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不同林分类型和立地条件,按不同经营密度分别设立固定标准地,开展立地类型划分和最适密度选择。同时,在固定标准地内,对林分生长性状、形质指标、干物质积累量、枯枝落叶分解量及养分归还量进行连续定位观测。结果表明:经营密度对林分生长、干物质积累和枯枝落叶分解影响较大,且以中等经营密度(0.7)效果最理想。在立地类型划分、最适经营密度选择、密度效应分析、径级-株数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培育目标,分别提出不同立地条件下天然杨桦(胶合板材、普通建筑材、纸浆材)用材林高效经营技术,为科学经营存量种质资源,最大限度提高森林生产力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合理经营密度的确定应以能够保证林木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对光照、温度和养份的合理需要为原则。根据调查观测认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合理经营密度以郁闭度0.6~0.7为宜。  相似文献   

3.
以年平均材积生长量和光能利用率两项因子观察不同经营密度条件下差异后提出天然杨桦中幼龄混交林最适经营株数密度。  相似文献   

4.
对广西苍梧县国有天洪岭林场35年生的7种密度的马尾松林分进行采脂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林分单位面积产脂量差异显著,低密度时,林分单位面积产脂量随着密度增大而增加,达到一定密度后,产脂量又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年平均单株产脂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在松脂主产区,进入成熟期的马尾松林分保留600~700株.hm-2的密度,产脂量高且经营效益好。  相似文献   

5.
经营密度对杨桦次生林土壤含水量及林分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商品林中杨桦次生林为对象,采用固定标准地连续、定位观测与临时标准地调查点面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与评价了经营密度对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和林分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经营密度的林分,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同一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量随经营密度的减少而降低。单位面积山杨次生林和白桦次生林林分的胸径年生长量随经营密度增大而减少;林分蓄积量的变化规律却不同,不随经营密度增大而增加,亦不随经营密度增大而减小,而以中等经营密度值(0.7)最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临时标准地搜集不同立地条件下天然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生长和林木胸径与冠幅资料,与建立固定标准地相结合的方法,经10余年定位观测,均以0.7经营密度的蓄积生长量为最大。据此编制出天然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最佳经营密度,为抚育间伐作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关于杨树丰产林数量与工艺成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们对11~13年生林分9~13年各年林木蓄积量和大、中、小径级材种出材量的研究,了解到大部分林分的蓄积年平均生长量在10~12年达到最大值,经营强度较高的林分要早一年,低者则稍晚。大、中径材总出材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则比较晚,一般向后推迟一二年。立地条件,经营强度,造林密度的影响较小。根据研究结果可以确定,数量成熟龄为10~12年,工艺成熟龄在12年左右。  相似文献   

8.
林分的合理经营密度是科学营林的重要问题.为了探讨赤松林的合理经营密度,我们于1973年春,在涛雒公社华山大队选择十三年生赤松林设置固定标准地5块,通过扶育间伐不断地调整林分的密度,改善林分的生长条件,提高林分的生产力,有效地促进了赤松速生丰产。现将试验测定结果初步总结如下.一、试验地的自然概况试验地气候条件,属北温带海洋性气候类型.据日照气象站(石臼所)的气候总结资料,主要气象要素为:年平均温度12.5℃,绝对最高温度37.5℃,绝对最低温度-14.5℃,年降雨量95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1%,年平均风速3.5  相似文献   

9.
依据湖北省建始县国营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调查资料,研究了胸径、树冠面积、株数的相关关系及规律,结果表明:①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树冠面积与胸径最优回归方程为:Y=2.823-0.129 4 X+0.014 9 X2;②编制出日本落叶松不同径阶林分理论密度及郁闭度为0.7~0.9时的适宜经营密度表;③确定郁闭度0.8时为研究区最适宜经营密度,并计算出各标准地间伐强度。  相似文献   

10.
竹柳引种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造林密度下3年生竹柳的树高、地径与保存率进行了研究,并与桉树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年生竹柳的树高、地径及保存率在各密度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说明密度处理对竹柳的生长无显著影响。桉树的树高年平均增长量和地径年平均增长量分别比竹柳高出3.456 m和2.355 cm,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造林3年后,桉树和竹柳的保存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1987年以来,我们作了云杉改造型母树林经营技术试验,现将试验初报如下.一、自然概况:云杉母树林位于丹巴林业局——四林场大坝口,海拔3200m,地形开阔,属沟谷口冲积扇,面积210亩.林地较平坦,坡度4度,土壤为沙质壤土,pH值5.5,气候具高山峡谷区气候特点,光照充足,年降雨量750mm,年平均气温8℃左右.云杉母树林属于天然散生纯林,树种为鳞皮和紫果云杉,伴有少量冷杉和桦木,林龄20—4O年,林分密度1300株/ha,平均胸径12.5cm,平均树高7m,平均树冠8.5m~2,郁闭度0.4—0.8,林木生长良好,10年平均年径生长0.7cm,树高年生长50—80cm,下木为沙棘、枸子、忍冬等.  相似文献   

