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复方中草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试验以解淀粉芽孢杆菌与干酪乳杆菌两种益生菌为菌种,固态发酵含有益母草、黄芪、当归等中草药组成的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作为试验组[按中药发酵基料2%接种量(V/W)接种发酵菌株种子液],对照组接种2%(V/W)的空白培养基,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比色法,以芦丁作为对照品,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以葡萄糖作为对照品,测定多糖含量;采用雷氏盐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考察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及回收率,比较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经混合益生菌发酵后中草药活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复方中草药中总黄酮、多糖、总生物碱的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及回收率均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试验组与对照组中草药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3.085±0.005)mg/g和(2.175±0.005)mg/g,多糖的含量分别为(47.966±0.006)mg/g和(25.216±0.006)mg/g,总生物碱的含量分别为(3.752±0.002)mg/g和(3.032±0.002)mg/g,试验组总黄酮、多糖及总生物碱的平均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咖啡酸衍生物可溶于水,具有抑菌、杀菌等生物活性。利用自行合成的壳聚糖咖啡酸衍生物处理桑椹鲜果后测定其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为寻找新的桑椹保鲜剂提供理论依据。采摘的桑椹鲜果分别经5 g/L壳聚糖咖啡酸衍生物、5 g/L壳聚糖+0.225 g/L咖啡酸的混合物、5 g/L壳聚糖、0.225 g/L咖啡酸和蒸馏水处理后低温(4℃)储存,于不同时间段测定各处理组桑椹鲜果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花青素、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及含水率。结果表明,5 g/L壳聚糖咖啡酸衍生物溶液处理可以减缓桑椹鲜果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花青素含量及含水率的降低速度,并在一定程度提高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至储存第18天桑椹鲜果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花青素含量分别是蒸馏水对照组的1.25倍、1.40倍、1.93倍,至储存第15天时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分别是蒸馏水对照组的1.21倍、1.26倍。试验结果提示:壳聚糖咖啡酸衍生物用于桑椹鲜果的保鲜可以较好地保护桑椹的营养保健品质。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生产上提供高品质的果桑品种资源,以二倍体果桑品种红果1号为对照,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新育成的四倍体果桑品种嘉陵30号及其亲本二倍体果桑品种中桑5801桑椹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进行检测与比较。嘉陵30号和中桑5801的桑椹中均含有包括6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在内的12种氨基酸,除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外,嘉陵30号桑椹中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中桑5801,其中鲜味类型氨基酸、具有药用功效的氨基酸、参与骨骼肌代谢的支链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比中桑5801提高了约8倍、1.6倍、0.5倍;嘉陵30号桑椹中的丝氨酸、半胱氨酸、甲硫氨酸的含量比红果1号高,甘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的含量与红果1号相当,但总氨基酸及鲜味氨基酸、药效氨基酸、支链氨基酸3种类型氨基酸的含量低于对照红果1号。检测结果表明,四倍体果桑新品种嘉陵30号桑椹中的氨基酸种类及含量丰富,具有开发利用价值;通过对果桑染色体的加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桑椹中的活性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4.
