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光固化流动复合树脂封闭法预防正畸托槽周边牙釉质脱矿的疗效.方法实验组前牙托槽周边的牙釉质用光固化流动复合树脂封闭,而对照组不作封闭.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牙釉质脱矿的差异.将26颗离体前磨牙随机均分为2组,即(1)single bond流动复合树脂组;(2)京津釉质粘接剂组,从每组中随机抽取10颗样本,检测各组材料的粘接抗剪强度;剩余6颗样本用以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不同材料与牙釉质形成的粘接面.结果实验组牙釉质脱矿减少,有显著性差异.2组粘接抗剪强度为(1)组(13.64±11.06)MPa,(2)组(20.30±1.83)MPa[(1)vs(2)组P<0.01].single bond流动复合树脂在牙釉质表面能形成树脂突.结论光固化流动复合树脂封闭正畸托槽周边的牙釉质,能有效预防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釉质脱矿.  相似文献   

2.
采用模压成型方法制备竹原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UPE)复合材料,以1%、3%和5%Na OH溶液处理竹原纤维,以改善纤维与UPE树脂间的界面相容性。结果表明:碱处理竹原纤维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1%Na OH溶液处理竹原纤维得到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佳。碱处理后纤维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碱处理可移除纤维表面木素、半纤维素以及杂质等,使竹原纤维的纤维素相对含量增加,纤维表面变得粗糙。复合材料拉伸断面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碱处理纤维改善了竹原纤维与UPE树脂的界面粘结。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主要成分钙及矿物质因生理和病理因素的影响逐渐流失,造成牙齿的局部缺失,破坏恒牙牙体的完整性,降低咀嚼功能[1-2]。临床通常采用全酸蚀黏接修复系统配合树脂类人工填充材料修复牙体缺损,但因治疗时破坏牙釉质完整性,暴露出牙本质,易出现治疗后牙本质过敏现象[3]。自酸蚀黏接剂作用原理是溶解而不是去除玷污层,保留了玷污层的管塞作用,可降低术后敏感性,且免水冲洗,步骤简化明确、省时[4]。我们采用自酸蚀黏接修复系统修复老年牙体  相似文献   

4.
采用直接铺膜法将多孔淀粉黄原酸酯经偶联剂KH-570改性处理后与天然胶乳复合,制备复合胶膜,考察KH-570对复合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偶联剂后,复合胶膜的热稳定性和耐溶剂性得到提高,耐水性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变化不大。经KH570改性后,复合胶膜的定伸应力、撕裂强度和拉伸强度均得到提高,偶联剂的用量为多孔淀粉黄原酸酯的3%时,复合胶膜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经防腐处理的竹结构材胶合强度的要求,合成了系列低质量分数间苯二酚的热固型苯酚-间苯二酚-甲醛(PRF)树脂,应用于粘接防腐处理的竹材。结果表明:随着合成树脂中间苯二酚质量分数的增加,树脂的溶水倍数显著增加,树脂密度先减少后增加;随着甲醛与苯酚摩尔比的增加,树脂的游离甲醛质量分数显著增加,固体质量分数减小,树脂密度先减少后增加。PRF树脂用于胶合防腐处理的竹片,剪切强度值比无间苯二酚的酚醛树脂(RF)增加200%以上,间苯二酚质量分数在1%~4%范围内变化,对树脂剪切强度影响不明显。综合性价比与环保要求,优化的PRF树脂的间苯二酚质量分数为1.0%、甲醛与苯酚摩尔比为1.6∶1.0。  相似文献   

6.
玄武岩纤维(BF)分别经氨基和乙烯基硅烷偶联剂处理后,添加到高密度聚乙烯(HDPE )基木塑复合材料中,用于增强木粉(WF)-HDPE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中利用扫描电镜与红外光谱对玄武岩纤维表面进行表征,探究玄武岩纤维含量及界面微观形态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偶联剂处理的玄武岩纤维与树脂基体界面结合较好,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明显提高,氨基偶联剂提高了拉伸强度,硅烷偶联剂则提高了弯曲强度;添加4%的改性玄武岩纤维可达到较好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7.
