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林业资源的需求量增大,需要人工造林来满足日益增加的林业资源需求。本文介绍了播种造林和分殖造林2种营林造林方法,并提出了针对加强营林造林工作的对策,以期为辽宁阜新地区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当前,培育森林资源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植苗培育更新法;人工促天然培育更新法;封山育林培育更新法。就当前形势,加快资源的培育,多采用植苗更新培育法(即采用实生苗造林)培育资源,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下面,结合本人多年基层林业技术工作经验,总结整理出造林技术环节的要点仅供参考。1.整地、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季节的选择的一些程序、方法。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林业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如果没有合理管理,就会导致林业资源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而当前所提出的营林造林规划设计,就成为改善环境问题和增加森林面积的重要方法,但是在这其中也要明确一些问题,并且按照原则来进行操作,进而来获得较好的效果。通过合理设计造林规划和运用造林技术,就能够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先从营林造林规划设计和技术内容方面入手,然后说明在这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对造林规划设计内容和原则进行研究,最后具体说明造林技术内容,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林业资源是地球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但是灾难的破坏,过度的采伐使得现有林业资源不断地减少,造林工程不仅仅是我国势在必行的,也是世界面对林业严峻形势的迫切需要。造林工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导致工程的质量受到影响,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干旱问题,本文就是主要阐述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以及造林技术中的重点,促进树种的成活率,提高造林工程的质量。希望对相应的造林技术人员有所帮助,增加全球的林业覆盖面积。  相似文献   

5.
林业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强林业产业发展,提高森林覆盖率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就需要在造林过程中对林业造林方法进行研究,提高造林质量。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常见的造林方法,包括分殖造林、播种造林、植苗造林等,分析了林业造林方法在实际造林工作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生物多样化的基础。不仅可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宝贵的树木资源,更能调节水土,防风固沙,是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屏障。然而,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却在不断下滑,这样不但影响到我国的生态环境,还会阻碍我国的经济发展。掌握造林的基本内容,提高植树造林的效率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论述了一些常用的造林整理和造林方法,以期对林业发展起到帮助。  相似文献   

7.
在植树造林实践中,先后出现了播种造林法、植苗造林法和分殖造林法,这几种造林方法都大大促进了林业资源的发展。本文提到的另一种造林方法——混交造林法是对以上几种造林法的有力补充,应引起广大林业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一、植苗培育更新法。二、人工促天然培育更新法。三、封山育林培育更新法,就当前形势,加快资源的培育,多采用植苗更新培育法(即采用实生苗造林)培育资源,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1、整地、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季节的选择的一些程序、方法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  相似文献   

9.
正一、植苗培育更新法。二、人工促天然培育更新法。三、封山育林培育更新法,就当前形势,加快资源的培育,多采用植苗更新培育法(即采用实生苗造林)培育资源,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1、整地、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季节的选择的一些程序、方法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减少。整地清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全面发展的今天,林业造林方法在实际造林营林工作中的应用相当关键。其能够使得造林体系得到相应的完善。目前,我国的林业资源相对而言还较为匮乏。造林难度相对较大。所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对林业体系进行完善意义深远。本文主要针对林业造林方法在实际造林营林工作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林业资源是珍贵和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脆弱的自然资源。随着全球气候和污染问题的加 剧,林业资源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更加凸显。林业资源依赖于每一棵树木的良 好生长。只有从根本上重视营林造林,才能提高我国林业资源的总体面积和成林率。当前我国造林 营林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本文以营林造林中的不同方式方法应用为研 究课题,分析指出了当前我国该项工作基本状态以及存在问题和不足,对造林营林工作中应用科学化 现代化的造林方法提出了思考建议,旨在为推动我国营林造林工作发展和进步提供有益  相似文献   

12.
正林业造林方法在造林营林工作中的运用,可以有效改善林业资源短缺的问题,提升森林资源的覆盖面积,从而保证我国的生态系统平衡。本文就对当前我国林业造林方法,在实际造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探讨林业造林方法在实际造林工作中的应用要点,希望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林业的发展水平。在发展林业经济的过程中,除了要保证森林资源的覆盖率以外,还需要做好各类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以及营林造林工作。根据林区发展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造林方式,使我国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工程造林方面的技术已经逐步趋向成熟,同时,为了保护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和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工程造林的技术与质量层面做出一定的改善。本文就目前东北地区工程造林的质量问题做出了研究与探讨,以提高工程造林的整体质量并落实科学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开展山区人工造林是扩大林业资源数量、提高森林面积、丰富林木种质资源的主要措施之一。实施人工造林,不仅能有效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增强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可以促进林区社会经济发展。本文从造林前准备、人工造林措施、人工造林后期管理方面总结山区人工造林技术要求及措施,为科学进行山区造林、提升山区人工造林工程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林业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产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越来越明显,吉林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造林规划设计,对吉林省的林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并且结合造林技术,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林业资源规模,促进林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吉林省越来越重视林业产业发展,为了实现对林业资源的充分利用,要积极加强对现有林业资源的规划和利用,并且加强造林技术的普及,提高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无  相似文献   

16.
开展林业质量改善工作是近年来讨论的重点。提升林业资源的关键在于合理利用造林方法,提升造林质量,实现林业资源的增量。本文介绍了阜新市林业资源概况,总结了播种法、分植造林法、插条造林法,以期提高造林成活率,提升造林质量。  相似文献   

17.
浅谈如何提高造林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对于我国来说十分重要,资源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物质保障。每一年对于林木消耗和浪费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林业资源每年对国家发展需求的供应,自然灾害对于林业资源的破坏,还有一些不法份子对于林业资源乱砍滥伐,都使得林业资源大幅度减少和破坏。对此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来,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人们的眼泪,不要最后一棵树是放在展台上的标本。国家越来越重视林业工程的发展,提出了工程造林,工程造林对于保护林业资源,支持林业资源的扩大发展有着积极地影响力。本文从工程造林的实际出发,对如何提高造林的质量问题做详细的阐述,希望对从事该工作的人员在技术方法上有所帮助,经验上有所交流。  相似文献   

18.
林业资源对于我国来说十分重要,资源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物质保障。每一年对于林木消耗和浪费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林业资源每年对国家发展需求的供应,自然灾害对于林业资源的破坏,还有一些不法份子对于林业资源乱砍滥伐,都使得林业资源大幅度减少和破坏。对此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来,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人们的眼泪,不要最后一棵树是放在展台上的标本。国家越来越重视林业工程的发展,提出了工程造林,工程造林对于保护林业资源,支持林业资源的扩大发展有着积极地影响力。本文从工程造林的实际出发,对如何提高造林的质量问题做详细的阐述,希望对从事该工作的人员在技术方法上有所帮助,经验上有所交流。  相似文献   

19.
浅谈林业造林方法和造林成活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局为我国建国初期的建设工作贡献了许多的力量,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林木资源,但是由于开发过度导致了许多的林业局都严重的缺乏林木资源,环境遭到了破坏。在这个绿色经济发展的时代,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林业的植树造林提上了日程。本文就针对如何提高林业造林的成活率以及林业造林方法进行探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的众多资源中,林业资源占据的地位也十分重要,对于目前林业部位工作人员说,强化营林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国家林业资源的整体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各界对林木的需求,积极开展林业造林十分必要。但是,在造林工作中,森林火灾是影响造林效率的关键为,因此开展造林的同时务必加强森林火灾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