几个果桑品种桑椹中的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椹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中的多酚、黄酮类物质能够抗脂质过氧化,起到延缓衰老及润肤美容的功效。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生产上大面积栽植的4个果桑品种鲜桑椹中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总还原活力进行测定,4个品种鲜桑椹中的总多酚含量以及氧化还原能力大小依次为红果2号、大10、5801、红果1号,总黄酮含量大小依次为红果2号、大10、红果1号、5801,其中红果2号桑椹中的总多酚、总黄酮和维生素C的质量比分别为3.683、4.095、3.164mg/g。测定结果可作为桑椹制品原料选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疆药桑黄酮和多酚的提取与分析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技术和分光光度法.对新疆药桑桑果、叶片和枝条等不同器官的黄酮、多酚类化合物进行提取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药桑同一株树体桑果、叶片和枝条等不同器官间的黄酮和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叶片黄酮和多酚类含量最高、枝条次之、桑果中最低;研究目的为新疆药桑桑叶,桑枝,桑椹的药用功效机理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归属黑桑种(Morus nigra L.)的药桑是新疆蚕区特有的天然44倍体(n=7)桑种质资源,药桑的桑椹是广为应用的传统中药,其中桑椹总多酚是重要的药效成分。以药桑的桑椹为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提取桑椹总多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 Burman分析明确影响药桑桑椹总多酚提取得率的3个主要因素是提取次数、超声波处理温度以及乙醇体积分数,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Box-Behnken试验)确定药桑桑椹总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次数3次,超声波处理温度67℃,乙醇体积分数77%。采用优化的工艺条件提取药桑桑椹总多酚的提取得率达到3.72%,与试验模型预测值(3.77%)的相对误差仅有1.43%。以此优化的工艺条件提取11个桑品种的桑椹总多酚,结果显示药桑桑椹的总多酚提取得率最高,较提取得率最低的品种高出137倍。对药桑桑椹总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其对ABTS、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还原能力比VC更强(P0.01),显示药桑桑椹总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实验测定了蚕豆、鬼针草、罂粟、油菜、野玫瑰、茶花、落葵薯、沙枣、杏花、党参、玉米十一种蜂花粉中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总黄酮采用硝酸铝比色法测定,总多酚采用福林酚法测定。结果表明十一种蜂花粉中总黄酮含量在4.75~32.39 mg/g之间,总多酚含量在6.14~38.69 mg/g之间,其中野玫瑰蜂花粉总黄酮含量(32.39 mg/g)和总多酚含量(38.69 mg/g)都为最高,蚕豆蜂花粉总黄酮含量最低,党参蜂花粉总多酚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8.
以果桑品种大十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发育时期桑椹中总酚类物质、总黄酮及多酚单体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幼果期桑椹中含有较高的总酚类物质和总黄酮物质,随着果实的成熟,合成速率逐渐减慢,全红期又开始大量积累。多酚单体在半粉期含量最高。桑椹成熟过程中半粉期的总黄酮物质、绿原酸、芦丁、槲皮素和龙胆酸含量都是最高的,可以作为一个特殊时期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中药的使用效率,降低临床的使用成本。采用藿香、半枝莲、陈皮、甘草四味药材,并利用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进行发酵,在波长510 nm处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法显色,在波长490 nm处测定总多糖含量。结果显示,经发酵后,半枝莲、陈皮、甘草的总黄酮含量均有所下降,且藿香中总多糖含量有所下降。陈皮水提液及乳酸杆菌发酵提取液中总多糖含量最高,其次是甘草乳酸杆菌发酵液的总多糖含量21.33 mg/g,半枝莲水提液73.97 mg/g,除陈皮外,其余三味药材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总多糖含量极低。由此可知,枯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发酵后会显著降低半枝莲、陈皮、甘草的总黄酮提取量,对藿香的影响不明显;经乳酸杆菌发酵后,显著提高半枝莲,甘草的多糖提取量;枯草芽孢杆菌几乎不能促进以上中药的多糖释放。  相似文献   

10.
桑椹发酵饮料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桑椹、柠檬、糖、蜂蜜等为主要原料,通过自然发酵研制桑椹发酵保健饮料.以黄酮含量、多酚含量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制备桑椹发酵饮料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新鲜大10桑椹、柠檬和红糖质量比20∶2∶5,在30℃避光条件下自然发酵100 d.得到的桑椹发酵饮料中生物活性物质黄酮质量浓度为912.45 μg/mL,多酚质量浓度为266.41 μg/mL,其果香浓郁,酸甜适宜,综合评分为92.44分.