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泡桐的繁殖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简要介绍了泡桐的生物学特性,对泡桐播种育苗、埋根育苗的繁殖方法进行了研究,从造林地选择、造林密度、造林季节等方面介绍了泡桐的造林技术,最后从修枝间伐、高干培育、施肥等方面提出了抚育管理方法,以期对苗木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泡桐 ( Paulownia Sieb.et Zucc)是重要的平原绿化树种 ,其生长迅速、材质好、分布广泛、抗逆性强 ,深受群众喜爱。泡桐栽植的主要形式是“四旁”栽植和道路绿化。由于泡桐具有假二叉分枝的特点 ,多数情况下顶芽不能越冬 ,因此 ,1年生苗木的干高就决定了第一段材的高度。如果利用低干苗木造林 ,就会造成树干低矮 ,这不仅降低了木材的利用价值 ,还会影响道路的畅通。因此 ,培育泡桐高干壮苗 ,提高木材利用率 ,就显得尤为重要。泡桐埋根育苗是利用根段繁殖苗木的方法 ,它避免了因种子繁殖而出现的后代分离现象 ,保持了原有品种和类型的固有…  相似文献   

3.
苗木是造林的物质基础。培育优质壮苗对提高造林质量关系很大。随着泡桐的迅速发展,广大群众对培育优质桐苗积累了不少好经验。泡桐的根、茎、种子均可繁殖。育苗方法有播种、埋根、留根和埋条四种,但在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是前两种。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总结出泡桐无性系埋根育苗中圃地整理 ,种根采集及处理、催芽、育苗、合理密度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同时 ,对C0 0 1、C0 2 0两个泡桐优良无性系的苗期测定和上山造林对比进行定点观测 ,选出良种泡桐埋根育苗技术和适合武夷山地区生长的最佳无性系。  相似文献   

5.
泡桐是我国特产的速生优质用材树种之一。因其生长快,成材早、繁殖容易,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各地都在积极引种繁殖。泡桐造林,可用一或二年生实生苗定植,也可采取埋根造林。  相似文献   

6.
泡桐为深根性落叶大乔木。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材质轻软等优良特性、是我区群众喜爱的速生用材树种,国家已将泡桐列为全国重要造林树种之一。苗木是造林的物质基础,泡桐可用埋根育苗。但大面积造林时,常因种根缺乏而无苗木供应。泡桐种子资源丰富,亦可用种子育苗,利用种子育苗,能够在短期内提供大量苗木和种根。而且用种子育苗,还具有利用天然杂交优势,可望选育出新的优良品  相似文献   

7.
杨树是当前我国造林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树种,相较于其他树种而言,杨树的造林存活率高、造林方法简单且生长迅速。但是在既往的工作之中,针对干旱地区通常采取常规带根植苗造林法,整体成活率较低,不利于起到良好的防风固沙效果。杨树截干埋干造林法则可以有效地提升造林的存活率,促进造林效果的提升。分析了截干埋干造林法促进杨树成活率提升的原因,并探讨了其对造林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林科所和新沂县多管局、新沂县沭河果园,1981年和1982年共同进行的泡桐小片丰产林造林试验,应用容器埋根幼苗直接造林,当年形成通直高大植株的造林新技术鉴定会,最近在新沂县召开.  相似文献   

9.
泡桐速生丰产林营造及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怀宁县于2007年始,营造了大面积的泡桐速丰林,但在选用品种、苗木以及造林方法方面缺乏科学营林技术,降低了泡桐的产量和质量.现根据我县泡桐造林生产实践和泡桐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长规律,并借鉴国内泡桐研究成果,营造泡桐速生丰产林,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0.
泡桐是菏泽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目前全区农桐间作面积44.47hm~2,占宜间作面积的67.6%;“四旁”种植泡桐2583万株,占“四旁”总株数的22.21%,蓄积量达到152.64万m~3,居各树种第3位。全区泡桐树中兰考泡桐占多数,选育和推广生长快、材质好、干形优良、丛枝病发病率低的泡桐优良品种,已成为菏泽地区林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1979  相似文献   

11.
泡桐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是大有发展前途的优良用材和四旁绿化树种。岳阳地区十多年来发展泡桐,一般采用埋根育苗造林,虽然幼树生长很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最适宜湖北低山丘陵区种植的泡桐品种及最佳经营措施,在湖北省京山市虎爪山林场采用三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品种、密度、造林模式及其互作效应对泡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品种对泡桐生长量影响最大,‘中桐1号’(C1)在所有品种中表现最为优良,其次为‘01-23’(C3)品种。(2)随着林龄的增加,不同造林密度和造林模式间泡桐生长量逐渐趋于一致,各生长指标无显著影响;在幼林期,不同造林密度、造林模式、品种及其互作效应对泡桐胸径、单株材积生长有显著影响,但随着林龄的增长,仅有造林密度和造林模式表现出较强的互作效应。因此,在湖北低山丘陵区可优先选择‘中桐1号’和‘01-23’号泡桐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泡桐因生长迅速 ,材质优良 ,易于繁殖 ,近年来成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发展的一个主要树种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泡桐造林一般是采用大苗栽植 ,苗木费用较高 ,而且苗木较大 ,运输不便 ,苗木成本太高成为制约泡桐大面积栽植的一个重要因素。最近 ,我们对泡桐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埋根造林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取得初步成功。与此同时 ,对泡桐苗、根两用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 ,为泡桐大面积造林提供苗木(根 )保证。1 良种选择及种根处理良种是壮苗和木材优质高产的基础。所引进的无性系品种都是经过国家验收的、适宜在南方地区种植的优良无性…  相似文献   

