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8年5.1节期间,台湾盆栽作家郑诚恭先生在尧塘公路花园举办了为期3天的“松柏及杂木盆景舍利创作讲学班”,使参加培训的学员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
五针松创作     
2008年3月,安徽省盆景艺术大师樊顺利先生应武汉山茅草堂主人李城先生之邀赴武汉进行盆景创作交流,期间樊顺利先生创作了数件佳作,今择其一件与读者交流。李城先生数年来致力于推动湖北松柏类盆景的发展,虽时日不长,但其收藏、创作了众多优质松柏盐景,得到国内众多专家的赞赏,成为湖北松柏类盆景对外交流、展示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极大地促进了湖北松柏及杂木类盆景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花木盆景》2008,(4):49-49
为了加强海峡两岸盆景艺术的交流与合作,台湾著名的盆栽作家郑诚恭先生将于2008年5月1日起,在“尧塘公路花园”举办为期三天的“松柏及杂木盆景舍利创作讲学班”。本次讲学班以现场教学及制作为主,并同时与学员们互动交流,解答学员们在平时创作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4.
奇劲唱风     
徐旻 《花木盆景》2013,(12):4-4
这是一件气韵苍劲、树相奇绝的赤松盆景作品,曾隐身于松柏蕴秀的武汉沙湖盆景园,园主曹志振先生素喜松柏,多年来在松柏盆景创作上悉心钻研,不断实践,园中佳作日新月异,《奇劲唱风》便是其中代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盆景界松柏盆景的地位可谓蒸蒸日上,广大桩友争相在松柏类树桩方而育桩造景,使松柏类盆景制作出现了空前火热的局面。相比之下,杂木盆景倍受冷落,存盆景园地中似一个无人疼热的孩子,寂然一隅。平心而论,松柏类常绿木有其自身的优点,这是无可争议的,但杂木盆景有着松柏类树桩不可替代的优势。它可随季节不同而显示出自己的不同风采,或星芽点点,  相似文献   

6.
安徽滁州市铁路职工田宜山先生,现已70岁,其少年时即喜爱花草树木,1973年起开始踏入盆景艺术之路,已历数十寒暑。他常常游历于因北宋欧阳修著《醉翁亭记》而知名的琅琊山以及花山、皇甫大山,于大自然中寻找创意和灵感。三十多年来,他创作了上百盆盆景作品,其作品个性独特,尤其是杂木作品,树相清新自然,不同一般,其作品曾经参加“第四届中国花卉博览会”、  相似文献   

7.
正汪守卫先生爱好盆景逾二十余年,师从安徽盆景大师宋执平先生,其松柏类盆景创作思路开阔,技艺娴熟,尤其对舍利雕刻及大干拿弯有着独到功力。汪守卫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知名盆景园创作交流,其创作技艺备受好评。汪守卫创建安徽铜陵心足源盆景园,收集其多年创作的松柏类盆景数百棵,近年众多作品日趋成熟,成为铜陵松柏类盆景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8.
郑国顺先生,生于1958年,安庆市人,现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理事,安庆市盆景艺术研究会会长,安徽省盆景艺术大师。他生长在皖江文化名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盆景创作与研究上,尤其致力于松、柏盆景创作。十多年来,他潜心钻研徽派盆景的传统技法,在继承和发扬徽派盆景传统方面有所突破,创作上走出了徽派传统模式。其作品弘扬徽派雅士盆景中借景抒情的特点,在盆景艺术共性中追求自己的创作个性,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  相似文献   

9.
<正>武汉屹苑盆景园是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湖北省盆景艺术协会名誉会长曹志振先生在武汉青菱湖畔精心打造的一处私家盆景园,收藏各类松柏类盆景及少许杂木盆景共计千余盆,其由山采刺柏嫁接而来的真柏盆景及黄山松、赤松、黑松盆景铭品众多,不乏在国家级大展中荣获金奖的力作,是武汉最具规模与品质的高端盆景园之一,也是展示湖北盆景风格与实力的知名盆景园。武汉屹苑盆景园园主曹志振先生痴迷盆景数十年,二十余年前受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王选民先生影响,打破湖北地区盆景多为杂木的传统,对松柏盆景  相似文献   

10.
正岭南盆景以英近树造型、因树造型、截干蓄枝等技法和枝法,在盆景界闻名遐迩,为行内各流派所推崇和效仿。然而,行内又有一种声音:岭南盆景以杂木盆景见长,松柏类盆景则为北派所擅。勤劳务实的岭南盆景艺术家们对山松盆景的求索从未停歇脚步,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钻研,努力创作,刻苦耕耘,运用岭南盆景出  相似文献   

