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喷灌是一种先进的农业技术,是现代化茶园的组成部分。1980年三月间在福州市农业机械喷灌安装公司的协助下,我们在工农大队倪屯岗搞了三十亩政和大白茶品种茶园喷灌试验,经过一年的实践,初步获得一些成果。 一、固定式茶园喷灌系统的配置  相似文献   

2.
茶园喷灌不仅能增产提质,而且还具有省水、节约劳力、适应各种地形条件等优点。所以,近年来,喷灌在茶叶生产上应用得较多。据浙江省不完全统计,全省约有十五万亩茶园建立了流动式、固定式或半固定式的喷灌系统,这对提高茶叶产量、品质以及茶树的抗旱能力都起了积极作用。为了探明喷灌对增产提质的经济效应,我们曾对茶树的需水规律以及茶  相似文献   

3.
为摸索解决我国南方茶园灌溉问题,于1980年在杭州市西湖区双峰、灵隐、龙井等茶区建立固定式喷灌1100亩,半固定式喷灌850亩,试点区工程面积为1960亩。据观测,杭州地区茶园最大耗水量平均在5—7毫米/日,发生在七、八、九三个月,可  相似文献   

4.
茶橙瘿螨历年来我所茶园均有发现,多用农药防治,效果不理想;一九八○年大发生期间,部分茶园利用按装的固定式喷灌灌设备,来进行喷灌防治。据检查茶树叶片喷灌前有该螨109~1259只,喷灌后只有5~10只,被喷灌降水的冲力打落达95.4~99.21%。  相似文献   

5.
我省茶园灌溉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回顾六十年代初期,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在过去研究茶园灌溉效益的基础上,开始大面积兴建茶园固定式喷灌系统,为我省开创了茶园兴建灌溉工程的先例。包括喷头(当时叫人工降雨器)在内的整个工程,是由当时的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承担设计,喷头则是由331厂加工的。投产后的实践证明,整个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喷灌应用于农业的许多方面,但对喷灌所形成的小气候研究不多。本文依据1983年夏季宜兴县阳羡茶场茶园喷灌的试验资料,针对茶园喷灌的小气候特征及其增益效应作一讨论。一、试验方案 1.供试茶园为成年茶树。立地条件黄棕壤。肥培管理和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1980年我场对茶、果、蔗生产进行喷灌试验,探索经济效益,现将一年来茶园喷灌的初步效果述下。 一、试点茶园基本情况 试点设在古农农场农科站茶园,西南向山坡地,坡度约为20~25度,总面积10.14亩,  相似文献   

8.
芦田茶场于一九八一年建成了一个固定式的茶园喷灌工程。在建峰队大山地片建造了一个容积365m~2自压水池,应用抽水自压喷灌,抽水机扬程70m,装有连轴配套GC3级抽水机一台,电动机功率10kw,流量23m~2/小时。管道总长度1602.8m(聚氯乙烯  相似文献   

9.
一、工程简况 政和县东北峰茶园位于海拔240米地带,土质为黄粘土,允许入渗速度8毫米/小时;气象:季节风向不定,常风速3米/秒,最大冻土深不足20厘米;年平均气温17.8℃,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4.5℃;年均降雨量约1530毫米,主要分布在春季,雨量占全年总雨量的57.3%,雨日占全年总雨日的46%;喷灌面积五十亩,其中8亩为高产试验茶园,树龄九年。 喷灌系统为半固定式,干管固定,5/2镀锌管长80.2米,茶园内支管用塑料管长188.8米,总长为269米;水泵房九平方米,水泵型号50D_8,配置7.5瓩电动机;三组铝制移动支管,采用人工移动,交换使用,总长为212米,  相似文献   

10.
喷灌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方法,与地面灌溉相比,具有省水、增产的优越性,为了在我县全面推广应用喷灌技术,我们在灵山公社王家庄子科验队进行了花生的喷灌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试验方案 1、试验目的:在种植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喷灌与地面灌试验,以摸清喷灌的经济效益为目的。  相似文献   

