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5 毫秒
1.
木/塑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平衡性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木材工业》1998,12(3):19-20,24
用于轿车内衬件的木/塑纤维复合材料,既要求有一定的力学强度又要求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本文就木/塑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平衡性(主要指静曲强度与弹性模量的平衡)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不同的胶粘剂对木/塑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平衡性具有很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木/塑复合材料界面增容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志玲  王正 《木材工业》2005,19(3):12-15
木/塑复合材料是用途广泛的新型材料之一.从增强木/塑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即界面增容着手,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提出增强木/塑界面相容性是木/塑复合材料产品开发和应用的关键之一,引入具有增容作用的组分对推动木/塑复合材料产业化意义重大;而研制适用的生产设备、开发不同树种木材和其它植物纤维与不同种类塑料在较高纤维含水率下复合所适用的新型增容剂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纤维对木/塑纤维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木/塑纤维复合材料组分中添加聚丙烯纤维和对聚丙烯纤维进行预处理引起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和模压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聚丙烯纤维有助于改善材料的模压性能,但导致材料物理力学性能下降。对聚丙烯纤维进行预处理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三种塑料与木纤维复合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选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为原料,以2种比率与木纤维复合,用热压法制备了3种木塑复合材料,分析了塑料种类对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LDPE与木纤维的复合性能最好,其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好,但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最低;PS与木纤维的复合性最差,其复合材料抗冲击性很差,但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高;木纤维与PP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由此提出用LLDPE与PS共混改性制造木/塑复合材料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竹/塑复合材料的增强机理和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秀才 《国际木业》2007,37(11):45-47
本文着重阐述和分析竹材作为一种天然的纤维复合材料所具有的优良特性,并且简要的介绍了竹/塑复合材料的复合方式和增强机理,对几种竹/塑复合材料的应用类型也做了说明,认为竹/塑复合材料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行业新闻     
《国际木业》2014,(6):36-41
全球木-塑复合材料和天然纤维产品的发展趋势预测 木材和其他天然纤维用于复合材料已有多年。近年来,木-塑复合材料和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又有了新的发展。随着材料性能被更好地了解、生产过程和产品性能得到改进,新一代复合材料不断涌现,带来了新的商机。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配料比对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聚丙烯用量的增加,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静曲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聚丙烯用量为25%左右时,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均达到较大值;随着聚丙烯用量的增加,吸水厚度膨胀率呈下降趋势,而密度略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注塑成型的工艺方式制备木纤维/聚乳酸(PLA)复合材料,研究了较高木纤维含量对木纤维/PL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木纤维的加入对复合材料体系的力学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加入木纤维后,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都有微小的降低,弹性模量和拉伸模量有显著提高;但随着加入木纤维含量的提高,复合材料体系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会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9.
作为合聚俣物复合材料增强的木纤维素包括木纤维素粉和纤维素纤维。本文综述3个方面主要的研究进展;木纤维素粉在热固性塑料中的增强,用偶俣剂涂覆纤维素纤维在热塑性聚合物中的增强以及纤维素纤维在易生物降解聚俣物的增强。简要介绍了三类木纤维素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质,指出最终的目标是制备符合环保要求完全物降解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0.
通过混炼工艺进行复合材料配方试验,研究木/塑混和比、偶联剂种类和加入比例以及混炼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偶联剂可使材料的主要强度指标增加;混炼时间对材料性能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国内外废纸回收利用现状,重点阐述了废纸在建筑填料、制备高附加值纤维衍生物以及复合材料等方面的利用研究现状,并针对废纸材料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高吸水率和弱结合界面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森林资源缺乏的形势下,利用农业剩余物制造人造板更加必要,农业剩余物是最具潜力的替代纤维资源。本文基于作者大量的研究经历,总结和讨论了在利用异氰酸酯和农业剩余物制造人造板时,应重视的一些主要问题,包括原料准备、热压工艺、胶接技术、防止霉变等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研究认为,利用稻秸和麦秸制造人造板,最合适的胶粘剂是异氰酸酯树脂胶,同时还应选择合适的工艺、胶接办法和处理办法。表1参9。  相似文献   

