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道地特色中药材半夏的规范化种植技术示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道地特色中药材半夏规范化种植技术,以提高半夏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总产量,帮助农民增产增收,采用野生变家栽培种赫章半夏,进行规范化种植技术示范。2008—2009年完成试验示范面积1 400.9 hm2,平均单产干品半夏达3 093.43 kg/hm2,累计新增干品半夏总产量102.84万kg,新增半夏总产值4 465.39万元,新增纯收益3 009.15万元,新增投入与产出比为1∶3.066,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半夏规范化种植技术可在赫章及类似生态区应用。  相似文献   

2.
2004~2005年在贵州省毕节地区、安顺市、黔西南州、六盘水等地州市累计推广毕粳40、41粳稻新品种35 973.70 hm2,平均单产6 349.20 kg/hm2,比对照当地主栽品种增产538.69 kg/hm2,增幅9.27%;2年累计实现总产20 556.36万kg,新增稻谷1 269.53万kg,新增产值2 539.05万元,新增纯收益3 579.02万元,科技投资新增收益率56.69元/元,推广投资新增收益率73.70元/元,新增生产费用收益率22.11元/元。该粳稻新品种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必将对贵州粳稻生产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固东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小春作物结构调整为重点,以试验示范和推广高产优质啤饲大麦为突破口,走出一条"粮、经、饲"综合发展之路,实现各种作物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全面推广应用啤饲大麦高产栽培集成技术,确保小春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
腾冲县啤饲大麦新品种适应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07—2008年在腾冲县实施的保山市啤饲大麦区域试验6个新品种进行适应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云大麦2号早熟、高产、稳产、抗病性及抗倒性好,比对照品种显著增产,可在腾冲县适宜区域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保大麦9号早熟、高产、稳产、抗病性好,但抗倒性一般,可在腾冲县适宜区域扩大示范。  相似文献   

5.
史聚宝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7):3693-3695
陇东旱塬区玉米(Zea mays L.)高产集成技术是以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为核心,集成组装测土配方施肥+良种应用+适期早播、宽窄行密植+病虫害监测防控等技术,推出“全膜覆盖玉米(留膜免耕)-冬油菜(留膜免耕)-大豆(高塬夏菜)”两年三熟制种植模式.该技术在甘肃省泾川县经5年推广试验示范,玉米平均增产3 247.5 kg/hm2,增加产值7 306.9元/hm2,较对照(常规种植)增加生产成本1 357.5元/hm2,新增总产值19 641.5万元,新增总纯收益15 941.7万元,产投比5.3∶1,科技投资收益率431%,推广投资收益率4 460%,取得了极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岑天江 《农技服务》2013,30(2):105-106,113
为全面提高保基乡水稻生产技术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为保证粮食安全提供技术储备,2006~2012年在保基乡陆家寨村开展杂交水稻金优63的高产栽培集成技术的应用示范。结果表明:示范项目区0.67 hm2,平均单产达8 947.5 kg/hm2,比对照区增长1 495.5kg/hm2,增长20.1%,项目的实施发挥了示范作用、促进了区域平衡增长,7年共计新增水稻产量达447 399.4 kg,新增总产值达89.5万元。辐射带动当地水稻产量平均增产1 200~1 800 kg/hm2。该项目对指导保基乡水稻产区及周边类似气候水稻产区的实际生产和开展高产创建项目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小麦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在我国、贵州省、遵义市均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作物,提高遵义市小麦的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遵义市小麦常年种植面积16万hm2左右,单产水平低,1996~1998年平均单产仅1954.05kg/hm2.为了进一步挖掘遵义市小麦增产潜力,探索小麦实现高产、再高产的途径和技术措施,推动小麦生产的持续发展,1998~2001年,遵义市土肥站组织实施<万亩吨粮土综合配套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项目,在遵义市中海拔区的仁怀市、遵义县、红花岗区实施小麦规范化高产栽培2264.62hm2,由于普及推广"小麦综合配套集成增产技术",获得了平均产量3052.5kg/hm2的好收成.现根据3年大面积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实施结果,总结制定出小麦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供各地进行小麦高产栽培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腾冲县大力示范推广滇杂系列粳稻品种。2007~2009年累计推广滇型杂交粳稻8200hm2,平均亩产449.6kg,比对照70优9号平均亩产399.9kg亩增49.6kg,增12.4%。新增总产量610.56万kg,新增总产值1123.43万元,新增纯收益1034.06万元,科技投资收益率4.60元,推广收益率4.97元,农户得益率4.39元。滇杂系列粳稻抗病性好,可节省一次防治稻瘟病农药,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滇杂系列比一般稻谷早熟10~15d,可避免大、小春争节令矛盾,保证后作增产。  相似文献   

