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了提高日光温室土地利用效率、增加草莓种植效益,结合草莓种植环境特点,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了日光温室草莓套种甜瓜高效栽培模式,可在5月中旬草莓拉秧后继续采摘甜瓜,通过套种延长了日光温室作物采收时间、增加了复种指数.通过合理的茬口安排、适宜的品种选择、高效的水肥管理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实现草莓种植每...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升日光温室果蔬生产的景观效果,增强市民的体验乐趣,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近几年不断示范推广草莓套种栽培技术,其中草莓套种羽衣甘蓝是景观效果最突出、改善日光温室采摘环境最明显的套种模式。通过品种选择、自行育苗、温室前后脚定植、变色调温、水肥共管、连续采摘等措施的运用,显著提高了设施温室的生产效率,充分发挥了羽衣甘蓝色彩艳丽、冠幅丰满、适应性强、采摘期长的品种特性,取得了水肥高效、省工降费、优质丰产的可喜成果,深受种植农户及采摘游客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王红霞 《中国蔬菜》2009,1(15):46-47
日光温室草莓套种甜瓜高效种植模式每667m2产草莓1200kg、甜瓜2000kg,产值达2.8万元以上,比单一茬草莓增收5000元左右。该模式在北京市推广面积已达到133.3hm2,尤其在观光采摘园区,得到广大草莓种植户的认可,因草莓采收期正值春节前后,产值较高,再加上增加一茬甜瓜,不仅增加了收益还延长了观光采摘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日光温室栽培技术的提高,我们开展了日光温室草莓套种西葫芦生产模式,该模式增加了冬春淡季蔬果供应,通过高产高效栽培试验,有效挖掘了日光温室的生产潜力,草莓667m2产量2000~2500kg,西葫芦667m2产量3500~4000kg,经济效益显著,发展前景广阔。本文从土地准备、播种、管理、病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西瓜套种草莓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日光温室草莓套种西瓜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光温室草莓套种西瓜栽培,是北京市昌平区蔬菜办公室及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近几年来通过试验总结出的一种新的高效栽培模式,其中草莓于8月中下旬-9月上旬定植,元旦、春节开始采收,西瓜于草莓采收的中后期即2月下旬定植,5月中下旬采收,每栋日光温室(400 m2)可增加产值4 000~5 000元,实现每667 m2日光温室产值在2.5万~3万元.此种种植模式充分发挥了日光温室的增产潜能,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草莓日光温室的利用效率及种植收益,促进水果苤蓝这一特菜品种的推广种植,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经过多年试验探索,总结出日光温室水果苤蓝与草莓套种的栽培模式。水果苤蓝再生栽培是对传统水果苤蓝栽培、采收方式的改进,使得苤蓝可以一次定植两次采收,技术简单,操作容易,单位面积产量高,兼具减少人工、降低成本的特点,适合观光采摘园区应用,结合采摘销售方式,所获收益更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探索南果北植、南菜北种技术,丰富北方菜果市场供给,同时创新设施种植模式,改善传统生产效率下降、连作障碍凸显等弊端,北京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引进南方甘蔗种植技术的同时,大胆尝试,探索出了日光温室甘蔗套种西瓜种植模式,并获得操作管理简单,667 m~2效益达到8万元的显著效果。设施甘蔗套种技术如果在草莓采摘园区内与草莓种植进行1年期轮作,同样能够起到轮作倒茬的目的,从而减轻连作障碍,丰富采摘品种,适合在有观光采摘需求的园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史有艳  李士琴  张广亮 《蔬菜》2012,(10):11-13
