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桉树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按树作为世界三大速生丰产树种之一,已被人们所公认。按树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综合利用研究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文章全面综述了按树次生代谢化合产物的成分、药理作用、性能及其综合利用.使人们对按树能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人生如树     
生在鲁北平原的我,有幸看到明显的树的四季轮回,其实树的一年的荣枯像极了人的一生,但是树比人要好的多,那就是树能在四季的更替中得到重生,而人生只是一辆单行车,没有办法逆行。春季的树木像极了人的童年阶段。树在春天发出嫩嫩的芽孢,然后树叶开始舒展开来,再后来树的绿会由一片片绿叶洇湿成一整片春天的绿色。就好像人从呱呱坠地,再从蹒跚学步,而后  相似文献   

3.
茶树花     
对茶,我是不陌生的,"寒夜客来茶作酒"的诗意一直萦绕心怀; 对树,我更是熟悉的,我的职业就是种树; 但对茶树,我却是第一次这般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4.
仍是春风料峭的四月,我们单位的全体职工,随同全呼市的植树造林大军,乘坐着大卡车,一个个偎缩在车厢里,冻得瑟瑟发抖,向我们已经去过三年的旧地开去。同志们都在议论着:“咱们栽到哪年这片树才能栽活?”,“光栽不护,我看咱们一辈子也栽不活!”一位同志感慨地说:“要是树能保护自己那就好了,它的身上或有毒,或是枝条自动能打人打畜。”固然议论种种,我倒对最后这一说法很感兴趣。因为这对主宰自然界的人类给以极大的讽刺!  相似文献   

5.
仰头数着儿时数过的星星,感觉已不像儿时的那般清亮;那些少年时种下的树,除城市扩建而毁了的,也已长得十分高大。好像是茫茫岁月长河中的邂逅,或是一种无法说清的渊源,我被树打动而与其有缘,甚至做梦也常常将自己梦成树,一棵棵有抱负而将天空打扫干净的树。承负树的在无人知处努力的秉性,爱树写树,为绿色呼吁呐喊,以树见爱见美,以树的品格见人性却成了我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一种本能。仿佛是树点燃了我生活的激情,我的心已和树拴在一起和大自然的生态拴在了一起。我知道,树和人类的生存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或者说,生态的优劣直接关系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6.
解救     
A 不用问了,就算是停电吧。 B 执法大哥,门口风大,是不是…… A 我们这种人一天到晚在外面跑,热惯了,不怕。(对观众)我可不给你当“消息树”。  相似文献   

7.
放电树印度有一种能放电的树,中午气温高时电力最强,夜晚电力减弱,人们若不注意碰到这种树的枝条,就会有一种触电的感觉。灭火树非洲安哥拉西部的热带森林中,生长着一种当地人称为“杆柯村”的灭火树。这种树树形高大,枝叶繁茂,为常绿乔木。在杆柯树的枝条间,长有许多拳头般大小的“节包”,节包上有许多小孔。每当见到火光,节包中的液汁泡末就会自动从孔中喷洒出来把火扑灭。科学家发现,这些透明液汁原来含大量四氧化碳,而一般人造灭火器中使用的正是这种物质,所以这种树能灭火。催眼树南美洲有一种能催眠的小灌木,人称“魔床…  相似文献   

8.
我相信,在世界上纷繁众多的树族里,只有榕树,唯有榕树,才会有那么多浓浓的荫,才会凝聚那么多深深的情。或许你也有这样的体验,当在崎岖山道上艰难跋涉;或是在夏季炎炎烈日下风尘仆仆地行走,或是兴致勃勃旅游来到傣家村寨……突然看见一棵浓荫匝地的大榕树,那时你一定会感慨万千!你看,它那高大的树干,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浓密的树冠,给酷热的大地带来了一席难得的清凉;勃起的地根,那是生命韵律的跳动;延伸的气根,尽情勾勒着自然的美丽;而那苍劲的虬枝,描绘出生活的艰辛;舒展的叶片,昭示绿色的希望。是的,只有榕树才会…  相似文献   

9.
步入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新华镇格当锑矿山,犹如踏进一片绿色的海洋。站在那碧波奔涌之处,我辨认不清哪是野生杨梅树,哪是八角树;哪是针叶林,哪是阔叶林。成片的树林纠缠交叠,相依相偎,遮住了蓝天,挡住了阳光,也凝住了我的脚步。流动在绿树丛中的空气透着丝丝惬意的清爽,我深深沉醉在绚丽多彩的绿色之中,尽情享受着绿色带来的宁静。  相似文献   

10.
<正>当我们生病了,会去医院找大夫看病、诊断、开药。当树生病了,谁给它们开药治病呢?正当我陷入这个问题沉思时,北京中农纯静园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纯静园林)董事长董艳告诉生态融媒记者:"其实看到病虫害才给树开药、打药是不健康的治疗方法。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做到零污染,通过专业技术提前预测树木的病害、虫害发生,再结合生物、物理防控方法替代农药使用率,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伤害。"  相似文献   

11.
当我们还留恋于金秋收获的喜悦时,当我们还沉浸在岁尾的欢乐时,春天已悄无声息地来临了。春天来了,遥看广袤的原野绽出新绿,细赏冰襄的枝条抽出新芽,春天给大地带来生机,春天给万物带来活力。春天来了,一阵春风,一分春光;一阵春雨,一层春色。春风春雨谱写了春的乐章。啊,春风春雨唤人奋起,春光春色催人耕耘。没有春天的播种,哪有秋日的收获,没有耕耘的脚步,哪有喜庆的锣鼓?是的,如果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那么,春天则是播种的时日。亲爱的青年朋友,当我们迷恋于秋日收获的喜悦时,有否想到春日播种的劳苦;当我们沉浸在岁尾…  相似文献   

