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清 《南方农业》2022,(4):16-18
柑橘红蜘蛛与柑橘黄蜘蛛属于柑橘螨类害虫,对柑橘种植园的为害不可小视.广西贺州市昭平县是广西柑橘种植大县,每年受柑橘红黄蜘蛛影响较大.当地种植园需要针对柑橘红蜘蛛与柑橘黄蜘蛛开展防治工作,避免此病虫害影响柑橘的产量与收益.为提升广西昭平县防治柑橘红、黄蜘蛛的能力水平,提高柑橘种植林的总产量,提升经济收益,分析柑橘红蜘蛛与...  相似文献   

2.
有机肥施用量及深度对柑橘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重庆长寿柑橘的产量和品质,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肥不同施用量与施肥深度对柑橘园土壤肥力和柑橘养分、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施有机肥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可以不同程度增加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处理5碱解氮最高,处理6有效磷、速效钾最高,分别提高98.25%、106.79%和43.33%;并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好的处理3高出对照58.87%;同时可以减小土壤容重,提高土壤p H值及土壤地力;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柑橘叶片中的全磷、全钾、全钙、铜、硼、锌含量,使柑橘叶片中的养分含量更适宜于柑橘生长,进而改善柑橘果实品质,提高柑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综合考虑土壤肥力变化,柑橘叶片营养、产量和品质提高,以及经济效益,有机肥施用量20 t/hm2并施入0~40 cm土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柑橘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重庆市柑橘产业情况,以生物量回归模型及碳密度分配状况为基础,探讨重庆柑橘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重庆柑橘林生态系统碳储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重庆柑橘种植面积、产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相似;直辖初至2000年果树碳储量、土壤碳储量和总碳储量增幅较小,2000年至2010年增幅较大,为118.4%。重庆柑橘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主要集中在10个柑橘生产重点区县,总碳储量为27.348×106t,占全市柑橘林总碳储量的88.94%,在全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占7.23%);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由渝西向渝东北递增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泸溪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州南大门,是国家扶贫县、五强溪水库移民库区县,全县总面积1565.5km2,辖15个乡镇150个村(社区),总人口30.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09万人。全县种植柑橘为主,达到人均开发1667m2的水平,柑橘年均总产量180000t,年产值2.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2%以上。柑橘产业已成为泸溪县农业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5.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对幼龄柑橘树生长发育和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肥明显影响柑橘树新生叶片数和叶片大小;对柑橘三梢抽梢和生长状况也产生明显影响,不施氮、磷、钾肥处理的柑橘树三梢生长量分别为OPT处理(施足各种养分)的14.5%、74.5%和91.6%。不施氮、磷、钾肥处理的柑橘树开花数分别为OPT处理的28.9%、89.8%和91.9%;成果率分别为24.3%、83.3%和93.0%。不施氮、磷、钾肥柑橘果实产量分别下降22.2%、16.8%和21.2%;柑橘果实的品质指标尤其是外观品质受到严重影响。试验结果还表明,氮肥对红壤上种植的幼龄柑橘树的营养生长的影响程度大于磷肥,钾肥对营养生长影响程度最小,然而对柑橘产量和品质,氮、钾肥的影响程度大于磷肥。3年的试验结果说明,合理施用氮、磷、钾肥能明显促进幼龄柑橘树体生长发育,同时能提高柑橘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6.
长江沿岸河谷丘陵区是柑橘栽培最适宜生态区,是我国重要的柑橘生产区域.但由于部分柑橘品种低劣、退化,导致单位面积产量低、果品品质差,严重制约了这一区域的柑橘产业化进程.因此在重庆涪陵区对15年生以下的低劣退化品种实行高接换种,通过规范化技术管理,可在第三年迅速恢复树势、提高产量和品质,平均产可达1000kg/667 m1.  相似文献   