选用20只7月龄体重无显著差异的辽宁绒山羊羯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对其饲喂大叶章占粗饲料比例分别为25%、50%、75%和100%的日粮,研究饲喂不同比例大叶章日粮对辽宁绒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75%日粮组绒山羊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羊绒的生长速度、羊绒伸直长度、羊绒细度、羊绒强度、拉伸长度,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通过优化建立一套符合山溪鲵属物种环境DNA (environmental DNA,eDNA)分析的操作方法,为后期山溪鲵属资源调查及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太白山溪鲵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养殖条件下,进行水样过滤及目标物种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b)基因的扩增,根据测序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来判定水样DNA中目标物种的归属.结果 表明:(1)通过酒精直接浸泡、锡箔纸包裹、唾液收集管收集这3种方法对过滤养殖水后的滤膜进行贮存,发现酒精直接浸泡法可增加后期eDNA的提取量;(2)在进行目的 片段的PCR扩增时发现高保真Mix的扩增成功率大于普通Mix;(3)应用属间特异引物进行不同物种扩增后,可通过系统发育分析来确定种间的分类.通过优化首次建立了山溪鲵属物种的水样eDNA分析方法,可为后期生活在相同水质且种间分化较小的物种进行eDNA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谷子茎秆自然干燥后可作为饲草直接饲喂骡马类大牲畜,或应用于混合饲料的配料。在粉碎、切段、揉丝等加工装备参数优化中,需要研究其秸秆材料的生物力学性质。本文试验研究了自然干燥后的谷子秸秆材料的生物力学性质,主要测试了弯曲强度、剪切强度、拉伸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质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谷子茎秆的拉伸强度较高,抗拉能力接近木质类材料;剪切强度沿节间有变化,根部较强,上面节较低;弯曲强度值反映出的是整体管状截面皱褶弯折失效的极限值;弹性模量随节间位置的变化不大,表明谷子茎秆材料整体比较均匀。结果可为谷子茎秆收获、加工及利用装备设计和农业设施材料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用从健康奶牛瘤胃液中分离的产琥珀酸放线杆菌3株即HL1、HL2、HL3,进行体内外发酵试验。体外发酵试验是按瘤胃液是否添加菌株分为对照组(C),添加HL1组(T1),添加HL2组(T2),添加HL3组(T3),以便筛选出产酸能力最强的菌株。体内发酵试验是将筛选出产酸能力最强的菌株添加到粗精比60∶40组(T4),粗精比50∶50组(T5),粗精比40∶60(T6)日粮中,对照组(C)为不添加菌株的各自日粮,检测该菌株在日粮变化的情况下在瘤胃中产酸的能力。试验结果显示:(1)在体外发酵试验中,三组pH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均明显低于C(p0.05);T1组中乙酸、丙酸、丁酸浓度均显著高于C、T2和T3(p0.05),而T2和T3却不显著高于C(p0.05);T1组和T3组乳酸浓度明显低于C(p0.05)。(2)在体内发酵试验中,T4组与自C相比,pH显著降低(p0.05),丙酸、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乙酸和乳酸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T5组与自C相比,pH未明显降低(p0.05),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乳酸浓度显著减少(p0.05);T6组与自C相比,pH明显降低(p0.05),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乳酸浓度未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最强的产琥珀酸放线杆菌(HL1)体内外均能提高乙酸、丙酸、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降低乳酸的浓度,对反刍动物的能量代谢和酸中毒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氯化胆碱/尿素低共熔溶剂改性木质素的环氧固化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氯化胆碱(ChCl)和尿素(U)在温和的条件下制备低共熔溶剂(ChCl/U-DES),用该溶剂处理玉米芯酶解木质素(CEL)后用于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的固化剂(ChCl/U-DES-CEL)。结合DSC、TG和DMA测试,对树脂的固化工艺及固化后树脂的拉伸性能、热稳定性和动态热机械性能等加以分析与表征,阐明其固化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经ChCl/U-DES改性后的木质素体系可以不经分离直接用作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在140℃预固化2 h后再在160℃固化2 h的条件下,ChCl/U-DES-CEL固化剂的用量仅为E-51质量的1/8,明显低于常规聚酰胺固化剂(PA650)的用量,且增加树脂热稳定性效果显著,所得到的固化树脂的拉伸强度、初始热分解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比对照样增加了30.2%、30℃和54℃;储能模量在30℃时达1 874 MPa,比对照样PA650/E-51提高了77.5%。  相似文献   

12.