该结果可为桑椹发酵饮料工业化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桑椹酒的酿制工艺与方法,以桑椹鲜果为原料,利用现代发酵工艺酿制获得桑椹酒,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桑椹酒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硒、花青素、白藜芦醇等营养成分,其中氨基酸总含量为1 885.1 mg/L,花青素含量为10.8 mg/L,白藜芦醇含量为2.0 mg/L,另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等;桑椹酒营养成分十分丰富,符合人们养生保健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华东蚕区5个栽培桑品种叶片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药用价值较高的桑叶原料,对华东地区的5个主栽桑品种不同采摘季节、不同叶位桑叶中的总黄酮和总生物碱等主要活性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比较这些活性物质含量在品种之间以及不同季节、不同叶位间的变化规律。测定供试桑品种桑叶样品中的总黄酮质量比在1.94~3.34 mg/g之间;总生物碱质量比在4.23~6.85 mg/g之间,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质量比在1.89~3.06 mg/g之间。同一品种不同叶位桑叶中活性物质的总含量存在明显梯度,即上位叶中的含量中位叶中的含量下位叶中的含量。同一品种在不同季节采摘桑叶中的活性物质含量也存在差异:春季上、中位桑叶中的DNJ和总黄酮含量略高于秋季桑叶;总生物碱含量则是秋季桑叶高于春季桑叶。综合评价不同采样方式桑叶活性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认为,春季桑叶样品中,桑品种湖桑32号的上、中位叶及金10的下位叶中活性物质含量较高;秋季桑叶样品中,桑品种新一之上、中位叶及金10的下位叶中活性物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定武威市人工种植紫花地丁与野生紫花地丁中总黄酮、总多糖及香豆素类成分秦皮乙素,评价人工种植紫花地丁的品质,为人工种植提供参考。分别取武威人工种植的在不同季节采收的4批紫花地丁及野生紫花地丁,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及HPLC法测定紫花地丁中总黄酮、总多糖及秦皮乙素含量。结果显示,4批人工种植紫花地丁及野生紫花地丁样品总黄酮分别为22.33 mg/g、20.25 mg/g、15.25 mg/g、18.95 mg/g、24.48 mg/g;总多糖含量分别为5.15 mg/g、4.77 mg/g、2.85 mg/g、4.94 mg/g、5.53 mg/g;秦皮乙素含量分别为224.58μg/g、208.52μg/g、98.78μg/g、185.42μg/g、214.33μg/g。与野生紫花地丁相比,春秋两季采收的人工种植紫花地丁中总黄酮、总多糖及秦皮乙素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夏季采收的紫花地丁总黄酮、总多糖及秦皮乙素含量差异显著性(P0.05),说明春秋二季采收的紫花地丁可以替代野生紫花地丁。  相似文献   

14.
桑树次生代谢产生的萜类、酚类和生物碱等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研究利用桑树细胞体外高效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方法与技术,有助于实现对桑树药用活性成分的规模化开发利用。在建立桑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的基础上,向桑悬浮细胞系的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冠菌素(COR),以促进细胞中次生代谢物的积累。试验结果表明,用5.0μmol/L COR诱导处理后桑悬浮细胞培养体系中总黄酮的质量浓度达到最高值(0.630±0.003)mg/m L,比对照组增加86.43%(P0.05);1.0μmol/L COR诱导处理组桑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总酚质量浓度分别达到(23.50±0.49)mg/L、(56.71±1.52)mg/L,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264%和50.27%(P0.05);50.0μmol/L COR诱导处理组桑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达到4 595.3 U/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几种浓度COR诱导对桑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的多糖积累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试验结果提示:COR作为诱导子能够增强桑悬浮细胞中总黄酮、总酚和生物碱类次生代谢物的合成与积累,且细胞的SOD活性亦显著提高,尤以低浓度(1.0μmol/L)COR的诱导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殷浩  佟万红  王振江  李勇  刘刚  黄盖群  危玲 《蚕业科学》2011,37(6):1106-1110
以10个果桑品种为材料,检测成熟桑椹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桑椹中的3种活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选择活性成分含量较高的红果2号和蜀椹1号为材料,自盛花期后采样检测桑椹发育成熟过程鲜果肉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红果2号和蜀椹1号盛花期后第3天的果肉中,DNJ质量分数分别为0.074 1%和0.072 5%,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DNJ含量逐渐降低,2个品种盛花期后第31天果肉中的DNJ含量比第3天的样品分别下降了49.80%和58.90%;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红果2号和蜀椹1号果肉中的总多糖含量逐渐增加,至盛花期后第27天达到最大,总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9.572%和10.276%;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红果2号和蜀椹1号果肉中的总黄酮含量呈现双峰变化,盛花期后第11天和第27天,果肉中总黄酮的含量达到峰值,质量分数分别为0.313%、0.444%和0.264%、0.326%。另检测红果2号和蜀椹1号成熟桑子中的DNJ含量远远高于果肉中的含量,但总黄酮含量却远远低于果肉中的含量,且未检测到多糖。依据检测结果初步认为,盛花期后第27天的桑椹是生产药食两用桑椹食品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16.
