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正>6月10日,由河北省邢台市供销合作社、邢台广播电视台、根力多股份联合举办的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训会议在邢台市召开。会议就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邢台市实际,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快土地托管工作,提升农村社会化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会上,邢台市新合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理和建子宣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市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区域特色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对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展特色农业,已成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的重要途径。基于此,针对邢台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发展特色农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英国的农村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达国家的农村工业化中,英国的程度并不高,但却典型地代表了这些国家高度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工业化的增长模式与特征。  相似文献   

4.
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耦合发展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中国农村全面实现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重中之重,促进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耦合发展是加快我国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必要环节。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耦合发展不容乐观,呈现出低水平非耦合发展的现状,严重制约着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非耦合发展的制度成因进行了分析,并试图从农村社会基础环境、小城镇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以及乡镇企业4个方面构建促进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耦合发展的制度创新框架,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新型工业化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新型工业化是中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国新型工业化战略的最薄弱环节。本文重新界定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农村工业化与农村新型工业化的区别.把农村新型工业化战略与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提出以培训现代农民作为农村新型工业化的主体.以信息化为基础构筑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主要内容.以农村县域经济的整体提升为重点的中国农村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了邢台市耕地流转的时空特点,计算出耕地保护的阀值,提出了相应的耕地资源调控措施.结果表明,近年来,虽然邢台市耕地数量持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人均食物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对耕地资源的压力却没有随之恶化,反而呈现降低的趋势,原因在于耕地生产率在不断提高.依靠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耕地生产率,是保证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基础和满足工业化、城市化对土地需求的根本途径.政府对耕地资源利用与调控和管理的目标应当是努力加大投入,提高耕地生产率,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条件下,合理、适度地转移耕地用途,最大限度地发挥耕地资源的效用,而不仅仅局限于严格控制耕地的转用.  相似文献   

7.
36岁的曲云霞是河北省邢台市京联肉制品厂一分厂厂长.她的丈夫是河北省邢台市京联肉制品厂总经理、牙签肉大王车明印(编者注:本刊2006年第10期曾报道过他的事迹)的长子车继智.她,一个来自河北农村的普通妇女,通过经营牙签肉改变了人生.  相似文献   

8.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巩固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重要保障,是深化农村改革、推动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就邢台市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和途径进行了案例说明,对其他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村工业化是改造传统农村经济的重要条件。在我国,如果没有农村的工业化,农村经济的发展就不会实现质的飞跃。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效应,标志着我国已成功地踏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道路。 本文通过深入的实证考察和系统的理论分析,指出了乡镇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如企业经营规模狭小、行业结构过度倾斜,无计划约束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矛盾。並据此认为,乡镇企业的现行战略必须进行调整。同时提出了我国的农村工业化必须选择农业工业与资源工业相结合的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10.
根据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工业化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建立了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工业化发展水平,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工业化对农村资源配置的影响关系表达式;通过对农业机械经,农村工业化因素间的关联性分析,确定了影响农业机械化,农村工业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刘军  程晓辉  黄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255-2256
[目的]分析1954~2010年邢台市气候特征。[方法]根据邢台市1954~2010年的气候资料,利用折线图、趋势图、气候变率及统计图表,对邢台市57年来气候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结果]1954~2010年邢台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年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速率最慢,年平均气温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速率最快。年平均降雨量、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均呈现出逐步降低趋势;年平均总云量呈增加趋势。1954~2010年邢台市0、5、10、15和20 cm的年平均地温分别为15.6、15.7、15.8、15.8和15.8℃。1981~2010年邢台市40和80 cm、1.6和3.2 m的年平均地温分别为15.2、15.2、15.4和15.4℃。可见,深层地温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结论]该研究为指导邢台市农业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研究——以衡水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变的战略性举措。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统筹城乡发展,必然要求对我国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以衡水市为例,针对其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衡水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山东省寿光市为例,研究了城乡收入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相互关系。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变量序列的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年均收入影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后者与职工平均工资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使得寿光农村人均总收入高于寿光乃至潍坊市的城镇居民平均工资,收入角度的比较利益使得城市对寿光农村居民不具有吸引力,极大地减小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压力。从而指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就地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刘政永  孙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698-2699,2701
根据评价指标筛选原则,以土地职能为视角,构建了河北省土地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河北省邢台市土地资源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邢台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为A级。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乡村“终结”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工业化和城市具有足够的就业容量,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吸纳。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没有也不可能复制先行工业化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前提,不可能复制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工业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变历史进程,非农就业压力以及农民工在城乡之间频繁流动的严峻现实,都表明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无法吸纳庞大的农村人口,由此则昭示未来中国的村庄无法“终结”。从而在理论上纠正城市“中心论”,在实践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就地城市化提供必要性和正当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乡村聚落的历史起源与发展,全面了解乡村聚落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借助古遗址和传统村落数据,采用最邻近点指数和核密度估计法,对史前时期和古代时期河北省乡村聚落在数量及空间分布上的演变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史前时期乡村聚落的选址主要与自然因素影响下的农业生产条件变化有关。旧石器时代人类主要在河北省北部生活;随着新石器时代中农业的出现,乡村聚落逐渐形成,且呈现出数量增加、平原地区匮乏、向南发展的特征;2)古代时期乡村聚落数量的快速变化主要与战争、灾害等社会因素相关,如明朝采取从山西移民的方式恢复战后人口;3)历史上的乡村聚落呈现出了明显的集聚分布态势,集聚区包括张西南地区、石西地区和邢西—邯西地区,且农业生产条件始终是影响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因此,农业作为乡村聚落存在和延续的基本条件和农村经济社会形成最重要的基石,未来应在乡村聚落调控中着重考虑。本研究可为村庄规划中科学、合理划定古村落并保护其历史文化遗产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建红  李首涵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898-2901
通过对农业产业化内涵及构成要素的分析,结合邢台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建立了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统计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原理,建立了农业产业化水平评价数学模型,并对邢台市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测评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梁丹  张小林  连建功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732-1733,1736
在对农村现代化的内涵进行科学界定和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村工业化水平、农村城市化、文教卫生科技社会保障等五方面构建农村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年无锡市宜兴市21个镇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此评价体系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近57年邢台市气候变化趋势。[方法]选取邢台市1954~2010年的降水量、气温、日照、相对湿度、地温等气候资料,利用折线图、趋势图、气候变率等方法,对近57年来邢台市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具体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近57年来邢台市年降水量呈较明显的减少趋势,以20.952 mm/10 a的速率减少;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增温趋势,其中最低气温增温速度最快,平均气温次之,最高气温增温速率最慢;年相对湿度以1.460%/10 a的速率减少;0 cm地温呈上升趋势,但5~20 cm浅层地温均呈现出下降趋势,0.8、1.6 m深层地温均呈微弱的下降趋势,3.2 m地温则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年总云量以1.673成/10 a的速率增加,年日照时数以100.600 h/10 a的速率减少;年平均气压和年最低气压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年最低气压下降趋势很明显,而年最高气压呈现出较明显的上升趋势。[结论]该研究为邢台市农业生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陈计兵  李玉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209-6211,6214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时间序列等研究方法,对2003~2009年邢台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定量测算。结果表明,2003~2009年邢台市人均生态足迹需求增加,且能源用地递增幅度最明显,在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中所占比例最大;人均生态足迹供给不断下降,耕地提供的生态供给在人均生态承载力供给中所占比例最大,是决定邢台市生态承载力供给的主要因素;2003~2009年邢台市生态足迹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这说明邢台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以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为代价的,特别是对耕地和能源用地的过度开发程度已相当严重,邢台市的发展模式已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据此,对其未来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