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成弟 《中国种业》2002,(11):35-35
台湾金平菇又名台湾金黄菇,子实体色泽金黄、口感细嫩、味鲜香浓,是一种畅销台湾和欧美市场的美味食用菌.现将其生料畦栽技术简述如下:1栽培季节金平茹最适出菇温度13℃~24℃,从播种到出菇需40~45天.一般春季2-3月播种,4-5月出菇;秋季9-10月播种,10-12月出菇;冬季11-12月播种,1-3月出菇.  相似文献   

2.
草菇是一种喜高温高湿的食用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8~35℃.出菇适宜温度为30~35℃。在我国北方.栽培季节应选择在日平均温度稳定在23℃以上时进行.适合在夏季栽培。一般在6月上旬至8月下旬3个月中栽培.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发育。  相似文献   

3.
鲍鱼菇生产是以鲍鱼菇菌丝体分解和利用秸秆废弃物,利用生物能合成优质菌体蛋白质的过程,具有原料来源广、容易栽培、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等特点。它具有不与人争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也不与其他产业争原料、争劳力的独特优势。另外,在生产中产生的大量优质菌糠可以作为优质肥料用于农业生产。因此,种植鲍鱼菇对促进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山东蔬菜》2005,(2):44-45
鲍鱼菇,又名台湾平菇。在植物分类学上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是一种高温季节发生的珍稀菌类品种,现今我国台湾和大陆部分地区已开始大面积生产。鲍鱼菇组织致密。煮而不烂。较耐贮藏,适于罐头加工,产品销往东南亚、法国及欧洲等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平菇栽培退菌的现象时常发生,有的菇场仅出一、二潮菇。有的甚至不出,刚发好的菌棒(袋)就渐渐不见菌丝。有的即使出菇也是“大脚形、鸡爪状”等畸形菇,对平菇生产造成的损失很大。现将平菇退菌的症状及其有效的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松乳菇人工驯化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乳菇(Lactariusdelicious)属红菇科,乳菇属,又名美味松乳菇、松树蘑、松菌,是一种深受欢迎的美味食用菌。以往由于人工栽培难度大,松乳菇人工驯化栽培很少见报道。通过多年潜心研究摸索出一套人工驯化栽培办法。 形态特征松乳菇菌盖宽4~10cm,扁半球形,中央脐肚,伸展后往下凹,边缘最粗内卷后平展。湿时沾、无毛、虾仁色、胡萝卜黄色。特别是菌盖边缘部分变绿显著,菌肉初带白色,后变胡萝卜黄色,乳汁桔红至酱红色,后变绿色。味道稍辛辣,气味好闻。菌褶与菌盖同色。菌褶直生或稍延生,较密、近柄处分…  相似文献   

7.
金福菇是台湾洛巴口蘑的商品名,日本称之为白松茸,是一种高档珍稀名贵菌种。其菇体硕大,菌肉肥厚洁白,滑脆爽口,味微甜嫩、鲜美,营养丰富,每100g干菇中含粗蛋白27.56%、粗脂肪7.85%、总糖38.44%、粗纤维8.20%,味微甜而鲜,菇香浓郁口感好,鲜品售价每千克高达70~120元,是一种极具经济价值、市场前景看好的食用菌新品种。为开发这个食用菌新品种,利用稻麦草发酵料袋栽已经取得成功,现将具体栽培新技术介绍如下。1季节安排该菇子实体一般发生在中高温季节,菌丝生长温度10℃~32℃,出菇温度,以15℃~30℃最佳,一般播种后45天左右出菇上市,各地应…  相似文献   