12.
党在我心中     
朋友,当你聆听孩子歌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时,你可能觉得母亲的重要;当你欣赏“我想有个家”时,你可能体会到家庭在你心目中的位置。可是朋友,当你今天听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时,你可曾认真掂量过中国共产党在你心中的分量 ? 孩子热爱母亲,是因为母亲给了他伟大的母爱;我们热爱家庭是因为家庭给了我们暴风雨后的宁静。我们要永远热爱中国共产党,则是因为她带领人民把三座大山推倒,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我们终于能在 21世纪的今天扬眉吐气,有了做人的尊严,有了富裕和安宁。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们每…  相似文献   

13.
献给林勘人     
朋友 !每当烈日炎炎、酷暑难熬的时候,你一定和我一样,首先想到了大树底下好乘凉;当沙尘暴卷起泥土飞扬,同样,你也想到了森林能把此“恶魔”收降;当呼啸着的洪水淹没了厂矿村庄,还是树给了人们生存的希望。森林能改善环境、美化生活,使人们享受人间春色芳香。 林勘人,就是这样一群为您描绘绿色蓝图的排头兵。 每当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候,林勘人告别亲人,远离家乡,深入浩瀚林海,开始了艰苦的森调工作。此时的兴安岭还是天寒地冻,白雪茫茫。就在这渺无人烟的深山老林中,林勘人支起了帐篷,搭起了小杆床,战天斗地,书写人…  相似文献   

14.
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在《孤独的树》中,对树的孤独与冷寂有着传神的描述,他写到:田野中两株形影相吊、彼此远离的树,它们“会心地摇动着树枝,相互默默地打着手势,当一只小鸟像一种心念从这棵飞到那棵树的时候,它们就高兴得战栗了起来。”正是树的孤独与冷寂,孕育了它宁静的神秘感。台湾作家呼啸的散文《榕树》,就有这种感触:“我屋前有棵大榕树。从小就爱它。那株大榕树,它像一个长者,默默地启示着我们。问它现在多大年纪,它总是摇摇头,笑笑脸,默默地不答。继而,它又默默地说:“孩子,这是我的秘密,你们不要问我这些吧…  相似文献   

15.
感悟森林     
进得山来,我完全被森林的气势所征服。古老的森林中,一草一木、一枝一藤,都在展示岁月的痕迹。阳光粒子从高大的树隙之间流漏下来,在林中窜起一只只美丽的彩环。一群山雀,在身边的树上跳跃着,欢叫着。眼前,一条山溪自山顶奔流而下,似一条白色的绸匹将大山与山下的田地紧紧联系起采。我面对这山溪河流,由衷地唱出欢乐的歌──有了森林,我们就能够享受鸟语花香;有了森林,我们就能品赏稻花的香味,谷穗的金黄;有了森林,就有我们人类生存的地方;有了森林,我们就不会失望。感悟森林@杨再礼  相似文献   

16.
李见红 《云南林业》2007,28(2):38-38
故乡的树木是很多的,它们是村庄的风景树。有一天早上,我在农村老家,抬起头来随意一望,发现地坎田角和半山坡上的树,都按自己的喜好生长着。而在浓雾的簇拥撞击下,那一排排摩肩接踵的峰峦上也是有树的。什么树?隔得太远,我没看清。而马桑树在我们村子里,是最随和的树。  相似文献   

17.
人生如树     
树是大自然赐予大地的最普遍的植物,在浩瀚的森林,在广袤的原野,在陡峭的悬崖,在田间地头,在乡村人家到处都能看到树那婆娑多姿的身影. 生在鲁北平原的我,有幸看到明显的四季轮回,也能在这四季轮回里看到树木由春天的一点新绿直到变成冬天质感的躯体,其实树一年的荣枯像极了人的一生,但是树比人要好的多,那就是树能在四季的更替中得到重生,而人生只是一辆单行车,没有办法逆行.  相似文献   

18.
家乡在很远的山区,山上多树。那一棵棵树,高的矮的,粗的细的,叫得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一山山、一箐箐,绿油油的树,是山里人祖祖辈辈的衣食父母。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日日夜夜,生产、生活离不开树,少不了树。我自幼生活在山里,便认识了很多树。树和我一样是山中的一员。它不惧风寒,不怕酷暑,悄悄地、静静地、默默地长在山坡上、箐沟旁、小河边。只要有一寸土壤,它就会生根、发芽,撑起一片绿荫;只要能接纳一滴雨露,一缕阳光,它就会开花,结果,就像山里人一样,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树和我家祖祖辈辈有缘。祖父曾当过村长…  相似文献   

19.
我的家乡有一棵老榆树,记得小时候,它是我们这群孩子们不容易亲近的树。  相似文献   

20.
正生命不息,防沙不止。这是王有德给自己定下的人生信条。"我想退下来以后继续发挥作用,多栽一棵树,多治理一片土地,当地老百姓能找到幸福之术,就是我的价值。"王有德说。40多年间,曾经不懂技术、不懂造林、不懂气候、不懂土壤的年轻人已成为科学治沙的探路人。"现在什么地方什么树能栽活我都清楚,用嘴尝一下土、尝一下水,就知道它的含盐量、PH值。凭着这个本领,我觉得我还能做很多。"王有德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