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27株镰孢菌菌株为试材,采用菌株形态学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以及寄主专化型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了尖孢镰孢菌番茄专化型.结果表明:经形态学和rDNA-ITS测序筛选,最后筛选出10株尖孢镰孢菌.将尖孢镰孢菌交叉接种到不同寄主植物,确定菌株编号YH070001和DL070009的镰孢菌为尖孢镰孢菌番茄专化型.与单一的传统方法相比,ITS rDNA方法有着较高的灵敏度,所以采取形态学、现代分子生物学以及传统交叉接种相结合的鉴定方式,能够使菌株专化型的鉴定更加准确、完善.  相似文献   

2.
对新发现的越橘镰孢果腐病菌(Fusarium acuminatum)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SA培养基,产孢最适培养基为OA培养基,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产孢最适温度为21℃;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分别为麦芽糖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最佳氮源分别为酵母粉和尿素;pH 5~6适宜菌丝生长,pH 6产孢最佳;全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但全光照有利于产孢;菌丝致死温度为51℃(10 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7℃(10 min)。病菌生长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病菌生长的影响最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病菌对21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病菌对多粘类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咯菌腈、丙环·嘧菌酯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敏感性较高,其EC500.5000 mg·L~(-1)。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咯菌腈和多粘类芽孢杆菌处理越橘镰孢菌果腐病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均明显小于对照,防效较好,能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番茄枯萎病菌分离鉴定及嫁接砧木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北省番茄栽培面积较大的定兴和肥乡地区枯萎病病株中分离纯化菌株,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浸根法鉴定了10个番茄砧木的枯萎病抗性。结果表明,从定兴和肥乡分离到的菌株均为尖孢镰孢菌,采用尖孢镰孢菌生理小种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证明2个菌株都为尖孢镰孢菌番茄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生理小种3;筛选得到了3个枯萎病高抗砧木品种,7个抗病砧木品种。  相似文献   

4.
几种蔬菜灰霉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淡色孢科葡萄孢属的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Pers.)为主的真菌侵染各种蔬菜所致病害的统称。按该菌侵染蔬菜种类不同,灰霉病可分为黄瓜灰霉病、番茄灰霉病、韭菜灰霉病、茄子灰霉病、草莓灰霉病、西葫  相似文献   

5.
萱草叶枯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对药剂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庆荣  韩双  赵莹  李海洋  梁峻玮  高洁 《园艺学报》2013,40(12):2513-2519
 针对中国新发现的萱草叶枯病病原菌Kabatiella microsticta 的生物学特性和对药剂的敏感性 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适宜温度为25 ~ 30 ℃,最适温度28 ℃;菌丝生长最佳培 养基为PDA、PSA 和CA,产孢最佳培养基为V8 汁培养基;D(+)–麦芽糖和L–白氨酸分别为菌丝生 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和氮源;pH 5 ~ 9 适宜菌丝生长,pH 7 产孢最佳;光照对菌丝生长无影响,但有利 于病菌产孢;病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9 ℃,10 min。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病菌对12 种杀菌剂的 敏感性:病菌对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戊菌唑、丙环唑、氟硅唑、肟菌 · 戊唑醇、腈菌唑的敏感性较高, 其EC50 < 1.0 mg · L-1,EC90 < 5.0 mg · L-1。本研究结果为研究病害发生规律及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致病菌为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暗梗孢科、链格孢属真菌。病菌首先从植株底部老熟叶片开始侵染发病,一般发病株率为60%-100%。病情指数40、60以上。室内和田间药剂筛选试验表明,用世高、加端农等药剂适时防治,同时加强科学管理措施,可保障植株正常开花结实,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平谷地区番茄枯萎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集于北京市平谷地区的番茄枯萎病病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并进行病原菌的形态学观察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断鉴定.结果表明:北京平谷地区番茄枯萎病主要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侵染所致,另外也可能存在串珠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复合侵染.  相似文献   

