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翌年生长及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4年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进行了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翌年生长及草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翌年返青率的下降幅度逐渐增大;刈割次数对翌年各茬草株高、分枝数、干草产量的影响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同时,年内各茬次之间的株高、分枝数、干草产量均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综合2年试验结果认为,研究地区灌溉条件下种植紫花苜蓿年内刈割3~4次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翌年生长及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03~2004年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进行了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翌年生长及草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翌年返青率的下降幅度逐渐增大;刈割次数对翌年各茬草株高、分枝数、干草产量的影响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同时,年内各茬次之间的株高、分枝数、干草产量均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综合2年试验结果认为,研究地区灌溉条件下种植紫花苜蓿年内刈割3~4次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施肥与刈割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甘肃省兰州市秦王川地区研究了4个施肥处理(ck、N0P、N1P、N2P)和2个刈割次数处理(3次、4次)对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各茬株高和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施肥水平下,甘农3号刈割4次年鲜、干草产量均比刈割3次的高,陇东苜蓿刈割4次年鲜草产量比刈割3次高,但刈割3次年干草产量比刈割4次的高。甘农3号在N2P和刈割4次处理下鲜草和干草产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61 611kg/hm2和15 117kg/hm2;陇东苜蓿在N2P和刈割4次处理下鲜草产量达到最高,为39 178kg/hm2,在N2P和3次刈割处理下干草产量达到最高,为11 217kg/hm2。在试验地区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均以N2P处理的株高和干草产量达最高。  相似文献   

4.
不同刈割处理对苏丹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不同留茬高度和刈割次数对苏丹草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育期间,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鲜、干草产量均以刈割2次为最高,分别达到95.05和20.46 t/hm2;不同留茬高度处理的鲜、干草产量,以留茬8 cm处理最高,分别达105.11和37.64 t/hm2,高于或低于8 cm留茬高度处理的茎叶比和产草量均与其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刈割次数与留茬高度对内农1号苏丹草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研究刈割次数和留茬高度对内农1号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Stapf.cv.NeinongNo.1)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育期间,刈割3次粗蛋白质产量最高,达到3.24t/hm2;刈割2次鲜草产量最高(96.80t/hm2);刈割1次干草产量最高(35.04t/hm2);留茬以8cm为宜,鲜草、干草及粗蛋白质产量分别达105.11、27.64和3.29t/hm2,高于或低于8cm均影响其再生速度、产草量和粗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6.
刈割对缘毛雀麦3个品系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缘毛雀麦Bromus ciliatus 3个品系生长进入拔节期后,通过不同留茬高度(0~2、2~4、4~6 cm)的刈割处理,对其再生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系留茬高度与牧草再生速度呈显著正相关(r=0.724 1,P<0.05),其中9708品系留茬4~6 cm刈割后再生速度较快,9714品系留茬0~2 cm刈割后再生速度较慢;在同样刈割处理条件下,9708品系和9714品系再生分蘖数无差异(P>0.05),9701品系在第2次刈割留茬4~6 cm时,再生分蘖数显著(P<0.05)高于其他2个品系;随留茬高度的增加,9701品系和9708品系的总干草产量递增,而9714品系的总干草产量却呈递减趋势。9701品系和9708品系的适宜留茬高度为4~6 cm,9714品系适宜留茬高度是0~2 cm。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贵州喀斯特山区天然草地植被的刈割试验,在无施肥、灌溉等农艺措施的条件下,对天然草地植被采取年刈割0次(对照CK)、1次、2次、3次、4次共5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刈割草地与对照相比,不同处理A1、A2、A3和A4间植被的黄枯期都推迟了18d,2009年返青期分别提前了15d、11d、9d和5d;天然草地植被产量与高度、盖度间存在线性关系,其方程为:Y=2.54X1+4.38X2-94.74,R^2=0.9410。其风干重间差异显著(p〈0.05),干鲜比随刈割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干鲜比越低,牧草含水量越高,牧草品质越好;A2、A3、A4处理间生长速率都在第2次刈割出现“峰值”,从A4得知,生长速率在5月12日形成一个拐点,过后生长速率迅速增加,到7月15日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9月19日形成另一个拐点。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在贵州喀斯特山区天然草地植被年刈割适宜次数为2次或3次,第1次刈割时期为7月中旬,可再增加0.7—1.1倍产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  相似文献   

8.