为了提高复种指数,多向土地要效益,滦南县根据草莓、番茄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要求相近的特点,摸索出一套日光温室草莓套种番茄高效栽培模式。从理论依据、茬口安排、草莓栽培技术、番茄栽培技术等方面对该种植模式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摘要:为提高日光温室草莓土地资源利用率、 提升种植效益,总结出了日光温室草莓与鲜食玉 米套作技术,每667 m2 套作鲜食玉米可收获鲜穗约 3 200穗,经济收益可增加3 000元以上,通过严格 的产地环境把控,合理的茬口安排,适宜品种的选 择,对套种过程中温、光、水、肥管理等关键环节 进行了系统介绍,以供种植户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在原有草莓单一种植基础上套种洋葱、鲜食玉米、水果苤蓝、羽衣甘蓝和小型西瓜等蔬菜,经济效益显著。其中以套种水果苤蓝纯收益最高,套种羽衣甘蓝纯收益较低,但能增加景观效果,增强生态效益。近年来,北京市昌平区以改善草莓栽培土壤环境,减轻连作障碍,增加设施复种指数,提升园区景观性,提高种植户收益,拓宽消费者采摘选择性为目标,集成推广草莓与多种蔬菜作物套种技术,目前共研究套种模式12种,重点推广草莓套种洋葱、草莓套种鲜食玉米、草莓套种水果苤蓝、草莓套种羽衣甘蓝以及草莓套种小型西瓜5种模式;开展不同定植期、不同种植密度、不同品种筛选、不同套种模式比较等试验20余项;集成推广配套的相关技术,如集约化育苗技术、水肥管理技术、全程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栽培环境调控技术、植株管理等技术14项,成为国内外草莓与多种蔬菜作物套种技术的先进集成示范地。  相似文献   

11.
王一鸣  缪鑫  陈娟  宋锐  付伟  林熊  唐建 《蔬菜》2023,(1):10-12
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对紫薯“内17-71”产量的影响,探索其最佳扦插方式及栽培密度,比较研究了不同扦插方式(正插3、5、7节和倒插3、5、7节)及不同株距(17、20、25、33、50 cm)对“内17-71”藤叶和薯块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正插或倒插处理,藤叶667m2产量均随扦插节位的增多而增加,其中正插5节、正插7节处理较高,分别为1 840.03、2 539.05 kg;且其薯块667 m2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1 840.92、1 987.66 kg。随着栽培密度的提高,藤叶和薯块667 m2产量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大中薯率则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株距25、20、17cm处理的薯块667m2产量分别为1 967.65、2 164.97、2 045.47 kg,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综合考虑种植成本及市场对大中薯的需求变化等因素,紫薯“内17-71”的栽培方式以株距20~25 cm、行距100 cm,正插5~7节为宜。  相似文献   

12.
孙学保 《中国甜菜》2014,(2):46-47,58
研究了饲用型甜高粱在不同种植模式条件下(全膜双垄沟灌栽培、全膜覆盖平作栽培、露地栽培)对土壤含水量、植株外部形态及产量的影响;单茬收割以及不同株高条件下2茬收割、3茬收割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能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水,使植株茎秆含糖率增加,显著增加株高和产量,尤其全膜覆盖平作处理较露地栽培水分利用效率高70.52kg/(mm· hm2),增产41.74%.收获两茬产量要比收获1茬高10.98%,比收割3茬高18.64%;在收割两茬的情况下,头茬株高150cm时刈割总产量比头茬株高200cm时刈割总产增产4.49%.在生育期只有150d左右的区域,饲用型甜高粱可选择两茬或单茬收割,头茬在株高150cm左右收割,二茬收割时间在早霜来临之前.  相似文献   

13.
郑植 《蔬菜》2021,(6):66-69
为了解山东省泰安市大棚甘薯种植现状,促进泰安市甘薯产业发展,对泰安市大棚甘薯种植的自然优势进行分析,总结泰安市大棚甘薯种植情况,结合实际指出大棚老化严重、大棚病虫害绿色防控欠缺、大棚土壤恶化、闲置土地无法利用等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如加强监管、大棚改造升级、合理轮作、科学施肥、合理配置资源等。  相似文献   

14.
