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就是用各种机械作业替代传统的油菜生产过程中的耕整苗床、播种、开沟压窝植苗、收获及烘干等作业工序,使油菜生产从育苗栽培到收获烘干的全过程实行机械化。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可以达到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劳力、种子和苗床用地,抢时间、保季节,实现农艺与农机的有机结合的目的,还能促使秸秆还田,增强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和蓄水保墒,减少残渣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保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实现油菜机械化应从两大方面进行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我国油菜生产一直以人工作业为主,除耕整地、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实现机械化作业外,其栽植、收获、烘干等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技术亟待突破.油菜是适宜规模化连片种植、统一管理的大宗油料作物,这是实施机械化作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油菜生产机械化装备和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油菜生产机械化的技术现状,指出了油菜机械直播、联合收获和油菜籽烘干机械化技术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大多高产品种不能满足机械直播要求、油菜机械化收获的适应性差、适收期短、损失率大,以及油菜籽的烘干工艺、干燥机理和适用装备研究缺乏等问题,简述了加强油菜生产机械化装备与配套技术的研究必要性,提出了加快油菜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对于提高我国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促进油菜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一、油菜生产机械化现状东至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是油菜的主要产地,但种植经营分散,绝大部分为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田块偏小且旱地水田相互交错。机收水平低于全省油菜机收平均水平。(一)机械化生产程度低。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油菜种植机械化技术、油菜收获机械化技术和油菜籽烘干机械化技术。目前油菜籽烘干技术已比较成熟,但在机械种植和收获等方面发展步伐缓慢,不适应农业生产的需求。一直以来,油菜生产一直沿袭传统的生产作业方式,主要依靠人  相似文献   

5.
从育插秧、田间管理、收获和烘干等环节介绍重庆水稻机械化生产的模式和配套机具;从品种选育、播种、收获和烘干等环节介绍重庆油菜机械化生产的模式和配套机具,并探索重庆稻油轮作的融合机制,对重庆稻油轮作模式的推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油菜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实施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采用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可以实现高效化的油菜种植、施肥、除草以及收获作业,提升油菜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在论述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油菜产业的发展现状,讨论了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和全程机械化作业要点,为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积极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安徽省油菜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国油菜主要产区之一和长江流域优质油菜产业带重要组成部分。"十五"之前全省油菜常年种植面积1500万亩,总产150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油菜生产机械化是安徽省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内容,在水稻生产机械化基本解决的背景下,对发展油菜生产机械化的要求愈加迫切,重点是解决油菜栽植、收获、烘干等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技术,跳出传统的种植模式,实现油菜生产方式的转变。多年来,安徽  相似文献   

8.
<正>近两年来农机合作组织发展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稻-稻-油"种植模式集中流转了全县土地量的60%以上,机械化生产率极大提高,油菜种植生产的耕整、收获、烘干机械累计享受县级财政农机累加补贴近百万元。今年全县6667hm2油菜收割,由11家农机合作社组织380余台收割机作业,机收面积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探索油菜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集成技术,加快提升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2012年至2013年,宝应县农机部门结合省农机局“油菜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作业模式与规范建设推广”项目(“三新工程”项目)的实施,对适合本地区油菜机直播(机械移栽)、机植保、机收获及秸秆机械化还田等主要作业环节机械化生产技术线路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油菜机械化收获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菜机械化收获是油菜全程机械化作业的重要环节,机械化收获在提高收获效率、节约收获时间、减轻劳动强度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为此,对现有的收获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包括对收获具体作业时间的确定、不同收获方法的作业性能比较及其对油菜籽品质的影响;综合了收获机械装备及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机械化收获作业不同方式、不同环节、不同装备条件下对损失率的影响。同时,从农机农艺相互结合的研究角度出发,提出今后发展油菜机械化收获需要从品种改良、提升装备性能、收获方式方法选择及收获时间判断等方面着手,不断优化改良现有技术,为油菜机械化收获作业提供可行的机械装备和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油菜一直是芜湖县的主要种植作物。长期以来,油菜生产的耕整地、灌溉、植保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油菜生产的种植、收获、烘干环节大部分是人工进行,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农民种植油菜积极性越来越低,油菜的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小麦种植面积越来越大,长期种植小麦,导致土壤地力下降,与之有关的病虫害逐年加重。实现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难点重点是油菜种植、收割环节的机械化。2008  相似文献   

