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正一、蜂种饲养适合北方地区越冬及春繁的黑色蜂种及其杂交种(以下简称"黑蜂"),如:喀尔巴阡、喀阡黑环系、双喀、"松丹一号"等品种,普遍具有越冬安全、省饲料、存活率高,来年春繁快等特性。越冬存活率一般为85~90%或以上,死蜂很少。我地越冬期5个月左右(当年10月至来年2月底),只需掏3次死蜂。饲料消耗40~50%,越冬安静,工蜂保持年轻状态,积聚的能量在春繁得以释放。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区冬季寒冷漫长,蜂群越冬长达130~140天。由于群势弱、蜂种越冬性能较差、越冬环境不良等因素,常导致越冬蜂群饲料消耗量大,个体死亡率高,蜂群严重削弱,影响了来年的春繁和经济效益。为了探索降低越冬蜂群体消耗的技术,我们进行了不同群势、不同品种蜜蜂越冬性对比以及改善蜂群越冬环境条件的试验。  相似文献   

3.
<正>在长白山区,因冬季高寒多雪,蜂群越冬后,群势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特别是近两年,越冬蜂群死亡率较高,而越冬蜂死亡率的高低又直接影响着早春蜂群繁殖的好坏。在长白山区,蜂群多以黑蜂及其杂交种为主,黄色蜂较少。相较而言,黄色蜂比黑蜂越冬死亡率更高,饲料消耗更多,这是我们都熟知的,但对于同一品种蜂群,在未发生下痢、鼠害、饥饿等外部因素的情况下,有的越冬蜂死亡率低,饲料消耗少;有的则大量死亡,饲料消耗殆尽,严重者群势削  相似文献   

4.
《中国蜂业》2015,(4):34-35
<正>黑龙江地区因地理因素与南方蜂群管理上区别很大,其特点是冬季严寒,越冬期长。特殊的气候环境对蜂群安全越冬非常不利,越冬蜂群死亡率高,蜂群出窖春繁时普遍存在群势弱的现象,全年主要蜜源期到来与繁蜂时间较短,在有限的春繁时间里,如果春繁群势确定不合理,强弱不均,对春繁影响很大,出现强群过早产生分蜂热,弱群通过后期补充也没有充分发挥蜂王的产卵力,进入大流蜜期总是出现强弱有别,平均单产上不去,直接影响总产量。笔者总结经验,找出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春繁是一年中养蜂工作的开始。蜂群越冬之后,工蜂老化,哺育和生产能力减退,部分老蜂逐渐死去,群势减退,需要通过春繁来实现新老蜂交替,恢复元气,发展群势,顺利进入春蜜生产期。但春繁前中期气温尚低,寒潮阴雨频繁,气温变化剧烈,若春繁时机选择不对,措施处理不当,就会导致新老蜂交替不顺,蜂群发生春衰,或致蜂群发病(中囊病);或因饲料不足饿死蜂群。许多初学养蜂者都在问,什么时候开始春繁最合适,怎样正确春繁?下面就这些问题,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我们一直沿用传统的内、外包装方法进行越冬和春繁,由于我地冬季雨量太少,平均仅有17mm,越冬蜂群内蜜脾易结晶,每年越冬蜂死亡率高,为寻找解决的方法,我于1991年11月至1992年4月,在蜂群越冬和春繁季节里,应用塑料薄膜覆盖,替代蜂箱外包装,从自己定地饲养的40群喀意杂交蜂中,挑选出蜂王年龄相同、蜂量基本一致(都是8框蜂)的20群蜂进行试验,其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蜂业》2020,(3):22-23
<正>张老师您好:我养蜂也已经有几年了,有时候蜂群越冬时群势还不错,刚开始春繁的时候也都有3~4脾足蜂,可是繁殖一段时间以后,蜂群群势不升反降。我咨询了一些蜂友,有的说蜂子有病,有的说饲料不好,众说不一。我想咨询一下张老师,什么原因可以引起蜂群"春衰",如何才能避免春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读者:王春来  相似文献   

