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派盆景与扬派盆景部属苏北派盆景,然而各有特色。通派以南通,如皋为代表,称“东”路;扬派以扬川、泰州为代表称“西路”。通派盆景历史悠久,可上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南通市文峰塔下一株盆景落地的古罗汉松和现存如皋的宋代古桧柏树桩盆景,都是最好的历史见证。通派盆最以“二弯半”为其传统造型。方法是主干先攀成“二弯半”,每弯保留三个主枝,每枝扎成馒头型片干,形态也从古代“鞠躬式”演变成今天的“狮式”。因此,通派盆景又称“狮式盆景”。通  相似文献   

2.
提起76岁高龄的朱宝祥,南北各派的园林艺人都知道,他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创作了近万件独具魅力的“通派”盆景精品,成为中国五大“盆景艺术大师”之一。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他的身后,有一位勤劳聪慧的女人,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地支撑着他的家庭和事业。她,就是朱宝祥的妻子朱舜英。这对同姓伉俪的结合,有着一段曲折的经历。早在清朝末年,南通有一位颇有名气的盆景艺人,名叫朱汇泉。由于膝下无子女,从育婴堂抱回一个4岁女婴,取名朱舜英。舜英从小聪颖机敏,8岁起便随父学艺,耳濡目染,很快掌握了通派盆景的各种盘扎技艺。也许是朱老先生认为女儿大了终究留不住,又不愿让通派盆景  相似文献   

3.
《中国花卉盆景》2014,(4):66-67
2014年2月17~21日,由江苏南通市总工会、南通市城乡建设局、南通市农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源远流长”2014新春通派盆景精品展,在南通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有缘细读了新近出版的《南通盆景》一书。对于通派盆景(即南通盆景)的艺术特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通派盆景实在是中国盆景艺苑中一支不可多得的奇葩。南通盆景最大的艺术特征是它的“两弯半”造型。“两弯半”造型给人的形象特征是:形体丰满(干粗枝壮片茂叶盛),气度轩昂(端庄大方、威严雄伟)、气势磅礴(犹如一只只神态威武的坐狮),结构严谨(疏密有致,错落有序)。这一形象特征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威严大方、温良恭俭让,然而它又显得十分自然,丝毫不牵强,扭曲。这一形象特征,使它比日本盆栽的正三角形造型显得更多姿多彩;比台湾的自然式造型显得更多滋多味。  相似文献   

5.
我国盆景生产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南部沿海一带,由于文化、观念、树种、技法等不同,就艺术风格而言通常分成七大流派:严整壮观的“扬派”,清秀古雅的“苏派”,苍劲自然的“岭南派”,虬曲多姿的“川派”,明快流畅的“海派”,庄严雄伟的“通派”和古朴奇特的“徽派”。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2月10日至18日,江苏南通市总工会、南通市建设局在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联合举办第30届"迎春百花会"盆景展。为进一步弘扬通派盆景文化,展示盆景发展的艺术成果,此次特在全市征集了82盆盆景精品参展。大家一致表示,通派盆景要不断交流,相互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制作水平,与时俱进,再创辉煌。这里选刊部分参展作品。  相似文献   

7.
江苏盆景以扬州、苏州、南通三地较为著名。扬州树木盆景以松、柏、榔榆和黄杨为代表树种,采用棕丝“精扎细剪”,多将树木枝叶作成扁平“云片”狱,显得整饰、严谨。山水盆景与水旱盆景是扬州盆景的后起之秀,雄秀兼备,富于诗情画意。苏州树木盆景以榔榆、雀梅、三角枫和梅为代表树种,采用棕丝“粗扎细剪”,将树木枝叶作成“云朵”状,显得清秀、古雅。还有通派的树木盆景,常以小叶罗汉松和六月雪为代表树种,采用棕丝剪扎,主干多成“两弯半”造型。枝叶作成片状,层次分明。其他如南京、徐州和连云港等地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盆景造型上,无论是哪种类型,江苏盆景都呈  相似文献   

8.
盆景艺术大师朱宝祥是通派盆景代表人物。他12岁即随其父朱汇泉学艺,并拜通派盆景名家金保生、杨甫之为师,专心致意地从事盆景工作70年。大师一生勤勉好学,作品多多,创作甚丰。基中尤以《金蛇狂舞》最值得观赏玩味。该作品根部造型运  相似文献   

9.
1994年9月,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朱宝祥先生与世长辞了。缅怀一代宗师,盆景界人士无不悲痛。在他80年的风雨历程中,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他那谦和与朴实的音容笑貌和近万盆雍容严谨的通派盆景精品,还有鲜为人知的由他创始的水旱丛林式盆景——“岭盆”。朱宝祥12岁开始学艺,他的恩师就是晚清末年大名鼎鼎的朱汇泉。后来,朱宝样与师傅的养女朱舜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这里所提出的“创新”,指的是:要创立具有民族风格的中国派盆景艺术之新。如果离开这一高度去创所谓“地方派”,就必然会徒劳无益,从而走上“标新立异”的形式主义邪路。在盆景界,有些所谓“创新”说者,他们不是以时代精神去创“中国派”之新,而是以封建式的门户之见去创“地方派”之新。  相似文献   

