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飞速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由于年龄、知识背景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成为互联网最主要的对象之一。有效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列举衡水学院自2015年以来,搭造网络平台、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工作阵地的具体做法,以期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工作阵地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新的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和挑战。深入研究互联网的特点,趋利避害,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化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不断改进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蓬勃兴起,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带来了新的发展。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形式丰富,层次多样,如何在互联网+模式下发展与创新载体形式以适应大学生群体对思想政治工作日益增长的需求成为了讨论的热点。结合互联网+大环境,充分联合互联网特点,积极发展传统载体,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并植入时下新型载体形式,发挥载体之间的工作合力,可以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传统业态”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部分,教育领域也需引入“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教育”创新教育模式。基于此,本文将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为研究对象,从“互联网+”背景分析入手,阐述“互联网+”对高校学生思想及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结合实际案例,给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从教育内容、模式、途径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发展,同时要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制度,只有如此,在互联网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实现高效民主人文管理关键在于以人为本,同时也是高校教育发展工作中应该贯彻落实地新理念。将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借此来调动学生主动性,从精神层面给予学生更多充满个性化的关注。尝试创建新的师生关系,明确思想工作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路,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改进,探索发掘一条新的思政教育道路,从而促进高效学生的成长成才。同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要注重人文关怀,充分理解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本文将对以人为本价值取向进行研究,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已悄然而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的新常态。如何积极主动应对"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强"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是当前高校面临网络新环境育人工作的时代要求,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提升的期待。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强大优势,打造一支思想觉悟高尚、网络技艺高超、业务能力高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8.
截止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其中手机网民6.56亿,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提升至92.5%,社会各阶层人群已经快速介入到互联网浪潮中。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成为群众重要的日常表达媒介,并成为了各级党政机关构建透明、高效、法治的现代治理架构的重要抓手和践行"听政声、察民意、聚良策"网络群众路线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的媒体形式。虽然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与此同时如何应对新媒体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已经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主要是就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的不断推动之下,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则是网络文化的兴起,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但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因而各高校要对网络文化树立正确的认知,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互结合,因势利导,才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本文针对当前网络文化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科技已经成为受众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我国新课标教学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素质化"教学理念的提出,要求作为我国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主要阵地的高等院校,务必要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有效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促进现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就"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有效路径进行分析,望对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借鉴。  相似文献   

12.
浅谈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针对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存的问题。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结合我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指出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切实体现“三个离不开”思想,有针对性地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发生了新的改变,学生的思想变化出现了新的特点,针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大胆创新并增强时代感,提出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推动了教学方式的不断变化。当今,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单独适应网络化的社会,新媒体的开放性、即时性、多元化等特征,形成教育模式的新范式。将"翻转课堂"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可有效缓解传统教育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并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实践提供新思路。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为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提供了选择,更有利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施,拓宽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的发展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对互联网特性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分析,探索如何利用互联网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确立现代信息观念,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者转变观念,组建专兼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掌握信息化规律,适应教育发展;积极开发信息资源,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利用各种资源,网上网下紧密结合,扩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既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遭遇了严峻的挑战。只有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才能做好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工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党建为核心,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和针对性,是当前摆在高校党委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新的挑战,高等学校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学生生活园区,在学生生活园区开辟新的思想政治工作阵地,让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到学生宿舍和学生的课余活动中,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国家培养既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又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通过对安徽省4所高校400多名大学生日常上网的次数、上网的花费、上网的时间、上网的目的和上网的不良影响等情况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网络新媒体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社交、休闲娱乐带来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推动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进步,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目前大学生群体占我国上网人数的22.4%,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最新调查显示,约80%中断学业的大学生都是网络成瘾所致,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治大学生网络成瘾"顽疾"已迫在眉睫。本研究剖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根源,从建立高校"网络动态跟踪"反馈系统、"班级自律"反馈系统等方面对网络成瘾学生进行干预矫治,为切实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棘手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抗击"5.12"汶川特大地震的伟大实践中,中华民族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这一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抗震救灾精神蕴含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我国当前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素材。为了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高校应该抓住这一契机,采取有效措施,将抗震救灾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