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大兴安岭三类五针松比较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大兴安岭三类五针松。即兴安松偃松和西伯利亚红松进行了系统地比较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兴安松主要性状未超出偃松变异畴。不应做为一新种、变不属于偃松与西伯利亚红松杂交种。文中首次提出了松属种鳞排列模式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三类五针松亲缘关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三类五针松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三类五针松间酶谱存在差异。偃松与西伯利亚红松都有种的特征酶谱,其酶谱距离为0.600;偃松10个个体针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存在多型;10个个体间酶谱距离为0.288;兴安松针叶酶谱与偃松存在差异,其酶谱距离为0.368;但它们的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同工酶谱极其相似,说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很近。  相似文献   

3.
西伯利亚红松引种试验中的育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为西伯利亚红松引种试验的子课题,是在满归林区,以带岭红松为对照进行的不同种源西伯利亚红松引种育苗试验。经几年研究,初步掌握了该树种苗期的生长规律,培育出达到前苏联及黑龙江省有关苗木分级标准要求的合格苗,且多数种源的西伯利亚红松生长好于对照,为该树种引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西伯利亚红松材质名贵,属国家三级渐危品种,它无论在产业经营上,还是生态建设上都是首选树种。西伯利亚红松在大兴安岭西北坡经过10多年人工培育,现在已郁闭成林,现将这10余年抚育经验作总结,供营林建设同事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云杉八齿小蠹在阿勒泰地区1年发生1代,主要危害山区生长的西伯利亚云杉、西伯利亚落叶松、西伯利亚红松等天然松树种类,同时也轻度危害欧洲山杨、桦树、鹿蹄柳等其他树种类。近几年,云杉八齿小蠹对阿勒泰山区天然松树林危害越加严重,该虫的分布也有加重的趋势。一、基本情况云杉八齿小蠹属于鞘翅目、小蠹科,是阿勒泰地区主要危险性有害生物种类,以成虫和幼虫危害西伯利亚云杉、西伯利亚落叶松、西伯利亚红松等天然  相似文献   

6.
林火对大兴安岭偃松—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兴安岭是我国林火高发区,林火对森林土壤的化学性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为探明林火与土壤pH值和土壤养分的关系,本文以我国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偃松-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了不同火烧时间、不同火烧强度对土壤pH值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烧时间相同,土壤pH值随火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火烧强度相同,火烧后时间越长,土壤pH值越小,但火烧迹地的土壤pH值大于未火烧的对照组;在相同火烧强度条件下,不同火烧时间(1996、2010年和未火烧)偃松-兴安落叶松林迹地的土壤养分含量不同,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火烧时间相同,不同火烧强度条件下偃松-兴安落叶松林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存在差异(P0.05)。土壤有机质含量在轻度、中度和重度火烧条件下彼此间差异显著(P0.05),并且中度、重度火烧与未火烧之间差异显著(P0.05);未火烧、轻度火烧的土壤全N含量分别与中度、重度火烧相比差异显著(P0.05)。不同火烧时间和火烧强度下土壤pH值、全磷、全钾含量和C/N值差异不显著(P0.05)。火烧后5年(2010年火干扰)、19年(1996年火干扰)后,偃松-兴安落叶松林并未恢复至火烧前生长水平。本研究旨在找到不同火烧时间和火烧强度下土壤pH值和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为火烧后大兴安岭偃松-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的快速有效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西伯利亚红松又名新疆红松、新疆五针松、果松,喜冷湿,抗严寒,较耐阴,是亚高山带的水源涵养树种。其树干端直,材质较软,结构均匀,纹理通直、美观。西伯利亚红松在我国仅产于我区阿尔泰山西北部布尔津林区的喀纳斯河和禾木河上游谷地、哈巴河林区的白哈巴等地,分布在海拔1600~2300米,年降水量700~800毫米,气候冷湿的亚高山带和中山带上部阴坡、半阴坡平缓坡地。是稀有珍贵树种。  相似文献   