11.
作为温江特色花卉产业之一的川派盆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影响。四川古称巴蜀,唐朝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设置剑南道,所以过去也把川派盆景称为“剑南盆景”。 川派盆景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在造型上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过程,前一个“简”是简单,后一个“简”是简练。同其他盆景流派一样,根据“树姿近画”的造型原理,先有自然类,后来经过模仿老树的姿态和变化,不断总结出了表  相似文献   

12.
朱宝祥是江苏南通工人文化宫园艺师,是著名通派盆景艺术创始人之一。他今年73岁,已从事盆景创作50多年。他的作品《巍然屹立》在1978年全国盆景展览中获一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花卉盆景》2006,(9):27-27
一、名扬中外的如派盆景花木是如皋的传统特色产业,栽培历史悠久。如派盆景始于宋代,到明朝进入发展盛期。明朝嘉庆年间的《如皋县志·产物》就记载了20多种花木盆景。清朝时,扬州的盐商对如皋的盆景犹为钟爱,所以当时如皋的盆景多数是销往扬州的。但如皋成为花木盆景之乡则是近20年的事,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了新的盆景流派——如派盆景。如派盆景以“两弯半”为重要标志,“云头雨足美人腰”,具风、雪、雨、露之姿。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如皋盆景在意大利、荷兰、新加坡、日本等国际花卉博览会上,共获得了7个金奖,3个优秀奖,2个银奖,5个铜奖,在国内先后获得了100多个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中国花卉盆景》出现了非常生动活泼的局面,许多行家对如何发展盆景事业提出了很多高见。但也有一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如“中国盆景只能有一个自然派”的一派论;“忘掉自已重新开始”的忘我论;“你们虐待值物”的虐待论等等。我认为,这些都是禁锢思想、束缚手脚的典型观点。“中国盆景只能有一个自然派”。这是一个不可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花卉盆景》杂志自八六年以来,开展了“象形盆景”的讨论。在讨论中,对“象形盆景”这个不科学的概念本身,却没有提出任何异议。我认为,从古至今,所有的盆景几乎都是“象形”的,无论什么“扬派”、“苏派”、“川派”、“岭南派”;也无论什么“风格”,什么“形式”的盆景,都是具体地象某种自  相似文献   

16.
说到如皋盆景,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如皋盆景有着悠久的历史,始于宋代,必十明清。经过数百年来的技艺传承,形成了风格独具的如派盆景,其“云头”、“雨足”、“美人腰”的别致造型在中国盆景各大流派中独树一帜,蜚声中外。  相似文献   

17.
盆景造型中的齐一与参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一与参差是盆景艺术造型中应遵循的一种形式美规律。齐一即整齐一致,是同一形式的连续和重复。如大型的团体操中,整齐的队伍,统一的服装,一致的步伐和动作,给人以整齐的美。但齐一也有其缺憾,即缺少变化,易使人感到单调乏味。在盆景制作上,不根据树种材料的具体特点,千篇一律地制作如通派的“二弯半”、苏派的“六台三托一顶”等这样的模式,使作品失去生气。盆景艺  相似文献   

18.
2、常熟派盆景的造型形式关于“常熟派盆景”,在以往的盆景书刊、报纸中没有专门提出过。1994年夏天我在常熟进行教学考察中发现,这一地方流派的盆景在历史上早已存在,而且其代表作品在常熟的园林部门仍然保存完好,常熟派盆景的传人至今仍在从事盆景创作(见发表于94年《中国花卉报》11月29日第三版上的拙作《苏派传统盆景探源》一文)。常熟派盆景长期被埋没是有各种原因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盆景界一些理论工作者,在编书写文章时没有深入发源地调查研究造成的。常熟传统盆景历史悠久,人材辈出,作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盆景艺术究竟有多少流派?至今没有权威的结论。日五大流派:即扬派、苏派、岭南派、海派和川派;亦曰八大流派:即在五大流派上再加浙派、通派、徽派;但也有人将属岭南派的福建盆景称为闽派。数来数去,大概就是这九派吧。中国盆景在近十几年中有了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幅员辽阔,植物资源丰富,盆景的制作种类繁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区域不同,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因而产生了流派。这些流派尽管在某些方面带有地方色彩,如上海地区的盆景称“上海派”,苏州的称“苏派”,扬州的称“扬派”,成都的称“川派”,安徽的称“徽派”,广州的称“岭南派”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