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城市化形态下的农地保护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文荣 《世界农业》2003,(10):11-13
经济增长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全球性的严重问题,而对于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又处于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国,问题则尤为突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城市化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同时也侵占了大量本已十分稀缺的农地资源,严重威胁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化与农地保护之间的关系能否协调,在实践中怎样才能实现两者的相互联动?20世纪50年代以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速度加快,它们已经走过的道路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一、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城市化形态与农地保护1.巴西:过度城市化与低度的农地利用…  相似文献   

2.
从农地制度的角度,阐述了农地制度创新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的影响,分析了现行农地制度创新对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的一些障碍因素,提出了创新农地制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农地城市流转现象是其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必须付出的一种代价,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我国农地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对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农地流转必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可见,中国农地保护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笔者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农地是在地方政府、村经济集体、农民、企业以及居民几大动力主体的相互作用下,在制度缺陷、经济增长、区位状况、城市化以及价值观念驱动力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地向城市转移的。最后,提出了保护农地,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自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农地制度呈现出多样化变迁的趋势。由于土地产权的可分割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原因的存在,我国农地制度的多样化趋势也必将继续下去。只有在坚持多样化这一前提下,在深化现有农地制度自身改革的同时,不断完善改革的外部环境,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农地制度的进一步变迁。  相似文献   

5.
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能够容纳不同水平的农业生产力。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与旺盛的生命力,这种农地制度最终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基础有其客观必然性。但是,不能因此否定均田承包制的局限性,要在稳定现存农地使用制度的大提前下,进行经营方式的创新,适度推进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6.
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功能和效力的赢弱必然造成农地产权的不稳定,而这种不稳定性对农民以及中国的农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反思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阐述了稳定农地产权的两种主要理论路径,指出当下学界探讨的稳定农地产权的两种主要路径均存在较大的缺陷;提出了稳定农地产权的制度创新--农地持有权,并对农地持有权的内涵、基本性质及如何构建农地持有权进行了论述.农地持有权作为一种独立的权利形态,应该替代土地承包经营权而成为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建立后,农地产权制度经历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变革,与之相对应,农民收入也有巨大变化.不同土地制度对农民增收的决定性作用预示着制度创新是农民增收的源泉,农民增收需要农地产权的持续改革.  相似文献   

8.
当代日本农地制度及其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农地制度主要包括实现“耕者有其田”的自耕农制度,以实现规模经营为目标的农用地流转制度,以农业经营基础制度、土地改良制度、农业振兴地域制度等为主要內容的对农地经营实行的适度管制。日本农地制度及其改革给中国以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地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实现农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农地制度。而我国现行的农地制度不利于农地可持续利用。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完善现行农地制度 :建立和完善农地产权制度 ;建立公正、公开的农地质量评估制度 ;完善农地使用权有偿流转制度 ;建立农地可持续利用的利益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土地管理机构和土地保护组织 ,从而为农地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提供制度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建立以来,国家长期致力于农地产权改革。但由于在制度实施中过度依赖农村集体等原因,导致农地产权关系界定不清,集体过度干预,农地自发流转不足,农地配置效率长期未得到有效改善。为了保护农民土地权利,降低农地交易成本,以农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为初始形式的农地登记制度被引入中国农村,以期创造有利于农地高效、持续利用的制度环境。但现有制度仍存在许多不足,应按照规范的土地登记制度要求,从登记机关、运作方式、经费资助等方面深化农地登记制度建设,以实现农村土地制度较为彻底的市场化改革,提高农地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从当前农地资源利用与配置不尽合理,尤其是农地流转与利益补偿机制缺乏的现状出发,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地制度也必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着重探讨了新形势下应如何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经营使用权,促进土地使用权商品化和农地资源的有效流转与合理配置,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我国当前加强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土地生产力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系统阐述了土地生产力研究的发展过程,着重从土地生产力研究的内涵、影响因子、评价方法及主要研究内容方面展开论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数学方法与3S技术的应用,土地生产力的内涵趋于全面,关于其评价经历了从定性评价方法走向定量评价方法,服务于选择土地利用方式、区划、规划转向服务于土地持续利用,侧重于对土地生产力的准确表达进入到涉及土地系统自身对不同利用方式的具体反映。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对土地生产力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土地受外应力作用后在生产力方面的表现以及对抵抗外应力的弹性限度更加关注。最后简要评述了土地生产力研究存在的问题,认为构建具有可持续性的土地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加强3S技术的应用研究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国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但近年来耕地减少过多过快的势头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耕地整体质量亦呈下降趋势。通过对农户耕地利用状况和有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分析,归纳出目前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体制、提高农户保护耕地积极性,以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构建了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制定并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单项指标的标志值,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和评价模型,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以河北省为例,提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5个等级,对河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综合叙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20多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并展望了未来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方向,进一步加强中国的土地变化科学研究。土地变化科学在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研究、驱动力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方面是驱动力因子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是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方法的交叉性,已从数量模拟研究转向空间模拟研究,从单方法模拟研究转向多种方法结合的模拟研究,从生物物理驱动力的建模方式转向生物物理驱动力与社会经济驱动力相结合的建模方式。未来的土地变化研究要加强精度的要求,促进土地变化科学的发展,同时其研究成果能真正引导土地利用规划。参46  相似文献   

16.
我国耕地保护绩效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  张行宇  韩锋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3):201-205
根据修正后的耕地面积数据(1978-2012年)和耕地保护相关的经济社会因素,构建耕地数量变化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对耕地保护政策发展历程、现有体系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该模型对我国35年来耕地保护政策的绩效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绩效显著,35年共遏制耕地减少面积250.96万hm2,遏制耕地减少贡献率达17.35%;耕地保护政策绩效有着明显的时间差异性,不同阶段政策遏制耕地减少的贡献率差异明显,但在耕地保护政策发展的4个阶段,政策遏制耕地减少的贡献率是逐渐上升的,说明耕地保护政策在不断的发展,耕地保护政策的绩效在逐渐发挥.在2003-2012年阶段,耕地减少面积逐渐稳定并降至多年来的最低点,同时政策遏制耕地减少的贡献率达到峰值,表明耕地数量保护的目标绩效显著,达到了顶峰.建议未来的耕地保护工作需要突出耕地的质量建设和生态建设两个着重点.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土地利用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不同角度对可持续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可持续土地利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了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简要介绍土地利用规划发展历程基础上,提出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并由此引出对新时期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新思考。研究表明,作者提出的规划修编新思考对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生态的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可持续土地利用是整个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评价有利于实现这一战略性的目标。研究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面建立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具有动态性、系统性、地域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延边地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延边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综合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持续利用优化原则;按土地类型进行了土地持续利用约束分析;提出搞好水土保持,提高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林还木等土地持续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