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麦赤霉病又叫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如果防治不当会造成小麦减产,严重的会造成绝收。鲁甸县是种植小麦的大县,防治赤霉病的发生刻不容缓。文章介绍了赤霉病的发病特点和防治对策,为鲁甸县粮食增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农药菌霉净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防病保产效果王裕中,史建荣,沈素文,陈怀谷(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南京210014)麦类赤霉病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麦类作物上的重要病害,常造成麦子产量损失和影响麦种质量。70年代以来,生产上应用多菌灵防治麦类赤霉病,取得了优良效果...  相似文献   

3.
赤霉病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一种病害,是比较常见的气候病害,随着气候的变化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小麦赤霉病愈发严重,对小麦种植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种植人员要重视防治技术的应用,对小麦赤霉病进行有效的控制。该文分析了小麦赤霉病带来的危害,并相应提出要加大病害和防治技术宣传,提高农民认知度,选择最佳的防治技术,强化防治效果,以有效缓减赤霉病对当地小麦种植产业造成影响与损失。  相似文献   

4.
小麦赤霉病已经成为河南夏小麦主要病害之一,是制约小麦持续增产的重要因素,文章介绍了小麦赤霉病病原菌、发生情况、成因分析和防治,分析了流行成因,提出了防治措施。为小麦赤霉病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12年,眉县小麦赤霉病普遍发生.且川道灌区发生较重,损失较大。由于小麦赤霉病发生与危害特点较为特殊.防治策略不同于其它病虫。群众主动防治意识差.给赤霉病适期防治、确保防治面积和防治效果带来了一定影响。笔者根据眉县2012年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情况进行大量调查工作,并结合往年同期资料综合分析。基本摸清了眉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与原因.并根据眉县农业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小麦是河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病害的发生是造成小麦减产、品质降低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小麦白粉病、纹枯病、条锈病、赤霉病等病害发生趋重,小麦的品质和产量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重视小麦病害的发生与防治对确保粮食稳产增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常发的一类真菌病害,近些年该病害在泗县的发生程度呈逐渐加重的趋势,给当地小麦的增产、提质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该文结合泗县小麦生产实际,对小麦赤霉病的流行发病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以期为小麦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发生范围广,发生程度重,2012年山东、河南麦区都有发生,2013年在雨水相对较少的条件下,自然发病程度依然较重。笔者从江苏盐城市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发生和防治的实践出发,分析其重发的原因,提出“主动出击,两次防治”的策略和技术思路,对大面积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豫南稻茬麦区赤霉病的发生危害比较严重,成为导致小麦减产的主要病害因素.虽然当地农民进行了积极防治,但因防治策略和防治措施等方面不够科学,防效较差,仍在生产上造成较大损失.几年来,笔者对豫南稻茬麦区赤霉病的发生特点进行了研究,调研总结种植者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经验教训,结合自己从事小麦赤霉病防控试验结果,提出小麦赤霉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小麦赤霉病在江苏盐城麦区流行频率增加,目前已成为小麦上的常发性病害.该研究阐述了2015年盐城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及发生特点,从菌源数量、气候条件、小麦品种和病菌抗药性等方面分析了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小麦赤霉病是铜陵市小麦生产上主要病害,重发频率高,危害损失重,中度流行年份一般损失10%~20%,大发生年份损失超过30%,而且病麦中产生对人畜有毒的物质,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和利用价值。了解与认识小麦赤霉病的危害与发生规律,为其有效防治及小麦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结合铜陵小麦赤霉病发生现状、危害特点,分析其大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试验结果表明:(1)新型杀菌剂敌力脱(Tilt)和特福敏(Trifmine)对小麦叶枯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72.99%和58.10%;多菌灵无论单用还是与其它药剂复配,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都在63%以上;(2)多菌灵 敌力脱或多菌灵 粉锈宁两种低量复合剂,对小麦叶枯病和赤霉病的防病增产效果显著;(3)在小麦始花期——灌浆初期防治小麦叶枯病和赤霉病,其防病增产效果不因防治时期早晚而有显著差异,但防治二次比一次效果略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噻苯隆9克/667㎡与有机水溶肥10毫升组合,与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混配使用,小麦穗期生长健康,叶片衰老延缓,麦穗子粒饱满,赤霉病发生极轻,每穗实粒数增加,千粒重上升,齐穗期防治1次综合增产率29.31%,齐穗期和齐穗后7天各防治1次综合增产率达41.62%。体现了小麦后期实施防病健穗综合管理技术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小麦赤霉病的微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世界流行性病害,该病可导致减产,同时在小麦中残留真菌毒素,对小麦生产存在巨大威胁.由于抗药性的逐渐形成和残留污染等弊端,运用化学农药防治的途径存在很大局限,微生物防治赤霉病的方法已引起了广大研究学者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小麦赤霉病微生物防治菌株的种类、分离鉴定、防治效果及可能的防病机制,并讨论了小麦赤霉病的微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小麦白穗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小麦后期白穗发生情况,对小麦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赤霉病等病害发生症状与危害特点进行阐述,提出了合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南阳的小麦病害有30多种,其中小麦赤霉病、纹枯病、锈病发生最重,不仅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而且大大影响小麦品质。南阳市常年种植小麦在78万hm2左右,小麦赤霉病发生率占小麦播种面积的70%以上。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被害麦田一般减产为20%~30%,严重地块损失在50%以上。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肥水条件的改变和小麦播种密度的加大,该病有加重危害的趋势,如果防治不力将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7.
小麦赤霉病属于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发生时会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在阐述宝鸡市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从病原菌、气候条件、品种等三方面分析了其重发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4月中下旬,全国各地陆续进入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关键期。受气候异常、抗性品种缺乏等多种因素影响,近年赤霉病呈加重发生态势,严重威胁小麦生产稳定发展和产品质量安全。为有效控制赤霉病发生危害,专家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防治策略方面:按照赤霉病发生危害规律,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南部等小麦赤霉病常发麦区,必须坚持"主动出击"不动摇,全面落实预防控制措施;黄淮中北部、华北南部麦区,要坚持"预防为主"不放松,一旦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的天气,立即组织施药,  相似文献   

19.
小麦赤霉病是潘集区小麦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该文对近些年来潘集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了病害发生的因素及防治过程出现的问题,并从多年来对该病害的防控实践中总结出了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为周边县区的赤霉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在凤台县桂集镇园艺村进行了几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大田示范,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mL/667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为79.6%,与80%多菌灵100克/667m2两次施药的防病和增产效果相当,显著优于对照药剂59.7%咪鲜胺多菌灵23.6g/667m2、30%多酮100g/667m2。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具有明显的防病和增产效果,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