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我国芒果生产布局优化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运用GIS技术、重心分析法定量描述了1996-2018年我国芒果生产布局的时空演变,并利用2004-2018年我国芒果主产省区面板数据构建芒果种植面积对劳动力价格的供给反应模型,实证测算了芒果种植面积对劳动力价格及相关变量的反应程度。【结果】我国芒果生产重心逐渐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的西北地带迁移;劳动力价格上升对芒果生产布局变化的影响显著为负,在各主产省区劳动力价格差距较小的情况下,芒果生产集聚于自然禀赋较好的地带,当劳动力价格超出平均劳动力价格较多时,芒果生产则向劳动力价格较具优势的省区集聚。【结论】在劳动力约束不断强化的情形下,应积极培育易于机械收割的芒果新品种,研发省力化栽培模式,优化芒果生产布局及资源配置,进而实现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减少劳动力价格上升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
采用统计数据与调研数据对我国肉鹅生产布局变动情况进行研究。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2010年之前,我国肉鹅生产重心主要由南方主要消费区向北方粮食主产区移动;2010年之后,我国肉鹅生产布局重心则由东北地区向华南、华东等主要消费区转移。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2010—2016年我国肉鹅生产布局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组织条件、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因素对我国肉鹅生产布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苹果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国内外苹果生产布局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特点,探讨了促进我国苹果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必要性及战略意义。提出苹果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苹果商品化生产的基本要求,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提高苹果的"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是提升中国苹果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和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香蕉产业布局的不断优化,带动了产业的发展和产量的提升,但在单产水平和总产量方面依然具有较大潜力,这就需要继续优化产业布局、进行香蕉产业的升级和调整。基于对统计数据的分析,采用生产集中度、生产规模指数、区域比较优势指数来反映2003—2014年中国香蕉生产布局的变动,并通过指数分解法剖析播种面积和单产对香蕉总产量变动的贡献,以把握香蕉生产布局时空演变的基本规律。鉴于香蕉产业的现实问题,提出强化灾害防控体系建设、调整香蕉种植结构和时间、完善储存与运输设施建设、实施香蕉深加工战略,都是优化中国香蕉生产布局、缓解香蕉产业内部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产布局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并非静态或者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动态演变。在对大量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对中国农业生产布局理论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比较和述评,尤其对农业生产布局变迁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试图对中国农业生产布局变迁研究进行综述性评价,总结中国农业生产布局变化研究的发展趋势。这既可以为中国农业生产布局提供政策参考,也可以为中国农业生产布局研究提供可以借鉴的方法及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2005—2015年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本底,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综合程度科学分析干旱区渭库绿洲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地理探测器模型深入探讨主要影响因素及定量归因.结果表明,时空分析2005—2015年间耕地、建设用地、水域增加,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有所减少,其中转出量表现为草地>未利用地>林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全国棉花生产布局变化,研究棉花生产时空变化特征与区域优势,为合理的配置棉花生产资源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全国近30 a来棉花总产量、播种面积、单产等数据,以全国主要种植棉花省(市、区)为研究单元,综合运用统计工具分析全国棉花生产时空变化和区域优势,研究棉花生产变化的总体特征、地域格局演变特征。【结果】1990年以来全国棉花总产量年际变化呈现两个阶段:波动上升时期(1991~2007年),除新疆显著上升外,大部分省(市、区)缓慢下降;波动下降时期(2008~2020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下降较快,西北内陆棉区尤其新疆显著增加。近30 a全国棉花总产量显著增加,由5.09×109 kg增加至5.91×109 kg,增加了16.11%,空间上呈现“东南-西北”格局;单产与总产量变化相似,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增加;播种面积则不同,生产重心呈现出“由东向西”转移,逐渐向西北集中的态势。全国棉花总产量变化总体上以播种面积贡献为主导,其次互作主导,单产为最低,我国棉花的生产优势区域为新疆。【结论】30 a来全国棉花播种面积先减后增,生产集中程度不断增大,优势产区趋于稳定,单产逐步提升;棉花生产布局呈现全国棉花生产重心呈现出由南向北,再由北向西北内陆棉区(尤其是新疆)变迁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梳理兰州新区土地利用变化发展脉络、研究兰州新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以期为准确掌握其开发格局、评估其土地利用合理性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空间格局重心迁移方法对兰州新区2010~2019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从土地利用变化...  相似文献   