14.
泡桐是我国特产的速生优质用材树种。它生长快,成材早,而且繁殖容易,木材质地好,用前广,经济价值高,又是我国的外贸物资之一。我省大悟县群众称泡桐为“傻树”,因为它活时傻长,湿时傻重,干时傻轻。泡桐的叶、花、果既可作药用,又是良好的饲料、肥料。泡桐适应性也较强,既宜在地下水位低、土壤疏松肥沃的平原四旁植树,又可在土层深厚湿润的山坡地造林。我省大部分地区群众早有栽培和利用泡桐的习惯,近几年来又有了新的发展。泡桐种类多,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价值各不相同。为了丰富我省泡桐资源,选定适宜本地区栽培的泡桐种类,我们自1975年开始,参加了全国泡桐引种协作组进行引  相似文献   

15.
泡桐为江苏徐淮地区农桐间作的主要造林树种,惟该树种具有假二叉分枝的习性,大苗造林又有缓苗期,不能连续接干,这就给培育高干良村带来一定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泡桐容器苗造林对泡桐接干、干形和材积的影响,为泡桐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地处黄泛平原的沛县鸳楼乡任董庄村.该村土地系废黄河故道支流大沙河的冲积物.土壤为黄潮土,沙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在2.5米以下,土壤瘠薄,有机质含量0.67%,全磷含量0.06%,保水保肥力差,pH值8.2~8.5.本区属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燥,雨量较少,年降雨量约800~900毫米,且70%集中在7、8、9三个月.农作物常受风沙和干热风的危害,农田用水要靠地下水灌溉,水质较差,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根据农业区划,该区为农桐间作区.  相似文献   

16.
秋季带叶栽泡桐技术要点吕学诗,张培进,吕振宇秋季带叶栽泡桐是造林技术上的一项革新。它具有成活率高,来年发枝早、抽枝长、长势旺、生长快的特点。在造林技术上要着重抓好以下六点:1.掌握最佳的造林时期带叶栽泡桐,一般在泡桐苗木高生长停止后,落叶前进行。苗木...  相似文献   

17.
泡桐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泡桐生长快 ,成材早 ,是我国主要的阔叶速生树种。其材质优良 ,在国际市场上深受欢迎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泡桐林为我省农业生产提供了一个带、网、片相结合的生态环境。但过去我省泡桐生产中普遍存在着不选择良种 ,有啥栽啥现象 ,因而降低了泡桐木材的生产能力和桐粮间作的最大经济效益。从 1985年开始 ,我省进行了正规的、规模较大的泡桐品种对比试验研究 ,优选出了豫杂 1号、桐杂 1号和桐杂 8号生产力高、抗性强的优良品种。3个品种具有丰产、速生、干直高大 ;发病率低 ,感病指数小 ,抗丛枝病能力强 ;造林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8.
泡桐原产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近十多年来,泡桐造林发展很快,已成为黄淮平原地区群众造林的主栽树种。成武县有780万株,年产干桐叶5000多万公斤,鲜桐花2000万公斤以上。 据分析,兰考泡桐叶对畜禽无毒,干叶含粗蛋白17.34%,粗脂肪7.59%,含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等17种氨基酸。  相似文献   

19.
我省各地,由于多年来用泡桐埋根苗造林,以致丛枝病蔓延,为害严重。虽有报道,用播种苗造林丛枝病显著减轻,但播种苗苗期生长较慢,1年生苗多不能出圃造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1983年开始,在苗床内铺设加温线,作成电热温床,外搭塑料薄膜拱棚,培育成泡桐容器苗,然后移植在大田,效果很好。两年来共生产苗木2万余株,1年生苗高一般在3~5米,地径4~5.2厘米,超过1年生埋根苗。现将育苗技术介绍于下,以供参考。一、需要的设备:1.催芽绿化室:10米~2小房一间,室内  相似文献   

20.
泡桐育苗的方法很多,有播种、埋根、埋干、留根等。生产上,本地通常是先播种育苗,然后取1—2年生苗的根、干进行无性繁殖。一九七八年以来,我局苗圃用播种、埋根的方法培育了部分苗木,供机关和社队种植,多数苗木当年高2—3米、根径3—4厘米。现将育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