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在调研了解目前烘干机拥有户的烘干机配置方式与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不同规模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烘干作业服务面积、烘干作业量、烘干作业时间和烘干生产效益等方面分析烘干机配置模式,为用户配置烘干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一、基本情况1.保有量情况。截至目前,高密市粮食烘干机械保有量达50台套,其中日烘干能力在100—200吨的烘干机30台,占比60%,日总烘干粮食能力达到6870吨,位居全省前列,基本满足本市粮食烘干需求。2.烘干机使用情况。一方面,受近年来粮食价格上升影响,一部分资金雄厚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粮食收储企业等种粮、收粮积极性不断提高,由于收粮、烘干、储粮带来的回报较为可观,由此采购的一批粮食烘干机使用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三秋",为确保辖区内粮食丰产丰收、安全入库,江苏省溧阳市海斌农机合作社调整农机配置应用思路,启动进场粮食烘干自动作业部署,组织购置了3台(套)全自动烘干设备,连同库存4台大型烘干机,与现有烘干机械连接,组合成为自动化烘干工作系统,加大水稻烘干能力,实行"稻谷登场、自动烘干"的连线作业,农家不再依赖"晒干、风干、自然干"的晾谷模式,既降低了劳动强度,又提升了粮食烘干质量,从而让更多农户体验与享受到农机化事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正>粮食烘干是粮食生产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有效措施。浙江省临海市自2009年开始推广使用粮食烘干机,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当地政府配套措施(对辅助配套设施进行补贴)的双重扶持下,粮食烘干机得到了很快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有批处理能力8 t以上的粮食烘干机170多台。粮食生产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基本上都装备了粮食烘干机,粮食烘干机已经成为他们  相似文献   

5.
正1 选型配置(1)机器类型选择:不同的粮食品种可以选用不同的烘干机,如以水稻为主的产区,可选择顺逆流、混逆流等低温大缓苏段烘干机;以水稻、小麦为主的粮食产区可选择混流、混逆流型式的烘干机;如以玉米为主的产区,可选择多级顺流高温快速烘干机。不同的粮食有不同的干燥工艺和不同的烘干温度,根据烘干期粮食数量的多少,也可选择不同型式的烘干工艺和烘干机。如粮食品种多,数量少或粮食分散存放,应选用小型分批(循环)式烘干机或小型移动式烘干机。如品种单一,数量大,烘干期短,应选用大型连续式烘干机为宜。  相似文献   

6.
<正>事故回放:绍兴市一农户汤某,拥有一台粮食烘干机。这台烘干机给汤某的粮食生产带来了极大便利,为及时烘干稻谷、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支出发挥了很大作用。平时汤某对烘干机也是爱惜有加,勤维护、善管理、精使用。但在一次烘干机维护保养时,汤某却  相似文献   

7.
2011年,宁波市鄞州区烘干机的数量和装机容量分别达到了156台和2370t(指潮谷),粮食烘干总量达到了6万t(其中早稻为6500~7000t)。烘干机械的推广,较大程度地减轻了农户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抗灾保丰收的能力,为全区粮食生产提供了一定的保障。烘干机的配置布局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未能真正做到与粮食种植规模的有效结合,使目前烘干机推广的点与面之间布局显得不够合理。特别是早稻收割期间,因稻谷含水率高、时间紧等因素的影响,粮食烘干问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当前塔式谷物烘干机烘干谷物破碎率高、清洁度差等问题,设计一套用于35 t塔式谷物烘干机的气力输送系统,该系统可实现湿粮的装载入塔、烘干后粮食的卸载出塔以及烘干塔内部粮食的循环提升等工艺流程,并通过计算完成主要设备选型,选用Φ1 500 mm的标准型旋风分离器和Φ750 mm的除尘器两级分离,保证烘干塔内谷物的清洁度,选用每转容积50 L的星型定量卸料器,并采用"V"型叶片设计,实现谷物的定量供给和防挤压破碎。计算输送系统理论风机风量1.485 m~3/s,风机压力1.93×10~4 Pa,完成风机选型。通过整机测试,气力输送系统平均提升能力37.3 t/h,满足设计要求,玉米烘干破碎率2.69%,优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粮食机械化烘干现状调研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及时烘干安全入仓"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耕耙播收后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同时,有效的烘干处理对于粮食丰产丰收、提升生产效益、提高加工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安徽省机械化烘干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安徽省烘干机保有量达1.38万台,烘干能力55.2万t,居全国第2位,次于江苏省。近期,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人员开展了粮食烘干机械化现状调研,有关情况如下。1.安徽省粮食机械化烘干发展的主要特点(1)粮食烘干需求旺盛,烘干机数量快速增加。安徽省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粮食烘干机。2006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我国粮食生产中的最后一道环节,收获后及时机械干燥已提上议事日程。农业部部长陈耀邦要求:要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设备,特别是收获机械,粮食烘干设备,农产品精深加工设备的开发与推广工作。 一、粮食烘干应把握的技术关键 (一)优良的产品制造质量是用户的第一选择 谷物烘干机的结构非常简单,无论烘干机体积怎么庞大,但基本上都是由钢骨架、通风装  相似文献   