8.
2009年春季设置试验样地,分别进行带宽为6、10、14、18 m的带状改造。同时在改造带分别栽植3年生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ylvestris)、兴安樟子松(Pinus koraiensis)。2010—2018年实地测量,选取枯落物层蓄积量和有效拦蓄量水文指标,分析经诱导改造后枯落物分解速率和持水性能的变化,基于前人已验证的指数模型,判断诱导改造模式对森林中枯落物水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落物蓄积量和有效拦蓄量均随时间呈指数函数变化,改造带宽对3种典型林分的枯落物分解速率未产生显著影响,带宽改造9 a后,枯落物的水文效能基本恢复到改造前状态。种植苗木的不同对枯落物分解模型造成一定的差异。未分解层蓄积量中,种植西伯利亚红松的样地A参数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样地,种植兴安落叶松的样地B参数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样地,种植兴安落叶松和种植樟子松的样地C参数差异性显著。半分解层蓄积量中,种植兴安落叶松的样地A参数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样地,种植兴安落叶松和种植樟子松的样地B参数差异性显著。未分解层有效拦蓄量中,种植兴安落叶松的样地A、B、C参数均显著高于其...  相似文献   

9.
2009年对大兴安岭地区的阔叶混交次生林及白桦萌生低质林进行不同宽度效应带和不同面积林窗改造,分别种植西伯利亚红松、落叶松和樟子松,2011年8月调查实验区内每株苗木的成活和生长状况,研究不同改造方式苗木的成活率及生长率。结果表明:在阔叶混交次生林改造中,西伯利亚红松成活率效应带改造高于林窗改造,而生长率林窗改造高于效应带改造;樟子松成活率林窗改造高于效应带改造,生长率效应带改造高于林窗改造;落叶松改造与樟子松表现相同。在白桦萌生林改造中,西伯利亚红松成活率与生长率效应带改造均高于林窗改造;樟子松成活率和生长率林窗改造均高于效应带改造;落叶松成活率和生长率林窗改造均高于效应带改造。综合分析两类型低质林改造,不论是效应带改造还是林窗改造,对阔叶混交次生林改造的目的树种成活率和生长率均大于白桦萌生林改造。  相似文献   

10.
正引种造林工程通常布置于自然环境变化较大的地方,而该地的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受有关因素影响,也因此,引种造林工程通常会受到自然因素变动的极大冲击,对该工程进行必要的维护是十分有必要的。本研究将针对西伯利亚红松引种造林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希望能够对国家引种造林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1、西伯利亚红松引种造林概况1.1我国地形复杂阻碍引种造林  相似文献   

11.
云杉球果小卷蛾又名云杉球果卷叶蛾,属鳞翅目卷蛾科昆虫,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内蒙、甘肃、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等地。主要以幼虫危害西伯利亚云杉、西伯利亚红松、西伯利亚落叶松等树木的球果。本文对云杉球果小卷蛾发生规律和发生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为有效防治云杉球果小卷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西伯利亚红松嫁接引种及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种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 Mey.)20余年,12年生嫁接苗高2.59m,平均年高生长约21 cm,原产地12年树龄,高80 cm,平均年高生长约7 cm.通过嫁接引种,嫁接苗生长迅速,平均年高生长为原产地的3倍,且耐寒、抗旱、耐高温.西伯利亚红松可用作荒漠平原城市绿化、用材、水保等.油松、樟子松和西伯利亚红松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但嫁接苗能形成共同的年轮,十多年来一直呈快速生长趋势,培育了2 000余株,至今未发现死亡.  相似文献   

