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农田西洋参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害西洋参的病虫害种类很多 ,病害主要有根结线虫病 (胶东半岛发病较重 )、黑斑病 ,猝倒病、疫病、锈腐病、炭疽病、灰霉病、菌核病 ,虫害主要有金针虫 (胶东半岛以沟金针虫为主 )、蝼蛄、蛴螬 (暗黑鳃金龟、黑戎金龟 )、地老虎 (胶东半岛以小地老虎为主 )等。西洋参病虫害发病率高 ,危害重 ,并有抗性增强的趋势 ,致使西洋参的产量和品质下降 ,严重影响了西洋参的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随着农田种植西洋参面积的扩大 ,病虫害防治成为西洋参种植的关键环节。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和栽培示范 ,总结了一套有效的经验 ,在整个防治过程中 ,具体要把…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长江流域的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市和华南稻区的广东省从“六五”期间以来,开展的水稻主要病虫综合防治工作中所取得的进展与成效,介绍了各区域性的综合防治对策和技术要点。就并进一步深化的农田生态问题与综合防治关系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3.
蔬菜防治病虫害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提高蔬菜植株本身素质和抗病虫能力为基础,优先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生态防治方法,尽可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以取得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史德明  杨艳生  吕喜玺  梁音  史学正 《土壤》1991,23(2):103-104
第14届国际土壤学大会共收到有关土壤侵蚀方面论文15篇,作者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菲律宾、冰岛、南非等国家。  相似文献   

5.
全程机械化生产对双季稻病虫草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不同翻耕栽植方式对双季稻病虫草发生和产量的影响,对旋耕-机插、旋耕+牛耕-机插、牛耕-机插、旋耕-手插等4种翻耕栽植方式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未施药区4种翻耕栽植方式早稻主要病虫草为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和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晚稻主要病虫草为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Nilaparvata lugens)、鸭舌草和稗草。在肥水管理相同的条件下,早、晚稻纹枯病病情指数孕穗期分别为8.25~13.31和17.60~23.10,乳熟期分别达13.75~20.90和20.02~23.76,其中旋耕-手插方式重于旋耕-机插方式,牛耕-机插方式重于旋耕-机插方式。早稻二代稻纵卷叶螟发生较重,卷叶率为15.03%~16.67%;晚稻四代和五代稻纵卷叶螟发生较重,卷叶率分别为29.67%~33.48%和60.09%~65.45%,4种翻耕栽植方式早、晚稻稻纵卷叶螟发生量差异不显著。晚稻稻飞虱前期虫口密度偏低,齐穗期为425~550头/百丛,至乳熟期达1 200~1 600头/百丛,其中以旋耕-手插处理虫口密度最高,旋耕-机插虫口密度最低。早稻稻田杂草有鸭舌草、稗草、矮慈姑、千金子、水竹叶等,均以鸭舌草和稗草为优势种群,分别占总草的68.00%和29.70%;晚稻稻田杂草有鸭舌草、稗草、节节菜、千金子、香附子、空心莲子草等,均以鸭舌草和稗草为优势种群,分别占总草的69.60%和17.40%。早、晚稻以牛耕-机插处理杂草发生量最大,其次分别为旋耕+牛耕-机插和旋耕-机插处理,旋耕-手插处理杂草发生量最小。测产对比方差分析表明,4个种翻耕栽植方式产量差异不显著。在病虫草发生初期,选用适当的农药可有效控制不同翻耕栽植方式病虫草发生,早、晚稻平均增产10.00%和7.88%。该研究为双季稻区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病虫草防治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 密云水库是首都的重要水源工程,控制海河流域潮、白河水系15351km~2的面积,包括河北省的赤城、丰宁、滦平、兴隆、沽源和北京市的密云、延庆、怀柔等12个县的大部或部分地区。密云水库以上多为土石山区和丘陵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据卫星遥感解译成果,现有水土流失面积8397km~2,占总面积的54.7%,其中中度和强度流失面积4622km~2,  相似文献   