以番茄为试材,在日光温室越夏茬土壤起垄纸膜覆盖条件下,对番茄单双行种植和株行距参数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种植结构对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品质及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以期探索日光温室纸膜覆盖下番茄适宜种植结构。结果表明:单行种植模式下,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显著增加,最低密度处理(3.00株·m-2)产量最高。双行种植模式下,密度处理对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最高密度处理(3.90株·m-2)产量最高。在最高密度处理下,番茄在0~20 cm土层的根系占总根系量85%以上,双行模式的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单行种植模式,差异主要表现在0~10 cm土层内。单行低密度处理和双行高密度处理产量较高且相近,但双行低密度种植模式利用根系生物量积累,种苗成本低,利于管理,因此在宁夏日光温室番茄越夏南北垄向栽培中,推荐采用3.00株·m-2密度、单行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河北省甘薯种植品种单一、品种退化严重造成的病虫害加重、品质下降、产量和效益降低等现象,通过广泛收集国内外甘薯种质资源,坚持数年开展田间种植观察、鉴定及杂交育种、系统选育等工作,培育出了优质、高产、抗病且适合河北省种植的品种——石甘薯1号。植株呈匍匐状,生长势中等,抗蔓割病、根腐病、黑斑病,薯块下膨纺锤形,薯皮浅红色,薯肉白色,平均667 m2产量2 239.4 kg。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总结出了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包括整地做畦,定植方法、草害防治、肥水管理、控旺促根、病虫害防治、科学收获等7项措施,有力保障了石甘薯1号的高产、优质及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在连栋大棚中立体套种苦瓜、大白菜、芹菜对土地利用率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套种栽培模式土地利用率可达175%;常规苦瓜栽培模式1hm2种植13500株,产量为46200kg;套种模式1hm2栽苦瓜6750株,产量达78450kg,比常规栽培增产69.81%,1hm2净收入132960.0元,比常规栽培增收346%,效益明显高于常规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缓解大棚西瓜种植造成的土壤连作障碍,降低西瓜种植户租地成本,减少大棚搭建和拆除用工,提高棚架及棚膜的利用率,东台市以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创建项目为契机,集成"有机肥+配方肥+水肥一体化"优化施肥技术,推广大棚春西瓜-秋西瓜两种两收连作高效栽培模式。采用该栽培模式,每667 m^2两茬产值在22 000元,净收入12 500元,比传统模式下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20%,增效3 200元,提高了农民种植西瓜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吴越莉  成妍  张敏 《蔬菜》2023,(6):67-69
为筛选出适宜晋中地区早春塑料大棚种植的甜椒品种,特收集9个新选育的甜椒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且以欧美特为对照,对品种的植物学性状、果实商品性、产量、抗病性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方兴065、方兴九号和晋椒201这3个品种适宜晋中地区早春塑料大棚种植,其中方兴065畸形果率最低,产量最高,667 m2产量6 526.04 kg,比对照增产12.98%;晋椒201单株结果数最多,植株生长势最强,667 m2产量6 410.94 kg,比对照增产10.99%;方兴九号综合抗病性最强,果实商品性好,667 m2产量6 393.23 kg,比对照增产10.69%。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促进忻州地区薄皮甜瓜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在介绍移动大棚结构、优势、经济效益等的基础上,总结了1套适合忻州地区薄皮甜瓜种植的栽培模式,主要内容包括选地、整地、施基肥、播种育苗、苗床管理、定植、植株调整、坐果期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采收等。移动大棚的推广应用克服了设施栽培中的土壤连作障碍;加之适宜栽培技术的应用,实现1350 m2的大棚早春1个生产季生产商品甜瓜约5000 kg,产值在3.0万~4.0万元,且设施栽培的薄皮甜瓜上市早,效益好,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20.
立足蔬菜生产一线,以新品种选育、栽培形式改良、示范推广为技术节点,探索总结了1套水果苤蓝春大棚3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通过在大棚内加盖第2层膜和地膜,与外棚膜一起形成3膜覆盖保温结构,为苤蓝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与传统露地、地膜覆盖栽培相比,定植时间从3月中旬、3月下旬提前到2月上中旬,667 m2产量4 000 kg以上,产值9 600元以上,实现了水果苤蓝早种早收,高产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