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制定优惠政策增强发展活力──庆阳地区采取措施扶持子午岭林区建设尉祖庚庆阳地委、行署于1993年11月在子午岭林区的正宁县专门召开了子午岭林业建设工作会议,全区党政工群各界人士共聚林区,同商振兴子午岭林区的林业建设大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深化改革,增强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子午岭林区各国营林场现实情况的调查,针对国营林场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子午岭林区国营林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子午岭林区林虫区系组成和区划特征,结合主要树种害虫危害特点,提出了预防和除治子午岭林区森林害虫的3项措施。  相似文献   

4.
子午岭情思     
子午岭情思张智永我离开子午岭已经多年了,可她给我留下的印象却总是淡漠不了。使我对她如此留恋的不单是她的巍峨雄伟,苍翠墨绿,也不是她的青秀、花香鸟语,而更多的却是用她那丰富的宝藏、坚毅的性格哺育了我,磨练了我。至今使人对子午岭有大山一样深厚的情思。还在...  相似文献   

5.
林海捕狼     
隆冬季节,一只披着人皮的“恶狼”,突然窜至陇东高原的子午岭林区,偷盗、抢劫、强奸,无恶不做。公安机关闻警而动,跟踪觅迹。1998年10月13日上午10时左右,甘肃省子午岭林业公安局接到辖区湘乐林业派出所报告,地处子午岭山脉、马莲河流域的桂花塬林区连续...  相似文献   

6.
子午岭林区林虫区划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子午岭林区林虫区系结构及林虫进行水平划分论述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梁峁顶部群落区、干旱阳坡群落区、较湿润阴坡群落区、沟道群落区4区的主要林虫种类及其危害特征,提出了子午岭林区今后开展森林害虫防治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对子午岭林区影响油松人工林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认为在该区影响油松生长的主导因子是坡向,海拔次之。运用数量化理论(Ⅰ)编制了“子午岭油松立地质量得分表”,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油松立地质量评价表”,把以往对宜林地的定性描述提高到了定量评价,使造林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甘两省交界处,海拔1100~1687米,面积40621公顷,子午岭是泾河、洛河的分水岭,更是我国暖湿带西北部的生物基因库,犹如一颗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区内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88.3%,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为动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密集的林草又为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丰富的地上地下资源又有待人们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庆阳市子午岭林区森林防火体系的现状分析,并针对森林防火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实际工作情况的需要,提出了加强庆阳市子午岭林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的具体对策和建议,以期对促进庆阳市子午岭林区森林防火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子午岭林区位于甘肃省庆阳市东部,是黄土高原中部面积最大、保存率最完整,且最具代表性的一片天然次生林。子午岭国有林场始建于1955年,经过50多年的曲折发展,累计完成造林32.5万公顷,保存26.7万公顷,平均保存率82.2%,已郁闭成林19.6万公顷,  相似文献   

11.
朝阳地区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主要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地调查方法对朝阳地区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进行了研究,将其归纳为疏林林下更新、林缘更新、侵蚀沟更新、林隙更新和动物传播种子更新5种类型。不同坡向疏林地油松天然更新幼树株数差异明显;侵蚀沟内油松天然更新明显优于正常坡面;阴坡林隙更新良好,阳坡林隙基本不能进行天然更新;油松林缘更新幼树主要分布于距林缘20 m以内;动物传播种子天然更新多以散生天然油松幼树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2.
以油松和樟子松2 a生苗木为材料,通过不同梯度水分胁迫处理,研究辽西地区油松和樟子松抗旱性生理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在各水分条件处理下,油松2 a生苗木MDA含量均小于樟子松,但CAT和Pro含量均高于樟子松,说明油松苗期抗旱性更强。在40%FMC处理时,油松MDA、CAT和Pro含量都小于对照,说明该水分水平未能使苗木出现干旱状态;而樟子松MDA、CAT和Pro含量都高于对照,苗木已经出现干旱状态。在30%FMC和20%FMC处理时,油松和樟子松苗木MDA、CAT和Pro含量都随水分胁迫程度加剧而增加。在干旱半干旱辽西地区培育油松和樟子松苗木时,土壤水分临界值应分别大于田间最大持水量40%和50%。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油松育苗与前茬地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抓好油松育苗与前茬地有直接关系,油松重茬地最佳;新茬地通过客土改良,也可起到一定效果;未经土壤改良的新茬地最差。重茬地是培育油松优质壮苗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4.
巴山松和油松地理分界和分类关系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山松和油松二者的地理分界和分类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对包括巴山松分布区和油松分布区南缘部分的15个天然林分球果、种子和针叶方面的24个形态特征的测定,采用多变量分析技术,从群体的角度研究了巴山松和油松的形态差异和地理分界。结果表明,巴山松和油松在球果、种子等形态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作者认为巴山松作为一个独立种为宜,它与油松的地理分界在米仓山至大巴山一线。  相似文献   

