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严格地说,水稻新品种引进推广工作应包括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等程序,一般一个新品种从引进到推开往往需要三四年的时间。由于水稻新品种的大量涌现,在品种选择的余地大大增加的同时,也给新  相似文献   

2.
田淑华 《华北农学报》2004,19(Z1):144-145
松粳6号是兴安盟农业科学研究所2001年从黑龙江省农科院第二水稻研究所引进的优质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抗病性强、分蘖力强、米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强、活秆成熟等特点,通过4年的试验、示范,适宜在兴安盟地区2550~2650℃积温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对水稻品种更新换代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种子世界》2014,(12):57-58
2014年,重庆市渝北区开展了43个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新品种的展示和示范工作,其中,展示品种29个,示范品种14个,选出了水稻深两优5814、川农优298、玉米渝单32、隆庆159等一批高产优质、安全性好、抗性强的新品种18个,并将在2015年粮食生产中重点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姚红宇  蔡文勇  黄洪良 《种子》2006,25(8):110-110
如何在相同的生产投入下选用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业经济效益,是我们农技工作者目前要做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农业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玉屏县,农业技术比较薄弱,用于生产的水稻品种都还是一些种植多年的老品种,这些品种已经逐渐失去其高产、优质、抗性强的优势。为实现品种的更新换代,在省、地种子总站的关心和支持下,我站在5年时间内引进45个杂交水稻新品种,并列为《国家级水稻新品种丰产示范及展示》项目进行专题研究,此项目通过展示、示范、大面积示范推广等形式从中筛选出适合我县自然条件,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的水稻新品种,为加快我县水稻新品种更新,进一步推动品种的新老交替,实现良种良法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涪陵的杂交水稻在1995年完成了第三次换代推广应用;杂交玉米在1997年也完成了第三次换代推广应用。现在正在开展第四次换代工作。种子公司配备较强的技术力量进行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分析比较,以可靠的科学依据,使引进的新品种发挥出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快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为广大农户提供更多的优质高产品种, 2002- 2003年南京神州种业有限公司通过品比试验筛选了一批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供各级农业推广部门选择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合上海需要的优质水稻新品种,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选择上海近年新审定或是品种试验中表现突出的新品种进行展示示范。经过12年的探索,已逐步形成具有上海都市农业特色的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体系,展示示范中表现突出的‘松早香1号’‘沪早香软1号’‘松1018’‘青香软粳’‘银香38’‘沪软1212’等适口性佳的软米品种,‘申优28’‘沪香粳106’‘金农香粳1267’等优质粳稻品种,已成为上海近年主推水稻品种,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也得到充分应用。新品种展示示范为推动上海水稻高质高效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南阳市水稻品种利用及推广经历的4个发展阶段入手,提出南阳市水稻品种发展趋势应以优质、高产、高效、多抗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为突破口,注重稻米外观品质、适口性、产量和综合抗性,以优质籼稻品种为主导,其他类型品种为辅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衡阳县镉污染现状及水稻控镉具体做法,从加大低镉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加大低镉品种政府采购、大力推进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加强对低镉吸附品种臻两优 8612 的推广等方面对衡阳县水稻低镉品种推广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分析,指出低镉水稻品种推广应用既安全利用了耕地,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黔东武陵山区立体农业特征明显,稻瘟病发生频繁的特点,特别是种子市场放开后,农民科学选用良种难度加大的实际,铜仁地区逐步构建了以"新品种引种筛选试验→新品种展示示范→确立主导品种→发布<农民"双杂"用种指南>→品种退出"为主要内容的公益性水稻新品种筛选及推广体系,有效促进了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鲜食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玉米品种结构,加快鲜食玉米新品种推广,我们于2002年春季引进一批鲜食玉米新品种进行试验试种,以便鉴定新引进品种在本地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和品质特性,为品种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加大新品种宣传和推广力度,加快新品种更新更换速度,充分发挥新品种对农业增产的作用,2008年江西省永修县农业局种子管理局承担了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江西省农业厅种子管理局共同组织的《江西省2008年国家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项目》。试验期间详细观察了各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等农艺性状,为赣北地区引进推广早稻品种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现将国家展示示范的新品种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静 《中国种业》2021,(2):12-14
辽宁省以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项目为重要支撑,构建覆盖全省主要生态区的玉米新品种展示示范网络,完善玉米品种跟踪评价体系,科学公正推介玉米新品种,一大批优异品种在辽宁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品种更新更换速度由8~10年缩短到3~4年,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提高到46%。对辽宁省玉米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全面总结了工作的主要成效和经验,查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展示示范网络、建立跟踪预警评价体系、加强宣传推广服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德国啤酒大麦品种性状评价及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德国啤酒大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优势及产量潜力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与评价,提出了直接应用与间接利用的指导性建议。根据多年的引种实践经验,我们有针对性地从德国引进啤酒大麦品种32份,经过连续近10年的试验研究,筛选出一批优异种质作为育种材料间接利用,选育出垦啤3号新品种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另外选育出1个新品系拟参加甘肃啤麦产区旱地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5.