8.
对采集于北京市平谷地区的番茄枯萎病病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并进行病原菌的形态学观察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断鉴定。结果表明:北京平谷地区番茄枯萎病主要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侵染所致,另外也可能存在串珠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复合侵染。  相似文献   

9.
大棚番茄晚疫病药剂防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番茄晚疫病又叫番茄疫病,是露地番茄的主要病害.但是,随着保护地栽培面积的增加,为番茄晚疫菌提供了越冬场所,菌源量不断累积,致使保护地番茄晚疫病有逐年加重趋势,番茄晚疫病已成为保护地番茄的重要病害.  相似文献   

10.
几种杀线虫剂对番茄根结线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几种中低毒杀虫杀线虫剂对番茄根结线虫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噻唑膦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的效果为76.7%,辛硫磷的防效为65.0%,噻唑磷的防效明显高于辛硫磷。3种阿维菌素类药剂相比较,依维菌素效果最好,防效为71.7%,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的防效分别为65.2%和63.9%。依维菌素的防效明显高于阿维菌素与甲维盐,阿维菌素与甲维盐之间防效无显著差异。淡紫拟青霉和厚孢轮枝菌单用的防效分别为36.5%和41.8%,低于化学药剂的水平;淡紫拟青霉和厚孢轮枝菌混用的防效为60.0%,效果显著提高;但是,淡紫拟青霉、厚孢轮枝菌和噻唑磷3种菌药混用,增加噻唑磷却未能显示出防效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辽宁朝阳地区冬枣黑斑病发生与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调查,冬枣黑斑病是朝阳市新发现的一种严重危害大枣果实的重要病害,严重枣园发病率达100%,对枣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该病主要侵染源为细菌的假单孢杆菌属(Pseudomonas sp.)、黄单孢杆菌属(Xanthomonassp.)、欧式杆菌属(Erwinia sp.)。在6-7月降雨较多、湿度较大的田间条件下暴发成灾。通过症状分析,此病害是典型的细菌性疮痂病,应该命名为大枣细菌性疮痂病。通过田间防治试验证明,使用20%噻菌铜SC 500倍液,2.3%克菌康WP 800倍,7月份开始间隔5-7 d喷雾防治,防效较高,建议在田间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黄瓜靶斑病菌分离及室内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瓜靶斑病是近年来张家口地区黄瓜温室中新发生的病害,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依据柯赫氏法则对该地区黄瓜靶斑病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该菌属于半知菌亚门棒孢菌;抑制效果最好的是腐霉.福美双,抑制率为100%;其次是氟环唑和凯润,抑制率76.4%~85.6%;抑制效果最差的为普力克,抑制率为0。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河北省蔬菜保护地土壤镰孢菌种群分布情况,分析了棚龄、蔬菜种类、土壤真菌、土壤有机质及速效性化肥对镰孢菌种群分布的影响,鉴定出13种镰孢菌,分别是雪腐镰孢菌(Fusarium nivale)、茄病镰孢菌(Fusarium solani)、水生镰孢菌(Fusarium aquaeductum)、梨孢镰孢菌(Fusarium poae)、拟枝孢镰孢菌(Fusarium sporotrichioides)、弯角镰孢菌(Fusarium camptoceras)、半裸镰孢菌(Fusarium semitectum)、潮湿镰孢菌(Fusarium udum)、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柔毛镰孢菌(Fusarium flocciferum)和双胞镜孢菌(Fusarium dimerum),其中尖孢镰孢菌(F.axyspsrum)和茄病镰孢菌(F.solani)是优势种;同时表明土壤等因子对镰孢菌种群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但规律不尽相同;木霉对镰孢菌的生长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仲生  杨玉茹 《蔬菜》1992,(4):13-14
一、番茄病毒病症状主要有;叶子呈花叶型或蕨叶型,还有为害果实的条斑型或混合型。所谓条斑,果实产生褐色下陷油渍状不规则坏死斑,后期变为枯斑,而混合型的果实病斑块较小而且不凹陷,这就是两者区别的主要点。常用的农药有: 1.种子消毒: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番茄种子20~30分钟,然后捞出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是消毒TMV带菌的种子。 2.弱疫苗接种:用N_(14)弱疫苗防治春保护地番茄的烟草花叶病毒(TMV);S_(52)弱疫苗防治秋番茄的黄瓜花叶病毒(CMV)。这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制。 3.抗毒剂一号水剂:喷200~300倍液,从苗期开始,隔7~10天喷一次,连喷4~5次,效果良好。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所研制的新农药。 4.植病灵乳剂:每亩用83~125毫升,加水100公  相似文献   