7.
绿肥种植配施减量氮肥对橘园土壤肥力及果实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果园种植绿肥可以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减少养分流失,从而改善树体营养状况,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因此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矿质化肥的施用。通过在湖北省当阳市凤凰山柑橘基地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置5个施肥处理:当地常规施氮量(N100),种植绿肥但不施氮肥(GN0),种植绿肥配施当地常规施氮量的 70%(GN70),种植绿肥配施当地常规施氮量的 85%(GN85)和种植绿肥配施当地常规施氮量(GN100),探究减施氮肥下种植绿肥对橘园土壤肥力、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 N100相比,在橘园种植光叶苕子 75 kg·hm-2,并减施 30%以内的氮肥处理(GN70、GN85、GN100),对橘园土壤肥力(总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微量元素 Fe、Mn、Cu和 Zn等)、柑橘果实产量和品质(果实纵径、皮厚、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 C、可食率等)均无显著影响。该研究说明在当阳橘园种植绿肥 75 kg·hm -2可以替代 30%氮肥的施用,且不会降低土壤肥力以及柑橘的产量和品质,研究结果可为柑橘园绿肥种植的推广以及氮肥的减施提供理论依据和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新建柑橘园间作的截流保肥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料利用率低的现状,利用模拟降雨条件下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幼龄柑橘、柑橘间作马铃薯、柑橘间作甘薯、柑橘间作大豆、柑橘间作白菜、柑橘周年间作6种处理对土壤水分涵养功能,作物吸收N、P、K,土壤有机质和水土保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柑橘周年间作具有良好的水分涵养作用,其平均土壤含水量显著最高,较幼龄果园增加41%。柑橘周年间作的上、中和下坡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是幼龄果园的1.5~1.9倍。雨后柑橘周年间作的土壤含水量随天数的增加表现为缓慢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小;与其他间作方式相比,柑橘周年间作柑橘产量显著提高1.4~8倍,N、P、K养分吸收量分别显著提高40%~280%,20%~220%,40%~240%;有机质增加量表现为柑橘周年间作柑橘-马铃薯柑橘-白菜柑橘-大豆幼龄果园柑橘-甘薯,柑橘周年间作的有机无机复合度最高,达88.7%;随降雨强度的增大,6个处理的平均水土流失量逐渐增加,其中幼龄果园和柑橘-大豆水土流失量的增加达到显著水平。在不同雨强下,柑橘周年间作水土流失量较幼龄果园减少约52%,达差异显著水平。综合分析认为新建柑橘园周年间作具有良好的截流保肥效果。  相似文献   

9.
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是降低橘园化肥施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明确橘园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最适比例,在湖北当阳柑橘主产区开展了两年的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比例化学氮肥减量配合饼肥施用对柑橘果实产量品质、叶片营养及橘园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化学氮肥减量30%以内配合饼肥施用并未显著改变2018及2019年的柑橘产量。然而,饼肥完全替代化学氮肥处理相比常规施肥处理产量显著降低。2019年,化学氮肥减量30%以内配合饼肥施用处理的柑橘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常规施肥处理,固酸比则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在生长周期内各处理柑橘叶片中C、N、P、K、Ca及Mg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在同一时期内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别。但饼肥完全替代化学氮肥导致叶片中的N含量在大部分时间内均低于其他处理。在土壤养分方面,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P、速效K、有效Ca及有效Mg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说明,在当阳地区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通过配施饼肥减少化学氮肥30%的投入是可行的,并不会减少柑橘产量,同时对果实品质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综合评价四川丘陵区橘园间作绿肥对柑橘生长环境和果实产质量的效应,为橘园绿肥推广提供理论依据。2016~2018年在橘园间作豆科绿肥南选山黧豆、光叶紫花苕、白三叶,以清耕处理为对照,研究间作绿肥对橘园土壤理化性质、杂草防效、柑橘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两年后3种绿肥处理均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毛管孔度和通气孔度,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间作绿肥对杂草的抑制效果显著,以南选山黧豆和光叶紫花苕效果最好;间作绿肥后柑橘产量显著提高,增幅达13.6%~34.9%,果品可食率、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提高,酸度下降。综上所述,橘园间作豆科绿肥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效抑制杂草,提高柑橘产量和品质,可在柑橘生产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柑橘产业是重庆市云阳县确定的两大农业主导产业(牛羊、柑橘)之一,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全县柑橘面积达到2万hm2、产量达到15万t,再现了"两岸青山、一江碧水"的生态观光区、特色产业带,实现了增绿与增收的双赢。分析柑橘产业在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设中的现状、作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坚持差异化发展,控制合理规模;加强产业扶持,提高综合效益;科学编制规划,管好用好资金"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矿质营养对柑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董燕  王正银 《土壤肥料》2004,(6):37-40,46
本文简述了柑橘所需主要营养元素对品质的重要作用,讨论了不同种类肥料对柑橘品质的效应,提出了改善我国柑橘品质现状的主要措施,为科学调控柑橘营养代谢、平衡施肥和开发多养分柑橘缓/控释专用肥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月中旬以来连续1月的冰雪霜冻天气,使我市万州区30万亩柑橘全部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2月14~15日,我院果树研究所组织7位专家赶赴万州区白羊镇,查看当地柑橘冰雪灾情并进行了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指导。通过调查发现,万州海拔550m以上地区的柑橘果园几乎全部遭受严重冻害,  相似文献   

