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随着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基地计算机选择系统的研制与应用,依据育性转换期和抽穗扬花期的温度,筛选出保山市为全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最佳繁殖基地。分析了保山市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的有利条件,在繁殖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安全高产栽培技术,同时对今后繁殖试验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籼型两用核不育系紫标S—1、S—2的选育鹿占黔,谭协和,孙延璋,肖乾一,陈祖国,陈运华,赵高凤,王梅(黔南州农科所水稻籼粳亚优育种课题组)育成育性稳定的两用核不育系(S系)是两系法杂交水稻选育的关键。我国自前育成的S系育性受气温影响很大,在气温异常波...  相似文献   

3.
徐艳  盛焕银 《种子科技》2009,27(11):32-33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是用水稻的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统称两用核不育系)作母本与恢复系杂交,利用其杂种优势生产杂交种子的活动。而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最大特性是存在育性转换的现象.导致其育性转换的主导因子是温度(籼型)和光照(粳型),气候条件(温度和光照)是影响两系制种的关键因素。所以,与三系法制种相比,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有更严格的要求。笔者认为,须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相似文献   

4.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核心种子生产技术是两系法超级杂交稻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繁殖和核心种子生产的原理与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退化的现象和原因。针对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退化的原因,对现行繁殖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基地计算机选择系统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产量不高不稳、种子质量差、效益低的问题,利用全国740个气象站点50年的气象资料,应用计算机处理技术,开发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基地计算机选择系统,并利用该系统筛选最适宜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基地。该系统以同时满足不育系育性敏感安全期和抽穗扬花安全期光温条件为依据,采用Java语言编制而成。针对不育起点温度为22.0℃、22.5℃、23.0℃、23.5℃和24.0℃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分别筛选到24、29、20、21和22个安全系数优于海南三亚冬繁的基地,以上5种不育起点温度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在最佳繁殖基地繁种成功概率分别可达83%、93%、100%、100%和100%。2010年,在应用本系统筛选到的云南保山繁种基地进行了不育起点温度为22.0℃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的繁殖,单产达8 437.5 kg hm-2,创造了我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产量最高记录,证实采用该计算机系统选择两用不育系繁殖基地是有效的。因此,采用本系统筛选到的繁殖基地进行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可望解决海南冬季繁殖风险大、产量不高、种子质量差以及冷水串灌繁殖产量不高不稳和效益低下的问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两用不育水稻自然低温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世龄 《种子》2001,(6):26-27
根据自然温度变化规律和两用不育水稻育性遗传变异特点,提出了利用自然低温条件筛选不育临界温度低(21℃)、低温可育度高的两用不育水稻的方法,分析了采用自然低温筛选两用不育水稻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不育临界温度值不同的增矮64S近等基因系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汉来  张端品 《作物学报》2001,27(3):351-355
采用人工控制的系列温度条件,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S-5株系的高世代自交(近交)群体进行单株雄性育性鉴定与系统选择,再经10代自交纯化,获得一套不育临界温度分别为23℃、24℃、26℃和28℃的培矮64S近等基因系。这套材料对研究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临界温度高低的遗传规律和花粉的育性温度控制机理有重要意义,其中不育临界温度为23℃的培矮64S具有较好的不育稳定性和遗传纯合性,可直接应用于两系杂交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8.
肖层林  涂娥英 《种子》1995,(2):37-39
该文回顾了我国对水稻两用核不育性转换规律和选育实用两用核不育系的认识过程,描述了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选育与鉴定方法,解释了不育起温度遗传漂移理论和不育系防杂保纯与原种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9.
水稻两用核雄性不育种质材料是进行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研究的基础.通过在试验田亲本圃、杂交选育圃发现雄性不育株,然后进行不育度、不育稳定性、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可繁性及测交恢复力鉴定,鉴定出两份不育度彻底、育性稳定、起点温度低、可繁性好的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具有生产实用价值的两用核雄性不育材料早25 S、美香851 S.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中存在十分丰富的雄性不育多样性。水稻雄性不育,表型上可分为普通型(非转换型)雄性不育和可转换型雄性不育,遗传上可分为核质互作不育、隐性核不育和显性核不育,一个类型又可能有多个来源。本文评述几种水稻雄性不育类型及其利用问题,同时,扼要介绍雄性不育再生复育受到温度显著影响的新发现,提出两用核不育系育种中利用再生复育特性的“三个阶段”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利用SSR标记分析中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现有骨干亲本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为创制、选择育种亲本,扩大水稻种质遗传多样性等方面提供参考。本研究利用58个SSR标记对26个中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91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100.0%,品种间不同位点等位基因数目3~5个,平均3.29个。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变幅为0.074 0~0.671 6,平均为0.449 6。Shannon信息指数在0.163 0~1.224 5之间,平均0.687 1。通过UPGMA聚类分析可知,所供试的26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470~0.970,平均值为0.72;在遗传相似系数0.470处将供试材料分为粳型和籼型两类。上述研究表明,中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遗传基础狭窄,同源性较高;但粳型和籼型群系间在基因位点上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说明中国的两系杂交水稻骨干亲本的杂种优势利用仍具有较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两用核不育系360S的育性安全期及开花习性,提出了两优363在贵州的岑巩制种技术:(1)两用核不育系360S的育性安全期应安排在7月13-28日,抽穗扬花安全期应安排在8月5日左右;(2)适时播种父母本,保证父母本花期相遇;(3)建立合理的父母本群体结构;(4)提高异交结实率。  相似文献   

