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家锐 《农村百事通》2010,(10):40-42,77
1.卡基·康贝尔鸭.卡基·康贝尔鸭是著名的蛋用型鸭种.由英国的康贝尔氏用当地鸭与印度跑鸭杂交,其杂种再与鲁昂鸭及野鸭杂交育成.康贝尔鸭有三个变种:黑色康贝尔鸭、白色康贝尔鸭和卡基·康贝尔鸭(即黄褐色康贝尔鸭).我国引进的是卡基·康贝尔鸭,绍兴鸭配套系中含有该鸭的血统.  相似文献   

2.
鸭肝炎俗称"花肝病",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率的传染性疾病.雏鸭一旦感染,会迅速发病并出现死亡.该病已成为鸭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雏鸭一般是指4周龄内的小鸭子.养育雏鸭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春季雏鸭易饲养,生长快,患病少,成活率高.本文介绍了春季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四川等省市出现了一种以鸭头部肿胀、流泪、眼结膜充血出血、体温升高、排草绿色稀粪等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的新鸭病.这种鸭病是由鸭病毒性肿头出血症病毒引起的鸭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养鸭生产的一种新的鸭传染病.  相似文献   

5.
1.患鸭霍乱病的病鸭,死亡前常摇头,死亡时口、鼻流稀血水,嗉囊里充满饲料;而患鸭瘟的病鸭,流涕流泪,死亡时眼睛充血,嗉囊空虚无食物。2.鸭霍乱一般是零星发生,突然死亡,尤其是正在产蛋的母鸭颇为多见。鸭霍乱能传染给鸡,甚至猪。而鸭瘟流行范围较广,病程也较长,一般多在发病后4~6天死亡,但不传染给鸡与猪。3.翻开鸭肛门,出现充  相似文献   

6.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8周龄鸭.最早于1932年报道在美国发现该病,也称为鸭疫巴氏杆菌病、鸭疫综合症等.该病在易感雏鸭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常引起小鸭大批死亡及导致鸭发育缓慢,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7.
鸭出血症又称黑羽病、乌管病、紫嘴黑脚病等.鸭出血症的特征性症状是病鸭或病死鸭双翅羽管内出血或淤血,外观呈紫黑色.  相似文献   

8.
鸭减蛋综合症是由鸭的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害鸭的生殖系统,通过繁殖、喉头和排粪传播.本病主要发生于产蛋鸭群,既可经蛋垂直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 临床症状:病鸭一般无特殊症状,主要表现突然产蛋量明显下降,比患病前正常产蛋量下降50%.病鸭产软壳蛋、畸形蛋、小个蛋,有的鸭蛋蛋清稀薄如水样.病鸭死亡率较低,多数鸭进食正常.  相似文献   

9.
鸭败血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疫综症,曾被误称为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害.在农村养殖户中因鸭舍建造不规范、卫生条件欠缺、防疫水平差等原因造成流行.该病感染率高,常因不能正确诊断治疗死亡率较高,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番鸭是一种肉用型品种,养殖经济效益高,是农村致富的好项目.提高成活率是批量养殖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前提.雏番鸭易感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番鸭细小病毒病和小鹅瘟等,必须进行强化免疫.现介绍强化免疫时应注意的事项.①1日龄雏鸭全部注射鸭瘟活疫苗;同时口腔滴服雏鸭病毒性肝炎活疫苗.鸭瘟活疫苗使用方法为按瓶签注明的羽份,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雏番鸭每只腿肌注射0.25毫升,3天~4天产生免疫力.  相似文献   

11.
1、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鸭瘟是由鸭瘟疱疹病毒(Ⅰ型)引起的一种高死亡率的急性传染病.鸭、鹅、天鹅、雁等水禽可互相接触传染,其特征是侵害血管,组织出血,消化道粘膜糜烂,淋巴器官出现病变,实质器官有烂死灶.病鸭临床表现为畏光、流泪、眼中的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合,眼挣不开,呼吸困难,叫声嘶哑,鸭头颈肿大,俗称"大头瘟".  相似文献   