11.
《花木盆景》2007,(8):22-22
梁鉴钊是广东省中山市南头镇人,1946年生,现为广东省盆景协会会员、中山市盆景协会常务理事、中山市黄圃镇盆景协会艺术顾问。中山市盆景协会常务副会长。业余创作盆景三十多年,作品在各大型展览上屡获殊荣,对水旱盆景及动势盆景情有独钟,特别对杂木类树桩的构图、布局、枝托走向、整体效果等有所心得而受到同行认可。他认为创作盆景应博采众家之长,素材选取不拘一格,  相似文献   

12.
王念奈 《花木盆景》2003,(6):16-17,6
平晓红先生专业从事盆景艺术创作已将近廿载,尤其对杂木类树桩盆景创作情有独钟,深有体会,且颇有造诣见解。他的盆景创作思想是崇尚自然,以自然界的树木形态为创作的第一借鉴参考资料,并大胆加以施艺创新,  相似文献   

13.
王子元,湖北黄石人,1947年生。自幼酷爱盆景艺术,十多年勤学苦练,制作了多种形式盆景,尤其酷爱树石盆景,重视创意和意境。创作上运用“内模贴石法”、“穿石双层藏干法”等技艺,有所创新和发展,作品曾多次获奖。现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盆景委员。  相似文献   

14.
浙江义乌盛光荣先生及其夫人毛小菊女士同好盆景二十余年,夫唱妇随,各类杂木与松柏类盆景都有涉猎,时光荏苒,雀梅与五针松也成为盛光荣先生把玩盆景二十余年后沉淀下来的最爱。盛光荣先生不管是在政府部门担任公职,还是退休后在知名私企担任高管,对盆景之爱始终如一。官场、商场数十年的历练已经让盛光荣先生荣辱不惊,远离浮躁,坚守着一份平实、朴素与淡泊宁静,在业余潜心钻研、创作盆景,向前贤求教,与同好交流,无不是简单生活中最本真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花木盆景》2007,(11):F0003-F0003
柯成昆先生,现任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厦门盆景花卉协会副会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业余盆景创作。现有盆景精品近百盆。已有多件作品获得国际盆景博览会金奖。  相似文献   

16.
《花卉》2015,(9):7-7
7月20日,为庆祝开斋节,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青海省花卉协会和西宁南关清真寺联合举办了"庆祝开斋节大型盆景花卉展". 本次展出的盆景作品包括:松柏类盆景、杂木类盆景、花果类盆景和树石类盆景等共计300多盆.  相似文献   

17.
黄时军     
《花木盆景》2014,(5):6-6
1980年出生于江西修水,现工作于厦门华景园,系厦门市盆景雅石研究会会员。得益于工作的便利,从2007年起,我便追随中国盆景艺术大师魏积泉先生学习盆景艺术。在魏大师的悉心教导下,广泛学习松柏、杂木类盆景的日常管理养护与创作。实践过程中,我始终牢记魏大师的教诲:“选材上要选用贴近自然型的桩胚:枝法应以因势利导为主,修剪、蟠扎为辅;修剪时应根据不同树木的生长习性,剪出自然型:干与枝的比例要t,~NI:雕琢加工过程应尽量减少人工味;花盆的选择应根据树材的大小、形态合理配贫:树材在花盆中的位置比例要恰到好处;盆面配置的人物、动物等摆件以及山石要与树材的造型、姿态相协调。”近年来,我的习作经常能在厦门市盆景雅石研究会组织的展览中获,N-奖项。盆景丰富了我的生活,也给我带来了愉’l兑的心情。我将继续探索下去。  相似文献   

18.
Ed  Vand  Der  Reek比利时 《花木盆景》2007,(4):13-15
2007年1月20日至21日,第八届Noelanders杯盆景展在比利时靴斯顿苏达(Heusden—ZoIder)市举行。该展每年1月在比利时举行,是一个国际性的盆景展,每年都有来自日本、德国、卢森堡、法国、荷兰、英国、瑞士等国的盆景专家前来交流盆景理论与制作技艺,有的甚至还带作品参展。参展的作品,主要是树木盆景和微型组合盆景,树种以松柏居多,杂木次之;另外,亦有少量赏石作品参展。  相似文献   

19.
在松柏盆景制作业界,提起木村正彦的名字,可说是无人不知,但他利用小杂木、枫树等材料进行盆景制作的技艺,许多人并不熟悉。在原材料拍卖会上,随着成交槌落地,面对木村购得的一颗其貌不扬的枫树,业内同行都发出“买到这样的材料如何着手呢”的疑问。是啊,木村是如何地构思?能制作出怎样一件作品呢?让我们仔细看看吧。  相似文献   

20.
雀梅盆景《古韵脱颖》(见《花木盆景》1999年12期封三)是盆景艺术家胡光生先生所创作的徽派盆景作品中较为成功的佳作之一。整个作品恰似一幅精美的新安派画卷,散发出阵阵浓郁的古皖文化墨香气息,赏后使人为之振奋,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