14.
以紫色丘陵区柑橘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机械化深松,并根据深松沟的数量灌施沼肥(每增加一条深松沟增施45t/hm2沼肥),研究沼肥深施对柑橘园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土壤养分和柑橘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柑橘园合理施用沼肥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置5个处理:(1)CK:单施化料;(2)T0:未深松+沼肥45t/hm2;(3)T2:2条深松沟+沼肥135t/hm2;(4)T3:3条深松沟+沼肥180t/hm2;(5)T5:5条深松沟+沼肥270t/hm2。结果表明,沼肥施用提高了土壤中0.25~2mm水稳定性团聚体的数量,降低了0.25mm微团聚体的数量,且随着深松沟和沼肥施用量的增加,2~5mm水稳定性大团聚体数量显著提高;在0-20cm土层中,T3、T5的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分别较CK和T0提高了27.6%~29.9%和12.2%~14.2%。0-20cm土层中各处理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均高于其他两个土层。在0-20cm土层,T3、T5的有机质含量较CK和T0分别提高了1.46~2.90g/kg和5.00~6.44g/kg。T5显著提高了各土层的全氮含量;T3、T5能显著提高0-20cm和20-40cm土层的全磷含量以及20-40cm土层全钾含量。2014-2015年T3、T5均较CK显著提高了试验果园的柑橘产量,平均产量分别为3.57×104,3.66×104 kg/hm2,平均增产4.20%,7.02%;各处理固酸比表现为T3T5T2T0CK;T5显著提高了Vc含量4.39,4.48g/100ml。丘陵区果园行间深施180~270t/hm2沼肥不但能改良土壤结构和提高养分含量,而且持续2年提高果实产量及品质,确保了柑橘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为沼肥深施提高土壤肥力以及果树产量、果园肥水合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柑橘成熟度机器视觉无损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6,自引:8,他引:36  
水果内部品质无损检测技术是确定水果最佳采收期和按成熟度进行准确分级的关键。本研究以表面色泽与固酸比为柑橘成熟度指标,建立了用于柑橘成熟度检测的机器视觉系统,确定了适宜的背景颜色,进行了柑橘的分光反射试验,发现绿色柑橘表面与桔黄色表面的反射率在700 nm时反射率相差最大,约达53%,且各自的反射率都较大,700 nm是获得高质量的柑橘图像的较佳中心波长。建立了利用协方差矩阵和样本属于桔黄色和绿色的概率来判断柑橘成熟度的判别分析法,并以实测的固酸比值作为对照,对72枚柑橘样本进行了试验,柑橘成熟度的判别准确率达到91.67%。这表明柑橘果实的表皮颜色与成熟度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分析柑橘专用肥减量施用及其配种光叶苕子对柑橘果实产量、品质、养分利用的影响,为柑橘化肥减施、提质增效提供技术和依据。在湖北宜昌秭归、夷陵分别选取伦晚脐橙和温州蜜柑果园,采用田间试验,设置当地习惯施肥(CK)、与习惯施肥氮磷钾养分等量的柑橘专用肥(DL)、按习惯施肥氮磷钾总量减少25%的柑橘专用肥(JL)及其配种光叶苕子(JLL)4个处理,每处理重复4次,每重复选择生长一致的3~4棵树,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柑橘叶片养分含量、果实产量和品质。试验结果表明:1)与习惯施肥相比,养分等量和减量25%的专用肥没有使伦晚脐橙、温州蜜柑果实产量下降;减量25%专用肥+配种光叶苕子使伦晚脐橙、温州蜜柑产量有提高趋势。2)以每千克氮磷钾养分产出果实产量计肥料养分效率,施用等量、减量25%专用肥和专用肥减量25%+配种光叶苕子均有提高每千克氮磷钾果实产量即氮磷钾养分效率的趋势,尤其是减量25%专用肥+配种光叶苕子明显提高了温州蜜柑养分效率。3)施用养分等量、减量25%专用肥和减量25%专用肥+配种光叶苕子均增加了伦晚脐橙、温州蜜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和固酸比,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果实品质明显改善。4)减量25%专用肥+配种光叶苕子,增加了伦晚脐橙柑橘春梢叶片氮、磷含量,降低了两个果园5月份土壤速效氮、磷含量和下半年20~40 cm土层速效氮、磷、钾含量。柑橘专用肥提高了柑橘养分效率和果实品质,施用减量25%专用肥+配种光叶苕子提高了柑橘果实产量品质、养分效率。  相似文献   

