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0 毫秒
1.
为了研究扎龙湿地土壤理化特性的空间异质性变化规律,揭示土壤理化特性对植物群落组成和分布的影响,试验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扎龙湿地不同植物群落表层土的土壤养分。结果表明:扎龙湿地不同植被群落土壤含水量、p 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从扎龙盐碱群落到扎龙水生芦苇群落,土壤含水量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均呈递增趋势,拟合方程极显著符合指数关系(P0.01);从扎龙盐碱群落到扎龙水生芦苇群落土壤的p H值呈递减趋势,极显著拟合方程符合幂函数关系(P0.01);从土壤综合指标进行评价,扎龙湿地水生芦苇群落土壤、湿生芦苇群落土壤为富营养土,扎龙湿地西甸子芦苇群落土壤、羊草群落土壤为中营养土,扎龙湿地旱生芦苇群落、极旱生芦苇群落、盐碱群落土壤为贫营养土。  相似文献   

2.
李玉文  舒展 《野生动物》2005,26(1):30-31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是我国最大的鹤类和湿地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所辖的扎龙湿地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同时对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的气候调节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由于湿地周边的人为干扰和旅游开发等活动,导致扎龙湿地遭到严重的破坏。目前扎龙湿地正面临着缺水、火灾、污染和资源枯竭等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扎龙湿地土地利用变化规律,采用2000年和2010年7月两期Landsat TM影像作为数据源,分析扎龙湿地最近10 a间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并以2010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为基础,利用CA-Markov模型预测模拟2020年扎龙湿地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转换以明水沼泽向芦苇沼泽,草地向盐碱地,湖泊向明水沼泽转换为主,农田、建设用地、盐碱地的转入率较高,表明湿地有湿生景观向旱生景观转变的趋势。根据预测结果,土地利用变化将继续保持2000~2010年的变化趋势,明水沼泽、芦苇沼泽、草地面积继续减少,盐碱地、农田增多,表明湿地虽有补水,但水量分布不均,保护区边缘盐碱地增多,并有向保护区内部延伸的态势,保护区边缘需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4.
杨敏  吴庆明  齐锐  孔维尧 《野生动物》2008,29(3):118-120
根据扎龙湿地实际情况,将其划分为3种人为干扰强度地区,并进行了鸟类群落结构调查.统计3种干扰地区的物种丰富度,用Shannon-Winener指数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数,用Pielou指数式计算物种均匀度指数,并用数量数据的β多样性测度公式分析人为干扰强度对扎龙湿地鸟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扎龙湿地鸟类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均匀度与人为干扰强度成紧密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松嫩平原的湿地环境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嫩平原中西部因长期地质下沉,湖泡星罗棋布,分布有大面积湿地。初步统计湿地面积约60余万hm2,是水禽重要栖息繁殖地,也是东亚水禽南北迁徙主干线上的重要停歇地。现有扎龙、向海和莫莫格三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该平原主要有芦苇湿地、苔草湿地、浅水水生植物湿地和碱蓬盐沼。有鸟类260种,其中水禽81种,水禽数量受湿地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的湿地保护──十年合作回顾伍贷民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总监中国拥有东亚最重要的湿地(鄱阳湖)和亚洲最长的江河(长江),也是恒河和湄公河的发源地,而这MqorwetlandusersIncludetheMlnlstvofAgricu...  相似文献   

7.
在遥感技术的支持下,以2000年和2004年不同时相的卫星遥感数据为基础,对黑龙江省扎龙湿地的土地类型、分布和面积等进行了遥感监测,发现这一地区各类型土地资源比例均有变化,并分析了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加强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进而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扎龙自然保护区银鸥繁殖习性观察张爱勤,王丽华(齐齐哈尔师范学院161006)银鸥(Larusargentatuw)是世界广泛分布的鸟类之一,数量较大。其生态研究较少,我们于1984、1992年先后在扎龙自然保护区总部东南面积约为10km2的银鸥巢区对...  相似文献   

9.
保护区本身的特点和对其采取的管理措施将决定保护区的前途。因此,我们在探讨扎龙保护区的前途时应首先分析它的特点. 扎龙保护区第一个特点是: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扎龙保护区占地面积21万公顷。大面积的湿地保护区,不仅国内,在国外也是十分罕见。除此之外,这里鸟类、水产、苇草等资源十分丰富。鸟类,仅目前已记录的就达248种,占全国鸟类的20%以上。扎龙保护区主要是以鹤类的种类多、  相似文献   

10.
万书成  袁力 《野生动物》2002,23(4):20-21
自然保护区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基本目的,但我国目前保护区现状并不象原先计划的那样好,有些生物资源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甚至步入濒危的行列。如兴凯湖保护区,适于水禽生长发育的湿地生态系统正在减少,土地沙化正在加剧,在此生长的一些水禽种类和数量正在减少;扎龙保护区水禽种类和数  相似文献   