9.
2001-2002年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示范推广粳稻新品种滇系4号7593.73hm2,平均单产11026.5kg/hm2,比对照当地主栽品种增产1479kg/hm2,增产幅度达15.49%;2a累计总产8373.23万kg,新增总产1123.11万kg,新增总产值2475.06万元;推广滇系4号平均每公顷获得新增纯收益3405.73元。  相似文献   

10.
韩灿功  任晓雪  赵跃锋  秦伟  姜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291-4292,4311
近3年来商甘蓝一号在商丘市及其周边地区累计有效推广4万hm2,平均增产8 445 kg/hm2,增幅14%,新增总产33 780万kg,新增纯收益26 301万元。效益分析表明: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科研费用新增收益率、推广费用新增收益率、生产费用新增收益率分别为36.38、157.81、136.98和13.1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保山市隆阳区油菜高产高效集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01年以来,在云南保山隆阳区开展了新品种引进筛选示范研究;油菜抗根肿病品种及防治药剂筛选;BB控释肥研究;优化测土配方施肥,以产定肥,科学应用硼肥研究;轻简化少免耕栽培技术研究;通过研究结果,举办各类高产样板,加速高产高效集成技术推广应用力度。结果表明:2010—2012年累计示范推广应用1.04万hm2,主推云花油9号、云油杂2号,平均产量2 839.2 kg/hm2,比当地传统精耕细作栽培下的平均产量增加354 kg/hm2,新增总产量3 681.6 t,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鲁西地区夏玉米增密种植的产量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鲁西地区高产玉米(9 000 kg/hm2)适宜种植密度及其产量潜力,探索高产玉米产量形成机制,2012、2013年分别在茌平县韩屯镇和阳谷县七级镇高产玉米区,以中单909为试材,以1.5万株/hm2为密度梯度,设置从1.5万株/hm2至18.0万株/hm212个密度处理进行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两年共24个处理,最低和最高单产分别为3 424.5、12 676.5 kg/hm2,其中有10个处理单产超过9 000 kg/hm2;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分析表明,要达到9 000 kg/hm2以上的高产,种植密度在6.0万~13.5万株/hm2,收获穗数在6.0万~11.5万穗/hm2;单产与密度呈抛物线关系,9.7万株/hm2密度处理单产最高;随种植密度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呈先升后降变化。  相似文献   