9.
水果产业是山东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山东水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水果总产量和单产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文章回顾了山东水果生产规模演变的历程,分析了山东水果生产布局与结构,剖析了山东水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生产布局、构建现代化生产和科技支撑体系、提升水果产业化水平等对策,以实现山东水果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8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布局指数及区域重心分析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肉羊生产布局变化特征及演变轨迹,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中国肉羊生产布局变迁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肉羊生产重心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并整体呈现出向东向北移动趋势;2)虽然中国各省区肉羊生产布局空间关联性有减弱迹象,但仍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3)当地的粮食产量、受教育水平、畜牧业比较优势、出栏率均对肉羊生产布局变迁产生重要影响,而畜牧业比较优势的挤出效应因非农就业机会的间接正向效应得到缓解。当地与邻近地区人均GDP、非农就业机会和禁牧政策共同影响肉羊生产布局变迁。邻近地区交通便利性也促进了肉羊生产布局的变动。应加强对肉羊生产布局问题及变迁规律的认识,并重视肉羊生产的空间效应,推动产业在不同地区实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短序润楠的地理分布及潜在分布区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iva-GIS软件分析短序润楠(Machilus breviflora)的适生区,并用BIOCLIM生态模型评估未来潜在分布区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短序润楠分布在我国南亚热带及热带的中低山地区,水平分布范围为18°73′~30°66′N、104°02′~115°24′E,垂直分布在海拔200~1600 m;短序润楠分布于常绿阔叶林及常绿针阔叶混交林植被类型中;广东地区为短序润楠的现在分布中心,在279份有效标本记录中有231份来自广东,约占82.8%;短序润楠的潜在分布区为粤、桂、琼、港、赣、湘、闽、川及黔等省份;在未来气候变暖的影响下,短序润楠的适生范围略有扩大,潜在分布区往北适当扩展,但是最适分布区显著减少,且最适分布区连续性变小。研究结果对现有短序润楠野生资源的保护、扩大引种造林和园林应用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演进出发,分析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初次分配也要注重公平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实现初次分配公平的具体建议:树立全方位改善民生的观念;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立规范、公平、合作的劳资关系;正确理清注重公平与效率优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矮牡丹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及潜在分布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矮牡丹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和潜在的适生区,以进行矮牡丹的资源保护、引种驯化及园林应用研究。  方法  利用ArcGIS软件和MaxEnt模型,基于矮牡丹当前44条有效分布记录和17个环境因子,评估不同环境因子对矮牡丹地理分布的影响,预测其当前及未来的潜在适生区。  结果  MaxEnt模型模拟当前潜在分布区的结果准确度极高,训练集与测试集的AUC值分别为0.994和0.998。紫外线最低月平均值(UVB4,贡献率为21.6%)、年均降雨量(BIO12,贡献率为18.8%)、最冷月最低温(BIO6,贡献率为12.3%)和海拔(ALT,贡献率为10.5%)为影响当前矮牡丹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当前生态适生区总面积为15.97万km2,主要位于甘肃东部、陕西中部、山西南部及河南西北部地区,此外,河北南部与山西两省交界地带也有少量分布。未来气候变化下,矮牡丹潜在分布区有西北部缩减和向东部、北部轻微扩张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在陇东地区、陕西宝鸡市、咸阳市一带出现明显缩减,冀南地区则完全丧失,在陕西延安以北、山西临汾、晋城、河南洛阳以东轻微扩张。此外,其未来的适宜分布中心东移趋势明显。  结论  矮牡丹适生区主要受紫外线最低月平均值(819.4 ~ 1 128.6 J/(m2?d))、年均降水量(436.2 ~ 808.5 mm)、最冷月最低温(?11.8 ~ ?3.2 ℃)、海拔高度(270.8 ~ 1 833.3 m)等环境条件影响,其中紫外线最低月平均值与年均降水量是限制矮牡丹地理分布最关键的环境因子。当前,矮牡丹在中国地理分布范围较窄,未来在西北、冀南地区适宜生境骤减。因此,加强天然种群保护力度,积极开展引种栽培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Metabolite distribution in cells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相似文献   

16.
Press F 《Science (New York, N.Y.)》1968,160(3833):1218-1221
Earth models selected by a Monte Carlo procedure were tested against geophysical data; 5 million models were examined and six have passed all tests. Common features of successful models are an increased core radius and a chemically inhomogeneous core consistent with Fe-Ni alloy (20 to 50 percent Fe) for the solid portion and Fe-Si alloy (15 to 25 percent Fe) for the fluid core. The inhomogeneous mantle is consistent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FeO:FeO + MgO ratio by a factor of 2 in the deep mantle. The transition zone is a region of not only phase change but also composition change; this condition would inhibit mantlewide convection. The upper-mantle solutions show large fluctuations in density; this state implies insufficient constraint on solutions for this region, or lateral variations in mantle composition ranging from pyrolite to eclogite.  相似文献   

17.
Human brain receptor distribu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19.
20.
The Jovian satellite Io has active volcanic hot spots. The point-to-point correlation of the hot-spot distribution indicates that the hot spots preferentially make chains.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hains is periodic with a typical spacing of 120 kilometers. The chains exhibit concordant trends with stresses imposed by the tidal deflection of the lithosphere, suggesting that the hot spots are formed along fissures in the lithosphere. The typical spacing may be controlled by lithosphere thick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