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兔是由野生穴兔驯化而来的,其既沿袭了野兔的原有行为,也进化形成了自有的生活习性。在家兔饲养过程中,必须充分掌握和严格遵循家兔的行为习性,实施相应的科学管理,才能保证家兔健康生长,从而有效提高养兔的生产效益。为此,本文介绍了家兔的行为习性:草食性、夜行性、胆小怕惊喜静、穴居性、喜爱清洁干燥、耐寒怕热、繁殖性强、独居性、啃咬性、食粪性;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合理搭配饲粮,提供安静清洁舒适的环境,分笼饲养,加强疾病防控,加强卫生消毒工作,加强兔群夜间管理,做好预防接种工作,科学驱虫,控制繁殖,供足饮水,减少太阳辐射热,加快兔体散热,降低饲养密度。以期为养兔生产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饲养家兔历史悠久,目前主要的饲养方式以笼养或地面散养为主。众所周知,家兔是由野生穴兔训化而来的,现代家兔还不同程度地保留着祖先野生穴兔的某些习性和生物学特征,家兔洞穴饲养就是根据野生穴兔的这些习性和生物学特征,模仿野生穴兔的生存条件来饲养的。大家都知道,家兔胆小怕惊扰,喜干厌湿怕高温。土洞具有冬暖夏凉防寒防暑防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家兔既是重要的试验动物,也是重要的经济动物。随着家兔育种工作的进行和饲养管理科学水平的提高,对兔的生理解剖、细胞结构、基因组合、生活习性、消化特点、新陈代谢、生态环境、繁殖规律、生长发育、饲养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系统研究。由于家兔体型、体重、繁殖特点等方面的优势,构成作为试验动物的有利条件,在繁殖和生理、生物工程、制药等领域具有重大作用。研究兔胚胎器官组织,对于掌握兔组织性状的变化有重要意义[1]。有资料表  相似文献   

4.
冬季气温低,天气冷,日照短,青草缺,家兔的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养兔经济效益.本文旨在根据家兔的生活习性、生理特点和冬季气候,谈谈家兔冬季饲养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供参考. 1 防寒保暖 兔的正常体温是38.5~39.5℃,适合于兔生长和繁殖的温度为15~25℃,冬天的气温较低,因此,防寒保温是冬季饲养管理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5.
<正> 兔舍是家兔的生活场所,也是养兔业的重要物质条件。要养好兔,就应根据家兔的习性,结合饲养目的和地区特点,修建科学实用、经久耐用的兔舍。 一、选择适宜的场地 兔舍场地应选在地势高燥、平坦、有适当坡度、排水良好、地下水位底、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砂质壤土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并与公路、铁道、村庄相隔一定距离。特别要远离屠宰场、牲畜市场、畜产  相似文献   

6.
<正>试验兔大多数都是用家兔作为材料人工培育出来的,其科研价值已超过了传统的兔皮、兔肉的开发,是科学研究和科学试验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目前,国内对试验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疾病预防及治疗、生理生化、遗传背景等,缺少对试验兔行为的研究,仅见对长毛兔行为模式的观察描述~([1-2]),行为习性的初步观察~([3])以及家兔行为学在生产和管理中应用~([4-5])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生理阶段的28只家兔食粪习性的观察,发现家兔具有嗜食自己粪便的习性,这种习性常被称为“假反刍”或“食粪癖”,只有生病的家兔或摘除盲肠的家兔才停止食粪。此外,未采食饲料的哺乳仔兔亦不食粪。实验证明,家兔的食粪与盲肠内微生物的消化直接有关。为了弄清家兔的食粪习性,作者对不同日龄的日本白兔的食粪行为作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饲养家兔,多数采用多次饲喂法(每日6~7次),甚至有人主张“少喂勤添”。但在国外,有的学者认为对家兔可以采用一次投饲方法。我们根据家兔食物行为和其它习性,采用限制性饲养方  相似文献   

9.
<正>通过实地调研、电话交流和与业务部门进行座谈等方式,对山西省家兔产业现状有了较为深入地了解,同时根据兔产业的特点和国内外发展趋势,对山西省兔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给予政策建议。1山西省家兔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1.1饲养种类以肉用兔、皮用獭兔为主,长毛兔、观赏兔和实验用兔零星饲养据实地调研,山西省目前饲养的家兔品种类型主要以肉用兔和獭兔为主。2013年起肉兔规模养殖场开始以饲养伊拉等肉兔配套系为主;零散饲养户仍以  相似文献   

10.
兔的食粪行为是一种特殊行为,是指兔取食由盲肠内容物所形成的粪便的行为。由于兔具有这种特殊的结肠分离机制,能够产生两种不同的粪便。食粪行为延长了食物在消化道中的平均滞留时间;提高了对纤维食物的消化率;填补了食物中氨基酸和维生素的缺乏;满足了动物对这些营养物质的需求;是家兔消化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1]。无论家兔或野兔都有大量吞食自己所排软粪的奇特习性。这种现象有别于牛羊的反刍,亦不同于各种动物的病态性异食,而是一  相似文献   