13.
两系法杂交水稻应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换规律、实用两用核不育系与广亲和系选育以及优势组合选配方面综述了两系法杂交水稻应用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温敏感不育水稻育性敏感期核糖核酸酶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1973年石明松发现了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 “两用”不育系种质的发现为“两系法”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随着不育材料的增多, 人们研究发现: 籼型与粳型不育系基因表达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别。 杨振玉等人的研究认为: 籼型受光、 温配合作用且温度尤为主导因素[1]。 孙宗修等对籼型5460不育系的研究结果认为: 该不育系属  相似文献   

15.
解决低温敏两系核不育系繁殖问题的策略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决低温敏两系核不育系繁殖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云南保山市48年(1953-2000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和云南保山市不同年份、不同基地不同不育系繁殖试验。结果表明,云南保山市不育起点温度为22℃的两用核不育系育性敏感期和抽穗杨花期同时满足的概率为83.34%,比海南三亚市高出48.34%;不同不育系在云南保山市繁殖时育性转换顺利,特别是C815S在海拔1560 m的基地大面积繁殖,产量达9133.5 kg/hm2,提出了解决低温敏两系核不育系繁殖问题的策略是建立云南保山市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基地。  相似文献   

16.
茂优201是贵州好茂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茂康S10与引进的父本材料MH86配制的籼稻中熟组合。2005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陈文强 《耕作与栽培》1996,(4):32-32,45
论贵州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对策陈文强(贵州省农科院水稻所)杂交水稻从三系向两系过度是减少种子生产程序、降低生产成本、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实现水稻生产上新台阶的一条重要途径。而要实现杂交水稻从三系向两系的过度,关键在于选育出具有生产实...  相似文献   

18.
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2136S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低纬度、高海拔的贵阳自然低温条件下,按照广适应性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选育的光温指标进行严格鉴选,成功地选育出了具有起点温度低(23.5℃),稳定不育期长和可育期自交结实率高的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2136S。本文报道了2136S的选育过程及其主要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不育临界温度值不同的培矮64S近等基因系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汉来  张端品 《作物学报》2001,27(3):351-355
采用人工控制的系列温度条件,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S-5株系的高世代自交(近交)群体进行单株雄性育性鉴定与系统选择,再经10代自交纯化,获得一套不育临界温度分别为23℃、24℃、26℃和28℃的培矮64S近等基因系。这套材料对研究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临界温度高低的遗传规律和花粉的育性温度控制机理有重要意义,其中不育  相似文献   

20.
蔡少先  伍振平  王莉 《种子科技》2010,28(12):32-32
<正>多年来,我场一直承担了国家南方稻区水稻区域试验、新品种筛选试验、抗逆性鉴定试验、生产试验和湖南省水稻预备试验、抗逆性鉴定试验、生产试验及全国两用核不育系生态鉴定试验,为国家和湖南省水稻新品种的审定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试验数据。经过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