13.
引种西伯利亚红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红松优良种源区内采集7个种源的种子,并于黑龙江省大海林林业局太平沟林场育苗、帽儿山实验林场进行造林。通过对各种源的苗高(幼树高)、地径与对照红松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各性状种源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7年生幼树高、地径的F值分别为12.59、4.13,各性状的遗传力均大于75%。根据幼树高、地径等性状多重比较结果,选出乌兰乌德为最佳种源,其幼树高、地径较生长量最低的后杭爱种源分别提高了44.95%、12.77%。苗高(幼树高)、地径与各个种源的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地理纬度对地径影响较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引种的种源范围内,西伯利亚红松的地径生长量随着纬度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影响这种变异的主要气候因子是温度和水分;生长季节内,7月份的均温、相对湿度、年降水、5—8月降水等与苗高(幼树高)、地径呈现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苗高(幼树高)、地径与种源的海拔高度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西伯利亚红松这种地理变异呈现为连续的冷—暖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14.
1989年在中蒙边境樟子松林区大面积发生樟子松针桔痛,该痛危害严重.故笔者于19q4年~1996年对该痛原进行了分离培养.经鉴定引起该病害的痛原菌为偃松壳针孢(SeptoriapinitmmilaeSawada)和松走褥盘抱(Dothistroma pini Hulbary).偃松壳针抱的分生孢干器球形,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为西伯利亚红松引种试验的子课题,以带龄红松为对照进行的不同种源西柏利亚红松引种造林试验,经8年研究,初步掌握了该种幼年期生长规律,摸索出一整套后利亚红松成功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6.
阿尔泰山地分布的以西伯利亚落叶松、西伯利亚云杉和西伯利亚红松为主要树种组成的天然针叶林,是我国典型的西西伯利亚山地南泰加林的代表。利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阿尔泰山地天然针叶林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 林分角尺度均值为0.509,表明阿尔泰山地天然针叶林的林分总体呈随机分布格局;随着林木直径的增大,分布格局模式为“随机分布—团状分布—随机分布”;(2) 林分的平均混交度为0.629,属于由不同树种组成的中强度混交,西伯利亚云杉混交度最小,且随着林木径阶的增加,混交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3) 西伯利亚冷杉和西伯利亚落叶松在林分中具有明显优势的地位,而西伯利亚红松处于劣态。随着林木胸径的增大,林木的大小比数逐渐减小,大小分化却由小径木的劣态转到中径木的优势地位,再到大径木的绝对优势地位。在阿尔泰天然针叶林经营中,可以考虑把大径阶的西伯利亚落叶松作为采伐木,达到优化林分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不同光照条件对兴安杜鹃和迎红杜鹃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全光照、半光照和遮荫处理的兴安杜鹃和迎红杜鹃进行光合生理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光照条件对兴安杜鹃和迎红杜鹃的光合作用影响显著,而对呼吸作用影响不显著,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光环境变化的反映是独立的;在光照处理中半光条件下兴安杜鹃和迎红杜鹃生长状态最好;在全光照条件下迎红杜鹃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呼吸速率都高于兴安杜鹃;在半光条件下迎红杜鹃气孔导度和胞间CO2体积分数高于全光照和遮荫处理;兴安杜鹃和迎红杜鹃在栽培应用上注意光照条件,采取乔灌混栽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利用种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白材兴安落叶松与原种红材兴安落叶松之间的种子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白材兴安落叶松千粒重较轻、种翅较长,具有较强的随风散播能力,开拓新生态位的机会较多,具有生态适应上的意义。通过种子发芽生理、解剖质量分析论了白材兴安落叶松的种子品质优于红材兴安落叶松的种子品质,而且差异显著,进一步证明了白材落叶松的优质性、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及独特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西伯利亚红松是材果兼优的珍贵树种,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境内的寒温带地区,种内变异丰富。开展不同种源引种试验,选出优良种源,为后期的大规模引种造林提供依据。【方法】依据该树种的种源区划,在主要种源区的7个采种点采集种子,育苗及造林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调查了7年生和9~18年生的树高,以及7、15和18年生的胸径,也调查了18年生时的保存率。针对调查的性状进行了种源间方差分析以及多重比较分析,估算了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开展了性状与造林地的温度、降水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进行了不同种源树高生长曲线模型拟合分析等。【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生长性状的差异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在17%~65%之间,大多在25%左右,树高性状变异系数基本呈现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各项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高,大多数在70%以上。当年高生长量与造林地的温度、降水相关分析表明:造林地的温度是影响高生长的主要因子,较高的年均温、3月及7月均温,不但促进西伯利亚红松当年高生长,尤其明显促进第2年的生长。树高曲线模型拟合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均表明:在引进的各西伯利亚红松种源中,托木斯克种源、乌兰乌德种...  相似文献   

20.
兴安落叶松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树木之一,对抵挡西伯利亚寒流和荒漠风沙的侵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国在大力地研究如何抚育这种兴安落叶松,以形成一片可靠的人工林屏障。在这项工作的执行过程中,兴安落叶松幼、中龄林营林及抚育措施就是一个重点。我国目前对于幼龄和中龄的松叶林的营林做得不够完善,导致相关的人工林很难顺利形成。这需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才可以得到完善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