8.
陕北地区蜂群越冬长达 5个月之久。为了使蜂群安全顺利地越冬 ,为下年春繁打好基础 ,应采取如下措施进行管理。一、强群越冬强群越冬是陕北地区蜂群越冬的重要基础。蜂群至少要达到 4框足蜂以上 ,放 5~ 6张脾为宜。有了这样的群势 ,才能安全越冬。二、要有充足的越冬饲料越冬饲料必须充足 ,蜜脾上部封盖 ,下部留少数空房 ,使蜜蜂在巢脾下部结团 ,这样蜂团距巢门近 ,空气流通 ,温湿度较平衡 ,蜂团不易受伤热 ,取食较容易 ,蜂群安静 ,能减少死亡率和饲料消耗。三、抓紧治螨蜂群断子后 ,进入越冬阶段 ,蜂螨全部转移到工蜂的体表 ,必须选择晴天…  相似文献   

9.
正蜂群可按数量和越冬质量分为三个时期,根据不同群势和地域进行调整和管理蜂群。春繁期每个时期没有明显的界限,蜂群是渐渐由一个时期往另一个时期过渡的,但每个时期强群和弱群都有十分明显的变化和特点。春繁期蜂数与繁蜂数量成正比。一、春繁过渡期蜂群从出窖到开繁前,这段时间我们把它定为春繁过渡期,蜂群管理主要工作为:1.出窖排列。高寒地区春繁平均群势应在4框足蜂为宜,采取以强补弱达到春繁标准。如  相似文献   

10.
除越冬期外 ,蜜蜂数量与巢脾的比例与蜂虫关系密切相关 ,因为蜂脾关系的确定 ,是以蜂虫关系为依据。在春繁期 ,为保证第一代新蜂品质 ,必须保持高密度的蜂脾关系。例如 3脾蜂的春繁群 ,产卵区只放 1张脾开繁 ,饲料区放 1张蜜粉脾 ;4~ 5框蜂的春繁群 ,产卵区放 2张脾 ,饲料区放蜜粉脾。待越冬蜂更新后 ,就采用渐增性加脾法恢复群势 ,但隔板外不足 0 5脾的群暂不加脾 ,此期气温虽然稳定在 1 2~ 2 5℃ ,由于子脾增多 ,蜂巢不断扩大 ,仍应保持蜂略多于脾。蜂群进入增殖期后 ,蜂群开始快速增长 ,再以原有的蜂脾关系就难以调控蜂群 ,因为蜂群壮…  相似文献   

11.
<正>有些蜂群秋季群势较强,但到了春季,在蜂群没有明显病害的情况下,蜜蜂大量削弱,甚至陆续死亡。其原因是:培育的越冬蜂不适龄、蜂螨寄生率高、越冬饲料质量差、晚秋及早春管理不当、春繁过早等。一、越冬蜜蜂不适龄繁殖越冬蜂过早或过晚都不是适龄越冬蜂,所谓适龄越冬蜂就是越冬前出房的幼蜂进行过两三次排泄飞行,并未做过哺育和采集工作,特别是未分泌过王  相似文献   

12.
在嫩江平原一带,蜜蜂采完葵花蜜后,群势下降很大,定地饲养的蜂群,近几年,有许多养蜂户的越冬蜂死亡率高达50%以上,严重的影响了养蜂生产的发展。蜂群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1.越冬时间长,管理不当;2.饲料不足,质量不好;3.老蜂多,幼蜂少,蜂群质量差;4.蜂螨没治好;5.窖温不稳定,消耗饲料多,饿  相似文献   

13.
张功勋 《中国蜂业》2003,54(6):12-12
越冬蜂是承前启后的关键蜂 ,没有好的越冬蜂 ,春繁必然缓慢 ,直接影响第一个蜜源的产量。那么 ,什么样的越冬群势为最佳呢 ?我国各地差异很大 ,现以山东乐陵市为例 ,乐陵蜂群越冬期约 1 5 0天 (从每年 1 0月 1日到下年 2月末 ) ,其中蜜蜂不能飞翔日5 0天左右 (1 2月下旬到 2月上旬 )。尽管越冬方式不同 (暖式、冷式 ) ,越冬蜂正常死亡时间仅占 5 0天 ,而非正常死亡却占 1 0 0天。另外 ,越冬蜂的寿命还取决于越冬群势、越冬蜂生理状态、越冬方式、饲养品种和天气等。一、越冬群势乐陵培育越冬蜂最佳期是 9月 8日到 9月末。用分区法管理的蜂群…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黑龙江双鸭山地区出现买蜂热,大部分购蜂者都是蜂群越冬死亡严重,蜂群弱小、无力繁殖,以加强和补充群势为目的。那么,2013年蜂群越冬死亡严重的原因何在呢?笔者通过了解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越冬蜂数量少,质量低2013年秋季雨水多,气温低,作物不流蜜或流蜜很少,有时即使晴天也难保繁蜂用饲料,蜂群处在饥饿状态下繁殖导致越冬蜂数量少,质量差。  相似文献   