12.
以雨雪冰冻受灾毛竹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受灾前毛竹林经营密度和灾后救护措施的灾后恢复效应。究结果表明:灾前经营密度、施肥量和抚育措施对灾后恢复均有显著影响。随着竹林经营密度的增加,灾后毛林的新生竹株数、胸径和秆重也增加,3 000株·hm~(-2)是一个较适宜的经营密度;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新竹株数、胸径和新竹秆鲜重逐渐增多,施肥量750 kg·hm~(-2)时,灾后竹林的恢复效果最好;合理的抚育措施能提高出笋量和成竹量,其中以深翻+施肥的新生竹株数、胸径和竹秆鲜重最大。  相似文献   

13.
经过应用比较:不同林分密度的总产量,是随密度的依次增大而增加;在高密度林分环绕收量比数0.7~0.65经营管理,产量最高;低密度林分采用低密度(0.55~0.5)经营管理,产量最低;不同密度林分采用统一收量比数间隔管理,其主伐量一致,但间伐量随密度增加而递增。  相似文献   

14.
为加快楚雄州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步伐,于2016年2月—2017年9月,选择楚雄州具有代表类性的郁闭度0.5~0.7的云南松林下,开展白芨和滇黄精丰产栽培试验,对栽培密度、腐殖土量、底肥量、追肥量等四因素设三个不同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对二者保存率有极显著影响,但白芨适合密植,以15 cm×20 cm株行距为佳;滇黄精不宜密植,以25 cm×40 cm株行距为佳。腐植土对二者块茎生长量有显著影响,底肥及追肥对二者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福建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森林持续经营和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基础上,参考几个常用的经济成熟评价指标,从森林年平均货币收获的角度出发,用年平均纯收益法计算福建柏人工林的经济成熟,从而为福建柏人工林的经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生物质人造板的制备工艺路线,以木薯秆(芯层)/木薯渣(表层)质量比、板材密度以及施胶量为试验因素,静曲强度和内结合强度为主要评价指标,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各工艺因素和生物质人造板相关理化性能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最佳的制备工艺为:木薯秆与木薯渣质量比为3:l、板材密度为0.7g/cm~3、施胶量为18%,制备的生物质人造板类似于普通刨花板,其性能技术指标达到了GB/T4897—2003《刨花板》中规定的干燥状态下使用的普通用板要求。  相似文献   

17.
探讨以棉秆为原料生产中密度纤维板的主要生产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板材密度0.7 g/cm3、施胶量12%、防水剂1.5%、热压温度180℃、热压时间15 s/mm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棉秆中密度纤维板的各项力学性能均超过国家标准要求,但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未达标,可能与棉秆原料自身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8.
岷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的生物量碳密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样地数据,基于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关系模型,估测岷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碳密度、碳密度年增长率及其随林龄、海拔和坡向变化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岷江上游暗针叶林的成熟林、过熟林生物量碳密度较高,中龄林、幼龄林生物量碳密度较低,成熟林、过熟林生物量碳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龄林和近熟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幼龄林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中龄林生物量碳密度年增长率最大,为1.3%,其次为过熟林,生物量碳密度年增长率为0.8%,幼龄林生物量碳密度年增长率最小,为0.7%;海拔3600~3800m处生物量碳密度最大,明显高于其他海拔区段;海拔3000~3400m处生物量碳密度年增长率最高,为1.03%;半阴坡和半阳坡的生物量碳密度高且年增长率最大,其次是阴坡,阳坡生物量碳密度低,年增长率最小;过去20多年,岷江上游暗针叶林生物量碳密度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1997-2002年,生物量碳密度年平均增长率为1.15%,高于其他调查期间碳密度年增长率.  相似文献   

19.
奥地利经营国有林的成功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国有林经营现在已陷入严重的资源与经济危困之中.奥地利国有林独立经营65年,1923年林木蓄积量为7 600万立方米,1987年已是13 900万立方米.每公顷可利用林蓄积量1923年平均为250m3,1987年已是324m3.国有林80%分布在阿尔卑斯山区,条件并不优越,但每公顷森林的产材量还在逐年增长,现在已达4.5m3左右.近百年来,奥地利对国有林坚持有计划采伐,对山地森林实行长伐期经营毫不动摇,把木材生产与改善森林状况密切结合了起来.1925年和1977年的《奥地利国有林法》明确要求,在保持森林公益机能的条件下,实行按商业原则经营,国有林局是经济实体,应做到自负盈亏.战后40余年,国有林局的林区道路密度每公顷已近24m,并拥有大量机械装备,仍是财政有盈余的企业.  相似文献   

20.
采用柳树枝桠材制得的片状刨花制备木质刨花板;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施胶量、预设密度以及石蜡添加量对板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设密度对静曲强度和静曲弹性模量均有显著的正相关线性影响,对内结合强度有显著影响;施胶量对静曲弹性模量和内结合强度有一定的正相关影响;所有试验因素对2 h吸水厚度膨胀率均有一定影响。从板材性能和成本角度考虑,确定柳树枝桠材制备木质刨花板的最佳工艺为:施胶量7%,预设密度0.7 g/cm~3,石蜡添加量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