11.
喷灌作为一种先进的灌溉技术在茶叶生产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合理的喷灌既能发挥喷灌技术的优势,又能满足茶树需水的要求。合理的喷灌制度,是根据茶树阶段需水特性及规律,在制定茶园土壤含水量及茶园日耗水量等基础上,计算出喷水定额、制定喷水周期。旱热季茶园喷灌能调节茶园小气候,改善茶树生长环境,增强茶树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具有明显增产,增质作用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张兰美 《中国茶叶》2010,32(6):20-21
茶园喷灌是一种较先进的茶园灌溉方法。浙江省磐安县近几年在玉山古茶场生态茶叶生产示范基地进行了喷灌系统建设,试用效果良好,并计划在全县有计划推广。现将喷灌系统建设的实践和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78年在浙江省水利局的支持下,我组和肖山县农业局协作在义盛公社进行了红麻喷灌试验。1979年在省水利局和省农机化办的支持下,又与党山公社车路弯大队协作,在前年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喷灌小气候效应对红麻增产的试验。两年来,我组着重在早期开展喷灌试验,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认为喷灌小气候效应对红麻的增产潜力是显著的,现将试验成果简要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茶园喷灌这一问题上,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需要认真进行讨论,那就是喷灌能否增产、增值?效益有多大?在什么条件下才有建立设施的必要?作者就这些方面试作如下论述,以为今后更广泛而有效地建立茶园喷灌系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泾县地处皖南山区,年均降雨量虽达1516毫米,但时间分布不均,每年7~8月份少雨缺水,高温干燥,茶树遭受不同程度的旱热危害,茶叶产量低,品质差。从1980年以来,喷灌技术在该县茶叶生产上推广应用较快,主要茶区都先后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茶园喷灌试点,这对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喷灌实践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例如,一次喷灌多少水量,增产提质效果如何等缺乏试验研究,因此,在喷灌中常常出现用水不当,不能充分发挥喷灌节水、增产的优势。为此,我们在省、地水利部门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帮助卜,设置了早热季节不同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滴灌示范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马铃薯克新1号为试验材料,在内蒙古察右中旗进行了滴灌与半固定式喷灌两种灌溉方式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半固定式喷灌相比,滴灌灌溉方式可使马铃薯极显著增产,增产率14.86%,大薯率显著提高7%;从马铃薯现蕾到收获,在土壤湿润深度相近情况下,单次灌水量不及对照的1/3,全生育期可节水48.2%;水分生产效率每立方米5.14kg,比对照高1.7kg;水分生产效益每立方米2.03元,高于对照0.72元;肥料利用率比对照高20%左右;纯收入比对照每公顷增加2385元,增收率19.5%。滴灌较半固定式喷灌更适于在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马铃薯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1978年在浙江省水利局的支持下,我组和肖山县农业局协作在义盛公社进行了红麻喷灌试验。1979年在省水利局和省农机化办的支持下,又与党山公社车路弯大队协作,在前年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喷灌小气候效应对红麻增产的试验。  相似文献   

18.
科技简讯     
近年来出现的微型喷灌系统是喷灌与滴灌技术不断改善的产物之一,它综合了两者的优点,较好地解决了诸如水源短缺、能源紧张、劳力贵重等问题。在茶园中应用的实践表明,微型喷灌是一种较有发展前途的茶园灌溉新技术。微型喷灌系统(简称微喷系统)是指喷灌系统采用的是微型喷头,按照作物需要和土壤性质进行低强度喷水。这类喷头的喷射口直径为1~2毫米,工作压力较低,  相似文献   

19.
以马铃薯克新1号为试验材料,在内蒙古察右中旗进行了滴灌与半固定式喷灌两种灌溉方式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半固定式喷灌相比,滴灌灌溉方式可使马铃薯极显著增产,增产率14.86%,大薯率显著提高7%;从马铃薯现蕾到收获,在土壤湿润深度相近情况下,单次灌水量不及对照的1/3,全生育期可节水48.2%;水分生产效率每立方米5.14妇,比对照高1.7kg;水分生产效益每立方米2.03元,高于对照0.72元;肥料利用率比对照高20%左右;纯收入比对照每公顷增加2385元,增收率19.5%。滴灌较半固定式喷灌更适于在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马铃薯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晚春茶为对照,本研究对夏季茶园喷灌、遮阴不同技术组合进行大田试验,并对16个试验茶样干茶色泽、汤色的DL?、DA?、DB?、DA?/DB?进行检测、分析及感官审评,结果显示:对夏季绿茶干茶色泽、汤色影响大小依次表现为(喷灌+遮阴)、(遮阴+不喷灌)、(喷灌+不遮阴)、(不遮阴+不喷灌),设施停止后短期内仍有持续效应,说明喷灌、遮阴技术措施均能够有效地提高茶叶嫩度和绿度,改善干茶及茶汤色泽,有利于绿茶色泽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