13.
稻麦连作高产示范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建立40hm2稻麦高产栽培示范方的示范实践,小麦单产实现6 585kg/hm2,水稻单产实现9 915kg/hm2。详细介绍了此次高产示范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高寒冷凉地区作物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和比较效益,腾冲县对海拔1 700 m以上,没有灌溉保障,水稻单产低于5 250 kg/hm2的低产田、"雷响田"实施水改旱耕作改制的增产增收措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办好水改旱种植杂交玉米高产示范样板,为全县6.7万hm2低产田、"雷响田"耕作改制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大中农场大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中农场大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丰禾啤的产量为7 486.5~8 086.5 kg/hm2;苏啤3的产量为7 324.5~8 362.5 kg/hm2。由此说明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合理施肥等措施可以实现大麦的高产,实现大麦平均产量7 500 kg/hm2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自2013年以来,在云南保山隆阳区开展了马铃薯新品种引进筛选示范研究、马铃薯密度试验、马铃薯晚疫病药剂筛选、有机肥直接盖种研究、绿色防控技术研究;通过研究结果,举办各类高产样板,加速高产高效集成技术推广应用力度。结果表明:2013—2015年累计示范推广应用0.208万hm~2,主推丽薯7号,平均单产27 401.9 kg/hm~2,比本地传统精耕细作栽培下的平均产量增加3 564.6 kg/hm~2,新增总产量7 414.5 t,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通过项目连续3周年(1998~2001)在遵义市辖区的鲁班、三合、金鼎三镇片区旱地中实施,每周年实施3种间套作种植模式(①"小麦、绿肥、玉米、甘薯",②"小麦、绿肥、玉米、甘薯、荞麦",③"小麦、马铃薯、玉米、甘薯")合计面积754.873hm2,3年重复实施,累计实施面积2264.619hm2.根据农业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测产验收办法,再参照农业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对项目区5种粮食作物产量测产的结果及各作物生产投入费用等,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项目3周年累计完成周年间套作复合种植模式有效使用面积2038.16hm2.5种作物平均周年粮食单产983.8kg/667m2,其中2000~2001年为1100.4kg/667m2;平均周年新增单产282.6kg/667m2,其中2000~2001年为399.2kg/667m2;平均周年增产率为40.3%;平均周年新增单位产值426.42元/667m2;平均周年新增单位生产费104.11元/667m2;平均周年新增单位净产值322.31元/667m2.5种作物3周年粮食总产量3007.7127万kg,总产值4035.8320万元;3周年新增加粮食总产量864.3500万kg,总产值1303.6776万元,其中2000~2001年新增加总产量406.8803万kg,总产值596.0443万元;3周年新增总生产费318.2902万元,新增总净产值958.3874万元.5种作物单位生产投入产出比1∶2.66,单位新增净投产比1∶3.10.  相似文献   

18.
徐光 《云南农业》2011,(8):26-27
对水长乡示范推广烟后啤饲大麦的效益进行分析,着重介绍烟后啤饲大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以期健康发展烤烟产业,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9.
对固原市胡芦巴进行高产栽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胡芦巴水地高产施肥的最佳比例为施纯N 53.16 kg/hm2+P2O5150 kg/hm2+K2O 75 kg/hm2;胡芦巴水地最佳密度为583 320株/hm2;胡芦巴旱地最佳密度333 330株/hm2。胡芦巴水地示范效果也较突出,平均产值达4 650元/hm2,产投比3.47∶1。胡芦巴旱地示范结果表明,胡芦巴抗旱增产增收效果较好,产量为887.49 kg/hm2,产值为1 597.48元/hm2,同豌豆比新增产值142.45元/hm2,增幅15.07%。膜侧胡芦巴示范结果表明,较露地增产183.6 kg/hm2,新增产值80.48元/hm2,增幅为6.96%。  相似文献   

20.
"万亩吨粮土综合配套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是贵州省科技厅1998年下达的"九五"农业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通过3年对旱地周年间套作物综合配套平衡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旱地周年间套作物大面积高产、超高产集成组装配套技术的研究、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效果显著.3年2264.62hm2大面积周年超高产,平均周年粮食复合产量达到1173.7kg/667m2,其中2000~2001年为1360.3kg/667m2,面积经乘0.9保收系数和小麦、玉米、甘薯产量分别经乘0.7、0.65、0.55缩值系数处理后,保收面积2038.158hm2,平均周年粮食复合产量达到983.8kg/667m2,比项目区实施前3年新增单产282.6kg/667m2,增产40.3%,新增总产864.35万kg,新增总产值1303.6776万元,新增纯收益985.3874万元,新增投入产出比为1∶3.10.项目合同终止年(2000~2001年),粮食复合单产1100.4kg/667m2、新增单产399.2kg/667m2、新增粮食总产量406.8803万kg、新增总产值596.0443万元,均超项目合同指标.在项目实施中从耕作制度、良种筛选、施肥管理等主要方面,提出了一套旱地周年粮食产量持续稳定超1000kg/667m2的技术措施,筛选出适宜旱地周年间套作的5种种植模式及甘薯、玉米杂交新组合和土壤施肥诊断技术.研究结果对提高占贵州耕地面积68%的旱地粮食产量、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