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麻类生物脱胶与生物制浆酶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麻类生物脱胶与生物制浆的三类主要酶类,即果胶酶、半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和木质素降解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对其应用前景也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2.
杨瑞鹏  邓岑华 《中国麻作》1991,(4):38-40,37
  相似文献   

3.
4.
麻类生物脱胶与生物制浆酶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麻类生物脱胶与生物制浆的三类主要酶类,即果胶酶、半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和木质素降解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对其应用前景也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影响果胶酶及亚麻脱胶效果的主要外界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浴比、化学助剂均对果胶酶及脱胶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以塘水为脱胶水源,最适脱胶条件为沤麻温度30~35℃、浴比120~25、pH7.0~7.5;化学助剂以2%的尿素为最佳,沤麻24h后加入,能够显著提高果胶酶的浓度,加快沤麻速度.  相似文献   

6.
在亚麻温水沤麻水中分离得到的一株细菌,在实际应用中明显缩短了沤麻时间,提高了出麻率。依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中的分类,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产生各类酶中,聚半乳糖醛酸裂解酶(PGL)的含量最丰富,并在中性及35℃的条件下显示出最大的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为使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酶脱胶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掌握富含果胶酶复合物与螯合剂相互关系的研究数据.本研究对不同来源的亚麻茎样品进行了加速酶液吸收的实验,测定了处理后的纤维得率,这些样品包括北达科他州油用亚麻茎(1998年);南卡罗莱纳州'Natasja'纤用亚麻茎(1993年),麻地晾干'Ariane'纤用亚麻茎(1999年),棚内荫干的'Ariane'纤用亚麻茎(1999年)和加拿大油用亚麻茎(1997年).麻茎经 80牛顿的压力碾压后,发生机械破裂,酶脱胶后的纤维得率最高.因此机械碾压可作为进一步测试酶吸收的预处理方式.麻茎在约310kPa压力或真空压力为 88kPa的条件下处理对酶的吸收显著增强.增压比真空处理效果明显.因收获打捆导致破裂程度低的麻茎受压力改变的影响比破裂程度高的麻茎大,压力对已碾麻茎的酶吸收增加甚微.机械碾压使麻茎对酶的吸收最强,纤维得率明显提高.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常压是酶液渗透到已碾麻茎的适宜条件,不需要采用特别的措施加速酶脱胶.  相似文献   

8.
为使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酶脱胶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掌握富含果胶酶复合物与螯合剂相互关系的研究数据。本研究对不同来源的亚麻茎样品进行了加速酶液吸收的实验,测定了处理后的纤维得率,这些样品包括:北达科他州油用亚麻茎(1998年);南卡罗莱纳州‘Natasja’纤用亚麻茎(1993年),麻地晾干‘Ariane.’纤用亚麻茎(1999年),棚内荫干的‘Ariane’纤用亚麻茎(1999年)和加拿大油用亚麻茎(1997年)。麻茎经80牛顿的压力碾压后,发生机械破裂,酶脱胶后的纤维得率最高。因此机械碾压可作为进一步测试酶吸收的预处理方式。麻茎在约310kPa压力或真空压力为88kPa的条件下处理对酶的吸收显著增强。增压比真空处理效果明显。因收获打捆导致破裂程度低的麻茎受应力改变的影响比破裂程度高的麻茎大,压力对已碾麻茎的酶吸收增加甚微。机械碾压使麻茎对酶的吸收最强,纤维得率明显提高。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常压是酶液渗透到已碾麻茎的适宜条件.不需要采用特别的措施加速酶脱胶。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提出一种用苎麻作底物测定微生物脱胶酶活力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法较用果胶作底的次亚碘酸法更能准确地反映脱胶菌的实际脱胶能力。文内详述了苎麻底物的制备方法,最适酶解条件和测定过程,并就脱胶酶的概念、测定原理和纤维素酶的干扰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竹纤维生物酶脱胶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生物酶处理对竹纤维脱胶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半纤维素酶脱胶处理的工艺条件,测试了处理后竹纤维的重量损失、残胶率等.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为65℃,半纤维素酶用量为0.10g/ml,pH值在8.0附近,处理时间为180min时竹纤维能获得相对较好的脱胶效果.重量损失在8%左右.残胶率为32.7%,减少了45.05%.  相似文献   