15.
养蜂杂谈     
正一、春繁基础群势传统养蜂通常把2000~2200只工蜂称为1脾蜂,蜂数大于这一数字为蜂大于脾;小于这一数字为脾大于蜂。无论在我国南北方,春季都是全年蜂群基数最低阶段,在外界气温低、寒流频繁情况下,必须采取蜂大于脾的格局,才能保证越冬蜂寿命长,第一代子脾质量好。事实证明:高寒地区,春繁标准群势不能低于  相似文献   

16.
就南阳地区秋繁而言,有几种不同的方式.第一种,8月底至9月初(不超过9月5日)育王,育王以后2~3天扣王,原群介绍成熟王台.等新王交尾成功,子脾已经基本出完,在出完前一周开始治螨2~3次,蜂螨基本能控制住.利用新王繁育越冬蜂,哺育蜂集中力量哺育越冬蜂.由于王浆充足,培育出的越冬蜂质量好,来年春繁一般很少得病.然而,由于断子时间长,影响蜂群的群势,包装时蜂群一般在中等群势或偏高水平.其优点是幼蜂健康,无螨害,节约饲料.缺点是不能保证越冬蜂的群势在最佳水平,包装时蜂群一般在3脾左右.  相似文献   

17.
邢世文 《中国蜂业》2002,53(6):17-19
北方寒冷地区蜂群能够成功越冬 ,以最小的饲料消耗代价有效地保存蜂群数量 ,保持蜂群内在质量 ,使越冬后的蜂群健壮 ,工蜂保持年轻状态。对于饲养者而言 ,具有重要意义 ,并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笔者将2 0年的饲养实践加以总结 ,在越冬方面有如下体会 ,与广大蜂友同行共同探讨。一、蜂群越冬必备的三大要素1 适合越冬的蜂种 :经多年饲养观察 ,某些黑色蜂种 ,除具有采集力强、春繁快的特点外 ,在越冬方面极具优势。我场从 1988年至今 ,每年一直从吉林育种场引进种王 ,相继使用“白山五号”、“喀 (兰 )”、“喀(阡 )”及“金星B型”、“松丹一…  相似文献   

18.
<正>1蜂群春繁我国长江流域从事商品蜜生产的蜂群占全国蜂群总量的2/3,早春蜂群繁殖好坏直接关系油菜蜜收成。2014年冬季,由于"厄尔尼诺"影响,长江流域出现罕见的暖冬,盗蜂四起,造成越冬蜂群群势衰弱。2015年早春,蜂群春繁群势不强,再加上在3~4月,出现"倒春寒",直接影响蜂群的壮大。所以2015年春繁,蜂群普遍不壮。2蜂蜜收成2.1油菜蜜油菜蜜由于颜色较浅是我国出口蜂蜜大宗品种。  相似文献   

19.
邹化效 《中国蜂业》2005,56(1):20-21
近年来,黑龙江牡丹江地区一些蜂场,蜂群出室(或拆除包装)连续出现春衰现象(每群只有2框蜂左右),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由于群势削弱,又不忍心丢弃蜂王合并蜂群,春繁发展相对迟缓,养蜂者为夺取当年蜂产品高产丰收,不惜重金四处买蜂给蜂群补强.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对有关蜂场进行调查走访,发现越冬蜂群出现春衰有以下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20.
王殿军 《中国蜂业》2003,54(5):18-18
强群越冬、强群春繁是全年饲养强群的起点和基础。要做到往往受很多因素制约 ,就其中几点谈谈个人粗浅看法。一、一次性合并 ,强群秋繁强群能培育出数量多、质量好的适龄越冬蜂。秋繁应具备 1 0框蜂左右的群势 ,而且巢脾不能多 ,群势要密集。蜂数不足的要将之合并为强群秋繁。建议繁殖越冬蜂前合并。我个人认为 :繁殖越冬蜂前合并比补喂越冬饲料前合并好 ,而补喂越冬饲料前合并又比越冬包装前合并好。总之 ,每推迟一步合并 ,对蜂群都带来一定的损失。特别是合并不到位 ,步步合并 ,损失更大。所以要下狠心 ,秋繁前需合并的一次合并到位 ,使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