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一、不发疫病不消毒 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杀灭传染源的病原体,疫病发生要有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在畜禽养殖中,有时虽没有看到疫病发生,但外界环境中已存在传染源,传染源会释放出病原体。  相似文献   

2.
<正> 误区之一:未发生疫病可不进行消毒 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消灭传染源的病原体,疫病发生要有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在畜禽养殖中,有时没有看到疫病发生,但外界环境存在传染源,传染源会释放病原体。如果没有严密的消毒措施,病原体就会通过空气、饲料、饮水等途径,入侵易感畜禽,引起疫病发  相似文献   

3.
畜禽养殖户在对畜禽的圈、窝、饲料、饮水、用具等进行消毒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四误区。一是未发生疫病可以不进行消毒。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消灭传染源的病原体,疫病发生有3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在畜禽养殖中,有时没看到疫病发生,但外界环境存在传染源,传染  相似文献   

4.
洪学 《现代农业》2003,(4):31-31
一、不发疫病不消毒 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杀灭传染源的病原体.该病发生要有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相似文献   

5.
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消灭传染源的病原体,疫病发生要有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在畜禽养殖中,尽管有时没有发生疫病,但如果不及时消毒、净化环境,环境中的病原体就会越积越多,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疫病流行。因此消毒应注意三个环节:栏舍内(带畜禽)消毒。舍外环境消毒(包括用具、车辆等)和饮水消毒,每周应不少于3次,环境消毒每周1次,饮水始终要消毒或保证清洁。  相似文献   

6.
畜禽疾病是影响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畜禽传染病的流行是由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动物三个因素的共同存在而导致的。因此,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来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易感动物抵抗力.使疫病不再传播。以下本文对畜禽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做以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7.
针对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动物防疫工作主要采取防疫注射、加强检疫、消灭病原、疫病监测等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屠宰检疫是其中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小反刍兽疫是严重危害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大动物疫病之一,采取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综合防控措施是防治小反刍兽疫的有效手段。动物传染病的流行由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等3个基本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来消除或切断3个基本环节及其联系,即可防止疫病的发生。文章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3个方面对小反刍兽疫的防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小反刍兽疫的防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2005,(7):17-17
误区之一:未发生疫病可不进行消毒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消灭传染源的病原体,疫病发生要有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在畜禽养殖中,尽管有时没有发生疫病,但如果不及时消毒、净化环境,环境中的病原体就会越积越多,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疫病流行。因此消毒应注意三个环节:栏舍内(带畜禽)消毒。舍外环境消毒(包括用具、车辆等)和饮水消毒,每周应不少于3次,环境消毒每周1次,饮水始终要消毒或保证清洁。误区之二:已经消过毒的就不会再发生传染病了经过消毒,并不一定就能达到彻底的消毒效果,这与选用的消毒剂和消毒质量有关。有许…  相似文献   

10.
韩俊彦  张秀莲 《新农业》2006,(12):42-43
一、鹅病的传播流行鹅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发生和流行过程,必须具备3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传染源,指正在患病或隐性感染的带菌(毒)与带虫的鹅,健康带菌、带毒或带虫者有时也包含非同种动物。传播途径,鹅的多数传染病是由病鹅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空气、垫料等传播的,饲养人员、饲养用具、车辆、野兽、老鼠也可传播病源。易感动物,鹅对某种疫病缺乏免疫力,病原侵入,就能引起某疫病在鹅群中感染传播。二、鹅场的综合性防疫1.增强鹅群自身抵抗力①引进的雏鹅和种鹅必须来自健康高产的种鹅群。②配制日粮要突出多样性,精…  相似文献   

11.
正动物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疫病。动物传染病的发生有四个基本特征,即病原体存在于易感动物饲养环境内、有传染性、有流行性、还有季节性、地区性、周期性。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指疫病从个体感染发展到群体发病的过程。传染病流行的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如何防控动物传染病需做到以下几点:1坚持自繁自养农户特别是规模养殖场饲养家畜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消毒是指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清除畜禽养殖环境中的病原体的技术或措施。通过消毒可将畜禽养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减少到最低或无害的程度,切断传播途径,从而杜绝或减少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动物传染病的发生有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动物若发生传染病,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这三个方面控制动物传染病的发生。消毒是控制动物传染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畜禽养殖场消毒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这3个基本环节,这些基本环节是同时存在并相联结的,因此,加强各个环节的防控措施,能够有效的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这对减少经济损失,保证畜产品安全的意义重大。本文以这些基本环节为重点,结合深圳市的疫病流行情况,提出了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消火传染源的病原体。在畜禽养殖中,有时没有看到疫病的发生,但外界环境已存在传染源,传染源会排出病原体、如果此时没有采取严密的消毒措施,病原体就会通过空气、饲料、饮水等传播途径,入侵易感畜禽,引起疫病发生。消毒住预防疾病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但在消毒工作中常常存在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5.
生物安全是为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而建立的一套系统化的管理措施。生物安全是最经济、最有效的且必须要全面落实的传染病控制策略。任何疫病的流行都是由“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三大环节构成,生物安全防控就是在切断传播途径上面入手,达到控制传播疫病的目的。尤其在当前非洲猪瘟肆虐的严峻形势下,生物安全体系的重要性更为凸显,是规模化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的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和传播都需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这3个条件,如果任何一个条件缺少都可以阻断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生物安全体系的目的就是在传染源和易感动物之间建立有效屏障,达到阻断传染性疾病流行和传播的目的。在猪群饲养过程中,对于那些在场区没有流行的疾病应做好猪场与外界的生物安全措施,对已经在猪群发病但病原不能长期存在的疾病,应做好猪场内部的生物安全措施。实际上有些猪场对于生物安全管理还不太重视,采取的防控措施不到位,结果致使许多传染性疾病频繁发生,给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文中简述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7.
正消毒规范是保障消毒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消毒的目的就是消灭被传染源传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的扩散和蔓延。只有制定严格合理的消毒规范措施,在生产过程中遵照执行,才能够起到有效防止疫病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种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都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通常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而导致猪群发生疾病,因此防治疫病应当从病原控制、科学免疫、卫生管理、饲养管理等多方面入手,一旦发病,及早对疫病进行诊断,从而防止继发感染。从病原体控制、保持猪场环境卫生、精细化饲养、科学合理免疫、及时诊断治疗、适时药物预防等方面介绍了规模化养猪场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动物、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是控制和消灭传染源的重要措施,众所周知动物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消灭传染源,使三个环节的初始环节缺失,动物疫病就不能进一步的发展、传播。法律、法规虽然规定了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的措施,对不进行无害化处理也规定了数量较大的罚款,但实际上无论是养殖者,还是屠宰业以及动物、动物产品经营者受利欲驱使,不能进行无害化处理。于是养殖者为减少损失,降低养殖效益这样做了;屠宰业多宰多杀才能挣到更多的钱,动物收购者、  相似文献   

20.
自1996年全国爆发猪高热综合征以来,在养猪业生产中,加强防治传染病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中的关键点,是控制和减少猪高热综合征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