11.
家兔是草食动物,常规食物主要有青粗饲料、多汁饲料和精饲料等,但有择食性,正常采食也有扒食甚至食粪行为。要了解家兔的这些食性,做好饲养管理,提高经济效益。1草食性家兔属于单胃草食动物,吃草是它们的天性。家兔通过吃草,可以补充体内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家兔有食毛的习性,可以通过吃草把吃进去的毛排出来,更有利于兔子的健康。以植物性饲料为主,主要采食植物的根、茎、叶和种子。家兔喜欢采食饲草的习性称作食草性,也叫素食性。家兔的食草性是由其消化系统的结构特点和机能决定的。兔的上唇纵向裂开,门齿裸露,适于采食地面的矮草,亦便于啃咬树皮、树枝和树叶,兔的门齿呈凿形咬合,便于切断和磨碎食物,兔臼齿咀嚼面宽,且有横嵴,适于研磨草料。兔的盲肠极为发达,其中含有大量微生物,起着牛、羊等反刍动物瘤胃的类似作用。草等粗饲料是家兔日粮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维持家兔正常消化机能的重要因素,是任何其他饲料都不可取代的。  相似文献   

12.
<正>兔舍环境控制是指对家兔生活小环境的控制。例如,通过隔热保温及散热降温以控制温度;采取有效的通风换气措施以净化空气;通过人工照明以控制舍内光照等,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克服天气与季节变化对家兔的不良影响,创造符合家兔生理要求和行为习性的理想环境,以增加养兔生产的经济效益。1兔舍的人工增温寒冷地区进行冬繁,冬繁难以达到理想温度,应给兔舍进行人工增温,可采用以下增温方式。1.1集中供热地处寒冷地区的集约化兔场进行冬繁,可采用锅  相似文献   

13.
家兔的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条件紧密相连.不同的环境条件对家兔的影响是不同的.在自然条件如气温、雨量、湿度或饲料方面如饲料的品种、数量、品质等某一种条件发生改变,都将直接影响着兔的生长发育.因此四季养兔应根据家兔的习性、生理特点和季节性特点,酌情采取科学的饲养方法,才能确保家兔健康,从而发挥其良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兔粪的应用现状,动物粪便资源化、兔粪用于动物饲养的实践,兔粪资源化的意义等。对兔粪资源化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对兔粪资源化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兔粪资源化需研究的问题,展望了兔粪资源化的前景。得出:兔粪资源化,是家兔食粪习性的延续;兔粪资源化,能重复利用纤维素、菌体营养,促进胃的消化,维持正常菌群,预防消化道疾病,提高饲料报酬,减少环境污染;兔粪资源化,有利于将兔业发展成为单项循环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等结论。  相似文献   

15.
<正> 现综合家兔饲养管理的八项技术原则,供养兔户参考。一、饲养管理措施应符合家兔的本性根据家兔的特性,采用相应的技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才能促进兔的生长发育,保证兔的健康,避免疾病的危害,提高养兔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沈慧 《中国动物保健》2010,12(12):34-35
<正>一、增强兔体的抗病能力1、清洁卫生。保持兔舍的清洁卫生,会清除病原微生物,还会给家兔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有助于增强兔体抗病力。2、科学饲养。实行科学饲养,是使家兔保持强健体质的重要条件。家兔缺乏维生素或必需矿物质  相似文献   

17.
要想喂好家兔,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饲养管理,才能获得不断发展。根据本人多年的体会,应用科学的方法养兔,掌握家兔的生活习性,必须注意下列几点。 1、饲料搭配巧、兔子长得好。喂兔的饲料品种虽然很多,但各种饲料的营养成份差异较大。例如:粗饲料中含粗纤维较多;精饲料和青绿、多汁饲料有较丰富的碳水化合  相似文献   

18.
家兔是通过人类长期的饲养、驯化和培育,由野兔慢慢进化才形成了今天家兔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品种,发展了许多对人类有益的特性,但原有的生理、生态和形态却没有完全改变.因此,家兔既有野兔固有的行为,又有进化形成的特有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19.
兔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繁殖特性、生长特性、采食习性、生活习性等。掌握这些特性,有助于进行兔的繁殖、育种、饲养管理,提高其生活能力。1繁殖特性及利用家兔繁殖力极强,表现在性成熟早,怀孕期短,胎产仔数多,且终年均可繁殖,不受季节影响;家兔的性活动有一定的规律,在一天的日出前1h、日落前2h和日落后1h性活动最强;同时在炎热的夏季由于公兔性欲减退,睾丸体积减小,导致精液品质下降,配种受胎率低,这种影响可以持续到秋季,最终表现为母兔的受胎率低,胎产仔数减少;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是在母兔的卵巢内经常有许多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需要经过…  相似文献   

20.
扬州地区位于江苏省中部,该地区农民养兔已有几十年的时间,在20世纪70、80年代,主要饲养长毛兔,90年代主要饲养獭兔,近年来主要饲养獭兔。在扬州市兔业协会成立之前,养兔户饲养家兔主要是凭经验,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家兔产品销售主要是由兔贩子上门收购,由于对外面的市场行情不了解,销售的价格由兔贩子说了算,在行情不好的情况,养兔户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