8.
沈慧 《山东蔬菜》2008,(1):41-41
我国栽培面积较大的蘑菇、香菇、平菇、银耳、黑木耳、皱环球盖菇、块菌、滑菇、松菇等20余种。近几年的食用菌栽培更是成果可喜,但据栽培户反映,时常有病虫害发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现介绍食用菌八种病虫害的防治简法。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解决鲍鱼菇市场菌种名称异常混乱的现象,本文对全国16株常用鲍鱼菇栽培菌株进行SRAP-PCR、RAPD-PCR扩增,从电泳图谱上选取特异片段,成功转化成SCAR标记,通过构建的4对SCAR 特异性引物,将这16株鲍鱼菇菌株分为5 类,有效地解决了鲍鱼菇市场上常见的“同种异名、同名异种”现象。为鲍鱼菇核心种质的构建和资源的科学保存提供了依据,并为规范生产和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大球盖菇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球盖菇是一种稀珍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糖,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目前,我国仅有小规模栽培,其制种、栽培技术等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从大球盖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环节中的菌种培养基制备、培养料选择及处理、栽培模式及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概述了大球盖菇栽培技术,以期为大球盖菇推广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出菇管理水平是食用菌种植过程中影响食用菌产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定位出菇是出菇管理阶段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以猴头菇栽培因素为典型,阐述了猴头菇栽培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利用北京平谷地区的桃木屑与玉米农业废弃物混合在日光温室栽培大球盖菇的最适配方和工艺。设置了3个工艺共6个配方,综合比对理化性状、子实体性状、平均产量、生物学效率等农艺性状指标。生料工艺在农艺性状与产量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发酵料。发酵料+短时高温在产量与农艺性状等方面略优于发酵料。在生料工艺中,S-1(桃木屑、玉米芯)配方产量最高为11.97 kg/m2,其生物学效率99.75%,子实体性状优良。S-2(桃木屑、玉米秸秆)配方在菇形指数、单菇重等子实体性状方面最好,播种至出菇的时间较短,产量、生物学效率也较高。S-3(桃木屑、玉米秸秆和玉米芯)多原料混合有利于前期产量的形成,这3种配方的生料工艺栽培均适合在北京地区栽培大球盖菇。本文为推广栽培大球盖菇和消纳北京平谷地区的桃木屑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木耳段木栽培与香菇段木栽培在技术环节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不过在发菌、出菇期间,对荫蔽度、水分等环境因素的控制上,两者有较大差别。以下介绍木耳段木栽培的主要步骤。  相似文献   

14.
夏季的香菇鲜品,历来是食用菌市场的空白。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采用高温类菌株应用于生产,采取水温空调出菇的措施,使得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上升。香菇夏季高产栽培的主要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5.
黑木耳袋栽极易受到杂菌感染,致使整个菌袋长霉、不出耳,造成的原因主要是环境杂菌多、空气不新鲜、多年栽培的菇房消毒不彻底。而利用林间霉菌少、空气新鲜、易保湿的自然气候吊袋栽培黑木耳,不仅能有效防止杂菌感染,提高出耳率和产量(实践证明,比菇棚栽培产量提高20%左右),还能充分利用林间空地,  相似文献   

16.
常规栽培双孢菇用稻草作栽培主料,该研究以醋糟作主料栽培双孢菇获得成功。培育的双孢菇其出菇期、采菇潮数、出菇率均明显优于常规栽培法。前者的粗蛋白、粗纤维、脂肪、碳水化合物(%)分别为40.2、5.8、3.4、31.0,各项品质指标均优于常规栽培法,达到优质菇品质指标,现已走向产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17.
滑菇单核菌丝的形态学及出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滑菇单核菌丝体的培养特征和单核体间交配反应进行研究,并进行单核体出菇试验,检验单核体出菇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滑菇属于二极性交配系统,单核体菌丝的培养特征具有多态性,两种交配型单核体的比例符合1:1的分离规律;滑菇具有单核体结实的特性,但单核体栽培对产量造成影响,在发菌正常的情况下减产20%左右,因此,实际生产中应...  相似文献   

18.
菇渣栽花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轻型基质代替泥土栽培花卉,已成为必然趋势。我们以来源广、价格低的平菇渣作基质,进行了菇渣代替部分泥土的花卉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19.
香菇的段木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香菇段木栽培的菇场选择、人工接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等技术要点,旨在为菇农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20.
张进 《科学种养》2012,(11):28-28
河南省西峡县地处亚热带与北温带的交界线上,四季分明,被专家誉为香菇生长的“黄金地带”。目前,“西峡香菇”已成为国际知名品牌。传统的香菇生产技术已被西峡菇农熟练掌握,但是在每潮菇出菇阶段,割袋成了既费时又影响香菇质量的关键因素,严重制约着香菇的生产规模发展和质量提升。近两年,随着免割袋栽培技术的运用,这一问题得到解决,不仅香菇栽培规模扩大了,而且菇形好、质量高,菇农闲时间增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下面将这一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