12.
鸭不同品种蛋品质存在显著差异.靖西大麻鸭的蛋重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临武鸭次之;临武鸭的哈氏单位、蛋形指数、蛋壳厚度最高,金定鸭和靖西大麻鸭次之;靖西大麻鸭的蛋黄色泽最好,临武鸭次之;巢湖鸭、金定鸭和临武鸭的蛋壳强度较高,三品种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临武鸭的蛋壳重最轻,显著低于其他鸭品种.综合7个指标,以临武鸭的蛋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3.
鸭衣原体病主要是呼吸道传染,也可经皮肤伤口侵入鸭体,吸血昆虫也是传播媒介.弱致病力菌株也可使鸭的死广率达5%~10%. 病鸭初期表现为眼睑肿胀流泪,眼结膜潮红,眼周羽毛潮湿,粪便呈黄绿色水样腹泻、恶臭.  相似文献   

14.
春夏季节是鸭易发疾病的季节,鸭病已成为阻碍各地养鸭户发展的重要因素,有效地防治春夏季节鸭病是确保养鸭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针对我国春夏季节鸭病发生的特点,要从预防和治疗两个环节防治鸭病.预防环节包括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预防接种、提高鸭群免疫力等措施;治疗环节包括对鸭病中的感冒、消化不良、下痢、输卵管脱出、软骨病等病症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是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常见的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由于该病的死亡率高,发病率高,淘汰率高,已成为养鸭业经济损失的重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江西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种鸭场鸭坦布苏病毒病和鸭瘟免疫状况.[方法]2020—2021年从江西省的11个规模化种鸭场采集血清样品1233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鸭坦布苏病毒病和鸭瘟的抗体水平.[结果]鸭坦布苏病毒病抗体的总阳性率为61.1%,阳性率最高的为E场(80.4%),11个种鸭场中有8个场的阳性率未达到国家合格率标准.鸭瘟抗体的总阳性率为80.5%,抗体阳性率较高的为I场(90.8%)和H场(88.8%),11个种鸭场中有2个场的鸭瘟抗体阳性率未达到国家合格率标准.不同季度调查结果显示第四季度鸭坦布苏病毒病和鸭瘟的抗体阳性率最高,第一季度的鸭坦布苏病毒病和鸭瘟抗体阳性率均未达到国家合格率标准.[结论]江西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种鸭场的鸭坦布苏病毒病和鸭瘟免疫水平不容乐观.尤其是鸭坦布苏病毒病免疫水平较低,建议当地种鸭场加强鸭坦布苏病毒病和鸭瘟的免疫,定期监测抗体水平,优化免疫程序,以提高整个鸭群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17.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 ,是近年来最常见的雏鸭疾病之一。它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以侵害雏鸭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 ,对肉鸭饲养、蛋鸭育雏危害严重。1 发病特点1 .1 感染年龄严格 通常以 2~ 8周龄雏鸭易感 ,1周龄内、8周龄以上不易感染。临床可见同一鸭场 ,雏鸭发病而 58日龄以上的鸭则未见发病。1 .2 感染途径广泛 以呼吸道、皮肤伤口感染为主 ,此外 ,被病菌污染的饲料、饮水等也可感染发病。临床情况表明 ,饲养管理不当 ,不良环境条件 ,常可促其发生与流行。1 .3 发病急骤 临床可见鸭群中个别雏鸭…  相似文献   

18.
1.确保适宜的鸭场环境蛋鸭生产期间最适宜的温度是15~22℃,最低不应低于5℃.因此,冬季鸭舍保温防寒极其重要.入冬前,鸭舍的西、北两侧可砌防护墙遮风增温,鸭舍的门前可采取透明塑料布拱棚增温,夜间和气温低时,再在鸭舍和拱棚上加盖草帘保温.同时在鸭舍的活动场地和舍内铺些干燥的稻壳、稻糠或锯末、碎麦秆等,每周更换2~3次.适当提高蛋鸭夜宿密度,每平方米8~10只.鸭舍不但要达到适宜的温度,还要保持清洁卫生.鸭舍要用砖瓦水泥结构,并留有通风门窗,利用温暖天气不定期换气.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遂平县鸭病毒性肝炎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遂平县鸭群病毒性肝炎病占鸭发病量的42.5%,占第一位,鸭病毒性肝炎也是造成雏鸭死亡的主要病因.在被调查的218例鸭病毒性肝炎病例中,发病日龄以3~14日龄最多;发病季节以冬、春季最多;散养场户比规模化鸭场的鸭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对该病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0.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是养鸭场造成鸭成活率低和体重减轻、淘汰率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