旨在通过定期测定酒精发酵和苹乳发酵结束后的葡萄酒在橡木桶中的总酸、挥发酸、游离硫、丹宁、p H、色度、色调等理化指标,研究橡木桶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优质干红葡萄酒一般都要经过橡木桶储藏陈酿,而橡木桶究竟如何提高葡萄酒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除了感官品尝外,理化指标可以作为了解其作用的辅助参考。本文通过8个月的橡木桶陈酿,每隔一个月用移液管提取橡木桶中同一位置的干红葡萄酒,测定7项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橡木桶陈酿过程中,p H值、总酸保持不变,色度、挥发酸和丹宁含量增加,而游离硫含量和色调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随着钻井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复杂井、长封固段井、大位移井和非常规页岩井的固井过程中,由于钻井液中混入的油基物质,使套管和井壁表面形成油膜,影响了水泥石双界面的胶结强度,同时也影响着水泥浆的流动性、稠化时间、静胶凝强度和水泥石强度的发展,最终导致水泥浆顶替效率低、压稳失效以及水泥石本身强度和界面胶结强度差,在水泥浆凝固期间发生油气窜,造成层间封隔失败。针对这些问题优选出具有缓水性包衣材料的高吸油树脂和矿物质作为膨胀剂,设计出遇油膨胀水泥浆体系。该水泥浆体系能实现水泥石微间隙或微裂缝的遇油自修复,提高水泥环的胶结强度,阻止地层油气的窜流,实现水泥石的长期完整性。在胜利油田桩西、车西2个油区进行现场试验,油基钻井液有助于提高固井质量。  相似文献   

14.
高粱秸秆直接还田或沤肥是很好的有机肥料,也是生物质能源转化利用的重要资源。在相关应用中需要进行粉碎、切段、压榨等加工,针对加工参数的优化需要研究其力学性质。本文试验研究了越冬后自然干燥的高粱秸秆的弯曲强度、剪切强度、拉伸强度、弹性模量、穿刺强度等力学性质指标,以及茎秆不同节间力学性质的变化等材料力学特性,为相关加工设备设计及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在葡萄酒酒石稳定性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 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葡萄酒 ,收集不同交换倍数下的酒样进行冷冻处理 ,并抽样检测处理酒样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 :(1)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能够降低酒样中钾、钙离子含量 ,选择合适的交换倍数可使供试酒样获得酒石稳定性。 (2 )交换处理后的酒样中 ,总糖、总酸、干浸出物、p H值、酒度等均无明显变化。酒样的色度、香气略有损失。供试酒样口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小麦秸秆高值化利用,降低聚3-羟基丁酸酯(PHB)生产成本,同时综合提高麦秸粉(WSF)/PHB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热性能。通过有机蒙脱土(OMMT)熔融共混改性WSF/PHB复合材料,热压—冷压工艺制备复合材料,探究OMMT添加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经OMMT改性后,OMMT层间距增大,部分PHB分子链进入OMMT层间,制备得到了插层型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得到改善。当OMMT添加量为1%时,相比对照组,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13.49%、13.78%、9.52%、15.53%、12.59%,吸水率下降了2.15%,复合材料的结晶度相比对照组提高了12.73%。OMMT的加入降低了复合材料的起始分解温度,但提升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及高温耐烧蚀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大豆蛋白降解液、三聚氰胺、尿素和高浓度甲醛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低摩尔比的大豆蛋白-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胶黏剂(SMUF)。