17.
四川柑橘适宜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是四川省和我国主要水果产品之一。以气候为主的环境变化,对作物空间布局产生了显著影响。为合理优化柑橘生产空间,本研究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构建柑橘适宜分布与环境变量的关系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检测模型精度,刀切法(Jackknife)筛选主导环境变量;采用ArcGIS技术对比1980年、2010年四川柑橘适宜区分布,揭示近30 a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省柑橘适宜区的分布与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四川柑橘适宜性的主导环境变量主要体现为以光、热、水为特征的气候环境变量。近30 a四川省气候暖干化的变化趋势改变了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引起了柑橘种植适宜区的时空变化。1980—2010年柑橘种植适宜性空间格局呈现出2个变化特征,一是高适宜区呈整体向北迁移的趋势,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区与川东北地区过渡地区;中适宜区界线向东南方迁移。二是适宜性级别呈现出逐级调整,低、中适宜区的等级调整变化明显。2010年高适宜区面积约为4.22万km2,中适宜区4.19万km2,低适宜区4.4万km2,大部分地区为不适宜区。以高适宜区为参照,通过政策措施,政府部门可增加在川南地区、成都平原地区南部的柑橘生产布局。本研究客观地反映了气候变化下,四川省柑橘种植适宜性变化特征,合理确定了柑橘适宜性面积及分布,为柑橘空间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最大熵模型在对物种分布进行准确模拟和预测时具有较强应用价值,对作物气候适宜性区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对于不同区域和作物应选取合适的环境变量、空间尺度和物种采样位置,减少系统累计误差,提高作物气候适宜区划定精度。  相似文献   

18.
柑橘设施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柑橘是世界上第一大水果,第四大贸易农产品,在世界水果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柑橘设施栽培是人为改变其生长结果环境条件,主要目的是改变柑橘成花和果实发育进程,从而达到延迟或促进果实成熟,或提高果实品质的目的.了解设施条件下的环境因素变化和柑橘的生长、开花和结果规律,是发展柑橘设施栽培产业的基础.本文收集整理了国内外有关柑橘设施栽培研究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南方农业》2012,(9):67
一是发展以牡丹为主的中药材,力争5年内牡丹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年产丹皮4000吨。二是发展以垫江白柚和橙类为主的柑橘产业,在长寿湖湖滨地带新建标准化晚熟柑橘园10万亩,力争5年内垫江县柑橘面积达到23万亩,打造重庆柑橘产业重点县。三是推进生产布局区域化、基地建设规模化、加工流通品牌化,榨菜、蜜本南瓜种植面积已分别达到10万亩,5年内榨菜、蜜本南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0万亩,  相似文献   

20.
滴灌技术对柑橘生长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成年梨橙树上进行的滴灌、沟灌和漫灌试验表明,滴灌比其他处理更能明显地促进根系生长、树冠生长、梢生长和果实发育,而且滴灌更有利于提高单株产量、单果重和降低裂果率.说明滴灌是最有利于柑橘生长的有效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