刈割对无芒雀麦和苜蓿混播草地翌年头茬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原3号杂花苜蓿和无芒雀麦为试验材料,对两种牧草混播后当年进行刈割处理,结果表明:随刈割频率增加,两种牧草翌年返青期的株高呈减小趋势,苜蓿头茬草总产呈逐渐降低趋势,无芒雀麦呈逐渐上升趋势。刈割频率增加能够抑制苜蓿翌年叶片的光合速率,促进无芒雀麦光合速率;在初花期刈割翌年苜蓿总产量达到最高,首次刈割时期推后,翌年无芒雀麦头茬产量和光舍速率呈逐渐降低趋势,苜蓿叶片的光合速率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
施肥对新麦草饲草产量和再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生长4年的新麦草新品系进行连续2年春季施肥,并测定草产量和再生速度,结果表明第1次刈割以施入(NH4)2HPO4复合肥960kg/hm^2时饲草产量最高,但与施肥720kg/hm^2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第2次刈割以施肥720kg/hm^2草产量最高,但干草产量与480kg/hm^2和960kg/hm^2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综合结果为施(NH4)2HPO4复合肥720-960kg/hm^2对新品系增产效果最显著。施肥也促进了新品系刈割后的株丛再生,施肥720kg/hm^2处理的株高和叶片再生速度最快,此外未施肥新品系再生速度快于山丹新麦草。  相似文献   

10.
刈割对混播草地根重及翌年产草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刈割对无芒雀麦Bromus innermis 草原3号苜蓿Medicago varia cv.Caoyuan No.3草地组分种根重及翌年产草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次数对牧草根重和产草量有显著影响;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苜蓿和无芒雀麦根重下降,刈割3次比刈割1次根重分别下降53.39%和29.88%.在试验组分频率下,播种当年刈割1次,有利于苜蓿生长,翌年草地总产量最高,但降低了无芒雀麦的比例;在苜蓿孕蕾期(无芒雀麦拔节后期)初次刈割,年刈割2次,翌年草地产草量较高,群落稳定性最好;刈割3次,则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冬前追播的播种量、提前播种期、春季返青演替阶段降低追播草坪的修剪高度等,能显著加速追播草坪的春季返青演替,并显著提高返青演替阶段追播草坪的草坪质量。冬前播种量为30g/m2的处理返青演替速度和草坪质量显著快于和优于播种量为20g/m2的处理;播种期为11月5日的处理其返青演替速度和草坪质量显著快于和优于播种期为11月16日的处理;返青阶段修剪高度为2cm的处理其返青演替速度和草坪质量显著快于和优于修剪高度为3cm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2014年12月—2015年2月中旬,内蒙古赤峰市的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且降水分布不均匀,该气候条件对牧区正常的牧业生产活动产生了不利影响。通过对天然草场牧草返青期与前期气候条件综合分析后,对该地区天然草场牧草返青期进行了预测,即2015年赤峰市天然草场牧草返青期出现在4月下旬—5月上旬,总体较常年偏早3~6 d。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新疆昭苏马场设置不同模拟放牧强度,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割草地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叶片和根部可溶性糖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显示:鸭茅叶片可溶性糖在打草前呈上升趋势,返青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进入抽穗期后其含量降低。生长季前期根的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大(P0.05),打草后其含量迅速变低,而后逐渐上升,9月下旬其含量减少。时间和放牧强度共同作用对鸭茅叶片和根部可溶性糖含量影响显著(P0.01)。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对鸭茅叶片和根部可溶性糖含量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时间和气候变化的原因,其变化没有呈现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宜盛花期刈割、饲草品质好、再生能力强紫云英品种,以期提高南方稻区紫云英综合利用价值,本研究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分别在盛花期和成熟期对浙紫5号、闽紫6号、闽紫7号、84(8)7-1-1、升钟5个紫云英品种(系)进行刈割,并测定紫云英草产量及养分含量。结果表明:盛花期刈割紫云英地上部生物产量显著低于成熟期(P<0.05),但营养成分和品质显著高于成熟期(P<0.05),84(8)7-1-1和升钟紫云英盛花期综合性状较好;再生期紫云英地上部生物产量和养分累积量均显著低于成熟期(P<0.05),升钟和闽紫7号再生期综合性状较好。由此可知,盛花期刈割紫云英作为饲草能够获得更高的实用价值和更优品质,再生的紫云英作为绿肥翻压回田可为土壤提供有机肥源。因此,在福建地区,升钟和84(8)7-1-1盛花期刈割后,适宜作为饲草推广;升钟和闽紫7号再生草作为绿肥翻压回田可提供更多的肥源。综上,升钟紫云英适合作为饲草和绿肥两段式利用。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在川西北高寒牧区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改良草地,研究不同刈割强度(轻度H1、中度H2和重度H3)和刈割时期(抽穗期P1、盛花期P2、乳熟期P3和蜡熟期P4)下,老芒麦产量、营养品质及其再生植株完成生殖物候比例和生殖分配的变化,以探索既可收获高产优质的牧草,又有利于延长改良草地利用年限的适宜刈割处理。