7.
西部沙漠化防治技术与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我国西部地区沙漠化防治的5大系列,14项适用技术,指出技术推广应解决的问题,并阐述了西部不同气候区沙漠化防治成功模式及其生态、经济效益,介绍了国外利用龟裂地集水、太阳能脱盐建立性畜饮水点工程典型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8.
湘西自治州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规模的毁林垦荒,不合理的油桐、油茶垦复,是湘西自治州土壤加速侵蚀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已经丧失森林土壤抗冲、入渗性能的垦荒、垦复地。提出了制止陡坡垦荒,建设梯土,改顺坡耕作为等高耕作;以宽带轮垦、条带作埂、穴垦及免耕等方式,取代老的油桐、油茶挖山全垦整地方式;大力营造水保林、薪炭林,以及控制人口增长,发展地方“拳头”产品,建设小水电、沼气池和购买煤炭等建议,以兹达到全面恢复森林植被,从根本上防治土壤侵蚀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 甘肃省横跨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分属长江、黄河、内陆河流域。全省辖14个地、州、市,86个县,总人口2237万,土地总面积45.44万km~2。境内地面物质组成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阶状地势明显;山地高原多,土地资源较丰富;光照充足,气温变幅大;土壤、植被的种类较多。这些虽为全省大农业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条件,但长期以来用地结构失调,40%的土地基本未利用,半数以上地区严重干旱(年降水<300mm),风大沙多,经营粗放,植被覆盖度低,  相似文献   

10.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完善机制,重点是政府投入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物业化管理机制、引导性政策机制和政府部门的作用整合机制。在完善机制的同时,还要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配套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12.
13.
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以及临时措施,是遏制水土流失的关键.根据水土流失防治的标准、原则和相关技术标准,本文探讨了龙桥大道改建工程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和施工进度,以期为同类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西部沙漠化防治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西部有以风沙活动为显著标志的沙漠化土地近6.7万km~2,当地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着农、林、牧各业的发展。随着继续强度土地利用,并在持续干旱与风力作用下,土地沙漠化加剧,逐渐向东北地区腹部蔓延扩大,沙漠化的防治是一项关系到东北地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本文提出以水利为先导,以生物为主体,开展沙漠化土地治理的新途径;建议沙漠化治理按流域进行分区,将沙漠化的防治与流域水土保持融为一体,从而体现防治和治理的高效性、先进性和群众性,逐渐形成东北地区防沙屏障,实现治理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划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掌握大量全国山洪灾害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中国山洪灾害发育现状、成因、时空分布特征,将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划分成一级重点防治区、二级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等3个类型区。借鉴相关区划已有成果,从剖析中国山洪灾害区域分异特征人手.研究提出了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划的原则、方法和依据,初步拟定出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梅林一村建设中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梅林一村简介梅林一村是由深圳市住宅局开发兴建的,集多层(65栋)、中高层(25栋)、高层(6栋)住宅及配套设施于一体的现代园林式智能型多功能住宅小区,占地约40万m2,建筑总面积约80万m2,小区内建有中学、小学、幼儿园、游泳场、网球场、儿童游乐场...  相似文献   

17.
18.
以1996年河北省泥石流灾害为例,分析了泥石流的主要成因,并提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植树种草,整修水利设施等生态防治对策,是综合防治泥石流危害和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风电场项目交通道路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电项目交通道路防治区是项目新增水土流失量最大的单元,是水土流失监测和防治的重点区域。依据开挖回填情况将风电项目交通道路防治区分为平缓路段(平地、山脊处路段)、全挖方路段、全填方路段和半挖半填路段四种类型区,并结合各种类型区的特点选择性地实施表土剥离及返还、排水沟、边坡防护、植物措施等水土保持措施,最大程度地防治因项目建设而造成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20.
<正> 《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保持规定》发布后,忻州地区从1989年开始将位于晋陕蒙接壤地区的河曲、保德、偏关三县列为重点开发治理区,并采取预防、治理、监督“三位一体”的方略,依法进行水土流失的防治,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已收到显著的效果。其基本经验是: 第一,坚持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把预防、治理、监督作为水土流失防治的全部内容,不能偏废任何一部分。河保偏三县地下矿产分布较广、贮量丰富,近年来已逐步形成了以煤为主的地下矿产强化开采区,造成了废弃土、渣、石的大量增加,自然植被的大面积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