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延安树木园引种的奥地利黑松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奥地利黑松叶芽开放期比乡土树种油松早8 d;展叶期比油松晚11~16 d;新梢开始生长期,奥地利黑松与油松相差近1个月时间,封顶期9月6~10日。奥地利黑松幼苗根系发达,直根长、侧根粗壮、层次明显,鲜质量大,苗木地径生长量显著大于油松,与油松形成鲜明对照,是荒山造林的好树种。31 a生奥地利黑松高生长速生期出现在第15~20 a,生长量占树高的32.1%,比较而言,奥地利黑松树高生长较慢,胸径大于油松,材积年生长量是油松的2倍。  相似文献   

2.
松针赤枯病在国内江苏、河北、云南、黑龙江及辽宁已有发生及文献性记载,但在油松上发生情况从未见专门报导,笔者于1979~80年在铁岭原沈阳农学院校舍附近山坡上的两片8~9年生油松幼林内对油松赤枯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观察,现将其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黑松枝枯病逐年加重,严重影响独具特色的滨海植物观赏性和社会效益。经过调查研究,黑松生长势衰弱是黑松枝枯病的根本原因。利用园林绿化废弃物配置黑松专用复壮基质,可改良黑松周边土壤的营养成分和土壤的粘度,又可以增加黑松土壤中的根上霉菌,促进黑松根系的生长,增强对黑松枝枯病的抗性,还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  相似文献   

4.
几种外生菌根菌对松苗抗非根部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几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松苗抗松枯梢病和抗松材线虫病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根菌增强了马尾松苗苗木对松枯梢病的抵抗力,其中华美牛肝菌(504)菌根苗的抗性最强,其次为黄豹斑鹅膏(EG)和彩色豆马勃Pt2菌根苗,彩色豆马勃Pt,和紫金蜡蘑(ZJ)菌根苗的抗性相对较弱;但外生菌根菌对湿地松苗苗木抗松枯梢病的能力未见提高.对黑松和马尾松菌根苗接种松材线虫后发现,菌根增强了黑松和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病的抵抗力,延缓或减轻了苗木的死亡,以504、Pt2和EG的效果较好.黑松菌根苗接种松材线虫后各处理体内早期的PAL活性存在一定差异.对松材线虫抗性较强的菌根苗其体内PAL酶活也较高,反之亦然.供试外生菌根菌的促生作用以及菌根苗体内抗病代谢酶活性的变化与其抗病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黑赤松为黑松(Pinus thunbergii)和赤松(P.densiflora)的天然杂交种。经电子扫描观察,针叶横切面、同功酶化验和中国林科院洪涛先生鉴定确认,黑赤松对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和枝枯病(Cenangium fer-ruginosum)的抗性比亲本强,而且适应性和材积生长量也优于亲本。现将研究结果列下。  相似文献   

6.
油松病虫害发生特征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是我国特有树种,近年来常遭受多种病虫害侵袭,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文章综述了油松的4种病害油松落针病、油松赤枯病、松针锈病、松材线虫病的病原菌种类、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4种害虫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微红梢斑螟...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天然赤松次生林空间结构对松赤枯病害发生程度的影响,探索以调控空间结构指标为手段的松赤枯病生态控制技术,为营林实践提供指导。【方法】在昆嵛山天然赤松次生林中设立6 hm2样地,测定松赤枯病寄主树种赤松、黑松和多脂松的空间结构指标——树种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和发病率,分析各空间结构指标与发病程度之间的关联性。以发病率作为松赤枯病的病害发生程度,对每个样株分上、中、下层,从东、南、西、北4个方向各随机剪取1个枝条检查病斑,病害发病率直接采用病斑长度比值来计算。【结果】1)赤松的所有空间结构指标都与松赤枯病发生程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其中胸径大小比数(R2=0.962,P=0.003)和树高大小比数(R2=0.794,P=0.043)与松赤枯病发生程度相关性显著,而角尺度和混交度与其无显著相关性。2)黑松胸径大小比数和混交度与松赤枯病发生程度之间呈负相关性,树高大小比数和角尺度与其呈正相关性,但所有相关性均不显著。3)多脂松所有空间结构指标都与松赤枯病发生程度之间呈负相关性,其中只有混交度与其相关性显著(R2=0.810,P=0.037)。4)3个树种中赤松和多脂松赤枯病发生程度与空间结构的相关性强于黑松;不同空间结构指标相比较,混交度和大小比数与赤枯病的相关性强于角尺度。【结论】混交度和大小比数对昆嵛山松赤枯病的生态调控功效明显优于角尺度。森林经营实践中可通过尽量增大寄主松属树种大小比数和增加寄主松属树种的混交度,以达到控制松赤枯病的目的;而角尺度不宜作为调控指标。同时,针对3个树种对赤枯病的抗病差异性,对病害疫区进行林分改造时多选择种植黑松,控制多脂松的比例,以增强生态系统对赤枯病的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8.
油松落针病和油松赤枯病,在承德近几年新栽植的松树发生危害普遍,个别路段、公园、社区的油松感病非常严重,经查松树感病率高达65%,平均病株枯死率为16.22%。根据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分析了两种病害诱发因素,并为今后新栽的松树提出预防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调查了陕西省平利县千家坪林区油松赤枯病的发生和危害情况,在调查的818.4hm^2油松人工林中,发病611hm^2,占74.4%。同时对赤枯病的发生特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病的发生与树龄、海拔、坡向有一定的关系。在高海拔地区应该采取更新树种,低海拔地区进行疏伐和化学防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观察、调查及实验测定,主要研究油松枯梢病的发病症状及土壤条件和立地条件与油松枯梢病发病的关系。调查发现,油松枯梢病于5~7月发病,发病初期的症状是油松针叶枯黄,部分油松针叶尖端逐渐枯死。至10月份,油松感病的枝干上会出现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在病枝上进行越冬,分生孢子器越冬后形成的分生孢子是次年侵染油松的主要病原。土壤肥力对油松枯梢病发病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油松枯梢病的发病指数呈现降低的趋势;随着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含量的降低,油松枯梢病的病害程度加深;土壤的全氮、全磷、速效钾的含量与油松枯梢病的发生测定无明显关系。立地条件对油松枯梢病发病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坡向对油松枯梢病的发病并无明显关系;坡位对油松枯梢病的发病有明显关系,坡下的发病率较高,坡上的发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