11.
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松嫩平原乌裕尔河下游,始建于1979年,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是黑龙江省建区较早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21万公顷。 一、核心区生态移民的迫切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国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是一个重要的鹤类繁殖栖息地和候鸟的停歇地。它目前正面临着威胁。威胁主要来自于当地人为了从沼泽地中把资源弄走去换成钱的做法。乔治·阿其波博士(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WWF为表彰他的自然保护工作,授予他金牌)呼吁要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内妥善安排人类活动与鹤类的保护工作。同时他还希望,爱鸟旅游者能到扎龙去看看鹤类和其它150种鸟类,并对扎龙的保护计划给予财政上的支持。自1981年以来,我就开始在中国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进行鹤类研究。扎龙这块  相似文献   

13.
大庆湿地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大庆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大力开展大庆湿地保护工作,应在新城区的核心区域建设湿地公园,做好湿地科研和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湿地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工作,加强对大庆湿地保护管理和湿地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4.
蓝鹤跗跖骨骨折接治成功一病例马建华(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齐齐哈尔161002)蓝鹤(AnthropoidesParadisea)又称大蓑羽鹤,目前仅分布于非洲南部,为南非国鸟。由于其美丽的外表,而成为国内珍贵的饲养观赏鸟,有着重要的生物观赏和...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扎龙湿地实施长效补水机制后生态系统恢复现状,揭示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内在机制,试验采用单位面积取样方法,对扎龙湿地干湿交替带不同演替系列过程中典型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干湿交替带沿高低梯度分布6种群落类型,群落中物种数量、生活型、所属科均存在一定差异并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物种丰富度指数在杂类草群落最高,芦苇群落中最低;物种均匀度指数在单优的羊草群落、芦苇群落中较低,在非单优种群落中较高;辛普森、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在杂类草群落最高,芦苇群落中最低。物种数量、物种丰富度指数、辛普森和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在各演替系列间均较好地符合y=a+bx(P0.01)直线关系。说明实施长效人工补水后,湿地缺水现象得到根本缓解,以中旱生植物(羊草)为优势种的群落将逐渐被以水生植物(芦苇)为优势种的群落所代替,群落中物种的组成和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干湿更替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与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的合作,应协会的邀请,“联盟”湿地干事杜根博士于一九八五年九月十八日至十月十二日到我国进行公务访问。杜根博士先后参观了吉林省向海、黑龙江省扎龙、江西省鄱阳湖、安徽省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及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在参观过程中,杜根博士与有关省野生动物保  相似文献   

17.
以往扎龙湿地对鹤巢的研究只涉及了巢址的选择与分布情况,而鹤巢环境的监测却出现了空白。扎龙湿地环境的监测并不能准确反映鹤巢环境情况,且监测手段存在取样难、周期长、滞后性等不足。本文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鹤巢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由鹤巢附近的无线监测节点、无线路由节点、网关节点和远程上位机监测中心组成。通过无线监测节点实现对鹤巢周边环境参数的采集,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Zigbee网络进行处理、汇总,并通过公共网络3G及时的传输给由Java技术和百度地图搭建的上位机监测中心。该系统具有低成本、低功耗、实时性好、组网灵活、跨平台等优点,满足了现代监测系统的需求,适合于大面积湿地鹤巢环境的长期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8.
苗春林 《内蒙古草业》2004,16(4):39-40,58
内蒙古南海子湿地是包头市唯一的一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1585hm^2,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鸟类,融城市、黄河、湿地于一体,是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的缩影。本文通过对南海子湿地现状的分析,找出其发展对策,从而对整个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典型和范例。  相似文献   

19.
扎龙湿地丹顶鹤种群数量调查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调查以及人工驯养繁育丹顶鹤的数量统计,研究了近30 a(1981~2010年)扎龙湿地丹顶鹤种群的变动。结果表明,扎龙保护区野生丹顶鹤数量维持在300只左右,是我国最大的野生丹顶鹤繁殖种群,占世界迁徙野生丹顶鹤总数的25%,而这些主要得益于扎龙保护区再建区30 a来,通过严格管护、科学研究、社区共建、环境教育及实施有效补水等一系列举措,使保护区核心区生态完整性和原始性得以保持,湿地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5.7%,为丹顶鹤等珍稀濒危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同时保护区在人工饲养繁育丹顶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丹顶鹤人工驯养种群达到300多只,已成为中国丹顶鹤人工驯养繁育科学研究基地,保护区探索出的人工繁育丹顶鹤的野化途径和方法,对野生丹顶鹤种群数量的补充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湿地保护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湿地保护管窥林业部科技司副司长马驹如湿地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的概念在中国被提出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实际上中国早在5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对湿地的实质性保护工作。纵观当前中国湿地的保护,成绩和问题并存,同时又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中国湿地保护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