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严维辉 《水产养殖》2001,(3):14-14,17
1 稀放单养,提早上市  放养模式是每667m~2放养尾重50克左右的淡水白鲳越冬鱼种500~600尾,搭配尾重25 0克左右的白鲢50~60尾和尾重500克左右的花鲢10~20尾,调节水质。加强饲养管理,力保 在7月底8月初全部上市,而此时淡水白鲳价格与8月中下旬相比,每1 kg要高出1~1.5元。 淡水白鲳上市后,鱼塘可用于养殖一季其它的水产品。2 改变商品饲料的品种  淡水白鲳引进的初期,养殖成鱼大多使用菜饼、麸皮、豆饼等单一品种饲料。随着养 殖水平的提高,逐渐用配合颗粒料取代单一品种。但对于淡水白鲳养殖而言,配合颗粒料也 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2.
罗非鱼、淡水白鲳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肉质鲜美,品质高档等特点,是适宜大面积养殖的热带经济鱼类。在北方地区需要利用温泉、地热水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越冬,水温低于20℃时常出现多种病害,造成大批死亡,导致养殖成活率低,经济效益差。笔者根据多年的鱼种越冬经验,将罗非鱼、淡水白鲳鱼种越冬期间可造成大批死亡的几种主要疾病诊断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Colossomu brachypomum),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是食用和观赏兼备的大型热带鱼类之一。水温持续低于12℃48小时内会出现冻伤休克死亡现象。因此,在我国大多数地区不能自然越冬。淡水鲳在越冬期间,由于操作不慎,管理不善,极易感染患病。尤其易患小瓜虫、指环虫,水霉、白皮病等,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90%以上。根据我所两年来在温室、温泉越冬试验的体会,并综合各地的经验,其温室越冬管理的技术要点如下: 1、越冬水温应调节在23℃以上,如  相似文献   

4.
淡水白鲳由于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不能在自然条件下越冬,在此期间,由于水温低,拉网操作造成鱼体受伤,鱼体极易患水霉病,严重时引起鱼类死亡,给越冬保种及来年养殖造成困难。针对这一不良现象,淡水白鲳在秋末冬初应谨防水霉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5.
3月份进入春季,水温开始慢陧上升,但淡水白鲳还处于越冬期,仍然要注意越冬期间的管理。由于开春后水温上升,淡水白鲳的摄食量也增加,水质也易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李卫如 《科学养鱼》1994,(11):13-14
淡水白鲳鱼种高密度越冬技术要点淡水白鲳不能在自然条件下越冬,所以其鱼种越冬在整个生产环节中显得至关重要。许多单位在这方面技术不过关,往往造成越冬量小,越冬成活率低等不理想状况。我所自引人该品种、自繁自育鱼苗,进行温室越冬以来,积累了一套切实有效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用电厂余热水、温室深井水和温泉水等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淡水白鲳的越冬保种试验。三种越冬成活率分别为30%、75.8%和81.75%。后备亲鱼在温室深井水和温泉水中越冬成活率分别为24.6%和100%.亲鱼在温泉水中的越冬成活率为100%.淡水白鲳在温泉水中越冬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淡水白鲳引进漳州地区已有20多年时间.它以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肉味鲜美而深受各养殖单位和消费者欢迎,现已成为我国池塘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近年来,因水质污染、管理措施不当等原因,淡水白鲳发生了多种鱼病,有些病危害极大,死亡率高.笔者在一些淡水白鲳鱼种越冬池中,发现了一种"旋转病",此病一旦发生,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大批苗种死亡.  相似文献   

9.
张益辉 《中国水产》2009,(11):57-57
淡水白鲳引进漳州地区已有20多年时间。它以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肉味鲜美而深受各养殖单位和消费者欢迎,现已成为我国池塘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近年来,因水质污染、管理措施不当等原因,淡水白鲳发生了多种鱼病,有些病危害极大,死亡率高。笔者在一些淡水白鲳鱼种越冬池中,发现了一种“旋转病”,此病一旦发生,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大批苗种死亡。  相似文献   