12.
红麻微生物脱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礼富 《中国麻作》2000,22(3):34-38
脱胶是麻类加工中基础而又关键的工序,脱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纤维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就红麻的微生物脱胶方法,脱胶机理和影响脱胶的因素进行概述,并针对现行红麻脱胶方法存在的问题对混种脱胶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在利用高效菌株T85-260对罗布麻韧皮进行脱胶的过程中,每3小时取一次样,分别研究微生物生长和酶解产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T85-260能在8小时左右完成罗布麻韧皮脱胶,杂菌对其生长规律和脱胶性能不构成明显影响;T85-260分泌胞外酶降解罗布麻韧皮中的半纤维素所形成的单糖类产物,如葡萄糖、甘露糖、木糖等多数被微生物当作碳源消耗了,只有鼠李糖比较难被微生物利用.  相似文献   

14.
苎麻生物脱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带娣 《作物研究》2003,17(1):60-62
脱胶是苎麻加工中基础而又关键的工序,脱胶的效果直接影响精干麻品质和制成率。本文就不同基因型苎麻中胶质的含量及动态变化、生物脱胶的原理及应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5.
脱胶是麻类加工中基础而又关键的工序 ,脱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纤维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就红麻的微生物脱胶方法、脱胶机理和影响脱胶的因素进行概述 ,并针对现行红麻脱胶方法存在的问题对混种脱胶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苎麻厌氧脱胶菌研究:Ⅰ.脱胶菌的筛选和产酶条件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绍江  刘勇 《中国麻作》1995,17(3):34-38
从沤麻塘泥、麻地和菜园土采集的土样中,用亨氏厌氧技术分离到A3-2,C9-2,F1-3,P15-1及M4-2五株苎麻厌氧脱胶菌,它们的果胶酶活分别为1989U,1547U,1479U,2668U,2260U,它们的木聚糖酶活分别为298U,618U,210U,180U,1318U。实验室小样脱胶后的总残胶为9.3-13%。  相似文献   

17.
脱胶是麻类加工中基础而又关键的工序,脱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纤维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就红麻的微生物脱胶方法、脱胶机理和影响脱胶的因素进行概述,并针对现行红麻脱胶方法存在的问题对混种脱胶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采用离心、层析和电泳等方法研究了多粘芽孢杆菌T1163在红麻干皮、鲜皮和鲜茎三种材料和振荡、静置两种发酵体系中分泌的脱胶酶种类,结果表明:红麻专用脱胶菌株T1163在脱胶过程中中至少产生9种脱胶酶(和亚基),其中分子量为70800D、61600D、60000D、51200D、43000D41700T在33500D的七种酶在两种体系中共同存在,分子量为56300D和28800D的两种酶分别只存在于振荡、静置系,不同酶在脱胶过程中产生的时间、速度和数量随红麻材料和发酵方式的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通过广泛采集菌样、初筛、复筛和诱变育种等手段,获得了1株(编号为Ym68′)亚麻快速脱胶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了规模为100kg的亚麻快速脱胶试验。结果表明:Ym68′在实验室条件下16h内可完成亚麻脱胶;与传统脱胶工艺相比,其脱胶周期缩短79%以上、综合出麻率提高7.3个百分点、纤维强力和长度分别提高50%和3.3%、COD降低17%左右,具有脱胶周期短、纤维产量高、品质好和环境污染轻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采用离心、层析和电泳等方法研究了多粘芽胞杆菌T1163在红麻干皮、鲜皮和鲜茎三种材料和振荡、静置两种发酵体系中分泌的脱胶酶种类,结果表明红麻专用脱胶菌株T1163在脱胶过程中至少产生9种脱胶酶(和亚基),其中分子量为70800D、61600D、60000D、51200D、43000D、41700D和33500D的七种酶在两种体系中共同存在,分子量为56300D和28800D的两种酶分别只存在于振荡、静置系。不同酶在脱胶过程中产生的时间、速度和数量随红麻材料和发酵方式的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