30—40天又偏短些,40—50天和15前的浸渍时间差不多,这样可获得稳定的理想的实用孵化率。  相似文献   

17.
程锦发 《蚕桑通报》2012,43(1):22-23
随着东桑西移有关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广西蚕桑业迅速发展,蚕种饲养量和产茧量列全国首位。蚕品种“两广二号”已成为广西等亚热带地区推广的当家品种,年用种量在1000万张以上。广西蚕区全年饲养批(造)数多,用种灵活,收蚁批数参差不齐。为保障蚕种的有效供给,目前采用冷藏浸酸和即时浸酸二种方法,解决不同用种时间、不同用种期别的蚕种供应,满足广大蚕农需求,冷藏浸酸种约占50~60%,即时浸酸种约占40~50%。  相似文献   

18.
一、试验目的: 家蚕种经即时浸酸处理后的冷藏时间,就一般资料报导,最长可抑制15—20天,但蚕种发放调度上,常有超出此上述日期的,在我省更是如此。因发种数量少,时间要求先后不同之故。更因对现行品种缺乏具体指导资料,想通过试验,摸清现行品种于即时浸酸后最大有效的冷藏期限。以利于我们今后蚕种的调度。  相似文献   

19.
生产上通常将当年所生产的蚕种5℃温度冷藏,且冷藏期在30~40天内出库浸酸的蚕种,为短期冷藏浸酸种。经短期冷藏的蚕种因未完全解除滞育,在正常的加温冷藏浸酸标准下实行浸酸,往往是孵化率偏低,甚至达不到实用孵化率的要求。常温浸酸法不需要加温,盐酸浓度和浸渍时间的有效范围大,且操作简单较安全,用于冷藏浸酸种方面,在国内外已有报道。  相似文献   

20.
冷藏浸酸种再冷藏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冷藏浸酸种浸酸后再冷藏处理,目前生产中规定,最长不超出7天,为研究再冷藏7天以上对蚕种的影响,经两年试验发现,中间温度保持6小时以上,再冷藏7~25天,蚕种实用孵化率一般都在97%以上,死卵率最高不到1%。并据蚁蚕饥饿死亡调查结果分析,冷藏后对幼虫的饲养成绩不会有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