选用(NH4)2SO4、(NH4)2S2O8、(NH4)2HPO4和H3PO4作为SMUF树脂的固化剂,研究了固化剂对SMUF树脂基本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传统固化剂(NH4)2SO4不能使SMUF树脂充分固化,最终树脂胶合强度低、耐水性差,固化后的胶层断面疏松、多孔;2)H3PO4和(NH4)2S2O8属于中强酸体系,两者均能一定程度加速SMUF树脂的固化,树脂胶合强度和耐水性均得到改善,固化温度显著降低,固化放热量有所提高;3)(NH4)2HPO4是一种缓冲型酸,其催化SMUF树脂的固化速度较为均匀,树脂综合性能较优,树脂的胶合强度和耐水性较好,固化温度也有所降低,树脂交联程度高,树脂固化层断面相对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原位沉积对竹、杉木、黄麻3种植物纤维的表面改性效果,采用平压工艺制备了植物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并通过SEM、原子力学显微镜、光学纤维接触角测量仪等方法分别表征了植物纤维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静态接触角、拉伸性能以及复合材料的断口形貌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aCO3原位沉积改性对单根植物纤维的表面性能有显著影响,不仅提高了单根植物纤维的拉伸性能,还改善了植物纤维增强热塑性聚合物的界面性能,增强了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原位沉积改性后,3种植物纤维表面均有CaCO3附着,杉木纤维的CaCO3上载量最高,达16.08%;竹纤维最低,为6.96%。改性竹纤维的表面粗糙度Rq值降低了32.95%,静态接触角增加了1.85%;改性杉木纤维的Rq值和静态接触角分别增加了42.51%、3.12%;改性黄麻纤维的Rq值增加了62.77%,静态接触角降低了0.4%。单根改性植物纤维的拉伸性能均有所提高,相同CaCO3原位沉积改性条件下,改性竹纤维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最大,分别为1 134.83 MPa、37.25 GPa。断口形貌SEM图中,改性植物纤维与聚丙烯结合紧密,复合材料的断裂主要以改性植物纤维的断裂为主,表明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质得到改善。改性植物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得到提高,而且其弹性模量的变化趋势与改性植物纤维CaCO3附着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改性杉木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弹性模量最大,为2.28 GPa;改性竹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最大,为54.04 MPa。   相似文献   

19.
复合高吸水树脂是一种带有亲水基团的高分子聚合物,是近年来广泛研究的新型功能材料。为提高树脂的吸水倍率、吸水后的凝胶强度以及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在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共聚交联反应的基础上,添加一定比例的葡萄糖和膨润土,制备葡萄糖/膨润土复合高吸水树脂,考察葡萄糖和膨润土的质量比、单体丙烯酸和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用量、引发剂过硫酸钾的用量、聚合反应温度及丙烯酸的中和度对复合树脂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葡萄糖):m(膨润土)=1:3、m(AA):m(AM)=3:1、w(引发剂)=0.4%、w(交联剂)=0.08%、AA中和度为65%、反应温度T=75℃时,复合高吸水树脂最大吸水率为985 g/g,最大吸盐水率为114 g/g。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Pb污染淡灰钙土中施加不同量鸡粪衍生生物质炭(CBC)和油菜秸秆衍生生物质炭(RBC)后,土壤性质变化及基于BCR 4步连续提取法的土壤Pb形态转化特征,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了土壤性质变化与Pb形态转化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随生物质炭施加量的增加,Pb污染淡灰钙土中Pb形态向更稳定态转化,CBC(RBC)施加量为15%时,酸可提取态Pb百分含量分别下降17.04%(12.3%)。当生物质炭处理水平在10%以下时,RBC施入Pb污染淡灰钙土后对Pb的固定作用更加明显;施加量10%以上时,CBC施加后对Pb的固定效果更占优势。随CBC施加量的增加,土壤p H值、碳酸盐含量、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最大增幅分别为11.36%、6.7%、419.13%),并与Pb形态转化相关性显著(P0.05);随RBC施加量的增加,土壤p H值显著增加(最大增幅10.99%)是影响酸可提取态Pb转化的重要因素,而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最大增幅1 334.56%)对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留态Pb的转化影响显著。由于土壤p H过大会降低土壤质量,建议RBC施加量在10%以内,而CBC的施加量应小于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