10.
淡水白鲳越冬技术要点淡水白鲳由于不耐低温,所以其越冬管理是整个养殖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只要掌握下述几点技术要点,淡水白鲳会安全越冬。一、放鱼前做好越冬池的清整和消毒。首先,将塘底淤泥清除。然后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消毒时排干池内大部分水,并挖几个小水坑。将...  相似文献   

11.
淡水白鲳越冬期较长,2月份水温较低,仍处于越冬阶段,特别要注意加强越冬期间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王文彬 《内陆水产》2006,31(12):33-34
淡水白鲳为热带、亚热带名优鱼类,目前在我国养殖比较普遍。时下已进入越冬期,淡水白鲳对水温要求比较严格,水温低于是12℃时,会导致死亡;水温在18℃~19℃时,鱼可以存活,但易生病,导致大批量死亡。因此,淡水白鲳的越冬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生产实践中,应注意搞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3.
《海鲜世界》1994,(3):15-15
淡水白鲳由于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不能在自然条件下越冬.在此期间.由于水温低,拉网操作造成鱼体受伤,鱼体极易患水霉病.严重时引起鱼类死亡.给越冬保种及来年养殖造成困难。针对这一不良现象,淡水自鲳在秋末冬初应谨防水霉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4.
淡水白鲳为热带、亚热带鱼类,水温低于12℃时,就会自然死亡。水温18―19℃时鱼可以存活,但易生病,导致大批鱼的死亡。因此必须做好越冬保种及疾病防治工作。我们在2000年―2004年间每年对淡水白鲳越冬期加强做好保种保温、疾病防治技术措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鱼种成活率平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5.
淡水白鲳为热带、亚热带鱼类,水温低于12℃时,就会自然死亡。水温18-19℃时鱼可以存活,但易生病,导致大批鱼的死亡。因此必须做好越冬保种及疾病防治工作。我们在2000年-2004年间每年对淡水白鲳越冬期加强做好保种保温、疾病防治技术措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鱼种成活率平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6.
提高淡水白鲳苗种越冬成活率的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白鲳生长适宜水温为21~32℃,在我国很多地区适宜生长时间较短。因此,放养大规格越冬苗种是淡水白鲳养殖推广并高产高效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在淡水白鲳苗种越冬过程中,其成活率往往得不到保障,导致越冬苗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笔者结合多年来的越冬生产实践,就提高淡水白鲳苗种越冬成活率的措施进行探讨,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盛秋 《淡水渔业》1995,25(2):19-20
淡水白鲳温泉越冬技术李盛秋(南昌市水产科学研究所330008)淡水白鲳属大型热带鱼类,水温持续低于12℃时,48小时后会出现冻伤休克死亡。因此需要越冬保种,以便于池塘大面积推广养殖。我所于1993年10月28日至11月4日运输淡水白鲳亲鱼、后备亲鱼1...  相似文献   

18.
<正>罗非鱼、淡水白鲳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肉质鲜美,品质高档等特点,是适宜大面积养殖的热带经济鱼类。在北方地区需要利用温泉、地热水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越冬,水温低于20℃时常出现多种病害,造成大批  相似文献   

19.
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是一种热带鱼类。淡水白鲳体形与海水鲳鱼、团头鲂相似,体形侧扁,头小、肉厚、味美、刺少、食用方便,深受消费者欢迎。淡水白鲳食性杂、生长速度快、病害少、耐低氧、易捕捞,是适合黑龙江省养殖的优良品种。淡水白鲳易上钩,也是很受欢迎的垂钩品种。淡水白鲳生活温度范围为12℃-35℃,养殖水温不能低于12℃,在黑龙江省池塘自然条件下不能越冬。淡水白鲳最先在黑龙江省电厂的温流水和温室内养殖,近年来又在室外普通池塘养殖,也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可养殖90—100天。  相似文献   

20.
淡水白鲳越冬期极易感染小瓜虫,严重时导致白鲳大批死亡,是影响其越冬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南昌市水科所利用温泉水进行白鲳越冬试验,越冬池面积1.61亩,水温19-22℃,恰是小瓜虫繁殖的适宜水温,越冬期间,小瓜虫病流行数次,病鱼离群独游,不吃食,身体瘦弱,反应迟钝,漂浮于水面,不久即死亡,镜检病鱼体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