张建芬  柯薇  陈虹 《蚕业科学》2023,(2):174-181
为缓解桑椹难以储藏的问题,丰富红茶菌功能饮料种类,以新鲜桑椹、茶糖水为主要原料,通过红茶菌发酵研制桑椹红茶菌功能饮料。发酵饮料兼具浓郁果香和清新茶香,口感酸甜适宜,色泽鲜亮,感官评分为90.2分。25℃发酵12 d,制备的桑椹红茶菌发酵饮料菌体浓度低,还原糖质量浓度为3.04 mg/mL,pH为2.65,总酸质量浓度为22.8 mg/L。发酵12 d时总多酚、总黄酮和花色苷含量趋于稳定。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桑椹红茶菌饮料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较好,且具有一定的还原力。抑菌活性试验表明,发酵12 d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1.34±0.05) cm和(1.35±0.14) cm。体外酶抑制试验表明,发酵12 d时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达到60.6%,对脂肪酶抑制活性达到82.2%。该结果可为桑椹红茶菌发酵功能饮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适合药食用途开发的桑树品种,以广东桑、鲁桑、白桑和鸡桑4个桑种的98份桑树品种资源为材料,分别采用雷氏盐比色法和柱前荧光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各品种资源的桑叶总生物碱含量和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进行测定。98份桑树品种资源桑叶中的总生物碱和DNJ含量从总体上符合正态分布,4个桑种间以及多倍体和二倍体桑树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品种资源间差异明显,其中白桑种的育7803的桑叶中的总生物碱和DNJ含量最高,分别为3.74、1.54mg/g,桑叶中的总生物碱质量比>3.00 mg/g的还有广东桑种的抗锈3,DNJ质量比>1.00 mg/g的还有广东桑种的黑皮桑、抗锈2和白桑种的阿2。这些桑树品种资源适合用于桑叶的药食用途专用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测定20种牡丹叶中总黄酮、总酚和芍药苷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试验以20个不同品种牡丹叶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总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芍药苷的含量,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其抗氧化能力;采用相关系数法对不同品种牡丹叶中总黄酮、总酚、芍药苷的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聚类评价。结果显示,20种牡丹叶中总黄酮含量为20.71~54.03 mg/g,总酚含量为68.31~188.19 mg/g,芍药苷含量为20.50~45.10 mg/g。牡丹叶中总黄酮、总酚、芍药苷的含量与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半抑制浓度(EC50)均具有显著负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将牡丹叶聚为4类,按花株色系差异存在一定的聚类。研究表明,牡丹叶中总黄酮、总酚和芍药苷的含量可作为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的指标性成分。  相似文献   

19.
以7个地区的"农桑14号"桑叶和4个地区的"强桑1号"桑叶为原料,采用比色法分别测定了桑叶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桑叶提取液清除DPPH、清除ABTS能力和FRAP等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产地不同桑叶总酚、总黄酮的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差异,其中江西永新地区"农桑14号"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家蚕茧层中因含有黄酮类和其它酚类物质而具有抗氧化活性,被广泛用作化妆品和保健织物生产的原材料。对10个彩色茧家蚕品种和4个白茧家蚕品种茧层提取液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并分析其量效关系,为筛选茧层中富含多酚类物质的家蚕品种及建立快速简便的茧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提供参考。不同茧色家蚕品种茧层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和茧层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存在明显差异:以绿茧品种最高,平均总多酚质量比为12.756 mg/g,其中总黄酮质量比为1.920 mg/g,总抗氧化活性达294.285 U/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48.583%;白茧品种最低,平均总多酚质量比为1.175 mg/g,其中总黄酮质量比为0.352 mg/g,总抗氧化活性仅有42.600 U/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17.258%;金黄茧和红茧品种居中。不同茧色品种茧层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与其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揭示家蚕茧层中的酚类物质是其抗氧化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可通过测定茧层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评价不同品种茧层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