12.
观点·声音     
<正>韩长赋:推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发展日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针对农机化工作提出,2015年要强化农机作业薄弱环节与后续服务,推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发展。要继续大力提升农机化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管理水平。在粮食和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全面开展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重点推广水稻机插、玉米机收、机械化植保、收获后烘干以及棉油糖等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加快研发、突破油菜机播机收、甘蔗机收、棉花机采等瓶  相似文献   

13.
油菜机械收获对于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及推动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油菜机收分联合收获与分段收获两种方式。以湖北省荆门市为例,油菜年均种植面积182万亩,2013年油菜机收率达到70%,其中联合收获占40%,分段收获占60%。究竞哪一种收获方式更有利于农民节本增效,有利于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现结合2013年夏收期间荆门市油菜联合收获与分段收获技术田间作业对比分析,就合理选择油菜机收适宜模式,与广大农机科技推广工作者交流。  相似文献   

14.
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内容主要包括大田耕整、开沟、种植、植保、排灌、收获、秸秆还田、烘干等机械化技术,其中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技术为主体技术,耕整、开沟、排灌等环节采用的机具和技术与其他作物的相应环节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农业部"全国油菜生产机械化现场演示会"在湖南省浏阳市古港镇梅田湖村举行。中联重科携谷王油菜收割机、谷王烘干机、耕王拖拉机等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产品现场演示了油菜收割、烘干、机耕开沟等环节,凭借高效的作业表现受到与会领导和现场观众的高度赞扬和肯定。  相似文献   

16.
基于贵州省锦屏县油菜机械化生产情况,从种植环节、管理环节和收获环节3个方面介绍了锦屏县油菜机械化现状,从地理环境、土壤条件、生长周期、油菜品种和种植情况5个方面分析了发展油菜机械化作业的影响因素,提出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建设宜机化高标准农田、深入推进农机和农艺紧密融合的油菜机械化生产建议,为锦屏县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油菜收获机械化不仅是油菜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收获作业是油菜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大,能否适时收获对产量和质量都有重要影响,因而是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之一。近年来,浙江省农机管理部门引进、试验和示范油菜机收这一关键环节所需的机械装备技术,但推广成效与预期目标存在较大差距,现已成为制约油菜产业化进程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18.
1.油菜收获机械化技术现状我国是世界油菜生产大国,常年种植面积在690万hm~2以上,占世界油菜种植面积的1/4还多。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油菜种植面积还在逐步增大。长期以来,我国的油菜生产基本上是传统的手工作业,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效率低。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发展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而油菜收获机械化技术宜作为突破口。为此,各地做了不少尝  相似文献   

19.
《福建农机》2015,(2):12-15
<正>1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大田耕整、开沟、种植、植保、排灌、收获、秸秆还田、烘干等机械化技术。其中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技术为主体技术,耕整、开沟、排灌等环节采用的机具和技术与其他作物的相应环节基本相同。1.1机械化种植技术1.1.1机械化直播技术1.1.1.1撒播机开沟覆盖播种机械化技术1)节本增效情况:该技术省去了育苗、耕整地、移栽等环节,节约工时2~3个,节约成本200元  相似文献   

20.
油菜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区域集中模式的不断推广,油菜生产过程传统作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必须提升油菜生产机械化程度。为此,就油菜生产过程机械化技术应用展开研究。首先,对油菜生产全过程进行分析,发现需要在播种、移栽、收获阶段最需引进机械化;然后,研究直播施肥联合机和联合收获机结构及性能;最后,通过试验研究验证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应用效果,旨在为后期机械化技术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