张弘 《中国种业》2012,(11):54-55
西峡县种子技术服务站引进了水稻新品种进行展示示范,试验结果表明6个品种产量均高于当地大田栽培品种,超级稻表现较高的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16.
石峻 《种子》2006,25(9):97-97,99
铜仁地区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地带过渡的斜坡上,是武陵山区的腹心地带,农业生产常年受“倒春寒”、“伏旱”、“秋风”及其流行性病害的危害.同时,铜仁地区又是一个典型的立体农业结构,常年水稻种植面积10万hm^2左右,旱作面积9万hm^2左右.近年来,由于受自然气候因素影响,中高海拔地区稻田种植面积有所下降.为此,为了引进适宜我区中高海拔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解决我区中高地区水稻种植品种相对较单一的局面和常年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问题.2003~2004年地区种子公司、地区种子管理站结合本区土壤分布结构及生态气候特点,从中国水稻研究所、国丰杂交水稻育种中心引进产量较高、抗性较好、生育期相对较短、适应性较广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国丰一号”在我区进行多点试验示范种植,其大田表现较好,迎得广大用种户好评,从而缓解了我区中高海拔地区对水稻品种产量、抗性、生育期相冲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汪群辉 《种子科技》2001,19(2):89-90
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及农业结构调整 ,种植业正发生重大调整与变化 ,朝着质量效益型方向发展 ,要求农作物品种优质化、多样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后 ,种子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适时引进推广新品种 ,做好品种更新换代 ,是种子公司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种子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手段。祁门县种子公司近年来在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引进试种品种达上百个 ,选定推广的品种有 30多个 ,包括粮、棉、油、蔬菜等作物品种 ,其中水稻、油菜、玉米、棉花已更新 3次 ,还增添了不少新特蔬菜品种。通过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特优107水稻系福建省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龙特甫A不育系与恢复系漳恢107配制的晚籼三系杂交稻品种,2008年晚季、2009年晚季参加漳州市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2010年晚季参加漳州市水稻新品种生产试验,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区域审定(闽审稻2012E03(漳州)。2013年早季我站引进在水稻新品种展示点进行展示,2013年晚季在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核心示范片进行示范3hm2。该品种在我市展示示  相似文献   

19.
《种业导刊》2008,(11):48-48
上海市农科院培育的超高产水稻新品种“花优14”“申优繁15”,最近顺利通过专家验收。目前,这两个新品种水稻已在沪栽种超过千亩,明年示范面积将会达到万亩,2010年后逐步成为上海市和长三角地区全面推广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2010年河池市水稻品种引种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池市水稻品种引种试验旨在鉴定水稻新品种在河池市的生育期、稳定性、丰产性、抗性及其他重要特性表现,为评价水稻新品种在河池市的适应性和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10年广西河池市水稻品种引种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