15.
几种新型药剂对樱桃番茄灰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灰霉病是保护地樱桃番茄上的主要病害。病害初侵染部位主要为花、果实上的残留花瓣和柱头,叶片从叶缘受伤的部位或以掉落到叶片的花粉为主要侵染点,造成烂果、烂叶,对保护地番茄生产构成极大威胁。对番茄灰霉病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但灰霉病菌易对杀菌剂产生抗性,目前有关灰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二甲酰亚胺类、N-苯氨基甲酸酯类、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产生抗性的报道较多。  相似文献   

16.
从感染番茄灰霉病的病果上分离并纯化得到菌株t08016b,其形态学特征与灰葡萄孢属极其相似.通过扩增菌株t08016b的18S rDNA及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和分类.结果表明:该菌的18S rDNA序列与Botr yotiniafuckeliana (EFl10887.1)的同源性为99.94% ITS rDNA序列与Batryotinia fuckeliana (AB444949.1)的同源性为100%,无碱基差别.对菌株t08016b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t08016b属于灰葡萄孢属.利用该菌对健康番茄进行侵染,番茄灰霉病的发病率可达97%,证明其具有致病力.综合形态学鉴定、分子鉴定及致病力分析,表明菌株t08016b是一株具有强致病力的灰葡萄孢菌.  相似文献   

17.
以红枣缩果病病果样品为试材,通过常规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病原菌鉴定和田间药剂试验,研究巴州地区红枣缩果病病原菌种类以及常用杀菌剂对该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从采集缩果病典型病样38份中,分离获得了156个菌株,其中链格孢菌Alternaria154个,占总菌株数的98.72%;镰刀菌Fusarium2个,占1.28%。确定巴州地区红枣缩果病是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ies)Keissle所致的真菌性病害。80%大生M-45WP、75%百菌清WP和50%多菌灵WP在7月中旬以前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较好,可作为防治枣缩果病的药剂。  相似文献   

18.
以"哈203"番茄品种,五代合剂(五氯硝基苯与代森锌按1:1混合)、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苗菌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为试验材料。研究种子消毒和床土消毒不同药剂防治方法对番茄发芽期猝倒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种子采用温汤浸种,床土使用五代合剂消毒,50千克床土拌10克五代合剂时防治猝倒病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双孢蘑菇菌糠对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博  李晓  李玉 《食用菌》2008,30(3):63-64
试验研究了双孢蘑菇菌糠的不同配比对番茄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配比中处理①(菌糠和黑土按体积1:2混合)的栽培效果最好,显著提高了番茄产量,还有效改善了番茄的品质,其产量较CK提高28.10%;其次为处理B(菌糠和黑土按体积1:1混合),产量较CK提高25.71%,但是处理①与处理②之间无显著差异。两种处理的番茄植株生长健壮,并且果实品质有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采用Universally Primed PCR(UP-PCR)技术对分离自辽宁省不同地区的西瓜、甜瓜、黄瓜枯萎病株的21株尖孢镰孢菌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条通用引物共扩增出6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8条,占总条带数的95.1%。通过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746处将21株菌株分为6个类群:FOG1类群包含6株甜瓜尖孢镰孢菌菌株,FOG2包含6株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孢菌菌株,FOG3包含6株黄瓜专化型尖孢镰孢菌菌株,FOG4包含1株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孢菌菌株,FOG5包含1株甜瓜尖孢镰孢菌菌株,FOG6包含1株黄瓜专化型尖孢镰孢菌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