结果表明:盛花期重度刈割(P2H3)下,老芒麦产量和其他植物种总产量均最高(P0.05),且盛花期老芒麦营养品质最好(P0.05);重度和中度刈割下,老芒麦再生植株完成生殖物候的比例无显著差异,且盛花期刈割对老芒麦再生植株的生殖分配无显著不利影响。在川西北高寒补播老芒麦改良的天然草地中,盛花期重度(P2H3)刈割1次是较优的刈割制度。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不同茬次及年际间生产性能的动态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河平原区,先后选取22个、14个苜蓿(Medicago Stiva)品种,雨养条件下通过7年和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茬次干草产量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每年刈割4次:第1茬 > 第2、3茬 > 第4茬;刈割5次:第1茬 > 第2茬 > 第4茬 > 第3茬 > 第5茬;前2茬苜蓿年平均干草产量均占全年总产量的52%以上,第3茬干草占全年总产量的25%以下;随茬次的增加,株高总体上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第2茬草的叶茎比极显著高于第3、4茬(P<0.01),第4茬草的叶茎比最低;粗蛋白含量为第2、3茬>第1、4茬,并且差异极显著(P<0.01)。苜蓿在海河平原区存在明显的“夏眠”现象,造成了光、温、水资源的浪费。7年连续测定结果表明,在海河平原区紫花苜蓿适宜的利用年限为4~5年。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地区紫花苜蓿生产特点及主要保健营养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用EUREKA(FD8)和DERBY(FD5)2个不同秋眠级别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于2001年10月-2003年10月在上海地区进行系统考察和研究.结果表明:以上海为代表的过渡带地区,就年累计鲜草产量而言,半秋眠型品种DERBY极显著高于非秋眠型品种EUREKA;2年各刈次鲜草产量分布特点表明,2个不同秋眠级别品种产量高峰都在入夏之前;EUREKA品种与DERBY品种相比,突出的产量优势表现在高温高湿、高温干旱的不利气候条件期间;2个不同秋眠级别品种,每年3月中下旬的第1刈次鲜草产量的高低都与越冬期间低温阴湿强度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决定上海地区苜蓿年累计鲜革产量高低的关键是有利气候条件下的再生力和生长势;上海地区生产的苜蓿草粉,其主要保健营养成分及含量与西北地区草粉相近或略有超过,2个品种叶蛋白和粗多糖含量,年份间、刈次间都有较大波动.  相似文献   

18.
对天山北坡中山带典型山地草甸草原4种具有代表性的天然牧草——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黄(Astragalus membranaceus)、老鹳草(Geranium wilfordii)、千叶蓍(Achillea millefolium)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牧草的高度变化趋势表现为“慢-快-慢”的植物基本生长规律;老芒麦、千叶蓍、老鹳草的生长速率在返青期到分蘖期时较快,而黄芪的生长速率则在返青后就较快,分蘖期后4种牧草的生长速率开始变慢;盖度和产量的最大值出现在6月和7月。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于2018年牧草返青期以刈割模拟家畜采食行为,对祁连山区黑土滩人工草地进行了放牧强度(刈割率)为0、30%、50%、70%、90%的5级模拟放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春季休牧(未刈割)和放牧强度(刈割率)为30%时,对黑土滩人工草地垂穗披碱草的后期生长发育没有影响,而随着放牧强度(刈割率)加大,垂穗披碱草的后期生长发育将会受到严重制约,当放牧强度(刈割率)达到90%时,垂穗披碱草的盖度、高度、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分别较休牧降低了41.0%、73.0%、87.4%和88.9%,研究结果认为返青期过度放牧利用会引起黑土滩人工草地的快速退化。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不同播期和刈割期对燕麦(Avena sativa L.)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粮饲兼用燕麦品种‘白燕2号’为材料,于2018-2019年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进行了5个播期和3个刈割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推迟播种可获得相对较高的燕麦饲草产量和品质,但推迟播种提高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其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受年份和刈割期影响较大;燕麦饲草粗蛋白含量受刈割时间影响显著(P<0.001),在抽穗期含量最高;燕麦饲草产量在灌浆期达到最大;生育期间积温对燕麦饲草生长影响显著,拔节到抽穗期的积温增加不利于燕麦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形成,但出苗到分蘖间的积温增加可提高粗脂肪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总之,在北方农牧交错区种植燕麦饲草‘白燕2号’,在5月中下旬之间播种,在灌浆期刈割,可获得相对优质高产的燕麦饲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