15.
在小陇山林区引种的刚松,经过10 a试验观测表明:刚松能安全越冬度夏,正常生长;抗鼠害能力、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比乡土优良树种油松高;结实较油松早,结实株率比油松高15%;生长表现与油松一致,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章古台沙地樟子松、赤松、油松等3种不同针叶树种天然更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针叶树1年生天然更新强度分别为3 594~5 133、20 300~50 000和8 300~13 900株.hm-2;赤松天然更新的强度好于油松,油松好于樟子松;樟子松天然更新1年生幼苗较难越冬,经覆盖后幼苗越冬成活率达66%;赤松、油松1年生幼苗相对较易越冬,越冬成活率分别为17.20%和20%,经覆盖后幼苗越冬成活率分别为54.94%和51.28%。因此,应采取人工促进措施进行樟子松、赤松、油松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的生长状况、生理指标和土壤因子、气象因子等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出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比油松纯林具有更大的生长优势和生态效益之结论。混交林能有效地改善林地土壤水肥状况,提高林分相对湿度,降低温度,从而增强树木的光合能力,提高树木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18.
子午岭油松林林隙更新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样地调查资料,以林下为对照,分析研究子午岭油松林的林隙更新特征,结果表明:1)子午岭油松林林隙内和林下更新树种在组成和数量上有较大差异,其中,油松在林隙内的重要值远远大于其在林下的重要值,是林隙更新的主要树种;2)油松幼苗幼树在林隙内生长良好,7年生以上的幼树在林下分布已很少,地径在1.0cm以上、高度在50cm以上的幼树数量分布在林隙内也远远大于林下,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油松幼苗幼树在林隙内存活的概率大于林下;3)方差分析表明,油松幼苗幼树在林隙内与林下的高度生长差异极为显著;4)相关性分析表明,林隙内油松幼苗幼树的更新数量与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植被总盖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根据油松种实害虫防治的实践和经验,以及油松种子园,母树林和采种基地的特点,总结出防治油松和实害虫的一整套技术,供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柔枝松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柔枝松在中国的生长适应情况,对柔枝松引种后1 a生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并选择乡土树种油松、华山松和白皮松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柔枝松种源1和种源2的场圃发芽率分别为24.25%和25.25%,均低于油松(36.5%),但高于白皮松(18.25%)和华山松(13.25%);成活率比乡土树种低;柔枝松的苗高生长较慢,柔枝松种源1和种源2的1 a生苗苗高分别为3.1 cm?和3.6 cm?,低于油松(6.3 cm)、华山松(5.2 cm)、白皮松(4.3 cm);柔枝松种源1和种源2的1 a生地径,分别为0.175 cm?和0.178 cm,低于油松(0.208 cm)但与华山松(0.182 cm),与白皮松(0.178 cm)相差不大;柔枝松种源1和2主根平均长度分别达到了19.1 cm1、4.8 cm,均长于乡土树种,两个柔枝松种源之间相比,种源2优于种源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