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禽巴氏杆菌病,也称禽霍乱,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鸡、鸭、鹅均可共患,其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2.
根据发病情况和病理变化,结合病原分离、动物试验、毒素试验、生化试验、药敏试验等,证实广西某鸡场鸡群急性死亡是由鸡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霍乱。  相似文献   

3.
禽霍乱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鸡、火鸡、鸭、鹅等禽类的一种出血性、败血性传染病.禽巴氏杆菌病在我国有些地区的养鸡场发病严重,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2011年10月广西某鸡场发生产蛋鸡急性致死病例,流行病学与临床剖检结果疑似禽巴氏杆菌感染所致疾病.分离的病原镜检可见革兰染色阴性、瑞氏染色两极浓染的小杆菌,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与禽巴氏杆菌的同源性为98%,经分型PCR鉴定该菌为A型巴氏杆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鸡表现为较高的致病性,人工感染100 CFU即能导致10周龄的鸡3d内死亡.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四环素、痢特灵、氧氟沙星敏感,通过鸡场彻底消毒并结合使用恩诺沙星和四环素进行治疗,控制了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禽霍乱又称禽出血性败血病、禽巴氏杆菌病, 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禽型菌株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败血性传染病。1990年10月兰州某鸡场暴发该病,现将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肉鸡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类的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在大多数国家都有分布,强毒株能使不同年龄的育成鸡和成年鸡发生100%的感染与60%以上的死亡,是需重点防制的家禽疫病之一.广州市某鸡场肉鸡出现大量死亡,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和病原分离鉴定,证实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又名禽出败、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重要传染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需引起广大养殖户的注意。本文就一鸡场发生零星急性死亡为特征的病例,通过临床剖检、细菌分离鉴  相似文献   

7.
禽霍乱又称为禽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鸭、鹅、火鸡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突然发病、下痢、急性败血病为特征。该病传染性强、感染率高、有一定的死亡率。对鸡危害极大,应严格控制和预防。  相似文献   

8.
禽霍乱的诊断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症,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家禽和野禽分布广泛的接触性传染病,是鸡、鸭、鹅共患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9.
鸡禽霍乱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禽的败血性传染病,以全身出血性变化和肝脏多发性坏死为特征,是危害家禽和野禽的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合临床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鸡禽霍乱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旨在为广大养禽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俗称禽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家禽的接触性传染病。湖北某鸡场发生一起疑似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疾病,后经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体征的观察以及病原菌分离鉴定,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鸡巴氏杆菌病,是由特定血清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多发于成鸡,雏鸡较少发病,常常造成大批鸡只死亡。给养禽业带来很大的损失。1990年5月,我省某鸡场先后两次送检病死鸡雏,经检查确诊为禽霍乱,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流行情况及临床表现该鸡场于4月末引进滨白42鸡雏2080只,按新城疫免疫程序进行了N系苗接种。20日龄时出  相似文献   

12.
禽霍乱是由禽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又名禽巴氏杆菌病、离出血性败血症等。此病在我国被列为重点研究的禽病之一。我种鸡场发生禽霍乱较严重,以致蛋种鸡死亡增加,产蛋率和受精率明显下降,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存在多型性和变异性强等问题,市售外源菌苗往往因计对性不强而不能在鸡场有效预防禽霍乱。为此,我们用本场分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制备成灭活疫苗,在鸡场经过几年的试验应用,已基本控制了本病的发生,达到了较好的预防效果。现将预防方法报告如下:1方法1992年对本场发病死亡的鸡作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13.
浅谈禽霍乱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症,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是鸡、鸭、鹅、鸽、鹌鹑等家禽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高度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临床症状:该病的潜伏期为2~9天,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病型。  相似文献   

14.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鸡、鸭等家禽的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其中急性型最为常见,以突然发病、下痢、败血症及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2020年3月,广西南宁市隆安县雁江镇某鸡场发生了一起发病急、腹泻、败血和大批死亡的病例,经现场调查、症状检查和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诊断为禽霍乱。  相似文献   

15.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鸭、鹅等家禽和野禽的一种以急性败血性及组织器官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传染病,又名禽出血性败血病、禽巴氏杆菌病、摇头瘟等[1].  相似文献   

16.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病。以全身出血性变化和肝脏多发性坏死为特征,急性型病禽发生剧烈下痢和败血症;慢性型病禽以鸡冠、肉髯水肿和关节发炎为特征。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及阴雨连绵季节,是禽霍乱发病高峰时节,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散养户和规模养殖户均有,对养鸡业危害十分严重。笔者现以一宗鸡场禽霍乱的诊治报告为例,就家禽的禽霍乱防治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7.
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或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鸡、鸭、鹅等家禽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常呈急性经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其病理特征为全身浆膜和黏膜有广泛的出血斑点,肝脏有大量坏死病灶。从该病病原、流行病学、诊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禽巴氏杆菌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或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鸡、鸭、鹅等家禽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常呈急性经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其病理特征为全身浆膜和黏膜有广泛的出血斑点,肝脏有大量坏死病灶。从该病病原、流行病学、诊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禽霍乱又叫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接触传播的烈性传染病.鸡、鸭、鹅等家禽和所有的鸟类都可感染.各种年龄的家禽都有易感性,常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和急性下痢等症状,也有呼吸道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在腐败尸体和潮湿的土壤中则可存活数月之久,禽巴氏杆菌的抵抗力足以使之能够借助污染的蛋盘、饲料袋、运料车辆和鞋子等进行传播扩散.禽霍乱需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严格执行疫场禽霍乱免疫程序.办养禽场,禽种应单一,绝不要混养其他禽种,实行隔离饲养和全进全出制度.免疫和预防可用当地或本场分离的禽巴氏杆菌自制禽霍乱组织灭活苗及猪源抗禽霍乱血清.推荐使用2种禽霍乱弱毒苗,一是禽霍乱弱毒菌苗安全性好而且免疫力产生早,二是引进的克莱姆森大学(CU)菌苗,对鸡、鸭、鹅均安全无害,尤其适宜于产蛋期中的蛋鸡(鸭)和种鸡(鸭)群使用,而且免疫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正>禽巴氏杆菌病,又称为禽出血性败血病、禽霍乱等,是鸡、鸭、鹅等家禽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在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其中急性型可因败血症变化而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2006年6月,山东省费县兽医站接诊了一起商品肉鸭发生急性死亡的病例,最后确诊为急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