11.
粮食烘干是粮食储存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今,随着科学的快速发展,使得粮食烘干机智能控制系统成为了许多发达国家粮食烘干的首选,而我国也在逐渐地对粮食烘干机智能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和应用。本文将对粮食烘干机智能控制系统进行较为深入地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江西省农业大县,南昌县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粮食烘干机械化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重点推广项目。为了粮食烘干快速发展,南昌县农机部门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购买粮食干燥设备,并给予补贴。受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影响和粮食生产需求驱动,2016年南昌县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购置烘干设备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据调查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县新增烘干组织9个,总数达到30个,新增烘干机77台(套),  相似文献   

13.
为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已收谷物的质量,浙江省绍兴市积极做好粮食烘干机推广工作,以建立区域性粮食烘干中心为着力点,较好地解决粮食产后干燥保质问题。目前,全市已新建粮食烘干中心服务点35个,新增各类不同型号烘干机47台。  相似文献   

14.
<正>据庐江县2013年农机化统计年报统计,到2013年底,庐江县粮食烘干机保有量340台,占安徽省烘干机保有量的8.3%,位列全省前列,烘干能力为23万吨,是全县水稻总产量的1/3。粮食烘干机的快速发展,为减少粮食损失、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重要支撑。一、粮食烘干机的发展过程庐江县粮食烘干机发展早在2005年就开始起步。那时由于农机补贴的重点是联合收割机和拖拉机及配  相似文献   

15.
<正>前不久,粮食烘干设备及粮油加工机械技术与开发研讨会在郑州召开,来自粮食烘干行业的众多专家、烘干设备企业代表、河南工业大学教授以及种粮农户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粮食烘干机的发展历程、现状及研发趋势。粮食烘干机方兴未艾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国,年总产粮食约6亿吨,在粮食收获后的脱粒、晾晒、储存、运输等过程中损失高达15%,在这些损失中,每年因气候潮湿,  相似文献   

16.
<正>"及时烘干、安全入仓"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耕耙播收后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对于粮食丰产丰收、提升生产效益、提高加工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粮食烘干机械市场炙手可热,安徽省机械化烘干发展势头强劲,烘干机保有量达1.38万台,烘干能力55.2万吨,仅次于江苏省居全国第2。那么,从安徽省农  相似文献   

17.
(1)5HZP-6型粮食烘干机 由广东省南海农机厂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改进设计的再循环批量式粮食烘干机,是我国目前最新式的粮食烘干设备。该机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质量好、油耗少、安全可靠,一次能烘干到安全水份。并能一机多用,可烘干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豆类等。适用于农村联户、农场、粮仓及种子、饲料加工厂等使用。 (2)5HY-5型谷物烘干机 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机科研室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18.
小型粮食烘干机的现状及发展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国内外粮食烘干设备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小型粮食烘干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探讨目前我国小型粮食烘干机发展的推动因素,最终提出了小型粮食烘干机发展的战略思路,并提出建议及展望。  相似文献   

19.
8月18日,江华瑶族自治县白芒营镇五庵岭村矗立着2个醒目的塔式建筑,这是该县种粮大户肖正志引进的第一批2台NEWPRO-120H粮食烘干机安装投入烘干作业。每台享受购机补贴8万元,烘干量为12t。粮食烘干机的落户,标志着江华山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丰产丰收,新干县加大粮食烘干机具的推广,着力解决粮食生产"最后一公里"问题——机械烘干。新干县2013年粮食总产量33.45万吨,现有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7家,还有一些种粮大户自己加工销售,均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2010年,合肥金锡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3台批处理量12.5吨的粮食烘干机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正式落户新干县金谷优质稻专业合作社,标志着该县粮食烘干业正式启动,当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此后,全县掀起安装了粮食烘干机的高潮,到2013年年底,总计安装了62台,补贴了29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