13.
选择性激光烧结后处理工艺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王璞璇  郭艳玲 《森林工程》2014,(2):101-104,191
针对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在无压以及无支撑条件下对材料进行激光加热烧结获得成型件的致密性较低、强度较差的问题,采用后处理工艺可以提高成型件的各项性能.根据不同原材料烧结机理的不同,介绍SLS原材料及其成型方法,分别论述金属粉末、高分子粉末、陶瓷粉末以及复合粉末烧结成型件的后处理工艺研究现状和方法以及成型件经后处理后的性能变化.重点研究SLS新型原材料木塑复合材料和它的后处理工艺,研究表明通过后处理不仅提高制件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其渗蜡件还可以作为精密铸造消失模.  相似文献   

14.
竹纤维高密度聚乙烯(HDPE)混熔生产竹塑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竹塑产品是由竹粉和塑料混合制造而成。由于其良好的尺寸稳定性,竹塑产品可以应用于室内和户外工程,代替木制品和塑料制品。本研究的核心技术是采用了专为加工竹塑材料而设计的啮合式双螺杆挤出机,其特点为:可更换的模块化螺杆;塑化柔和,混炼均匀;螺杆加热/冷却系统确保精确的熔体温度控制;高产量但螺杆转速很低;准确的排气控制,挤出压力稳定,预热加料机置于主机顶部,先抽出竹粉中残留的水分,使主机加料段更加充实,提高塑化混炼效果。优化的螺杆设计使剪切小,不易剪断竹纤维,能使物料在机内停留时间均匀。螺杆机筒采用双金属处理,耐磨耐腐蚀,使用寿命延长。  相似文献   

15.
郭文静  王正  鲍甫成  常亮 《林业科学》2008,44(1):157-163
由天然植物纤维材料与可生物降解塑料复合制备生物质复合材料是本世纪新的研究热点,也是复合材料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具有非常广阔应用前景的完全环境友好新材料.本文从复合材料的原材料、复合途径、复合材料性能改善及复合机制等方面论述天然植物纤维/可生物降解生物质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就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与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可降解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文静  鲍甫成  王正 《木材工业》2008,22(1):12-14,18
从人类社会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角度,阐述用环境完全友好的天然植物纤维和可生物降解塑料制备的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发展背景、意义及现状.通过分析材料的可再生和降解特性,指出该种材料符合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并对未来在汽车内饰部件、建筑及公共设施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以木质素磺酸钠(LS-Na)、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原料,高岭土(Kaolin)为无机添加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通过溶液聚合制备高岭土/木质素磺酸钠-g-AA-AM复合高吸水树脂(LPAAM)。选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蒸馏水和0.9%NaCl溶液中的平衡吸液倍率为评价参数得到了较优配方:m(AM):m(AA)=1:1,m(KPS)=1.0%,m(NMBA)=0.1%,pH=3。将上述配方制备的LPAAM以不同浓度NaOH于90℃皂化2h,得到皂化后的LPAAM,该树脂在蒸馏水和0.9%NaCl溶液中的平衡吸液倍率分别为1003及89g·g-1。  相似文献   

18.
李跇 《林产工业》2020,57(3):74-76
基于大数据分析下的物联网环境,全面提升了造纸原料物流效率。然而,在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下,造纸业亟待优化与转型升级。要结合技术创新进行造纸工艺优化,从而使原材料使用得到有效管控。介绍了物联网与物联网+,分析了传统造纸行业原材料管控短板,提出物联网环境下造纸原料管控方案。  相似文献   

19.
竹材造纸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纸制品市场需求的迅速扩大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不断深化,造纸行业产品需求与原料供应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造纸原料结构调整的必要性,介绍了竹材纤维的制浆造纸性能,分析了竹材造纸的优势所在,指出了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利用竹材造纸是调整我国纸业原料结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 Because China is deficient in forest resources, and the fores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quality, uneven distribution, slow growth and severe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ecology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the first requirement in society an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ural Forest Conservation Program”, Chinese forestry is in the historic transition from timber production to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herefore, the timber production in China incre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